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劉羅鍋才是真正的劉羅鍋,縱然不完美了但卻更真實

2020-12-13 君霄說史

早年有一部電視劇名為《宰相劉羅鍋》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宰相劉羅鍋》裡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為官清廉、足智多謀的清官形象。在《宰相劉羅鍋》裡他足智多謀總讓和珅出盡洋相,屢次壞了和珅的好事,在百姓眼中他就是包青天再世。

可是歷史就是歷史,不會像電視劇給我們呈現的那樣完美。首先來講講劉羅鍋這個名字的由來,劉羅鍋是人們對清朝名官劉墉的慣稱,因為他天生駝背所以稱其為劉羅鍋。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清朝的選官標準為"身言書判"四子,所謂身即指身形身材。如果劉羅鍋真是一個駝背的話,那麼他斷然入不了乾隆的眼。要知道紀曉嵐儘管胸有大才但當初也因為長相原因而被乾隆帝常年放外邊主持考試,不讓他待在自己身邊。

而劉墉是否有劉羅鍋這個稱呼呢?較為靠譜的說法是這樣的,嘉慶即位後,劉墉已年過八旬,不免有些弓腰駝背,劉墉為嘉慶帝師,嘉慶對劉墉及其敬重便稱其為劉閣老,因閣與鍋讀音相近,在經過大家的人口相傳下就成了劉鍋腰,而鍋腰在京城方言中就是羅鍋的意思,劉羅鍋就這樣傳開了。當然無論是哪種說法,劉墉在乾隆年間決不會被人稱為劉羅鍋,所以《宰相劉羅鍋》犯了一個穿越的毛病。

《宰相劉羅鍋》裡的劉墉剛正不阿,事實是否依然如此呢?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劉墉在各地方做官這段時期的確是一個特別正直的人。最令人稱道的就是乾隆四十六年,震驚朝野的山東巡撫國泰一案。當時御史錢灃參奏山東巡撫國泰貪贓枉法、橫徵暴斂、結黨營私等罪名,引起朝野震動,因為國泰是皇妃的伯父、和珅的心腹,黨羽眾多,勢力龐大,朝內很多官員都特別忌憚他。乾隆立即派和珅、劉墉及錢灃前往山東調查此案,和珅有意偏袒國泰,暗中給他通風報信,使劉墉的查案之路困難重重。劉墉到達山東後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到處查案,而是不動聲色的化裝成一道士,四處暗訪收集證據。與此同時皇妃與和珅的黨羽給國泰遊說試圖減輕他的罪過,而劉墉頂著壓力,向朝廷歷數國泰的種種罪行,並將證據一一拿出,最終國泰伏誅,涉事的三十多位官員受到處罰。

可是當劉墉當上京官後卻於此前判若兩人,變得圓滑起來。根據嘉慶元年的聖諭,乾隆曾問劉墉一名叫戴世儀的官員如何,此人才能平庸,可劉墉卻答"還可以"乾隆因此斥責他選拔人才不用心,讓他自行反省。可見,劉墉當上京官後奉行的是明哲保身,不願意得罪官場同僚。

從剛正不阿到圓滑處世,從慎思明察到糊裡糊塗,原因我想可能是想學蕭何那樣自汙吧,歷來功高震主都沒有什麼好結局。

劉墉一生雖清廉卻沒有做到不失剛正,以故他的諡號為文清而非像他父親劉統勳的文正。而電視劇裡之所以把他描繪的那樣完美,我想可能是因為為世人樹立一個為官的典範,供世人學習吧。

