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指追趕聲音——速錄機發明人唐亞偉逝世

2020-12-13 中國文明網

  無論臺上發言者情緒激昂還是沉重,安坐在一角的記錄者,都會表情沉靜地在一臺速錄機上敲下發言者說的每一個字——這在任何一場公開的會議上,都已經是個司空見慣的場景。而小小速錄機的發明人,卻在18日中午悄然離世。記者日前獲悉,曾經以92歲之耄耋高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亞偉速錄機創始人——唐亞偉離世,而他所未帶走的,是通過文字所實現的「超音速」,以及整個欣欣向榮的速記產業。

  2007年2月27日,人民大會堂。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唐亞偉這位精神矍鑠的老教授格外引人注目。在為我國速記事業拼搏了70餘年後,他終於以「亞偉中文速錄機技術與裝置」榮膺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時光倒回70年以前,當這位跨過一個世紀的老人還是毛頭小夥子時,就已經對速記產生了興趣。剛過20歲的唐亞偉,在南昌舊書攤上翻到一本我國最早的關於速記的書《傳音快字》,這本已經卷了邊的小書,指引了他一生的方向。

  唐亞偉對速記著了迷,他又找到英文的「皮特曼速記」和「葛瑞格速記」,想在已經出現水筆的中國,找到一種新的速記方法。1934年,他小試牛刀,創造出「流線體中文速記音符總表」和「字符略法表」。1938年,《規格化亞偉中文速記學》出版,他的事業,也隨之開始攀峰。

  有闖勁兒的年輕人不怕吃苦。1939年,「亞偉中文速錄學社」正式成立,社會名流馮玉祥、陶行知、李公樸等人,都擔任了董事長或董事的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唐亞偉的事業還在持續。1955年我國成立的第一所政府開辦的速記學校,就以亞偉速記法為教材。而到了改革開放時代,《打字速記法》、《ABC記錄法》、《速記機研究》等設計方案,又印證著唐亞偉一步步朝著機械化、電子化速記扭轉的腳步。

  受到鋼琴鍵盤的啟發,唐亞偉期待著某天能像敲擊鋼琴鍵盤一樣,敲擊一臺「速錄機」。從1993年起,唐亞偉的家就成了實驗室,經過無數次的設計開發,12個不同的鍵終於組成了數百個編碼,每分鐘就能打出200至220個字。終於,用手指追趕上播音員聲音的速度,被唐亞偉實現了。(記者 鄧暉 通訊員 耿諾 謝麗莎)

相關焦點

  • 追趕「聲音」的人(圖)
    隨著黑色的機器上跳動的鍵盤,發言人的聲音通過投影大屏幕還原成文字。人們的耳朵和眼睛,在同一時間感受著同一內容,讓人驚詫不已,真好像走進科幻世界。  這個可以「追趕聲音」的神奇的物件,就是唐亞偉發明的「亞偉速記機」。  時光如梭。日新月異的現代文明把信息記錄的方式一步步從手寫速記發展到機械速記和電腦速記。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人開始使用電腦速錄機。
  • 中國速記泰鬥唐亞偉開創速錄新職業
    他們用速錄機記錄著與會者的發言。細心的人們也許會發現,這些速錄機幾乎都出自一個品牌——亞偉。    亞偉這個品牌正是來自它的發明人——唐亞偉。今年,唐亞偉已經91歲高齡。就是這位耄耋老人,歷時半個世紀創建了「亞偉式速記」,並且發明了「亞偉中文速錄機」,被尊稱為中國速記泰鬥。
  • 唐亞偉的速記人生
    那時,唐亞偉不到20歲。  唐亞偉介紹說,對於中國速記歷史,國內專家比較認可的起源是1789年,蔡錫勇先生發明了中國的速記符號。這時正是清朝的末年,科技正興起,清朝在搞洋務運動,世界則處於生產力大力發展的階段。蔡錫勇的速記符號,是根據英國速記體系創建,用粗細線條記錄字音。
  • 長沙第一速錄師譚阿琳:用手指追趕聲音(圖)
    ■話音落,記錄畢,文稿出 ■每小時200元,每分鐘260字,高薪背後是高壓   12月8日,新浪網慶典活動現場,角落裡一位手指飛速跳動的女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當臺上的人一發言,她靈巧的手指幾乎也同步在那個黑盒子一般的鍵盤間上下翻飛,猶如彈鋼琴一樣輕鬆自如。速度快得出奇,轉眼間,電腦屏幕上的字已經是黑壓壓一片。說話人一停頓,她也差不多就「收手」,真可謂是同期「翻譯」。    這位用手指秀芭蕾的女孩叫譚阿琳,她所從事的正是將稍縱即逝的話語瞬間定格為文字的速錄工作。譚阿琳是長沙第一張高級速錄師國家資格證的擁有者。
  • 新安晚報-追趕聲音的人:時薪兩百缺口大
  • 06年國家科技獎勵大會 亞偉中文速錄機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我國速記泰鬥、現年92歲高齡的唐亞偉教授發明的亞偉中文速錄機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在頒獎大會上,國家領導人向唐亞偉教授頒發了獎狀和證書,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唐老親切握手並熱情詢問唐老高壽。這是唐亞偉教授發明的亞偉中文速錄技術繼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中文信息領域最高獎——首屆錢偉長科學技術一等獎之後,又獲得的一項殊榮。
  • 每分鐘600字,速錄機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02 速錄員使用的速錄機器跟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鍵盤很不一樣,他們使用的是一種被稱作速錄機的東西。 跟我們平常使用的拼音輸入法不太一樣,速錄機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輸入法。 正是由於這種輸入法,速錄員才能夠達到每分鐘600字的輸入速度。 我們普通的拼音輸入法,使用的是單個字母敲擊,並且組合的方式。
  • 知網發明人在加拿大逝世 系我國機器翻譯事業開創者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3月27日發布訃告:我國著名中文信息處理專家、知網發明人董振東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2月28日凌晨十二時零八分在加拿大蒙特婁市逝世,享年82歲。公開簡歷顯示,董振東出生於1937年4月,上海人。
  • 速錄機速度訓練的目的、內容和原則
    速錄機速度訓練的目的是要迅速、準確、不加思索的擊打任何音節碼。
  • 電子郵件發明人湯姆-林森逝世 享年74歲
    電子郵件發明人美國電腦程式員湯姆林森。  現代電子郵件發明人美國電腦程式員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已去世,享年74歲。這名「電子郵件之父」的僱主雷神公司(Raytheon),周日證實他的死訊,但未有透露詳情。在湯姆林森之前,所存在的電子郵件能力有限,電子信息只能在有限的架構內由多人分享。
  • 專訪「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周忠繼:我只做了自己覺得對的事
    中新社香港5月7日電 題:專訪「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周忠繼:我只做了自己覺得對的事  作者 韓星童  「應該怎樣輸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這幾個字?」  「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94歲高齡的周忠繼不用多想,伸出手指在鍵盤上連摁六個數字「093020」,電腦屏幕立刻跳出這七個漢字。
  • 薩克斯管:唯一用發明人名字命名的樂器
    薩克斯管:唯一用發明人名字命名的樂器金羊網  作者:言章  2021-01-02 2021年新年假日期間,各劇院密集上演的新年音樂會上總會出現薩克斯管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