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本市啟動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取消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根據醫生的職級和醫院的等級,最低的醫事服務費為一級醫院的普通門診,定價20元,其中北京醫保患者定額報銷19元;最高的醫事服務費為三級醫院知名專家門診,定價100元,北京醫保患者定額報銷40元。
改革啟動半個月來,很多到醫院看病的患者發現還是要先「掛號」。有的患者表示不理解:感覺醫事服務費就是掛號費,換了個名稱而已;還有的患者見到醫生就問,「這醫事服務費是不是都給了醫生呢?」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近日接受記者採訪,對醫事服務費做了進一步的解讀。
醫事服務費不是醫師服務費
市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設立醫事服務費是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中提出的創新做法。2012年北京市已經在5家市屬綜合醫院開展醫藥分開的試點。但由於試點範圍相對較小,大多數人還是在醫改全面推開後第一次接觸到醫事服務費,因此有不同的認識是很正常的,正確認識醫事服務費還要看懂「一是三不是」。
所謂「一是」,就是說醫事服務費實質是對醫療機構運行成本的補償,具體而言是對醫療服務、藥事服務以及部分管理服務(如掛號管理)的成本補償。所謂「三不是」,首先,醫事服務費不是醫師服務費,醫事服務費包含了原來的診療費,因此包含了醫師的技術勞務,但是又不僅如此,還包括了藥事服務和部分管理服務。其次,醫事服務費不是對醫療機構藥劑科和藥劑師技術勞務的否定,藥劑科和藥劑師的技術勞務價值已經包含在醫事服務費中。再次,醫事服務費不是掛號費變相漲價。如上所述,醫事服務費補償的成本範圍,遠遠不僅是掛號等管理服務,而是包括了醫療服務、藥事服務。所以,拿醫事服務費與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簡單比較,認為這是變相漲價,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
目標重在轉機制而非降費用
該負責人表示,為了實現補償機制的平穩轉換,在過渡階段採取了「總量控制、費用平移」的原則測算設定費用標準,因此醫改新政實施後,患者醫藥費用總體上應是平穩的,或者說此項改革的當期目標並不是降低醫藥費用而是轉換機制。從醫改政策實施以來的監測情況看,患者醫藥費用總體平穩,說明前期測算工作比較精準。當然,不同病人由於醫療服務、用藥範圍不同,其醫藥費用是有升有降的。此次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堅持「三醫聯動」原則,同步出臺了基本醫療保障和醫療救助政策,平緩醫藥費用上漲對個人負擔的影響。
醫事服務費定額報銷不封頂
對於個別患者關心的「醫事服務費報銷是否會佔用門診報銷每年2萬的額度」問題,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政策規定,門診醫事服務費實行定額報銷,不累計待遇。也就是說,參保人員發生的醫事服務費不受起付線和封頂線的限制。
對於有很多外地患者擔心醫事服務費不能報銷的問題,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基本醫療保險一般按照設區的市實行地區統籌,不同統籌地區制定並執行各自的報銷政策。醫事服務費能不能納入醫保報銷範圍,關鍵在於對這一收費項如何認定。在北京,醫事服務費是基本醫療服務費用,因此納入了本市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在醫療收費票據使用管理方面,早在2013年8月,市財政局等幾家單位就印發了《關於實施〈醫療收費票據使用管理辦法〉有關事項的通知》,將「醫事服務費」記入「診察費」項目,其處理辦法同「診療費」。
記者 賈曉宏
探訪
社區藥房「託管」 患者用藥更方便
本市啟動醫改後,所有參加改革的醫療機構全部參加藥品陽光採購,實行與大醫院相同的用藥目錄,都將配備糖尿病、高血壓等4類慢病105種常用藥品。在這105種藥品中,有的藥品是一些社區不常用但又要必備的品種。如何保障這些「短缺品種」的供應?石景山區建立了社區短缺藥品的上報制度和供應長效機制,統籌石景山區三家基本藥物配送企業的藥品資源,在嘉事堂京西物流基地設立4種慢病短缺藥品儲備庫,目前入庫品種達到26個。目前,八角、五裡坨、廣寧3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藥品供給改革。
近日,記者在嘉事堂京西物流基地看到,這裡為26種藥品設立了專門的貨架。同時,這26種藥品的相關信息通過網絡直接對接到石景山區全部的社區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可以動態了解庫存情況,一旦醫療機構有需求,嘉事堂可以保證及時配送到位,滿足患者的需求。
位於高井熱電廠附近的廣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華潤醫藥籤訂了協議。記者在廣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這裡的中藥房仍然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事人員提供服務,而西藥房的3名工作人員全部由華潤醫藥集團派駐。他們每天在早8點前會配齊當天所用的藥品,保證滿足附近居民的需求。如果居民有需求,工作人員也可以送藥上門。
藥房託管後,各個配送公司還利用自己庫存豐富的優勢,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虛擬藥庫」。居民需要的藥品如果社區藥房內沒有,但配送公司的藥庫裡面有,配送公司也可以為居民配送到社區中心或者根據居民的需要直接配送到家。
記者 賈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