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雪濤等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觀調控新機制
《自然—免疫學》雜誌 8 月 29 日 發表 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研究團隊的論文,報導了 RNA 解旋酶 DDX46 能夠通過 RNA 去甲基化修飾導致抗病毒效應分子 mRNA 核滯留、進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的研究結果。幹擾素在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
Immunity:免疫系統應對病毒感染的新機制
2012年8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葉史瓦大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一種新的機制來應對感染。該研究開拓了目前對免疫力的理解,並可能導致開發出促進疫苗抗感染有效性的新策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30日的Immunity雜誌上。
-
曹雪濤等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觀調控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mRNA核滯留、進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的研究結果。 幹擾素在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過程中,幹擾素產生的多少與持續時間受到精確調控,以確保機體清除入侵病毒的同時能避免病理性自身免疫損傷。目前關於幹擾素表達精確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免疫信號通路蛋白分子,而以細胞核內RNA修飾的方式調控幹擾素表達的機制尚不清楚。
-
eb病毒能治療好嗎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
由於西醫對該病毒不能使用抗生素藥品,老中醫告訴我們用犀牛角或羚羊角煲水喝,我寶寶喝一天就退燒了,喝兩天就停,大涼的,喝多了受不了的。另外不能讓寶寶做激烈運動。EB病毒就是人類皰疹病毒,在人群中廣泛感染,幼兒感染後多無症狀,或有輕微咽炎或上感,EB病毒長期存在於人體淋巴組織中,在免疫力低下時可以導致反覆感染。預後比較好,請不用擔心。
-
感染無症狀,年輕人成重症……是因為新冠病毒「太狡猾」嗎
在這個殺傷過程中,病毒入侵的信息會被傳遞至免疫系統大本營(醫學上稱之為淋巴結),而抗病毒的主力軍T細胞和B細胞就駐紮在該部位。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機體功能開始退化,在應對病毒時,肺部上皮細胞產生幹擾素會「慢半拍」,產生的量也會少一些,免疫細胞釋放幹擾素以及吞噬病毒的能力也會有所下降,於是機體整體抗病毒能力下降。如果老年人合併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時,其免疫系統功能更是薄弱,抵禦病毒的能力更差,更容易被病毒感染。
-
雙鏈RNA的感受器NLRP1——人源NLRP1識別RNA病毒感染活化炎症小體
撰文 | tac.G炎症小體(Inflammasomes)是機體免疫細胞內識別炎症性或損傷性刺激完成活化的炎症複合體。其功能實現通過位於胞質的感受器(如NLRP3、AIM2等)實現炎症小體組裝,完成對炎症性Caspase(Caspase-1/4/5)的活化。炎症性Caspase進一步通過活化IL-1β/18增敏免疫系統,並水解Gasdermin引發焦亡【1】。
-
β-澱粉樣蛋白通過捕獲病毒顆粒阻止皰疹病毒感染大腦
在之前的由Tanzi和Moir領導的研究中,他們已發現證據表明Aβ蛋白---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無用的「代謝垃圾」---是身體先天免疫系統中的一種抗菌蛋白,能夠保護動物模型和體外培養的人腦細胞免受危險的感染。
-
抗病毒能力竟能靠飲食提高?武漢協和專家這樣說……
文章中,鄭昕主任還說,「研究顯示生酮飲食會增強機體抗病毒免疫作用,而高碳水化合物卻無此作用」。 想驗證武漢協和專家的這個說法,我們首先要搞清一件事: 鄭昕主任沒說生酮飲食可以抗擊新冠病毒,而是說,生酮飲食可以增強機體抗病毒免疫作用,並不具體特指新冠病毒。
-
鼻病毒改變基因表達導致感冒
美國學者近日發現,鼻病毒感染可改變人體內基因表達,導致上述症狀的發生。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呼吸與重症醫學雜誌》(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8, 178:962)上。 鼻病毒是引發普通感冒的主要原因 人鼻病毒(HRV)感染是普通感冒發生的主要原因。
-
新冠病毒會躲避人體免疫系統?是什麼原因導致?
