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窮養兒子富養女」的觀念被很多家長奉為聖經。
因為從發展心理學角度講, 過多的物質享受可能導致男孩出現攀比心理。而物質需求的無限度滿足會讓男孩缺乏堅強的意志和男子漢的擔當。
所以要對男孩子進行適當的「窮養」,但是很多家長往往有些矯枉過正了,凡事過猶不及,做得太過,反而會對培養孩子優秀品質有所阻礙。
其實,在這2個方面,不管家裡裡有錢沒錢,還是不要「窮養」男孩子的比較好,這樣男孩子未來才會成長成為更優秀的人。
其實近些年來,網上一些「偏心女兒」的事情一直都被大家調侃,但是對於身在其中的男孩,其實真的會笑出來嗎?
家長們會說,男孩子不能太嬌氣,要從小鍛鍊他有「男子氣概」不能性格軟弱、沒有擔當。於是就對男孩子採用近乎「軍事化」的管理方式。
家長是愛孩子的,但是孩子並沒有感受到,就會安全感不足, 一個自身就缺乏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之後內心也是匱乏的。
在愛中和不在愛中成長的孩子的差別,其實通過《爸爸去哪兒》中的兩對父子就可以看出來。
楊爍和兒子楊雨辰在參加節目的過程當中,楊雨辰選擇了5號房子,結果發現是最遠的。
於是就會對兒子說, 「5不是你的幸運數字嗎?你看這個1號(最近的)是不是我要選的,不聽我的,選5號!你可真是棒棒的!」
5號房子路途比較遠,海拔也比較高,攝像的工作都提醒說, 「這麼小的孩子走這條路可能會有點困難,爸爸可以抱著孩子走。」
楊爍卻說 「要走那麼遠,你自己選的5號房,你就得自己承擔後果。」並且還 要在兒子走得慢的時候,不停地催促他。
這個時候,楊雨辰的臉上是沉默、是不安、是委屈。
而同樣是換房子選到了不好的,杜江對待兒子嗯哼的方式卻截然不同。杜江對非有點小情緒的嗯哼說,「爸爸也不喜歡這個房子,不過既然遇到了,我們就要一起面對。」
在嗯哼問到 「你愛我嗎」 的時候,杜江也會特別認真地看著嗯哼的眼睛回答他說, 「我超愛你」 。
在這樣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嗯哼,成長成為了一個充滿安全感的,敢於表達自己的,會勇敢,也會承認自己不足,會釋放愛的高情商小男孩。
所以家長要記住, 男孩子首先是個孩子,然後才是男孩子。 孩子先是要獲得足夠的愛,然後才能成為一個有底氣去面對困難的孩子。
雖然男孩子相對於女孩子會好動一些,小時候對於讀書的興趣好像也沒有那麼強烈,但是也不要就對男孩子的讀書沒那麼上心。
畢業於 哈佛大學法學院 ,創造了伯克希爾公司股票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的 查理芒格 曾經說: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像是杜江和霍思燕在教育嗯哼的時候也非常重視閱讀這件事情,甚至 霍思燕說在嗯哼一兩個月大的時候自己就會有意識地給嗯哼養成閱讀好習慣。
所以通過節目我們才能看到「知識淵博」的嗯哼。
在4歲的時候就知道,地球自轉的知識,這邊天黑了美國天就亮了;知道飛機之所以會飛是因為有噴射引擎;知道太陽不是紅色的而是黃色的;知道蕨菜在恐龍時代就有了。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來自於培養和堅持。 男孩雖然更活潑好動一些,但是對於書籍,只要家長選擇合適的素材,用好引導方式,一樣可以讓家長培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男孩也要愛讀書,才能在學習上厚積薄發,才能有更廣闊的見識,更有深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