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醫改明日啟動,就醫將迎哪5大變化?

2020-12-25 新京報

取消醫用耗材加成、京津冀聯合採購、醫療服務費用調整……明日(6月15日),北京將正式啟動新一輪醫改,近3700家醫療機構涉及其中。此次醫改被歸納為「五個一」,耗材、藥品、服務、採購方式都將迎來調整,與此同時,各醫療機構也將結合自身情況,對醫療服務開展一系列優化。記者盤點了醫改後患者從掛號到就診、結算所能感受到的5大變化,為大家解讀新醫改。

6月12日,垂楊柳醫院,診室門上貼著「一醫一患」告示。北京新醫改提出要逐步推廣「一醫一患」,改善醫療服務,規範就醫秩序。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掛號

精準預約不用「趕早」排隊

與本次醫改同步推進的,有各醫療機構改善醫療服務的舉措。在首個就醫環節——掛號,患者將陸續感受到變化。

根據北京市衛健委的要求,精準預約將進一步推進,其中,三級醫院分時段預約診療要精確到30分鐘,信息化條件較好的醫院要針對科室和醫生的大數據分析使預約時間更加精準。目前,已經有不少醫療機構在掛號時通過信息推送等方式,告知患者推薦就診時間,這一舉措讓患者從一味「趕早」排隊的等待中解放出來。

此外,號源分配將有所調整。根據方便患者、緩解交通擁堵的要求,各醫療機構要合理配置出診單元、出診醫生層級,多措並舉優化掛號資源配置。五環內的三級醫院,要合理調整每日上下午出診單元的比例,酌情增加下午出診醫生數量,避免患者就診時段過於集中於交通高峰期,調整範圍應覆蓋全院絕大多數專業。

門診

專家團隊服務減少號販子

本輪改革中,儀器設備開展的檢驗項目價格有所降低,中醫、病理、精神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項目價格將提升。考慮到醫保報銷政策,門診患者費用基本持平。

在就診方式上,更多患者將由掛專家號變為掛專家團隊號。近年來,北京市屬醫院陸續嘗試推行知名專家團隊服務。隨著新醫改推進,該試點進一步擴大範圍,原則上三級綜合醫院全部開展,北京知名專家團隊數量達到200個左右。

根據以往試點情況,患者掛上專家領銜的專家團隊號後,由團隊出診醫生進行首診,檢查後需要知名專家診治的患者,出診醫生將通過縱向診間轉診的方式,直接幫助患者預約知名專家診療時間。同時,由知名專家診治過的患者,可以根據病情需要由知名專家本人預約複診,或下轉給團隊其他成員進行複診,形成雙向轉診機制。由直接掛專家號變作掛團隊號,可以使需要知名專家診治的疑難病患者通過層級轉診看上「大專家」,也可以引導常見病輕症患者理性就醫,同時壓縮「號販子」的倒號空間。

此外,新型門診也將鋪開,二級以上醫院全部開設藥學服務門診或用藥諮詢窗口,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合理用藥指導;獲得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或北京市臨床重點專科項目的醫療機構要針對疑難複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等開設「一站式」多學科診療門診,減少患者排隊掛號次數。

用藥

25種藥品價格平均降低52%

此次新醫改,25種國家集中採購藥品價格平均降低52%。

北京市醫藥集中採購服務中心最新公示的試點中選結果已公布25種藥品名單。記者查詢發現,其中蒙脫石散可以用於治療腹瀉;吉非替尼片屬於抗癌藥,適用於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以用於手術後及各種癌症的鎮痛。

25種降價藥品名單●吉非替尼片●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蒙脫石散●孟魯司特鈉片●奧氮平片(薄膜衣)●甲磺酸伊馬替尼片(薄膜衣)●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薄膜衣)●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凍幹)●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薄膜衣)●鹽酸右美託咪定注射液●馬來酸依那普利片●瑞舒伐他汀鈣片(薄膜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左乙拉西坦片(薄膜衣)●恩替卡韋分散片●福辛普利鈉片●阿託伐他汀鈣片(薄膜衣)●鹽酸帕羅西汀片(薄膜衣)●利培酮片(薄膜衣)●厄貝沙坦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賴諾普利片●氯沙坦鉀片(薄膜衣)●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薄膜衣)●頭孢呋辛酯片

住院

住院患者費用略有增加

改革後,病理、康復、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項目價格將有所提升,耗材則更加便宜。

目前,醫療機構收費耗材對患者實行進價加差率收費,耗材進價500元以上的加成5%收費,500元以下的加成10%收費。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後,患者可以以進價買入耗材,花費有所降低。此外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已完成人工關節、心內血管支架等六類耗材採購,價格平均下降15.5%,一年可為北京市節約醫用耗材費用約5億元。

總體來看,住院患者費用略有增加。不過,病種不同,費用也因人而異。

如使用高值耗材較多的病種,費用可能會下降;以技術勞務治療項目為主的病種,費用可能有所增加。對由於價格調整可能引起費用漲幅明顯的病種,將通過控費、醫保政策結合救助政策予以解決,保障低收入家庭及困難群體負擔穩定在可負擔水平。

