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德國小皇宮」

2020-12-22 知之而旅

青島是一座以美麗的海濱和別致的歐式建築而著稱的現代化都市,在這些不同風格的歐式建築中,有一個可以堪稱是青島建築的一朵奇葩,這就是青島的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也就是當年的德國總督府,它是把德國皇宮縮小了10倍而建成的,所以說是德國皇宮的縮小版,它的建築風格是典型的德國威廉時代的德式建築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歐式建築,被中外友人讚譽為世界珍貴的建築「標本」,由於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在德國乃至歐洲大陸,這種風格的建築也已無處可尋,所以就更能顯出迎賓館的珍貴价值,而且珍藏了許多珍貴文物,國內外眾多建築藝術家都慕名而來,對這完美的藝術讚不絕口。

迎賓館位於青島龍山路26號,背依風景如畫的信號山公園,與中國海洋大學、基督教堂遙遙相對,地理位置突出,環境優雅。迎賓館原是德國駐膠澳總督官邸,故名「總督官邸」,俗稱:「提督樓」。

他是青島第三任總督特魯泊任期內(1901年-1911年)建造完成的,由德國著名建築師拉查魯維茨設計,其平面設計圖藏在德國國家檔案館,這座建築於1905年始建,1908年竣工入住,並且,特魯泊任期內曾經借回國度假之機,專程選購官邸的家具。這座建築面積4083平方米,最初的建造預算是45萬金馬克,但根據建築的複雜性和內部裝飾的豪華程度來看,這個預算是遠遠不夠的,總督官邸建造完成的決算費用超過了100萬金馬克,因此,建築總監施特拉塞爾被要求回國接受「皇家會計總署」的質問,但是他認為預算本身就不合理,沒有動態的適應性,經過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的解釋,工程費用被認為是合理的。特魯泊1911年去職,原因與德華大學的辦學理念有關,且在特魯泊去職之前的1911年1月27日,他又獲得了一次晉升,被晉升為海軍上將後離開了青島,回到德國後,特魯泊仍被授予世襲貴族爵位後退休,德國是非常認可他在青島10年的工作。並不是像外界所傳言的那樣是因為耗資太大而受到彈劾離職的。

1934年之前,這座建築一直被稱為「總督官邸」,1934年改稱為迎賓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稱為接待國賓和外賓的重要場所,1996年,將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5月起,開始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國內外遊客開放。

一位德國學者林德描述這座建築時說:如果從海上看,他是一個建築的「王冠之頂」凌駕於城市和殖民地之上。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德國古堡式建築就是青島的迎賓館。我們抬頭看看房頂上,可以看到有一個伸出的龍頭,這叫諾曼龍頭,這種龍頭是德國古代戰艦上的裝飾,在房頂上還有圍了一圈鐵鏈,再看一下瓦的顏色是藍色的,代表了海洋,這樣建築的意思就是說德國人駕駛著戰艦通過海洋來佔領了青島。迎賓館建築的材料幾乎全是從德國進口的唯一使用的我們青島的材料就是嶗山的特產花崗巖。我們再看一下門口這個遮雨棚,這是日本人後來修建的。

右走第一間屋子:現在大家就進入了迎賓館當中,青島迎賓館建成之後是德國第三任總督在此居住,但他只住了很短一段時間就被調回了德國,迎賓館內所有的房間都有不同之處,這不同之處就是所有的燈具、壁爐和雕花全都不一樣,並且這些暖氣片全部都是德國原裝進口的,已經100多年了現在還可以正常使用,大家再看一下這些牆很厚,厚度大約是50-60釐米,為什麼這麼厚呢?特點就是冬暖夏涼,並且隔音防潮。壁爐也全部銅製的。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這個房間保險箱據說是當年日本人逃走的時候遺留下來的。

前行:1957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海上閱兵就在青島舉行,這個屋子是當年毛爺爺來青島時是的臥室兼辦公室,從7月12日到8月11日住了一個月之久。他的《一九五七年夏季形勢》就是在這裡寫成的,經過10次討論修改,最終完稿發表,現在大家看這張床,毛爺爺就睡在這張床上,這張床的不同之處就是多了下邊這個綠色的弧形部分,因為毛主席的身材比較高,躺在上面腿不舒服,當時工作人員就考慮到了這點,所以特意加做了這個弧形部分。