相關焦點

  • 看過《宰相劉羅鍋》的人,都被騙了!劉墉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宰相劉羅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部古裝電視劇,劇中的劉羅鍋由著名演員李保田扮演。他演義的劉羅鍋幽默詼諧、清正廉潔,不畏權勢,體恤百姓,尤其是他機制逗趣的與和珅相爭相鬥的畫面,給觀眾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 探秘—歷史上真實的「劉羅鍋」
    相傳在清朝有一位清官,他身形奇特,有點駝背,可是依然高居廟堂官至宰相,他為官清廉剛直不阿,經常跟大貪官和珅鬥智鬥勇,他飽讀詩書才思敏捷,深得皇帝喜愛,他雖然出身官宦之家,可是卻一直關心民間疾苦,他就是被人們成為「羅鍋宰相」劉墉,著名電視演員李保田所演的《宰相劉羅鍋》說的就是劉墉的故事
  • 乾隆問劉羅鍋屬什麼?劉羅鍋說自己屬驢,立刻被乾隆官升三級
    導讀:一部《宰相劉羅鍋》,讓乾隆、劉羅鍋兩個歷史人物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劇裡的劉羅鍋正直清廉,剛正不阿,經常與大貪官和珅作對。然而在正史中,劉羅鍋名叫劉墉,出自官宦之家。他的父親劉統勳是雍正、乾隆朝的大員,官至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 劉羅鍋四十五歲生日,乾隆說我屬馬,劉羅鍋說了什麼乾隆很高興?
    這個段子是這樣的:劉羅鍋這人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替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劉羅鍋在百姓中的口碑非常不錯,話說到了劉羅鍋四十五歲生日這年,為了感謝劉羅鍋為百姓辦的一系列好事,老百姓決定送劉羅鍋一些特殊的生日禮物,就像萬民傘之類的東西。
  • 宰相劉羅鍋,原來在歷史上竟然是這樣的官員,你真正了解他嗎
    文/小將談歷史宰相劉羅鍋,原來在歷史上竟然是這樣的官員,你真正了解他嗎提到宰相劉羅鍋,大家想必都知道,這個名字經常在電視劇中出現,一提到劉羅鍋大家便會覺得很親切。那麼歷史上的劉羅鍋究竟是不是個羅鍋呢?而且劉墉是通過乾隆時期的科舉考試才當上了官,正是最重視相貌的時期。所以劉墉在年輕的時候雖然不能說是玉樹臨風,但是羅鍋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在民間故事裡,劉墉面對皇上給他出的種種難題,總是能夠巧妙地想出解決的辦法,既保障了自己的利益,又不傷皇帝的顏面。乾隆皇帝對他又愛又恨,偏偏又拿他毫無辦法,但是歷史上卻並不是這樣。
  • 還記得當年那部經典劇《宰相劉羅鍋》嗎
    和君主完婚後,劉羅鍋被派往江寧任知府。正當劉羅鍋一帆風順時,正直不阿的他和當時的大貪官和紳(王剛 飾)結下了冤讎,兩人由此展開了一場場鬥智鬥勇、引人發笑的鬥法。我一直覺得,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優秀電視劇,是國產劇集的精華。每次都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小時候,我喜歡這個羅鍋,因為他充滿了喜感,頭上插著雜草就上朝,裝啞巴兩手扮馬蹄,渾身上下每個細胞都寫著幽默。
  • 我們對「宰相劉羅鍋」有哪些誤會?
    大家熟知的"宰相劉羅鍋"是一個剛正廉明、足智多謀的清官。在老百姓眼中,劉羅鍋可謂是正義與智慧的化身,連他的"羅鍋"也顯得十分可愛,這是劉羅鍋在電視劇中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宰相劉羅鍋"卻不完全如此......傳說中,劉墉本人是個駝背,連乾隆皇帝與和也常常以此取笑他。
  • 23年後《宰相劉羅鍋》:劉羅鍋被稱「戲霸」,劉夫人卻成了賢內助
    今天小二要說的就是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李保田的所飾演的《宰相劉羅鍋》,說起李保田想必大家並不是很熟悉吧,但是說起他所拍攝的電視,大家都是有所耳聞。   在這部電視中,李保田飾演的劉羅鍋,裡面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劉羅鍋深入人心,還有飾演劉夫人的鄧婕,裡面那種「潑辣」的性格,更是讓觀眾熟知。
  • 乾隆刁難劉羅鍋:為何彌勒佛對我笑?劉羅鍋的回答讓乾隆龍顏大悅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馬屁文化」是很要技術含量的,如果不小心拍到馬蹄上,下場也是挺慘的。其實不但世人好馬屁,陰間的閻王爺也概特別愛聽馬屁。李保田扮演的劉羅鍋世人都以為和珅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全靠拍馬屁上位,其實劉羅鍋這種有學問的人,拍起馬屁來更厲害。
  • 歷史上真實的劉羅鍋:身高一米九,半生顛沛蹉跎,給和珅當副手
    (然而在幾年前,打著「和珅死敵」標籤的應該是劉羅鍋)說到劉墉可能還有讀者朋友不太熟悉,但只要一提「劉羅鍋」、「羅鍋子」可能您會一拍大腿:原來就是他啊!文學作品中關於劉羅鍋智鬥和珅的故事不少,比如劉寶瑞先生著名的單口相聲《官場鬥》、膾炙人口的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就塑造了一個精明機智,清廉正直還帶著腹黑焉壞的大臣形象,說到劉羅鍋,我們實在是太熟悉了。小說野史裡關於劉羅鍋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民間傳說改編而來,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劉羅鍋是個怎麼樣的人呢?他是否也挺著個駝背,經常戲耍乾隆、和珅呢?咱們一個一個來回答。