此次改革中,精神病住院付費同步進行調整。針對精神病住院付費,不增加精神病患者住院個人支付費用,仍維持三級醫院每人每天20元、二級醫院每人每天15元、一級及以下醫院每人每天10元的標準不變,改革增支部分將由醫保基金承擔。

在住院方面,還將落實出院患者隨訪制度,推進出院患者複診預約,三級醫院出院患者一周內隨訪率力爭達到100%。進一步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實現二級以上醫院優質護理服務100%覆蓋,設有床位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結算

調價項目基本納入醫保報銷

針對此次規範調整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按照能報盡報的原則,除國家明確規定不予支付的項目外,其他項目均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

為進一步減輕患者個人負擔,將配套調整城鎮職工及城鄉居民住院報銷封頂線,分別由30萬元、20萬元提高至50萬元、25萬元,自2019年1月1日起執行。同時,對於在此前已超過住院封頂線的參保人員,將由醫保信息系統按新政策計算醫保應補報金額,6月30日前直接打入參保人員的銀行帳戶,無需百姓自行申報。

對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中享受本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困難補助人員、享受城鄉低收入救助人員、特困供養人員、低收入農戶等四類困難人員,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即起付線至5萬元以內的合規個人自付費用,報銷比例由60%提高到65%;5萬元以上部分報銷比例由70%提高到75%。

北京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困難補助人員、城鄉低收入救助人員等社會救助對象,醫療救助的門診、住院、重大疾病全年救助封頂線,分別由6000元、6萬元和12萬元提高到8000元、8萬元和16萬元。

