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計算機正式進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領域,漢字輸入法也應運而生,然而漢字輸入法不似西文一點故事也沒有,而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從科學泰鬥錢學森到漢字編碼先驅鄭易裡、支秉彝,從當代畢升王永民到二筆創新的陳勁松,從少年輕狂的娃娃到雄心不已的老公翁,紛紛下海試水,一時間風起雲湧、萬馬奔騰,到現在搜狗、百度、谷歌等輸入法大戰硝煙瀰漫,少說直接和間接從事輸入法研究和使用推廣的人員也有幾十萬!這是多麼可喜又是可悲可嘆的啊!
當今的音碼實在是今非昔比,語音輸入方興未艾,意念輸入「惷惷欲動」,人機互動的方式是越來越豐富,然而形碼卻是必須提倡的輸入方式,因為提筆忘記字和錯別字實在與其它輸入方式過多不無干係!
現在大陸與臺灣、香港等地由於繁簡問題,在形碼方面使用著不同的輸入法。大陸主要是五筆字型輸入法,臺灣和香港等地主要是倉頡輸入法,起初是五筆只設計的是輸入簡體字的,而倉頡則是從繁體角度設計的,二者存在差異,儘管後來雙方都要增加了繁體或簡體,但是各自已經形成了習慣,所以都沒有在全國流行起來。此外,由於拼音輸入法和注音輸入法的進步,形碼的使用者越來越少。形碼使用者越來越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形碼都太難學了。因此要改變形碼的這種況,就必須解決形碼難學習問題。同時從設計之初就注重繁體字和簡體字統一編碼問題,只有做到了繁簡統一和簡單易學並且方便高效,才能吸引華人文化圈的人都來學習和使用,從而統一漢字輸入法分崩離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