聚焦英語溝通,設計高效課堂,培養綜合能力——記英語溝通能力的教學與評價:以國才考試為例研修班

2021-02-19 外研社高等英語資訊

夏日鳴歌、研修當道,英語溝通能力的教學與評價:以國才考試為例研修班於7月29-30日在京舉辦。

為增進外語教師對英語溝通能力的理解,提升外語教師以培養溝通能力為導向進行教學與評價的能力,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國語大學韓寶成教授、楊莉芳副教授和陳崛斌老師,圍繞英語溝通能力,結合以依託真實情境、設計綜合任務、考查英語溝通能力為特點的國才考試,為200餘位參班教師講授以溝通為導向的教學活動設計、英語溝通能力的評價,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創新評價方式,促進國際化人才培養。

韓寶成教授援引語言測評專家的觀點,梳理了「英語溝通能力」概念界定的發展脈絡,強調英語溝通能力是當今國際化人才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以及國際視野與協商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與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養。基於此,韓教授提出了融語言、內容和思維於一體的「整體外語教育」理念,並進一步闡釋,教師首先要準確理解國際人才的核心素養,明確語言能力和綜合素養並重;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開展整體外語教學,依據「整進整出」原則設計高效課堂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語言使用任務,引導學生在交流互動、傳遞意義、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調用多種技能。

此外,韓教授指出,國才考試遵循整體外語教育理念,設計真實交際情境,重點考查英語溝通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於教師在調整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鑑意義,外語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引入國才考試的任務設計,提升學生的綜合產出能力,從而達到增強英語溝通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以溝通為導向的課堂活動應當採用聽說、讀說、聽寫、讀寫等雙任務和聽讀寫、聽讀說等多任務融合的教學方式,全方位培養複合型國際化人才。陳崛斌老師和楊莉芳副教授通過展示不同課型的設計思路,使參班老師直觀地感受到如何在讀寫課和聽說課中,通過活動設計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

陳老師從融合視角語言測試出發,依據創設讀寫融合的綜合性任務、採用真實任務情境、始於輸入歸於產出等原則,詳細闡釋了讀寫教學活動的設計方式和實施路徑。在寫作課的展示中,陳老師指出,以單詞引出話題,拓展學生思維,以問題為導向促使學生有目的地閱讀,引發學生思考,實現「以讀促寫」(Reading for Writing)。而在閱讀課的展示上,陳老師建議參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閱讀材料,通過一定量的積累來完成論述任務,實現「以寫促讀」(Writing for Reading)。

在設計聽說教學活動方面,楊教授首先提出教學活動要遵循四項「基本原則」,即複合能力目標、綜合任務形式、真實溝通情境和意義建構驅動。楊教授結合國才考試(中級)口頭溝通任務和傳統課堂教學案例,分別展示了聽、說教學活動設計,啟迪參班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思路,優化課堂活動設計,可以遵循國才考試「聚焦溝通、立足應用」的設計理念,明確課堂應培養學生多元能力,採用多任務結合的教學方式,設計真實有效情境,準確傳遞意義,以意義傳遞驅動語言學習,做到輸入和輸出的有機統一。

口頭、書面溝通評價:

合理選擇評分標準,科學評價綜合能力

科學有效的評分原則可以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真實水平。韓寶成教授通過對比整體評分法(Holistic Scales)、分項評分法(Analytical Scales)和基本特質評分法(Primary Trait Scales)三種常用評分方法的特點和適用現狀,總結出分項評分法的優勢,而國才考試正是採用分項評分,通過多維度評分,使評分一致性相對較高,評分結果更趨合理,以保證測試的效度

楊莉芳副教授圍繞開發考試的核心要素,指出完整的測試評價體系,既要適應教學目的,也要服務於人才培養與選拔,通過設定真實任務情境來評定考生在跨文化場景中得體、連貫、有效溝通的能力。楊教授繼而通過國才考試(高級)口頭溝通任務,帶領參班教師依照評價標準現場打分,並分析各項得分的內因所在,使現場老師有效掌握評分標準、深入理解英語溝通能力導向的評價原則,促進教學和評價相統一。

為使參班教師更好地融所學、致應用,本次研修班設置「小組實踐匯報與專家點評」環節,帶領參班教師設計以溝通為導向的聽說、讀寫課程的教學活動。老師們相互交流,以思想切磋經驗,用靈感碰撞火花,體現了卓越的教學智慧。