這邊是個餐廳,大家看餐桌上面有副照片,照片上面吃飯的人挺多的,大家再看這張桌子很小仿佛坐不開這麼這麼多人,大家仔細看一下桌子中間有兩道細縫,在吃飯的時候就把桌子拉出來,吃完飯再拉回去。很巧妙的節省了空間。(桌子旁邊)這邊有架鋼琴,也是德國人的,現在還能彈,大家再看這鏡子,這是一面典型的具有洛可可風格的鏡子,上面的這些元寶、葡萄和葫蘆造型,再現了中國元素,其中元寶代表財富,葫蘆代表「福」和「祿」葡萄代表「多子多福」,這麼多年了也不花,它和我們自己使用的鏡子不一樣,這是水晶製作的鏡子,這水晶鏡如果是個半身鏡子的話它也可以找到你的全身,因為水晶是可以多稜反射的。

大家看這個地方,50年代毛爺爺與國家幹部在此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這是個會議廳,大家看它的地板、壁紙、窗簾全部都是金色的,因此這裡被稱為「金色大廳」這個金色的地板是當年德國人鋪設的,大家再看下外邊的地板,100多年了這地板無絲毫裂痕。

左轉直行到大廳: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總督官邸的模型,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這座建築的構造。我們看到最下面的這一層是半地下室,雖然是半地下室但是他的整體空間仍然全部都在地面之上,只是部分房間為無窗戶的暗間,採光較差。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用作官邸的服務,房間包括廚房、酒窖、鍋爐房、配餐室、職員休息室、食品儲藏室可以說是樣樣齊全。這是迎賓館根據1907年所保留的一張原始設計圖紙做了復原。第二層也就是我們從正門進來的這一層,也是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位置,建築的第二層承擔著官邸的辦公及社交功能,空間開闊,且採光充足,百年之前,這裡曾經接待過許多重要的人物,也曾將舉辦過許多華麗的舞會,第三層就是總督及家人的生活空間,四層用作僕人房和客房,1912年秋天,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胞弟海因裡希親王到訪青島時,曾在四層居住,另外四層還設有熨燙室、管家房以及一個複式的木質大閣樓。

梁思誠先生曾經評價它是融合了東西方多種建築理念於一體的一個建築藝術巨製,北立面的大面積牆上會看到羅馬半圓形拱窗,還有我們建築頂部會有綠色突出來的小老虎窗,這也是典型的德國民居風格,頂部都是運用了大量的紅色磚瓦,有著明顯的中國古代宮殿的建築元素。

大家看著有一副聖母瑪利亞的畫像,這是德國人信奉的天主教,但這個聖母瑪利亞像十分奇特,它是分陰陽面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面很亮,這是陽面,我們在走到後面看一下,就是陰面了。

大家看這個地方,每當有人來見總督的時候就坐在這裡等候,大家抬頭看一下樓上這邊有三面窗戶,其中第三面窗戶左面第二個是塊透明的玻璃,其他的玻璃都有顏色,這個就相當於現在門上的那個「貓眼」了。總督就通過那塊透明的玻璃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見的人,如果是自己想見的人就好生接待一下,如果不是自己想見的人就吩咐僕人打發走就行了。

大家再看下這個鐘錶,一百多年了依然跑的很準,它每隔十五分鐘會報時,一個小時奏樂一次。

現在來到的是花房,大家看一下天花板的玻璃上安裝有很多百葉窗似的很多的小孔,這是用來通風透氣的,旁邊看有鏈子,這個鏈子一拉,就可以打開小孔了,很多人都會疑問,這個玻璃打開嗎?其實是不能打開的。能大家再看一下這兩邊的瓷磚,這一邊的十分細緻,另一邊的就有些粗燥,因為那時我們中國仿造的。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宴會廳了,大家看這臺鋼琴,它由斯坦威工廠生產製造,白色琴鍵全部使用象牙貼面製成的,1876年生產,1907年漂洋過海來到青島。斯坦威出生於德國,一生致力於做鋼琴,所以在當時他是西方音樂人互相追捧的對象,是復古與機械美學的代名詞。現1914年1月27日,德國傳教士、漢學家衛禮賢與夫人受到邀請來到總督樓和皇帝咖啡,衛禮賢一觸摸鋼琴就想到他的好友,晚清恭親王溥偉,當時溥偉避居於青島,兩人一見如故,無話不談,可謂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據說這架鋼琴當年江青也彈奏過。

