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一輪醫改15日啟動 就診費用發生哪些變化?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15日消息(記者白傑戈)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的新一輪醫改今天(15日)0點正式啟動。這次改革被稱為「醫耗聯動綜合改革」,主要內容包括:降低儀器設備開展的檢驗項目價格,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提升中醫、康復、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項目價格。

根據診療項目不同,患者費用會有降有升。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表示,希望以此引導醫療機構轉變發展方式,激勵醫務人員提高技術和服務水平。

昨天深夜,患者冉女士因為胸悶伴有血壓偏高,到北京協和醫院求診。時針指向0點,北京新醫改正式啟動,協和醫院信息管理處的處長朱衛國到診室通知:計費信息系統切換完成。0點08分,冉女士根據剛開好的醫囑,到收費處付錢。工作人員再次核對,確認價目已經更新到醫改後的標準。

對比十分鐘之前的標準,冉女士的就診費用降低了105.14元,降幅超過兩成三。其中,心肌酶譜等四項檢查的費用從450元下降到345元,少花了105元,這來自本次改革的內容之一:降低部分大型儀器設備檢驗項目的價格。而另外省下的0.14元,來自醫用耗材真空採血管,從1.49元降到1.35元,這是改革的另一項內容: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按採購進價收費。這0.14元的零頭也不能小看,它標誌著多年來醫院通過耗材獲取收益的狀況在北京也開始終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以往醫用耗材從進貨到給患者要有5%-10%的加價:「這種機制應該說客觀上在一定時期促進了醫療機構的發展,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方面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人民群眾也有一些不滿,通過這次改革,要把這個加成取消。」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表示,取消醫用耗材加成之後,使用支架、導管等將不能再給醫療機構帶來額外利益,有利於推動合理使用化驗和醫用耗材,規範醫務人員服務行為,減少浪費。與此同時,一些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項目,比如中醫、病理、精神、康復、手術等,在這次改革中價格就有提升。高小俊表示,希望以此激勵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靠提高技術和服務水平來增強競爭力:「通過醫改,正向地激勵醫務人員、醫療機構更好地回歸本源,更好地通過醫療技術,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務,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通過藥品或者耗材的加成來實現醫務人員的獲得感。」

高小俊介紹,北京的大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從1999年以來已經20年沒有調過價,這次提價也是反映成本變化。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朱華棟認為,可能有患者對價格敏感,但改革最終會讓大家受益:「老百姓可能關心,怎麼改革了還漲價呢?我覺得是雙贏的,以前都說手術匠不如剃頭匠,但是現在讓我們感覺到我們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得到了更好的體現,使我們的精力能夠更多地放在提高醫療質量上,讓老百姓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介紹,這次改革經過一年半的調查論證,根據模擬測算,改革之後北京市的醫療費用總量基本平衡,考慮到醫保報銷政策,總體來看,門診患者費用基本持平,住院患者費用略有增加。作為配套措施,北京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的住院報銷封頂線,今年已經分別從30萬元、20萬元提高到50萬元、25萬元。

這次改革在北京近3700所醫療機構推行,包括公立醫院、軍隊醫院和醫保定點的民營醫院等。北京的上一次醫改在2017年啟動,取消了掛號費、診療費和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被稱作「醫藥分開綜合改革」。而時隔兩年在今天啟動的又一步改革就叫「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內容還包括醫用耗材聯合採購和藥品帶量採購,以及改善醫療服務,加強綜合監管。