在成果展示和總結匯報部分,主講專家對各組成果充分點評。老師們紛紛表示,通過設計實操和專家指導,切實體會了溝通導向教學的應用效果,更利於優化教學活動設計。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真切地意識到在以往教學中確實忽略了對學生英語溝通能力的培養。我們更多地是基於教材的內容與練習,去強調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提高,各項能力的培養是分割開的,並非緊密結合在一起。而給學生的作業也僅限於課本上的練習,後續的訓練做得相對較少。今天的講座給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教材為基礎設計出聽說、讀寫的綜合任務會成為工作中的重點,同時還應根據各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加入跨文化交際的場景,給學生更多的展示空間。(3-12)

理解了大學英語溝通能力的內涵及課堂教學設計中以溝通為導向的聽說讀寫教學活動,轉變對傳統教學路徑的依賴。教學設計任務需要具備真實性、綜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和有效的溝通能力。(2-14)

三位老師講座的共同點是在溝通能力培養中強調整體教學,將理解、協商、表達能力結合起來,讓我對今後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法途徑有了更深入認識。(7-20)

在教學活動設計時一定要十分重視評價環節,以評促教,從而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要革故鼎新,鼓勵學生積極接觸當今社會的新鮮事物,打開世界目光,培養廣闊胸懷。(1-21)

國才考試順勢時代發展應運而生,是一個設計科學合理、可以滿足社會需求的測評體系,主要考查受試者的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國際人才的核心素養除了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包括交際能力以及很好的思辨能力,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6-16)

