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高校學生會之三大怪象:學生幹部成了「官」?

2021-01-11 科學網

CFP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日前在開學典禮上直斥「學生官場怪狀」,並批評現在部分學生「跑官要官」,功利心重。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社會激烈討論。高校學生幹部在人們眼中一直都是充滿青春熱情、勇擔責任的形象,本著一切為學生服務的宗旨,活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楊校長所說的「學生官場怪狀」是怎麼回事呢?為此,記者走訪了部分高校。

 

怪象1 學生幹部都學了些啥?

 

小張是北京某著名高校的大三學生,在學生會任職兩年,已經做到了部長職務。但就在這個時刻,她卻斷然離開了學生會。「學生會工作很繁瑣,兩年來已經牽扯了我很多精力,現在最初的新鮮感已經消失了,我也該退出來好好反思一下了。」小張告訴記者,大一剛入學時,還是頂著父母的壓力進的學生會,「他們都擔心這些活動會耽誤學習,不過我覺得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既鍛鍊口才又鍛鍊能力,就參加了。」

 

兩年後她再回憶起自己進學生會的初衷,不由得感慨當時的單純:「現在想想,學生幹部經歷不僅鍛鍊了我的能力,還學到了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小張所說的「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是指學生幹部們飯桌上的應酬。

 

小張說,通常在一項活動辦完或進行中,學生會各級幹部都會湊在一起吃個飯,但這頓飯吃的卻並不簡單,首先從座位的安排上,什麼人該對著門坐,什麼人該坐在中間位置,都有講究。為部長倒酒,給上級盛湯,這些也都是幹事的必修課。敬酒也是有說法的,從哪一位開始敬起,該說什麼話,這些功課經過多次的歷練,基本上每一位幹事都能熟記於心。「吃飯的時候酒是一定要喝的,如果別人怎麼敬你都不喝,估計下次就不會帶你玩了。」

 

小張的同班同學小楊告訴記者,這樣的吃喝應酬在學生幹部中很普遍,職位越高頻率也就越高。尤其是到了「換屆競選的季節」,請老師和各相關部長吃飯也成了公認的常態。「即使你不明說,別人心裡也明白這頓飯的目的,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對於小張來說,學到的還不止這些。從大一起,她就逐漸明白了,不要和自己的上級唱反調,因為即使說了,他也不會採納,還會對你有看法,最好是完全服從;有事想找老師商量,最好先通過主管的上一級幹部,不要越級匯報,不然他會覺得你不把他放在眼裡;不要得罪與老師關係親密的幹部,不要顯得很有想法,鋒芒畢露……等等這一系列都讓小張覺得,大學已經不再是她心目中的那個象牙塔了,而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小社會。

 

怪象2 活動豐富卻不招待見

 

小張父母的擔心也並不是多餘的,在擔任學生幹部這兩年來,她也記不清自己為了學校活動「翹」了多少課,「有時甚至一個月都在為活動的事奔波,確實有點身不由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幹部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學生幹部組織活動確實很辛苦,但最讓人寒心的是,你費盡心思搞的活動,卻沒人響應,大家都不願意參加。」小張向記者抱怨道。

 

湖南某高校大四的小王用四個字來評價學生會搞的活動:自娛自樂。

 

他告訴記者,學生會組織活動基本上遵循這樣一個流程——部門自己做策劃——自己來組織——自己拉觀眾——自己做總結——自己做評估,而且評估材料大多不屬實。例如活動的影響力,評估裡通常都是「現場座無虛席」、「來了多少重量級嘉賓」、「氣氛熱烈」、「這些都是由於活動想法好、組織給力、領導英明」之類的套話。學生活動很少去考慮是不是為學生服務,卻是為了讓自己部門揚威、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小張也認為,有些活動表面上是為同學們服務,但其真正意義就在於匯報給老師,作為一項自己的政績。像學生會組織的趣味運動會,規模挺大,前期宣傳面也做得挺廣,但最終能來捧場的幾乎都是學生會內部人員。「大部分同學對這樣的活動並不感興趣,即使有一些小獎品贈送,也很少有人買帳。」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分團委青年志願者服務部部長劉形覺得,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組織的活動對同學們而言實質意義不大,是為了辦活動而辦。只要部門的領導者真正做到換位思考,把活動辦得更加吸引人其實並不難。

