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周忠繼:我只做了自己覺得對的事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5月7日電 題:專訪「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周忠繼:我只做了自己覺得對的事

  作者 韓星童

  「應該怎樣輸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這幾個字?」

  「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94歲高齡的周忠繼不用多想,伸出手指在鍵盤上連摁六個數字「093020」,電腦屏幕立刻跳出這七個漢字。

  

「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94歲高齡的周忠繼不用多想,伸出手指在鍵盤上連摁六個數字「093020」,電腦屏幕立刻跳出「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七個漢字。香港及澳門分別有280所及22所學校使用縱橫輸入法,這種輸入法還傳播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國的華人世界。

中新社

記者 謝光磊 攝

  出生於江蘇蘇州的周忠繼,上世紀五十年代與兄長移居香港,從事紡織工業、金融地產等商業貿易,躋身於實業家之列。

  耳順之年,忽然另闢蹊徑,轉過身重拾孩提的好奇心,默不作聲地與悄然而至的電子時代暗暗較勁,潛心研究一種「所有人都可以用」的簡單輸入法。

  

「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94歲高齡的周忠繼出生於江蘇蘇州的周忠繼,上世紀五十年代與兄長移居香港,從事紡織工業、金融地產等商業貿易,躋身於實業家之列。

中新社

記者 謝光磊 攝

  周忠繼記得很清楚,他的第一臺電腦是舊同事安子介送給他的,那是1984年。「嚴格意義上那是一部中文打字機,打字的時候『劈裡啪啦』的聲音整個辦公區都能聽得到」。

  打字機的原理是用0至9這10個數字鍵去打,基本概念採自前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王雲五所創的四角碼檢字法。周忠繼由此受到啟發,試圖採取「漢字輸入數位化」方式,把漢字所有的筆形分類,看成是0至9這10個數字,「一橫二豎三點捺,叉四插五方塊六,七角八八九是小,撇與左鉤都是零」,記住口訣後,即便沒有任何知識基礎的人也可以簡便使用。

  「輸入法一定要為群眾所用,而不是少數人,不是只有大學生用,沒有讀過書的農民也可以用」,周忠繼看重普及,源於一種清醒的焦慮感。

  

「輸入法一定要為群眾所用,而不是少數人,不是只有大學生用,沒有讀過書的農民也可以用」,周忠繼看重普及,源於一種清醒的焦慮感。

中新社

記者 謝光磊 攝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時任香港蘇浙滬同鄉會會長的周忠繼帶隊返回上海、蘇州等地,捐贈電腦予學校及民眾,「具體數字記不清了,大概送了有七八十家」,這其中也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和上海大學等高校。

  周忠繼翻出二十多年前的視頻給記者看,他站在一間學校機房裡,一排排戴紅領巾的學生坐在嶄新電腦前摸索,有老師忙前忙後地作指導。

  「當時內地電腦普及程度怎麼樣?」記者問,周忠繼搖頭,「完全沒有普及,大部分人都未接觸過電腦」,輸入法最常見是拼音和五筆,但這基本已將低學歷用戶拒絕在外。這令周忠繼憂心忡忡,他已提前意識到電子時代到來,電腦落後終將等於國力落後,「電腦不行,什麼都不行」,因而「計算機中文化」在他看來已屬迫切需要。

  經過近十年的研究,第一套縱橫碼漢字輸入軟體於1993年面世。之後十幾年,縱橫碼在江浙滬一帶廣泛應用。據不完全統計,到2001年底,蘇州、南京、常州、揚州、南通等地先後舉辦了11次縱橫輸入法競賽,召開了3次大型研討會。與此同時,香港及澳門分別有280所及22所學校使用縱橫輸入法,這種輸入法還傳播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國的華人世界。

  「我研究出來了,但這是屬於大家的」,如今再談,周忠繼仍是一副滿足的笑意,但他不宣傳不推廣,「因為付錢宣傳了就不開心」。

  這件事他全憑興趣,沒有壓力地「自然發展」,靠的是「一傳十、十傳百」的口碑傳播,「我只要做了一件事,自己覺得對就好了」。

  「我想我從小就有這個性格,不肯認輸,也從來不說就一個人默默做」,幼年家庭條件不好,周忠繼常做些小物件擺到街邊鋪頭去賣,小皮夾和小風扇他都做過。他還愛拆電器來研究,「拆過電視機嗎?」他聞言連忙擺手,笑得開懷:「那個不敢拆,我只拆過收音機。」(完)