我們再看這左右兩邊的壁燈,他們的臉很難看像苦瓜一樣,其實本來她們的臉是兩個高鼻梁的美女,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紅衛兵那大錘子給砸扁了。

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個吊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樣,這個吊燈是由紫銅打造的,並且下方懸掛的全部都是百年前的天然水晶吊墜,重達1噸。大家在過來看一下這個酒櫃非常特別,它裡邊有個板子是抽拉式的,當你想跳舞時就把板子抽出來用它來放酒杯,跳完舞之後就把酒杯再拿起來,然後把板子拉進去。

現在我們順著樓梯去第三層,我們會發現這個樓梯的扶手簡直就是為我們的手掌設計的,手扶著樓梯非常帶有質感,仔細看我們還會扶梯上雕刻有浪漫的玫瑰花。

上樓第一個房間:我們現在來到的房間是是育嬰室,育嬰室所有的物品都沒有稜角,這是防止小孩子被碰上的。大家再看這個吊燈,燈光很柔和,非常適合小孩子。德國人在100多年前就知道燈光太強烈會傷害小孩的眼睛,所有就在燈泡上罩了一層是燈光變得柔和。而且它還是可以伸縮的,打牌的時候拉下來,打完了在拉回去。在壁爐的上方我們還可以看到最早的排風扇。

前行:大家看這是總督的寫字檯,它的設計就像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桌一樣,是抽拉似的,把文件放在裡邊,想看哪一個就拉開拿出來,很方便。我們現在常說自己要存點私房錢,很多時候都是跟總督學的,大家再看這個抽屜,裡邊還有一個,裡邊這個抽屜就是存私房錢的,小偷來了打開第一個抽屜全是文件就和上了,其實錢都放在裡邊這個了。

大家現在往外看,在房間西側和南側建有寬近2米的陽臺,牆體由巨大的花崗巖石塊砌成,由粗大圓石柱支撐牆基和四層外牆,據說該廊柱設計十分精巧,在信號山上無論從什麼角度射來的子彈,都會被石柱擋住,傷害不了室內的人。平時總督還可以從陽臺上遠眺南面山坡上的軍營。大家在仔細看這個窗戶,發現每個窗戶還都有雨水槽。而且房間推拉門的凹槽是設計在門框上方的,也是為了打掃屋子更方便一些。

前行我們現在來到的是總督的臥室,大家看這個梳妝檯上的鏡子,可以照到屋外的情景,全部水晶製成的,是總督防止有人偷襲他。再看這邊有個架子,像三支槍似的,這是放衣服的架子,那麼下面呢,是放雨傘的,下雨了回到家傘就在放在上面,裡邊有個凹槽,這樣傘上的水就滴進了凹槽裡,不會滴到地板上了。

說到搶呢大家過來看一下這裡有個槍廚,大家可以想一下,在總督府裡未免會有小孩子如果小孩子接觸到槍的話那可以非常危險的。為了防止小孩子接觸到槍所以設計了一個很特別的槍廚,大家看這個槍廚有鑰匙孔而且沒有把手,即使小孩子找到了鑰匙因為沒有把手也打不開廚子,那到底應該怎麼才能打開呢?這個問題曾經上過正大綜藝的猜猜看節目。到底怎麼打開呢?就是旁邊這兩個木頭,用兩隻手來轉這個木頭才能打開它。

出門後大家抬頭看上面有一二三三盞吊燈,這些吊燈全部都是寶石的,也許你們不相信,如果這些是塗上去的顏色的話他反射的光芒就是五顏六色的,只有寶石那才會反射燈光本身的顏色。

前行這裡有副古老的話,畫上就是100多年前的青島,大家看這個就是小青島了,下面這個是信號山,據說當年德國人佔領青島之後就在小青島上挖了個防空洞,用來儲存彈藥庫,這個還有待考證。現在的小青島是船支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大家看這裡是哪呢?是大窯溝,是過去給德國人燒磚窯的地方。大家看著裡是青島港的第八號碼頭。