 

北京科技大學校團委書記劉曉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學生會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生組織,最大的特性應該是代表性,代表廣大同學的呼聲、利益,提出合理化建議。所以更應該從同學的角度出發,為同學辦實事。學生會在職能設置中有一項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校園文化活動的引領。現在社團也承擔了一定的活動任務,這時學生會所舉辦的活動就更應該具有育人價值和影響力。活動應具備這樣四個條件:普遍性、內涵性、育人性、啟發性。只有具備了這些特性,校園活動才能真正吸引同學們參加。

 

怪象3 學生幹部成了「官」?

 

學姐學長在很多新生心目中都是和藹可親的,但一些剛進學生會的大一幹事卻對自己上級學姐學長的種種做法感到無語。小張說,自己做幹事時,部長就經常要求下面的學弟幫忙交手機費。其他同學也經常會遇到替部長上課,給部長買飯、買水的要求。通常這種情況下,小幹事們都會選擇默默接受,即使心裡不舒服也不會拒絕。一方面是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另一方面是不敢拒絕,怕會影響到自己以後在部裡的發展。

 

劉曉東認為,很多學生幹部都沒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錯誤的把職能當成了權利。這不僅暴露出年輕人的不成熟,也說明部分學生幹部沒有認識到學生會最基本的代表性、服務性的性質。而目前很多學生幹部的培養方式都是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這樣就很容易出現學生幹部官僚化的怪象。

 

劉形說:「我和曾經的上級關係非常好,部門成員也像一家人一樣,沒有上下級區別。我們的口號就是『不用怕,有我在;不要擔心,讓我來』。倡導『家文化』,讓每個人都親密無間,所以工作起來都互幫互助,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會及時交流。」

 

快評

 

學生幹部,別沾染「官氣」

 

衣著簡樸、青春幹練、謙虛單純、認真負責、朝氣蓬勃……

 

這些形容詞,曾經是概括學生幹部、尤其是大學各級各類組織的學生幹部時,非常貼切直觀的詞彙。

 

大學生曾經是天之驕子,大學生幹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是學業優異,而且更富於社會活動能力,曾經是一個時代活力動力、正氣朝氣、理想希望的象徵。

 

隨著市場大潮的逐步浸染,大學生開始越來越深入地接觸社會,並在各類活動中開始領教到社會風氣的誘惑。

 

這其中,部分高校學生幹部也慢慢地沾染上一些習氣:把學生幹部的服務職能當做權力,把老師、輔導員視為上司,把同學、社團幹事當做自己的下級,進而把社會上的一套吃喝玩樂的作風、做派、心態帶入到大學校園,帶入到學生幹部中,自然,也就把大學生幹部作風庸俗化了。

 

當你看見一張張原本洋溢著青春自信表情的面孔竟然也戴上官員化的自以為是的面具的時候,作何感想?

 

應該說,我們的大學生都是可愛的、有責任心、有社會責任感的;我們的大學生幹部也是充滿理想、肩負責任、勇於創新的。可惜的只是一部分青年人被享受、權力、錢權崇拜的思想誘惑了。這些原本可愛的年輕人過早地複雜了、變化了、下滑了。

 

這個時候,我們要寄希望於高校和高校教師團體,負責任地為自己的學生和學生幹部設立榜樣,善加引導,為他們的心靈和智能都提供淨化和提升的動力和幫助。

 

