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除了要開起來爽快之外,坐起來也要舒服才行,因為待在汽車的所有時間裡,人除了坐在座椅上,沒有其他姿勢。這也是我們非常關注座椅坐起來是否柔軟,是否貼服和透氣的原因。關於汽車座椅,很多人概念裡只是知道真皮座椅就最好,其他的就蒙查查了。今天磚叔就來說道說道,看看座椅裡有什麼乾坤。
我們先來看看座椅由哪些物料構成,穿過表層認識一下座椅。從結構上,座椅主要由骨架、坐墊、頭枕、泡沫、面套組成。座椅需要滿足很多嚴格的技術要求以確保安全性,在發生碰撞時,要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在溫度和溼度都惡劣的環境下要能保持不變形和舒適度不打折。座椅是與人體接觸最多的部件,其結構很類似於人的身體,有骨架,有肌肉組織,也有表皮。
骨架是撐起座椅形態的重要部分,需要有足夠的強度,但同時由於每臺汽車都在力爭輕量化,骨架也需要用儘量少的材質來達到同樣的標準,這就需要骨架的布局更為合理。大部分座椅的骨架是採用下部板式上部管式的結構。如果全部是板式結構,強度會更強,側向剛度也會更好,但成本也就水漲船高。此外,其彈簧結構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衝作用,增強舒適性。
我們再來看看坐墊和泡沫,這裡的坐墊並不是我們常規講的那種加裝配件,而是和泡沫一起組成的「肌肉結構」,起有彈性的支撐作用。
泡沫也叫發泡棉,其材質的密度、硬度以及形狀都是影響座椅舒適性、柔軟度的重要因素。這些填充物的使用需要用大量實驗來驗證,以保證不同身材的人乘坐都比較舒服。不過總體上講,坐墊部分和靠背支撐部分採用比較硬的材質,而腿部和手部周邊起包裹作用的採用比較軟的材質。
頭枕的材質並無太多不同,不過它對於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現在中高檔車型會配備主動式安全頭枕,磚叔建議最好選擇這種類型的座椅。
在發生追尾事故時,被追尾車輛內乘客會有身體背部後壓的趨勢,而頭部因此向前推動,頭部劇烈的晃動會造成顱腦損傷。而主動式安全頭枕會在此時也往前推動,保持和頭部的貼合,承託住頭頸,充分保護頭部和頸椎。在這套動作完成之後,頭枕會自動回復原來位置,重複利用,無需維修。
這裡說的座椅材質,主要是指我們常說的面套類型,也就是座椅外面我們可以直接摸到的這一層。在材質上,大概可以分為織物、人造革、仿皮和真皮等。
織物座椅是以化學纖維物質為主要材料製作成的座椅。它的成本低,在10萬內或一些低配車型常常會使用。織物座椅多數會用網格布局,因此透氣性比較好,不易破損和老化。另外,這類材質的比熱容比較高,對溫度不敏感,在冬季不會像真皮座椅那麼冰涼,在夏季也不會像真皮座椅那麼燙。織物座椅的摩擦力相對較強,乘坐較穩,這也是一些跑圈速的車喜歡用它的原因。
至於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檔次感差,汙損不容易處理。由於織物座椅多採用網格處理,且表面無遮蓋,液體或者粉末進入坐墊內部,很難清理出來,清潔比較麻煩。
再來看看真皮座椅,關於它的定義其實有些模糊。一般來講,真皮座椅指面料為來自動物的天然頭層皮革和天然皮毛,而化學合成皮革製成的座椅可歸為皮質座椅。這類座椅檔次感強,表層容易清潔,乘坐柔軟舒適,貼服性好。不過它透氣性不好,特別是臀部和背部的水汽很難散發,會非常悶熱,影響乘坐體驗。此外,對溫度敏感,皮質容易老化,摩擦力不足也是它的主要短板。
實際上,很多汽車座椅對外宣稱是真皮,可能只是在坐墊和靠背中間用上真皮而已,其他還是採用仿皮代替。而仿皮簡單分類可分為人造革(PVC人造革、PU革和合成革)和超纖皮。這些皮革相對比較便宜,但是卻有真皮的效果,從外觀幾乎難以和真皮分辨出來,因此經常被用來和真皮進行拼接。當然,也有一些皮革也是質量很好很昂貴的,例如我們經常說到的Alcantara皮質,也叫翻毛皮。它就是超纖皮的一種,有質感,摩擦力也比較強,是性能車常用到的座椅材質。
在我們經常聽到的真皮中,最有名的應該是NAPPA真皮,它主要來自小牛的皮,是奔馳寶馬等豪華車會用到的真皮,紋理細膩,飽滿有彈性。
如何才能分辨出是真皮還是仿皮?首先可以聞氣味,在座椅上來回揉搓,如果是真皮,它會散發一股略有臭味的味道;而如果是仿皮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氣味。另外,也可以用手掐,若果有印記,印記中間有一根筋,且不會立刻消失,但會慢慢修復,這就是真皮。而仿皮一般不會有明顯的痕跡,都是比較模糊的一片。
座椅弄髒了不容易拆下來衝洗,所以要注意清潔。清潔後最好是自然風乾,不要用過熱的吹風機吹乾皮革。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防止皮革褪色。平時要距離熱源較遠的位置,以避免座椅開裂。最好經常用吸塵器去灰塵,不要讓髒物沉積下來,也要避免化學品對真皮脂類造成腐蝕。當然,還要避免被尖銳物如鑰匙劃傷。
汽車常被簡單稱為「四個軲轆幾個沙發」,「軲轆」關乎到開起來怎麼樣,而「沙發」關乎坐起來怎麼樣。因此座椅直接影響我們在車裡舒不舒服,自不自在。關於座椅,我們除了要關心哪種坐起來更舒服,同時也要了解哪種質量是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