相關焦點

  • 北京新醫改明日啟動,就醫將迎哪5大變化?
    取消醫用耗材加成、京津冀聯合採購、醫療服務費用調整……明日(6月15日),北京將正式啟動新一輪醫改,近3700家醫療機構涉及其中。此次醫改被歸納為「五個一」,耗材、藥品、服務、採購方式都將迎來調整,與此同時,各醫療機構也將結合自身情況,對醫療服務開展一系列優化。記者盤點了醫改後患者從掛號到就診、結算所能感受到的5大變化,為大家解讀新醫改。
  • 新醫改後費用怎麼變?北京兒童醫院患兒就診費用有升有降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今天是北京新醫改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記者從北京兒童醫院了解到,醫改信息系統切換未影響醫院正常診療。根據測算,醫院常見內科疾病患兒、常見外科手術病例、特殊疾病患兒等例均費用有升有降,呈現出結構性調整的趨勢。
  • 北京兩輪醫改後 市民就醫有何變化?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從2017年開始,北京相繼啟動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和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市民看病就醫有哪些不同?記者今日(12月23日)從北京市衛健委獲悉,今年,北京基層診療量佔比較2015年同期上升了約8個百分點,不含來京的就診患者,基層診療量佔比達到51.2%,達到近年來歷史新高。此外,各醫院的預約掛號、號源調整、專病門診建設等方面也發生變化。
  • 北京醫改落地 藥價預計降兩成
    城六區114所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先診療後結算服務新方式。醫改首日門急診藥佔比下降了7.7%。  北京市各醫療機構門診量大,醫改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但醫改新政首日,記者在多家醫院採訪時發現就診秩序平穩。這一局面的獲得與北京市醫衛部門作出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自3月22日醫改方案公布後,醫療機構不僅進行了多次演練,還推出了多項便民舉措。
  • 北京醫改:政府、醫院、患者如何說
    調整後看病開藥將發生怎樣的變化?藥價是否真的會降低?據北京市醫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北京醫改方案中,北京市屬醫院將本著多個「有利於」的原則,進行藥品陽光採購,即有利於質量、價格、需求相統一;有利於保證藥品質量和穩定供應;有利於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有利於保持醫聯體內部用藥的一致性;有利於保持患者治療連續性。要求對目前常用的4971種藥品,在陽光採購平臺統一採購。
  • 新醫改給百姓送8個「健康大紅包」
    意見強調,當前,深化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區,利益調整更加複雜,體制機制矛盾凸顯。總結推廣前期深化醫改創造的好做法和成熟經驗,有利於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利益藩籬,有利於加快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
    11月17日在北京召開「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深化醫改場,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上海市、江蘇省深化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浙江省深化醫改聯席會議辦公室等單位負責同志出席,介紹「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
  • 十一年醫改路 群眾就醫更有保障
    自2009年全國啟動新一輪醫改以來,我區緊抓新醫改有利契機,堅持以人民健康為根本,積極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各項醫改措施。十一年,我區涉足醫療改革「深水區」,歷經陣痛、破繭成蝶。如今,我區已經建立起一套醫院運行機制和高效辦醫機制,摸索出一套上下聯動新模式,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效能、醫療技術水平、群眾就醫滿意度和醫療服務效率,大大提升我區市民的就醫保障。
  • 深化醫改強人才 2019天長醫改「再出發」
    央廣網合肥3月1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陳旭)在新一輪醫改中,安徽天長市確定了「以縣級醫院為龍頭,上聯三甲,下聯鄉村、組建醫共體」的思路,探索出縣域醫改的「天長模式」。數據顯示,2018年天長市縣域內就診率達90.8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人次和住院人次較醫改前分別增長16.6%與41.9%;群眾就醫滿意度達97.6 %。
  • 北京對境外回國人員新冠肺炎就診費用問題作出回應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記者李放、王修楠)在14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記者提出的境外回國人員新冠肺炎就診費用問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作出回應。  陳蓓說,目前在新冠肺炎的診治上,對境外回國的人員,總體上把握的是兩個方面的政策:  一是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在回國過程之中,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所發生的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規定,報銷以後再實施財政的補助。個人不需要負擔相關費用。
  • 「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有哪些典型經驗和進展?多省份亮出成績單
    針對社會大眾普遍關心的「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上海全面開展醫療付費「一件事」「一網通辦」改革,於2020年5月初啟動,8月25日全市417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覆蓋,截至11月13日,57.67萬人次「脫卡」完成門急診掛號、收費及住院結算,涉及金額0.70億元;其中,信用無感支付2.27萬人次,涉及金額101.35萬元。
  • 60歲以上京籍老人社區就診免自付
    8日是北京市醫改政策正式實施的第一天,掛號需交醫事服務費、大型檢查費用降低、藥品加成取消,一系列與患者息息相關的措施正式落地。醫改首日,患者到3600家醫院就診時有哪些變化和體驗?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先後到多家三甲醫院及社區醫院進行探訪發現,首日門診情況平穩,但患者對於醫事服務費的設立有不同的聲音。
  • 【人民健康70年】70年醫改風雨兼程 走出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至此,新醫改大幕正式拉開,新農合、城鎮醫療保險制度開始同步深化,醫改進入深水區。
  • 新醫改惠及億萬民眾:世界性民生難題的中國答卷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 吳小軍 王茜 胡浩 呂諾)這是公認的一道全球性的民生難題,更是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社會福利計劃。    中共中央、國務院啟動三年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用最短的時間編織了世界最大全民醫保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從6年前的3億人到如今的13億人,8.32億農民成為最大受益群體。
  • 祛除看病「三長一短」 深化醫改是治本之源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姚祥雲「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所謂「三長一短」的問題過去常被患者詬病。而經過了自2015年啟動的首個三年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後,這一「頑疾」能夠得以根治嗎?
  • 北京啟動新一輪家電節能補貼 單件最高補貼800元
    北京啟動新一輪家電節能補貼 單件最高補貼800元 2019-02-  北京下單外地收貨不能享補貼   本報記者 馬婧  北京新一輪為期3年的節能減排促消費政策前天起正式實施,符合條件的消費者購買電視機等15類節能減排商品,可獲得單件最高800元的資金補貼。
  • 北京推新一輪節能減排促消費政策 節能減排補貼商品增至15類
    -01-30 15:56:40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寶秀 2019年01月30日15:56 來源:北京晚報 類,在上一輪政策實施效果較好的骨幹企業率先啟動……記者上午從北京市商務局獲悉,為倡導節能高效、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引導市民綠色消費理念,促進消費增長,經市政府同意,北京推出新一輪為期三年的節能減排促消費政策,於2月1日正式實施。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助力中國新醫改
    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助力中國新醫改中新社記者 李亞南「我調整它(股骨外旋)的度數,但會不會在這個過程中對髕骨關節造成影響?」記者日前探訪獲悉,進行手術的患者股骨發育畸形,主刀醫生正通過網絡與實時在線的北京某知名醫院專家討論調整方案。在醫院的另一個房間,值班醫生也面對著一臺大屏幕,屏幕的那邊是銀川市大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位患者在社區醫生的陪同下,正通過在線網際網路門診接受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的診療。
  • 多地綜合醫改新成效:陝西嬰兒死亡率下降至2.93‰,寧夏建設全國...
    未來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凌萌)綜合醫改試點成效如何?今天上午,國家衛健委召開的「巡禮十三五」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四川、陝西、青海、寧夏4個省份「十三五」期間綜合醫改進展成效。
  • 艱難醫改之路 北京協和醫院為何能越走越順
    這次北京市的醫改選擇了一條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改革路徑: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三項政策同時實施。今年4月8日零時起,北京協和醫院第一時間執行了「醫藥分開」等醫改政策,並且在醫院門診大廳各窗口均張貼了醫改相關提示。醫改後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改革之前,北京協和醫院就在自身的管理上避免「以藥養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