還是那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幹部是優秀者中的一分子,愛惜他們,是我們的責任。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41所高校學生會聯合倡議學生幹部自律
    41所高校學生會聯合倡議學生幹部自律 原標題:   針對日前一些高校裡出現的學生會「主席是你直接@的?」的現象,學生組織「官僚化」、學生幹部沾染「官氣」的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 北大清華等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幹部自律公約」
    讓學生會回歸本色近日,北大清華等41所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幹部自律公約」,表示「部分學校學生會的工作和幹部中存在的功利化、庸俗化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我們學生組織不能漠視、容忍這些問題」。團中央相關負責人表示「更多的制度改革在路上」,不少高校學生幹部表示「將響應倡議」,使學生會更好服務廣大同學。毋庸諱言,學生會是學生自己的群眾性組織,既然是組織,就有上下貫通的組織架構、左右聯動的部門分工。因此,學生會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同的分工和職務。但分工不等於等級,職務更不等同於官職。
  • 高校社團變了味!學生幹部「官威」十足
    近日,網友爆出某高校學生會一同學在群裡問」7號要開會嗎「並@了學長,緊接著群管理員跳出來提醒她,請注意自己的幹事身份和說話方式。以前提起官僚主義,似乎從來都與高校無關,但是最近關於這類高校官僚主義的質疑聲越來越多,高校學生會一個是學生服務組織,在這樣的地方也做起了官樣文章,這不由得是對社會的一個警告。這類學校的學生會儼然成了官僚機構,官僚風氣令人擔憂。
  • 學生組織官僚化 學生幹部緣何成「官迷」?
    學生幹部緣何成「官迷」?部分高校學生幹部抖「官威」現象近期引發關注 北京大學、中南大學等41所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幹部自律公約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學生組織官僚化並非普遍現象,受訪大學生普遍認同業務能力、情商等才是核心競爭力長沙晚報記者 嶽霞 實習生 徐家琪近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的QQ聊天記錄截圖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學生幹部「官氣」要不得!
    最近,一些高校學生幹部抖「官威」的現象引發熱議。一句「主席是你們直接@的?」,讓人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凌人的「官氣」。寫錯學生幹部名字要「開大會檢查」,社團要求給學生幹部發「節日祝福」等爆料,也讓人聞之心憂。在一些高校,學生組織「官僚化」、學生幹部沾染「官氣」的問題不容忽視。一些人年紀輕輕就講「級別」、重「排場」,搞「抱大腿」「混圈子」「玩花活」等不正之風。
  • 學生幹部的「官氣」要不得!
    最近,一些高校學生幹部抖「官威」的現象引發熱議。一句「主席是你們直接@的?」
  • 高校學生會調查:學生為當幹部花3千多四處打點
    可以說,作為大學裡學生們參與熱情最高的組織,學生會以及學生社團存在較大爭議。有學生認為它是最能鍛鍊能力的地方,也有人認為這裡風氣不正,不過是為了「撈取」各種好處。前不久,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偉發表博客文章《學生會:大學最陰暗的一角》引發熱議。這位從教6年的老師寫給大學新生的建議書裡稱:「大學的團委和學生會,早已成為高校的藏垢納汙之地。」大學生們為什麼加入學生會?
  • 邑大青年說丨學生幹部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希望離開學生組織時,是帶著眾人的不舍,而不是留下一地的狼藉。校律委會 馮嘉樞學生幹部應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態度而工作,會發生等級分化等現象說明他們還沒真正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覺悟,若讓官僚主義等歪邪之風吹進學府必然會影響學子們的純淨心靈,可能對他們以後的成長造成嚴重的後果。在組織中,我們也要恪盡職守,做好本職工作不徇私,和小夥伴建立深厚的友誼,有困難一起討論解決。
  • 學生會的現狀讓學生幹部不受歡迎?學生會經歷在面試中不佔便宜!
    在十幾年前,學生會幹部一直是一個找工作面試時的加分項,如果能成為大學學生會的主席,並且成績也不差的話,那可以說找工作時所向披靡,「大家搶著要」;即便不是主席、副書記這種職務,只要把自己曾經在學生會裡面任過職的這一經歷寫在簡歷上,也會為自己加不少分。
  • 批評中大「學生官」風波,不要忘記孫中山先生的校訓