新京報記者 戴軒 協作記者 王嘉寧

校對 付春愔

相關焦點

  • 北京兩輪醫改後 市民就醫有何變化?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從2017年開始,北京相繼啟動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和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市民看病就醫有哪些不同?醫改過後 患者就醫「分流」更清晰北京兩輪醫改中,分級診療都是熱詞。記者今天從北京市衛健委獲悉,為了方便市民在家門口就醫,兩輪醫改中,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目錄品種得以擴充, 實現與二、三級醫院的藥品採購目錄統一。
  • 北京新一輪醫改15日啟動 就診費用發生哪些變化?
    央廣網北京6月15日消息(記者白傑戈)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的新一輪醫改今天(15日)0點正式啟動。這次改革被稱為「醫耗聯動綜合改革」,主要內容包括:降低儀器設備開展的檢驗項目價格,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提升中醫、康復、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項目價格。
  • 十一年醫改路 群眾就醫更有保障
    自2009年全國啟動新一輪醫改以來,我區緊抓新醫改有利契機,堅持以人民健康為根本,積極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各項醫改措施。十一年,我區涉足醫療改革「深水區」,歷經陣痛、破繭成蝶。如今,我區已經建立起一套醫院運行機制和高效辦醫機制,摸索出一套上下聯動新模式,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效能、醫療技術水平、群眾就醫滿意度和醫療服務效率,大大提升我區市民的就醫保障。
  • 北京醫改落地 藥價預計降兩成
    城六區114所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先診療後結算服務新方式。醫改首日門急診藥佔比下降了7.7%。  北京市各醫療機構門診量大,醫改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但醫改新政首日,記者在多家醫院採訪時發現就診秩序平穩。這一局面的獲得與北京市醫衛部門作出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自3月22日醫改方案公布後,醫療機構不僅進行了多次演練,還推出了多項便民舉措。
  • 北京醫改:政府、醫院、患者如何說
    新政落地以來,北京各醫療機構在改善醫療服務和重塑醫學價值層面效果初顯,醫改把提升醫療服務價值、讓患者就診環境更好當做重中之重。讓我們看看改革新政實施後,醫院、患者、管理者如何說?政府:藥品陽光採購實惠在哪?北京市3600餘家醫療機構近期全面推行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
  • 新醫改給百姓送8個「健康大紅包」
    意見強調,當前,深化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區,利益調整更加複雜,體制機制矛盾凸顯。總結推廣前期深化醫改創造的好做法和成熟經驗,有利於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利益藩籬,有利於加快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
    11月17日在北京召開「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深化醫改場,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上海市、江蘇省深化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浙江省深化醫改聯席會議辦公室等單位負責同志出席,介紹「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
  • 新醫改惠及億萬民眾:世界性民生難題的中國答卷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藍睿明說:「中國現在的醫療參保人數,已經達到總人口的95%,這是一個大的飛躍,也是一個大的亮點。雖然世界各國的衛生體系都在變革,但是中國醫改的步伐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長曾益新認為,中央提出的「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指向了醫療體系最短板塊,概括了我國醫改的最核心內容。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新醫改穩步推進,基層看病負擔開始減輕,絕大多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現門診次均費用下降、住院日均費用下降、門診人次上升的「兩降一升」勢頭。
  • 啟動醫改11個年頭,連續兩年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從2009年啟動醫改至今,株洲走過11個年頭。作為全國首批17個試點城市之一,株洲曾連續兩年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株洲是如何突圍醫改深水區?有哪些啟示?近日,記者深入採訪,探究我市醫改一線的變革畫面。將「C位」留給村衛生室9月16日,秋風送爽。
  • 艱難醫改之路 北京協和醫院為何能越走越順
    這次北京市的醫改選擇了一條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改革路徑: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三項政策同時實施。今年4月8日零時起,北京協和醫院第一時間執行了「醫藥分開」等醫改政策,並且在醫院門診大廳各窗口均張貼了醫改相關提示。醫改後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改革之前,北京協和醫院就在自身的管理上避免「以藥養醫」的問題。
  • 深化醫改強人才 2019天長醫改「再出發」
    央廣網合肥3月1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陳旭)在新一輪醫改中,安徽天長市確定了「以縣級醫院為龍頭,上聯三甲,下聯鄉村、組建醫共體」的思路,探索出縣域醫改的「天長模式」。數據顯示,2018年天長市縣域內就診率達90.8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人次和住院人次較醫改前分別增長16.6%與41.9%;群眾就醫滿意度達97.6 %。
  • 醫改「以藥養醫」機制不復存在 將督查少開藥多掛號
    監測數據顯示,醫改後本市藥品採購費用和藥佔比均有所下降,市衛計委表示這符合醫改的預期,以藥養醫的機制已不復存在。  醫改以來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多家醫院了解就醫變化。有患者反映,藥費雖然降低了,但掛號次數卻增多了,同樣的藥量以前掛一次號可以開齊,現在需要分多次掛號。患者表示困惑:「醫院是不是為了多掛號而刻意減少開藥量」?
  • 新醫改後費用怎麼變?北京兒童醫院患兒就診費用有升有降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今天是北京新醫改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記者從北京兒童醫院了解到,醫改信息系統切換未影響醫院正常診療。根據測算,醫院常見內科疾病患兒、常見外科手術病例、特殊疾病患兒等例均費用有升有降,呈現出結構性調整的趨勢。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助力中國新醫改
    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助力中國新醫改中新社記者 李亞南「我調整它(股骨外旋)的度數,但會不會在這個過程中對髕骨關節造成影響?」與常見的手術室相比,這裡的手術室多了高清攝像頭、大屏幕,主刀醫生還佩戴了穿戴式語音通話設備。記者日前探訪獲悉,進行手術的患者股骨發育畸形,主刀醫生正通過網絡與實時在線的北京某知名醫院專家討論調整方案。在醫院的另一個房間,值班醫生也面對著一臺大屏幕,屏幕的那邊是銀川市大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國家衛健委:「脫卡就醫」是趨勢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歡上海市打造醫療付費「脫卡就醫」全覆蓋;浙江省超660萬群眾「看病不用卡、只需一個碼」……今天,在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脫卡就醫」成為了各試點省市醫改經驗中的亮點
  • 【人民健康70年】70年醫改風雨兼程 走出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不過,僅僅10年後,伴隨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村合作醫療模式遭遇「寒冬」:低谷時參保人數不足5%,「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開始增多。  進入新世紀,一場新的變革正在孕育。  由農民個人及各級政府共同籌資建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於2003年7月正式啟航,吉林、浙江、湖北和雲南4省率先啟動試點。
  • 新醫改方案定稿有望本周公布 附加醫改名詞解釋
    [提要] 新醫改方案最終稿經過4個多月公開徵求意見和修訂將於本周公布。相比去年公布的方案徵求意見稿,最終方案修訂了130多處,取消基本藥物零售統一定價等內容;之前飽受詬病的「看不懂」問題也因為附加名詞解釋得以解決。
  • 醫改 長沙一直在路上
    長沙縣等5個區縣(市)獲評「醫改工作優秀區縣(市)」,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10家醫院獲評「醫改工作優秀公立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等10家單位獲評「醫改創新突出單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等12家單位獲評「醫改創新優秀單位」。今天,讓我們走近10家「醫改創新突出單位」,看看他們如何聚力創新,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優質量的健康需求。醫改,長沙一直在路上。
  • 馬寶琳:辣評北京新醫改
    細則包括:1、醫藥徹底分開;2、打破事業編制,醫生變成社會人;3、院長相當於國企的CEO;4、提高技術收費價格;5、公立醫院收費可談判,大部分放開,交給市場;5、鼓勵使用國產耗材;6、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入醫療聯合體;7、分級診療;8、規培;為此,動脈網特別採訪了北京行善堂心臟專科醫療集團董事長,行善堂心臟專科診所創始人馬寶琳教授
  • 北京正式啟動醫保電子憑證就醫結算
    北京正式啟動醫保電子憑證就醫結算發布時間: 2021-01-04 09:53:31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北京市正式啟動醫保電子憑證就醫結算協和、宣武和人民醫院率先「刷臉」結算四分之一參保人員已激活醫保電子憑證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展望「十四五」前景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