  • 濃墨宰相劉羅鍋,這位才是真正鬥和珅的人,和珅為什麼沒處理他?
    濃墨宰相劉羅鍋,這位才是真正鬥和珅的人,和珅為什麼沒處理他?前面都說了,紀曉嵐其實和和珅嚴格來說是一派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故事,咱們看看笑笑就行了。作為一個電視劇娛樂大眾的功能,它已經做得很好了。只不過你要說它真正尊重史實了嗎?
  • 李保田談真實性格,剛正不阿堪比劉羅鍋,敬業程度讓你難以想像!
    說起李保田,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從1984年開始拍電視劇,到今天30多年了,30多年裡他演戲並不多,但是部部都是精品,讓人記憶深刻。他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飽滿豐富,堪比一段真實戲劇人生,他是與和珅鬥志鬥勇的宰相劉墉,妙語連珠,化險為夷。也是清末亂世的神醫,醫術高超卻命途多舛。
  • 十六回:劉羅鍋拿歷史開涮 康熙紀曉嵐成品牌
    而《宰相劉羅鍋》的「戲說」則與《戲說乾隆》有所異同,相同的是都屬於遊戲之說,不同的是劉羅鍋骨子裡還是「戲劇之說」,有深層的諷喻意義在內,不單純是通俗傳奇的故事。  《宰相劉羅鍋》說的是,清朝乾隆年間,山東青年劉墉進京趕考,沒想到與珅結怨。劉墉高中狀元,進入官場。和珅念念不忘要致劉墉於死地,對劉墉百般刁難。自此,劉墉與和珅發生了一系列鬥智鬥勇的故事,而皇上也不斷攙和其中。
  • 同樣是鬥和珅,我認為《宰相劉羅鍋》比《鐵齒銅牙紀曉嵐》更深刻
    小時候有兩部經典的清官鬥和珅的電視劇,一部是很早的《宰相劉羅鍋》,另一部是後來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真正與和珅鬥過的是王傑,《日落紫禁城》裡面更接近史實一點。不過雖然說都是杜撰的電視劇,但是看起來都很妙趣橫生。善良、清廉、正直加上智慧,一次次戰勝邪惡、貪戀和油滑,總會讓人拍手稱快。但為什麼我覺得《宰相劉羅鍋》比《鐵齒銅牙紀曉嵐》更深刻呢?這兩部劇最大的區別在於結尾。
  • 《宰相劉羅鍋》中的荔浦芋頭,個頭這麼大的芋頭你見過嗎?
    在這部電視劇裡有一個情節,乾隆去劉羅鍋家裡吃飯,劉羅鍋足智多謀,想要勸諫乾隆,於是想了一個妙計,可以不用多費口舌就達成目的,他便謊稱家中無糧,只有一些用來充飢的芋頭,恐怕是要怠慢了乾隆爺。乾隆爺也不怎麼挑食,就跟著劉羅鍋一起吃簡單的蒸芋頭。
  •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從清正剛直到圓滑世故真實的劉羅鍋
    在百姓眼中,「劉羅鍋」可謂是正義與智慧的化身,連他的「羅鍋」也顯得十分可愛。然而,真實的「劉羅鍋」卻不完全如此……       劉墉不是羅鍋       劉羅鍋」是人們對清代名官劉墉的慣稱。相傳,劉墉本人是個駝背(俗稱羅鍋),朝野皆知,連乾隆帝與和也常常以此取笑他。關於劉墉的「羅鍋」,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 和珅和紀曉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你知道和珅是劉羅鍋的徒弟嗎
    在封建時代的社會中,皇帝乃是天子,他就是老大,他說的一切都是對的,誰敢指責皇帝是要治死罪的,就像是劉羅鍋這樣的大臣,也不可能辦得到,但是這時的劉羅鍋胸有成竹,他什麼也沒有說,整了整頭上的官帽,理了理衣服,就走向太和殿。
  • 山東人劉羅鍋:滿腹文採 一手好字 愛美酒
    乾隆慍怒:大膽劉墉,為何獨享美物,而不與朕知?又咽了口唾沫。劉墉急忙答到:此乃老家自釀無名之酒,怎入聖口?此時乾隆已急不可耐說:汝飲得,朕為何飲不得?隨上前,自己拿起酒盅酌上一杯,細細品了一口,只覺此酒窖香濃鬱,綿甜爽口,靜心閉目略一回味,更是心曠神怡,餘香悠長,渾身有說不出的舒坦。與宮中之酒相比別具一格。大悅,問;「劉愛卿,此酒何名」?
  • 清朝的劉墉被稱為「宰相劉羅鍋」,那他真的是個羅鍋嗎
    在清宮劇還沒有泛濫的年代,有一部叫《宰相劉羅鍋》的電視劇大家肯定是印象深刻。這部劇講述的是劉墉與和珅鬥智鬥勇的故事。那真實的歷史當中劉墉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他們本來見面的機會就少,就更別提相互爭鬥了。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劉墉加太子少保,奉旨辦理和珅結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受賄等二十條罪行。但是為了政局穩定,並沒有藉機將此案擴大化,而是表現出寬容之心,建議嘉慶皇帝賜和珅自盡,保其全屍。並且為了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排除異己,而妥善處理好和珅案的善後事宜。
  • 劉羅鍋李保田為拍戲,竟沒參加愛子的婚禮,真實原因是這樣的
    如今樂圈裡,很多的明星甚至是網紅只要稍微有點名氣的話,就會特別積極的參加一些綜藝節目商業廣告代言什麼的,因為這樣才能用自己的名氣利用到最大化。但是也有一些老演員老戲骨缺從來不這樣做。李保田老師就不是這樣的演員,說起李保田大家可能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