    《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幹部選拔公告》,公示了200多個學生幹部崗位,而且特別標明了一些諸如「正部長級」「副部長級」的職位。孫中山先生的校訓不論是職位的公布,還是致歉,中山大學學生會都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激烈的批評,批評之聲直指高校行政化對教育和學生的影響。
  • 有學長說:千萬不要去學生會!是什麼讓學生會「臭名昭著」?
    文/行走的大學 圖/網際網路每次瀏覽關於大學的帖子的時候,總有學長學姐建議千萬不要去學生會,誰去誰後悔等等,而且還不止一兩人,很多人在聊到學生會的時候都是深惡痛絕、咬牙切齒。那麼學生會果真有這麼糟糕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大學裡面學生會的事。
  • 中山大學「學生官」風波:「護校寶」們何必抱屈?
    「學生官」的荒誕味道,引發的不只是網民的群嘲,昨日中紀委官網也發表批評性文章《「學生官」充斥校園不是哈哈一笑的事》,被人民日報及共青團中央下屬微信公號轉發。權威官方平臺接力自媒體,在這一輪輿論風波中形成共識,著實耐人尋味。
  • 2018年度山東高校優秀學生、幹部等評選開始
    齊魯網1月4日訊 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2018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和先進班集體評選工作正式啟動。評選範圍為山東省普通高校在校在籍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專科(高職)生,學生班集體(不含2018級新生及其班集體)。
  • 鄭州一高校學生幹部檢查宿舍,失手導致學生寵物貓從4樓墜下
    11月18晚爆料截圖 圖片來自微博@河南高校那些事11月18日晚,微博用戶@河南高校那些事稱,接多名網友爆料,河南經貿職業學院一學生幹部檢查學生寢室時,將學生在宿舍飼養的寵物貓從4樓「扔下」,致寵物貓死亡。
  • 學生會成官場,學生幹部聊天爆出「潛規則」,網友看怒:求開除
    學生會是官場?為什麼學生會的官像主義風氣這麼盛行? 中秋節剛過,剛加入學生會宣傳部的的大一小幹事就被部長罵了一頓:「你是怎麼做事的?過節讓你們這些幹事給各個部長和主席團的領導發問候簡訊,你怎麼連部長的名字都打錯了?」
  • 遼寧大學加強高校學生會建設及規範學生社團管理
    3.有序開展學生會日常管理,完善學生幹部培養機制,提升組織內部的凝聚力。 遼寧大學學生會在長期的運轉過程中已形成了高效有序的培養管理體系,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學生會幹部培訓機制、激勵機制、監督反饋機制和保障機制等。
  • 四川理工學院學生幹部逞官威?校方回應:對當事學生幹部批評教育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彤 實習生 潘聞博)四川理工學院「學生幹部逞官威」一事有新進展。昨日(3日)晚間,校方公布調查結果,稱學生幹部要求成員給其他幹部發簡訊祝福屬實,已對當時學生幹部進行批評教育和心理疏導。
  • 2020年度江蘇省普通高校省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
    揚子晚報網6月9日訊(記者 王贇)記者從江蘇省教育廳獲悉,經省教育廳、團省委審核、公示,決定對韓函等1105名省級三好學生、徐學博等1044名優秀學生幹部和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等877個先進班集體予以表彰。
  • 留學美國 面試官竟然會看學生的社交網站
    社交網站在錄取每個學生之前,美國高校招生官往往會利用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等社交網絡來更多地了解該學生。1.永遠只發表規矩合適的內容網際網路上的內容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你發的內容,包括美國高校的招生官。很多高校會在社交網站上與申請人互動,而互動的內容以及申請人以往發表的狀態和文章都會做為招生辦公室評估申請人的一部分。在互動過程中,有時對方不會讓你知道他就是招生官。是不是很可怕呢?我覺得並不可怕。
  • 長春大學一學生會幹部在新生訓話時大爆粗口、髒話連篇
    學生耍官威,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可以肯定,也絕對不是最後一次。這個時候,與其責罵耍官威的學生,倒還不如反思官威向學校滲透的原因。個人以為,在中國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是學生「耍官威」的文化根源。在去行政化的整體趨勢下,不少的高校行政化趨勢是越來越強。前段時間,和一批高校領導公幹,在介紹校長、副校長的時候,被稱為「某廳級」,在介紹二級學院或者部門的時候,又會特別強調是「某處級」。甚至,在私下場合,直接稱為「某處」。自然,長時間跟這些「廳」「處」接觸的學生會幹部,就習慣了「官」。至於罵髒話,那是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