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原因,選擇在家全職帶娃。作為一個零經驗的奶爸,更多要聽取長輩們的意見,畢竟他們有足夠多經驗。
在這些經驗裡,出現最多的是兒子一定要窮養。男孩一定要窮養嗎?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在與兒子相處幾個月之後,我意識到,窮富養這一說法太過於片面,決定孩子成長的因素完全在於父母的認知。不刻意規劃,讓孩子自由發展,不香嗎?
窮養兒子富養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說法?
這句話出現的背景是古代農業社會,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大家總結了這一說法。現在已經是21世紀,經過時代變遷,這一理論已然不太適用。
窮富養不是養育的問題,而是社會或者家長對男和女的期望不同而已。用這個邏輯作為養育孩子方針,無疑會帶來災難性後果。男孩要窮養,無非是物質上不能太滿足男孩,只有物質上曾經匱乏過,才會懂得珍惜,並保有對物質的渴望。
我們常認為,只有對物質金錢有渴望的人,他才會去努力,去奮鬥,最後獲得成功。窮養這一做法,已經為孩子刻上了人生目標——過上優越富足的生活。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目標是否合理,但需要思考的是父母提前規定子女人生方向的行為是否合理?
分享個小美和她男朋友之間的故事。
故事一:
一次我倆去一家小館子吃飯,兩個人打算隨便點兩菜吃點米飯。他讓我挑,我最後選了魚香肉絲和紅燒茄子,一葷一素,正好。他當時很不高興,拿過菜單看了半天,但礙於服務員在旁邊就沒說什麼。
菜上來以後他更不高興了,每吃一筷子都要罵一句娘,要麼是難吃,要麼是菜量小。他的壞情緒弄得我戰戰兢兢,也不敢多吃,生怕我吃多了他不夠更要罵了。
終於吃完走出店,忍了很久的他連珠炮地開始說我:一盤茄子25!25呢!我都不知道你怎麼點的!什麼JB玩意兒!……bala bala說了一大堆。
我說你如果不喜歡,點的時候就可以換啊。
他說,服務員就在旁邊,我怎麼說?當年我爸帶我去瀋陽,看到必勝客,我們進去了,人家水都給我們端上來了,我爸一看菜單,領著我就出去了。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飯貴了就是不吃!要學會過日子,你是不是過日子的人?
故事二:
他經常跟我說起他家怎麼怎麼的節儉。
「我們家沒車,我爸單位配了一個,油費報銷。我每次回家都要開,一腳油門一腳剎車地踩,這樣巨費油,巨爽!」
「我小時候爸媽帶著去坐公交,就那種計段收費的,快從五毛變成一塊的時候就趕緊站起來打卡,然後故意說刷錯了再坐回自己的座位,一般人家都不用你補票的,這樣就少刷五毛錢。」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交往沒兩個月,他們分手了。為什麼會分手,相信雙方都有過錯,但上面的故事而言,男朋友的所作所為是分手的主要原因。
把男孩窮養,目的是為了讓他體會生活不易,從而成為有擔當能吃苦男人。沒有把握好尺度,你的男孩就可能成為一個自卑、自私、為了錢可以連尊嚴都不顧的人。
刻意窮養終將會讓自己的孩子進入人窮志短的自卑境地。
在物質上,我們能力範圍內允許的,合理的,都應該滿足。但我們不提倡鋪張浪費,也不給孩子造成一種:我們家長活著都是為了你,創收的一切也都是為了給你的錯覺。
我們該告訴孩子,現在的生活是我們努力得來的,但你以後想過這樣的生活或者更好的生活,就得靠自己的努力,爸爸媽媽會是你永遠的後盾,通過自己奮鬥所得才是最心安理得、最自豪的。
窮養是什麼?不是我吃著牛排喝著紅酒,卻告訴孩子你得去喝粥吃鹹菜,更不是我開著豪車上下班卻非要孩子擠公交坐地鐵,沒有什麼窮養富養,都是看自身條件去教育孩子。
讓孩子自由發展,不違背發展規律,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意志,因為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孩子能夠積極向上,樂於助人,不危害社會,這就是個好孩子!!
我是奶爸木子李,關注我,下一篇文章更精彩。
今日討論:窮養兒子富養女這一說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