相關焦點

  • 香港故事|「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周忠繼:我只做了自己覺得對的事
    「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94歲高齡的周忠繼不用多想,伸出手指在鍵盤上連摁六個數字「093020」,電腦屏幕立刻跳出這七個漢字。「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周忠繼。出生於江蘇蘇州的周忠繼,上世紀五十年代與兄長移居香港,從事紡織工業、金融地產等商業貿易,躋身於實業家之列。
  • 「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周忠繼
    圖為周忠繼(3月28日攝)。  94歲的「縱橫碼漢字輸入法」發明人周忠繼雖然還是香港南聯實業有限公司主席,但除了公司必要的事務外,他投入最多精力的還是「縱橫碼漢字輸入法」。  祖籍蘇州的周忠繼,上世紀50年代到香港,與人合辦了南聯實業有限公司。80年代他開始關心內地教育,在捐贈、推廣電腦的過程中,他研究起「縱橫碼漢字輸入法」。他希望通過漢字輸入數位化的方式,讓更多中國人與外國人用漢字走進網絡,走進信息化時代。  「縱橫碼漢字輸入法」是將漢字所有的筆形分類,看成是0至9十個數字,在十個數字鍵上打出漢字,方便快捷。
  • 通州區舉行學生縱橫碼漢字輸入比賽
    5月25日,由區教育局主辦的通州區2013年學生縱橫碼漢字輸入比賽在韜奮小學成功舉行。來自全區各中小學的19個代表隊共50多名選手參加了本屆比賽。  「縱橫碼輸入法」是由香港蘇浙同鄉會名譽會長、南京大學顧問教授周忠繼先生發明的一種以數字編碼的漢字輸入法,其獨特之處在於以漢字的10個基本筆型作為輸入方式,使用數字鍵盤進行輸入,從而大大提高了漢字輸入速度。「縱橫碼輸入法」以其方便易學的特點受到大家的歡迎。
  • 輸入法這事上,英文已經輸給了漢字
    還有一些人則嘗試了拼音輸入法,在QWERTY鍵盤上通過對軟體的應用將字母轉化成文字。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這些輸入法現在都可以為你預測將要輸入的漢字。比如,你如果要輸入一段話,只需要輸入每一個字對應拼音的第一個字母。換句話說,系統聯想出你接下來要輸入什麼。以軟體輔助的中文輸入法將會勝出,事實上我覺得它已經贏了。西方人有必要知道,我們目前「敲擊什麼就輸入什麼」的鍵盤具有很大局限性。
  • 全國漢字輸入大賽落幕 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
    比賽現場: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輸入法   本屆大賽於7月6日正式啟動,經歷了海選、複賽及現場總決賽三個階段,各行業人士踴躍參賽。據了解,有16支團體代表隊、12名個人選手共57人入圍本屆漢字輸入大賽總決賽。
  • 劉學中和他的新型漢字輸入法
    不久前,內黃縣田氏鎮武裝部幹部劉學中發明了一種新型漢字輸入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  「學中的新型漢字輸入法,架起了漢字推廣的橋梁,開了互補輸入的先河。」一位熟悉劉學中「20+6形符四碼互補組合輸入法」(以下簡稱「20+6輸入法」)的同志高度稱讚他的發明。近日,帶著對劉學中的欽佩,記者專程趕赴田氏鎮劉學中的家對他進行了採訪。
  • 新法輸漢字偏旁做字根 體現漢字書寫順序特點
    信報訊(記者趙磊)昨天,由歸國華僑曾光平教授經過數年刻苦研發的「形音碼」和「形音數碼」輸入法正式向媒體公布,並在燕京華僑大學計算機室進行現場輸入演示。  在昨天的介紹會上,「形音碼」和「形音數碼」發明人、現任河南大學的曾光平教授說,他研發的「形音碼」輸入法是從漢字的規範筆畫入手,用偏旁部首做字根,用漢字偏旁部首漢語拼音聲母組合而成,充分體現了漢字書寫的順序特點,重碼率低,不留「容錯鍵」。如「堡」是由「人、口、木、土」四個部首組成,因此鍵入「rkmt」「堡」字就出來了。
  • 王永民:讓漢字輸入速度超過英文
    「習主席,漢字的輸入速度已經超過了英文!」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結束後,王碼五筆字型輸入法發明人王永民激動地對習近平主席說。當天,王永民榮獲改革先鋒稱號。他所發明的五筆字型曾被稱為中國文化史上「其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的重大發明。昨天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改革先鋒王永民,講述五筆字型輸入法背後的故事。
  • 雲南退休教師自創漢字輸入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中新網昆明11月29日電(王豔龍)雲南農業大學退休教師吳敬祖憑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20年堅持研究計算機語言文字輸入法,自創了簡單、易學的漢字輸入法。該輸入法可以精準打出所需文字,且能實現中英文互譯,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認可。  29日,記者赴雲南農業大學拜訪了吳敬祖,這位精神矍鑠的64歲老人正在研究如何將自創的輸入法「移植」到手機上。  「我覺得漢字輸入法不應該那麼複雜,應該簡單、精準,不要一輸入就出來一大堆,讓你不知道在哪裡找到它。」
