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家長就鼓勵孩子,在班上要爭取當班長、學習委員等班幹部,鼓勵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能力。要做好一個學生幹部,首先自己應當要有高尚的品德,做好同學們的榜樣,這樣,才能將班上的學生團結到一起,才能夠服眾。做班幹部,就是要為老師分憂解難,為同學做好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鍛鍊自己的能力。然而,現在有些學校團體中,當學生幹部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最近一則新聞報導指出:在一些大學校園裡,學生會的官僚主義作風已經極其嚴重。前幾日,某學生會QQ群裡,出現了這樣一件事情。一位新加入學生會的幹事,在群裡問學生會主席七號要不要開會,並且在問的時候直接艾特了學生會主席本人。該部門的部長看見之後,憤怒不已,狠狠地將他批評了一頓,他回復這位幹事:「學生會主席是你能直接艾特的嗎?要怎樣稱呼他?你自己心裡沒有一點數嗎?怎麼可以直接叫他學長呢?人家可是主席!」
這件事情在網上傳開之後,又一件關於學生會幹部的事情,也被爆料出來。在某學校的學生會。某位部長在微信群裡作出了以下規定:要求各位幹事給每個部門的部長發送中秋祝福簡訊,並且再三叮囑各位幹事,不要將各個部長,特別是主席團成員的名字寫錯了;要求幹事們說話的態度一定要誠懇,不要直呼領導的名字。隨後,一位成員在簡訊中不小心將「某領導」的名字寫錯了,這位「領導」隨即回復了一條信息:「將我的名字抄50遍,開會的時候檢查。」該部門的部長聽說消息之後,表示要對這位幹事進行嚴加懲治。
無獨有偶,在某學校一個學生會成員群當中,我們看到,某位前輩對於新入學生會的成員,提出了這樣的忠告:不管你加入的是學生會的哪個部門,你剛來學生會的工作就是給你的領導打雜,要尊敬你的領導,對待領導態度要恭敬,多給領導打招呼。領導讓你幹什麼,你就得幹什麼,很多時候你需要幫領導打飯、取快遞等等,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抱怨,他們也都是這樣熬過來的。等你進入大二大三的時候,媳婦熬成了婆,那麼別人也會像這樣來對待你。到了那個時候,你才有真正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鍛鍊自己的能力。
早在七月份的時候,中山大學學生會官方微信發布了一則任命公告,公布了200多名學生會幹部的崗位,裡面的崗位被分成了三個層級。其中很多崗位,還明明白白地標註著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這些等級標註在青少年的頭上,讓網友們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滿滿的官僚主義習氣。將這些頭銜加在學生的頭上,難免有些荒唐可笑,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深思:為何這種官僚主義的習氣在大學生群體裡面廣為流傳?
10月6日,中華全國學聯微信公眾號公布了《學生會幹部自律公約》,倡導各位幹部要牢記學生會是一個鍛鍊自己能力的地方,而不是學習官僚主義的地方,要藉助學生會這個平臺鍛鍊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得到成長,做好服務性工作,而不要追求頭銜,裝腔作勢,將官僚主義作風發揮到極致。要努力建設充滿朝氣、乾淨純粹的組織文化,不要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在各大高校中,為何不約而同地出現官僚主義的作風?這些大學生的官僚主義思想源自哪裡?答案不言而喻。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長沾染上的一些社會風氣,會不知不覺地傳到孩子的身上,而孩子便將它們帶進了學校。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如果一群打著官腔的青少年進入社會,那麼我們今後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習氣,已經汙染到了學校這一方淨土,要如何還學校一個乾淨純粹的環境,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