位於西北角的這個屋子是德國總督的管家住的屋子。因為德國人的階級觀念很強烈,認為下人是不可以和自己住在同等水平線上的。三個臺階需要走四步,這就叫低三下四。後來林彪也曾經住在這個屋子裡,大家也許會想林彪幹嘛選這個屋子呢,這個屋是西北向的,很陰暗,幾乎沒什麼陽光。因為當時林彪長了一種病,叫青光眼,不能見光,所以就住這個房間了。順著原路下去,還可以參觀一下地下室,地下室大家就自由參觀吧,地下室的出口就是景區的出口了。

相關焦點

  • 重建下的德國皇宮
    高速公路、啤酒、法蘭克福腸和納粹獨裁者,在印象中是德國的整體印象,事實上在多部落與王國的歷史背景下,德國保留了大量昔日日耳曼風的城堡與行宮。在2008年,如果讀者一直有留意德國的旅遊消息,會發現它的主題是「皇宮和花園--浪漫德國」,幾乎每個城市每個聯邦州,都會有一座半座皇宮,矗立在遊客眼前。
  • 青島,城市裡的那一片德國建築,至今還在
    青島,城市裡的那一片德國建築,至今還在小編一直認為:要想真正了解一個城市,不是去看書,去聽人講解,而是要到那個城市去,去看他的建築,去看他的街道,去看他的小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青島的建築,了解一下青島的歷史。如果不了解青島的歷史,一來到青島,可能會驚訝,在世界的東方,怎麼會有這麼多西歐風情的建築坐落在這裡。走在街道上,如果不是街上的行人,黃皮膚,黑頭髮,會恍若穿越到歐洲的城市。這是因為英國佔領香港,並且施行自由港制度之後,讓西方當時比較發達的國家都蠢蠢欲動,最後,德國在青島藉口"巨野教案",派兵強行佔島。
  • 青島海上皇宮最新消息!故宮冰窖餐廳落戶
    海上皇宮傳來最新消息!未來門票定價怎樣?附近好不好停車?官方回應來啦!4日,青島海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張健在《全市重點大項目巡禮》節目中透露,青島灣科技文旅項目引入了國內兩大文化品牌——故宮文創和鳳凰傳媒,結合最新科技手段和故宮文化創意產業優勢,力求打造屬於青島的文化旅遊新地標。
  • 沉寂多年後青島海上皇宮即將開放 內景曝光!
    原標題:@青島人,沉寂多年的海上皇宮即將開放,內景曝光!青島海上皇宮——故宮鳳凰文創館項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沉寂多年後,海上皇宮即將迎來新生。▲海上皇宮內景。海上皇宮改造項目由青島海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故宮博物院、北京鳳凰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打造,充滿文化、科技元素。
  • 青島海上皇宮:曾經風光一時,一頓飯吃掉幾個月工資,有人記得嗎
    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青島的很多地方都被人熟知,比如棧橋、五四廣場、奧帆基地等。在青島還有一處地方以前與以上景點名聲不相上下,也是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它就是位於棧橋西側,西陵峽路上的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個半球體建築,面朝大海,風光迤邐。海上皇宮於1994年由香港好世界飲食集團聯合中房集團以及高盛集團三方出資近億元興建,1996年正式營業,主打高檔餐飲娛樂。據小編一個開早年計程車的朋友講,當年能去海上皇宮消費的人非富即貴,在裡面吃一頓飯都要上千元,要知道那時候的工人工資不過幾百元。
  • 關閉了十餘年,青島曾經地表性建築「海上皇宮」化身故宮文創館
    在青島棧橋灣畔,海上皇宮變身故宮文創館,演繹了一場故宮和大海的美麗邂逅。近日,記者來到青島市棧橋灣畔,探尋這場故宮和大海的美麗邂逅。「2019年『十一』期間,青島故宮文創館開始了試運營。」青島故宮文創館的前身是「海上皇宮」,作為棧橋前海最醒目的地標之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是青島高端餐飲娛樂場所之一。2002年海上皇宮關門,歷經十幾年沉寂後,在深入落實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戰略的東風下,在落實市南區委、區政府加快建設時尚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區及復興發展西部老城區、推動全域一體化發展的工作部署下,青島海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收購海上皇宮房產及海域。
  • 海上皇宮開啟重生之路 一層改造為"故宮青島文創館"