  • 倪光南:搜狗輸入法是漢字信息處理的重大進步
    報告指出,以搜狗為代表的輸入法已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基礎性服務,產業生態鏈初步形成。  在慶典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漢卡發行人倪光南做了主題演講,他說,搜狗輸入法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通過搜索、雲計算等技術,提高了輸入速度和準確度,這是漢字信息處理的重大進步。他說,希望好的輸入法能為全國13億人服務,為世界上所有使用漢字的人服務。
  • 漢字拼音化 拼音輸入法銷蝕漢字能力
    原題目為:警覺拼音輸入法對運用漢字能力的銷蝕最近,某報對近兩年來該報刊出的所有《錯誤與更正》做了分類統計。在對這些文字錯誤進行量化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拼音輸入法」的錯誤率是「字形輸入法」的9倍。統計顯示,該報20個月中因電腦錄入造成的錯誤共1896處,佔錯誤總數的50%左右。
  • 他傾注畢生心血發明了五筆字型,化解了漢字危機,卻輸給了時代
    不知道你們在PC端使用是什麼輸入法,本人使用的是五筆輸入法,這是本人接觸的第一種輸入法,也是一直在使用的輸入法,雖然現在智能拼音輸入法越來越方便,甚至可以輸入整句話。然而,我依舊沒有放棄這種「小眾」的輸入法。當然了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本人拼音不好,拼音輸入太慢;二是對這個五筆輸入法懷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 五筆字型:劃時代的漢字輸入法
    1983年,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誕生。這種輸入法終結了「漢字輸入與西文不能同日而語」的預言,為打通我國電腦普及的瓶頸做出了重要貢獻,並成為我國首次向美國、日本出口的電腦專利。鼎盛時期,全國掀起學習熱潮,五筆字型輸入法被列入我國《職業技能鑑定規範》。
  • 漢字曾被指不科學差點被廢掉:一項獨特優勢證明漢字比英文更先進
    我們每天都在用輸入法傳播信息,大多數人習慣用拼音,而有些人則對五筆更為青睞,但無論是用何種輸入法,都能打出漢字,可是,在計算機時代剛剛到來的那段時間裡,漢字卻陷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差一點,我們今天在網上就只能用西方文字交流了,包括這期節目也是。
  • 為什麼曾經很火的五筆,最後還是輸給了拼音輸入法?其原因很簡單
    可我們在引入了計算機的第一時間裡並不是研究電腦的晶片和作業系統是如何做出來的,而是在想如何在一臺滿是英文的計算機當中輸入漢字,這個問題也成為了那個時候科研人員的主要難題。埃尼阿克計算機當時國內的專家都聚集在了一起,研究如何在電腦中高效、快速的輸入漢字。有專家嘗試通過用電報碼的方式把漢字輸入到電腦當中,也有專家嘗試通過0到9的數字進行輸入漢字。
  • 幾種手機漢字輸入法的測評
    由於漢字輸入法的良莠不齊,漢字編碼設計人員缺乏規範的科學指導,憑主觀意圖對漢字進行編碼,造成輸入漢字效率普遍偏低,難以符合信息快速傳播的要求。
  • 繁簡合一才能一統漢字輸入法
    自打計算機正式進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領域,漢字輸入法也應運而生,然而漢字輸入法不似西文一點故事也沒有,而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從科學泰鬥錢學森到漢字編碼先驅鄭易裡、支秉彝,從當代畢升王永民到二筆創新的陳勁松,從少年輕狂的娃娃到雄心不已的老公翁,紛紛下海試水,一時間風起雲湧、萬馬奔騰,到現在搜狗、百度、谷歌等輸入法大戰硝煙瀰漫,少說直接和間接從事輸入法研究和使用推廣的人員也有幾十萬!這是多麼可喜又是可悲可嘆的啊!
  • 曾經風靡一時的五筆輸入法,為啥敗給了拼音輸入法?原因確認了
    對於90後、00後的年輕人來說,可能並沒有接觸過五筆輸入法,大部分使用過五筆輸入法的人,基本都是80後、70後,甚至是60後,在曾經的某一段時期,五筆輸入法可謂是分明一時,中小學的計算機課程,都會叫五筆輸入法,當時在社會上,還有很多五筆輸入法的培訓班,很多的工作,也對五筆輸入法的熟練程度,有著嚴格的要求。
  • 專家:拼音輸入法造成漢字危機 形碼輸入更科學
    近日有人八卦,在網上列出明星劉燁、房祖名、王寶強、趙薇、王菲、周迅等人的手寫漢字,看得出他們中有人寫的字確實不怎麼樣,對此有網友吐槽「字和外表不相符」,但也有人覺得無所謂:現在已是電腦時代,漢字書寫已被拼音輸入、鍵盤選字代替,人們通過鍵盤輸入文字,列印出來的全部是印刷體,沒有多少寫字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