9月24日,美國的病毒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對5000多個新冠病毒的樣本進行了分析,發現新冠病毒確實在發生變異,而且在疫情流行的不同時期,新冠病毒的遺傳密碼在發生變化。
-
孕期常見病毒感染防治
妊娠前影響女性感染風險的因素包括種族、貧窮、古柯鹼濫用、性行為發生過早、性伴侶數量、性行為和患有細菌性陰道炎等。孕婦 HSV 血清陽性率為 72%。這表明任何暴露於 HSV-1 或 HSV-2 都會導致病毒感染和抗體產生。妊娠期間,HSV 感染與自發性流產、宮內生長受限、早產、先天和新生兒皰疹病毒感染有關。但是臨床治療主要是減少母嬰傳播,從而減少新生兒皰疹病毒感染風險。
-
貓咪眼鼻有黏液分泌物,可能是杯狀病毒,但要警惕致死性病毒突變
貓杯病毒(FCV)是一種導致貓上呼吸道感染(URI)的病毒。貓杯病毒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會導致貓的輕度至重度呼吸道感染和口腔疾病。它在收容所和繁殖地特別常見,經常感染小貓。大多數貓在感染了杯狀病毒後能完全康復,但罕見的病毒株尤其致命。這種病毒對人類沒有威脅。
-
伊波拉病毒:比新冠厲害,致死率是SARS病毒的9倍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狀病毒把我們所有人都困在了家裡,同時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病毒的厲害。我們對病毒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病毒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它是由保護性外殼包裹的一段DNA或RNA。它們藉由感染的機制,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但是卻無法獨立的生長和複製。
-
3種病毒感染人體的過程,猶如戰爭大片
當病毒的先鋒部隊突破第一道防線進入第二道防線時,人體內的巡邏兵就會消滅它們。第三道防線啟動免疫愛滋病病毒攻擊人體過程愛滋病是由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它是一種逆轉錄病毒,可以攻擊T細胞,
-
秋季是輪狀病毒感染高發期,孩子2歲以下千萬警惕,嚴重可致死
秋高氣爽,最適合帶小寶寶出門玩耍,但也正因如此,病毒感染的機率大大增加,「輪狀病毒」就是其中之一。大部分未滿五歲的兒童,都是它下手的對象,從每年的10月開始,到第二年的2月結束,都是它泛濫的時節。因為會導致兒童腹瀉,所以輪狀病毒又被稱為「秋季腹瀉病毒」。
-
最新研究:糖尿病的兇手不是病毒,是炎症,血糖高的患者最危險
病毒不是兇手,可能另有其人 大部分人會認為,是病毒本身導致感染者死亡。 實際上,很多專家發現,死亡並不是病毒本身導致的,大部分是因為自身免疫系統受到攻擊。
-
炎症是怎麼引起的 主要有哪些表現
炎症是怎麼引起的生物性因子導致炎症的原因有很多,細菌、病毒、立克次體、支原體、真菌等都可能導致炎症產生。生物病原體引起的炎症有被叫做感染。細菌產生的外毒素和內毒素可以直接損傷組織;病毒在被感染的細胞內複製導致細胞壞死;某些具有抗原性的病原體感染後通過誘發的免疫反應而損傷組織,如寄生蟲感染和結核。
-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可嚴重危害生命,也是感染致死主要原因
>目前臨床上一般認為感染是導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細菌都可以產生細胞毒素,而這些細胞毒素進入血液當中或者謝軍本身進入血液當中會導致菌血症或者膿毒血症,從而誘發全身性的血管損傷。
-
為了對抗病毒,人類免疫系統都進化出哪些機制?
病毒複製的速度非常快,那麼這個過程中被感染的細胞也通過像I型幹擾素這樣的炎性分子招募其它的更經典意義上的免疫細胞,產生所謂的炎症。炎症到底是什麼?炎症一詞大家既熟悉又陌生,因為它會在所有疾病的情況裡面都會出現,那麼炎症到底是什麼?在病毒免疫反應裡面,炎症是那些參與控制病毒、抑制病毒複製、殺滅病毒感染的免疫細胞在組織裡浸潤的過程。
-
白宮內部文件曝光:主張群體免疫,讓民眾主動感染並傳播病毒
儘管新冠的致死率不高,但其卻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也會讓感染者留下後遺症。正因這些原因,各國民眾都對該病毒避之不及,儘量讓自己不感染新冠。不過讓人吃驚的是,一名美國政客卻提議,讓嬰幼兒、年輕人等非高危人群主動暴露在病毒之中,從而達到群體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