相關焦點

  • 研修小課堂 | 英語溝通能力乾貨5問,快速get教學活動小妙招!
    英語溝通能力的培養在新時代國際化人才培養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7月29日,「英語溝通能力的教學與評價:以國才考試為例」研修班上,北京外國語大學韓寶成教授、楊莉芳副教授、陳崛斌老師與200餘位老師如期相約。研修乾貨滿滿,國才君精選5個問題,圍繞英語溝通能力的培養與評價答疑解惑,現在就一睹為快吧。英語溝通能力包含英語能力和綜合素養。
  • 知行合一,學用一體——記「基於'產出導向法'的英語教學」研修班
    與此同時,外研社也將一如既往,以豐富的教研資源和專業的研修服務為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外語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不斷做出貢獻!產出導向法的「學用一體」「以評為學」和「驅動-促成-評價」循環鏈都強調語言在實際環境中的運用和評價,國才考試作為一項強調用英語解決職場實際問題的溝通能力測評體系,與POA理念高度契合。
  • 英語:考查綜合能力 引導學科教學
    、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下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整套試卷試題設計融合了多模態話語的教學理念,涵蓋了文學藝術、家國情懷、歷史地理知識的學科融合等,又體現了課程標準五級要求中的關注中外文化異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祖國意識,拓展國際視野。有機滲透了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彰顯教育性和人文性;信度效度非常高,能區分不同層次的考生,符合選拔考生的要求,同時也能正確引導中學教學回歸基礎、回歸教材、回歸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英語溝通能力呢
    所以教的過程,就是參與中糾正,並不是給孩子增加什麼,反而是為孩子減少不合理的機會。教孩子學英語,就是鍛鍊和孩子用英語溝通,拼寫和理解。因為和孩子溝通交流,是有趣味的。有共同的話題,家長培養了愛心,孩子培養了學習和思考能力。當家長能夠耐心和孩子交流,是多麼快樂的事情。沒有足夠的興趣和互動話題,孩子不會有那麼多的熱情。
  • 課堂光影丨英語學科綜合教學和能力培養
    語言分班:學生一進學校,學校就會對其進行聽說讀寫全方位英語能力入學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匹配不同的難易程度的語言班級。學生在符合自己英語能力的班級學習,才能保證上課聽得懂,課下學的懂。在學習過程中,英語學科的老師們對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實時測評,每次的平時作業和課堂表現都有詳細的可量化的記錄。
  • 【外研社暑期研修專題一】英語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提升思辨素養,融通課程思政
    群賢畢至,匯聚雲端,外研社2020年暑期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研究與教師發展線上研修班於8月3日正式開幕。本年度暑期線上研修採取專題專修的方式,共設計九大專題,60門課程,重點聚焦課程建設、智慧教學、語言測評、國際化人才培養等(點擊查看2020暑期線上研修詳情)。
  • 遵循初中英語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文章結合初中英語解實際, 探討了英語教學中應遵基本原則:文章認為,不管採用何種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意義,是檢驗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基本分界; 能否基於學生的經驗及最近發展區設計教學,是教學設計否有效的根本, 培養和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不但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內在動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 【熱點關注】適應時代需要,培養英語綜合能力
    CFP供圖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政治、軍事、科技、文化、信息等各方面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離不開一種通用的語言。在今天,英語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最通用的語言,不論你在國內還是到國外,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 英語學科素養——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
    從這個角度上看,語言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育身心健全的完整人,教他們學會使用完整的語言。這裡的「語言」,既指第一語言或母語,也指第二語言或外語。完整學校環境,完整教師,完整學生,完整學習,完整發展。以往教學中的問題,都涉完整和不完整的問題。為什麼?就因為身心在實踐中是不可分割的。
  • 武穴教科院魏愛珍:聚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專家傾情指導——高屋建瓴省教科院小學英語教研員周詩傑老師開場白——簡潔又高效,對參會教師的觀摩學習指明了方向,他說:1、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有四個方面:(1)語言能力目標:語言知識、聽說讀寫技能 (2 )文化意識目標:中外文化差異、人文視野、愛國情懷、正確價值觀、跨文化溝通 (3)思維品質目標: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對其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周,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推薦一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文章。本文通過理論與實際案例結合,探討了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兩節同課異構閱讀教學課為例,通過活動提高學生分析、評價與推理技能,以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方法適用於初、高中學段英語教學。我們對原文內容做了重點梳理,文章最後配有原文連結。
  • 啟蒙少兒英語在於培養孩子表達和溝通能力
    家庭環境的影子時常在渲染孩子的言行舉止,所以教是有針對性的,而不教才是更深更廣範圍內的教;家長在和孩子陪伴的時候,很多情況家長並不覺得自己在教,其實已經在教,因為孩子在學,家長成為孩子學習的對象,所以家長在無形中成為天然的老師,家長的表現成為教孩子的模板。比如少兒英語的學習,課堂上的教,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學習,教也不是真的教。
  • 2019教師資格考試大綱《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卷分值分布
    2.英語學科教學知識與能力掌握外語教學基本理論、英語教學專業知識與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內容等學科教學知識,並能用以指導初中英語教學。3.英語學科教學設計能力能夠根據英語學科特點,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語言水平和學習需要選擇並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學方案。
  • 中國人英語能力測評國家「標尺」發布
    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介紹,《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是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目標是改變現有考試不全面、不系統、不銜接的局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國際水準、功能多元的外語能力測評標準和考試體系,更好地服務於科學選才,服務於外語教育教學發展,促進學生外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 基於思維能力培養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閱讀教學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含內容,又包含思維和語言。強化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改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的有效路徑。因此,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加工處理文字表層信息,還要通過識別、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開展文本的深層閱讀。本文以牛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3 My day的一堂閱讀課為例,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 怎麼鍛鍊孩子英語溝通能力呢
    對於孩子學習英語來說,家長會怎麼看呢?學好並能解決問題就可以。但最終還是要解決問題的。學好了就能解決問題嗎,但是如果能夠解決問題,必然會學好。要明白,為什麼讓孩子學好英語呢?如果是為了考核,那要明白考的是什麼?檢驗的是孩子思考和應對能力。
  • 英語能力標準接軌國際考試
    英語能力標準對接雅思2018年,《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CSE)對外發布,這是首個面向中國學習者的英語能力標準。該標準旨在引導我國英語教學和測試加強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這將有助於解決我國各項英語考試標準各異,英語教學與測試目標分離、學習目標不連貫等問題。
  • 【青雲教育】英語美讀 快樂展示 培養學生多元能力——安丘市青雲山小學英語提升工程策略研究與實踐
    安丘市青雲山小學秉承「五三」課堂教學理念,大力貫徹落實安丘市「展示+評價」7321有效教學模式,以構建「三以」(即: 以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以目標達成為落腳點 )高效生本課堂為切入點,結合學校實際,確立了英語提升工程「英語美讀,快樂展示,培養學生多元能力實踐與研究」的實驗課題。
  • 2020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0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國家統考的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主要考察《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以及《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其中,《綜合素質》主要考察多是日常知識儲備,包括教育理念,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文化修養,基本能力等五大模塊,《教育知識與能力》主要考察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中學生心理輔導等與日常教學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而英語學科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察的更多的是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所應當具備的專業能力
  • 清華大學2020年教學管理隊伍綜合能力提升研修班開班儀式暨首次...
    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10月8日下午,由教務處、職工發展中心主辦,繼續教育學院承辦的「清華大學2020年教學管理隊伍綜合能力提升研修班」開班儀式暨首次課程在蒙民偉樓多功能廳舉行。副校長彭剛作開班報告,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曾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劉震,人事處副處長、職工發展中心副主任王建武出席開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