    位於棧橋西側的海上皇宮曾經是青島一處大型海上餐飲娛樂場所,直到今天仍是青島最具標誌性的景觀之一。後來由於經營不善逐漸冷清,到了2002年,「皇宮」徹底變成「冷宮」。今年9月7日,在2018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青島香山旅遊峰會投融資大會上,市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籤署合作協議,將把海上皇宮改造為「故宮青島文創館」。近日,從海上皇宮路過的市民會發現,這裡不斷有施工車輛出入,對此,記者昨日採訪獲悉,目前海上皇宮已經開始動工,內部垃圾已基本清理結束,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不久的將來會以全新面貌示眾。
  • 曾經登上紙幣的青島建築,其中一座已經被拆除
    1、德國總督官邸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將青島闢為膠澳商埠。1924年,直系軍閥統治青島,吳佩孚的親信高恩洪任膠澳商埠督辦。1924年5月2日,直系軍閥創辦了青島地方銀行,取得了在膠澳商埠發行紙幣的權利。這張紙幣是1924年青島地方銀行改青島市農工銀行銅元票拾枚,紙幣上的建築是德國總督官邸。這座建築是德佔時期建築,是德國總督的住所,位於信號山山麓,建成於1907年,後又稱作迎賓館,是一座典型的德國古堡建築,新藝術運動流派形式,因仿德國皇宮而建,又被稱作德國小皇宮。
  • 青島灣畔「海上皇宮」,體驗宋朝...
    來到青島灣畔的「海上皇宮」,全方位感受高清數字版《清明上河圖》所展現的生氣勃勃的汴京日常生活場景;在全息環繞劇場,沉浸式體驗宋朝盛世……6月19日,改造後的「海上皇宮」揭開了神秘面紗。「海上皇宮」是「青島灣」最醒目的地標,環顧四周,這裡有飛閣回瀾的棧橋,波聲錚錚如琴音的「小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風景如畫。
  • 青島下水道存百年「德國油紙包」傳聞又起
    網傳「德國油紙包」系舊謠重現 21日,一網民發微博稱,「德國人在青島待了17年,沒建別墅大樓,沒搞噴泉,把下水道給修了。可是100年以後,全中國人都看見了一個從來不淹水的青島!下水道使用了百餘年,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換,當年建下水道的德國公司已不存在。經同德國聯絡,青島發現存放備件的小倉庫,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
  • 青島"海上皇宮"改造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 將於近期開放
    文/圖 半島記者 肖玲玲 魏軍《清明上河圖》動態長卷、採用全息投影技術的孫羊店讓人仿佛置身於北宋鬧市之中,千年的風貌人物在我們身邊「復活」……6月19日,記者走進青島灣科技文旅項目(原海上皇宮改造項目),揭開其神秘面紗
  • 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 是因德國造下水道?
    目前,青島市內三區排水管網總長約3000公裡,德佔時期修的管網佔比不到千分之一,對整個青島排水系統影響已經非常小了。記者還實地探訪了仍在使用的2.66公裡德國排水管網。安徽路排水管道入海口位於青島前海一線,距離青島著名景點——棧橋只有幾百米遠。管道口是一個約3米長、2.5米高的長方形,內部則與西北的窯洞類似。
  • 迎賓館,見證了青島的波瀾壯闊,是青島人永恆的記憶
    迎賓館,見證了青島的波瀾壯闊,是青島人永恆的記憶來青島旅遊的外地遊客都會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挑選一張精美的明信片,作為旅行紀念品寄給朋友。在眾多的明信片中,人們最喜歡的除了海濱風光,可能就是各種帶有德國風情的異國建築。
  • 海上皇宮試運營!免費乘車!最近青島好消息超多,你都GET了嗎
    除了十一長假,10月的青島還有這些好消息,個個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快來看看!「海上皇宮」10月1日起試運營青島海邊再添新景點!經過精心籌備的故宮青島文創館(原「海上皇宮」)於10月1日起試運營,門票80元。2700㎡的故宮文創館、《清明上河圖》3.0數字主題館……特別適合家長帶孩子打卡、漲知識!10月1日出生的市民遊客交運旅遊觀光線路免費坐「十一」黃金周期間,交運(青島)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將向部分市民或遊客提供免費乘車機會。
  • 青島有一座道路交通博物館,門票竟然是巧克力做得,很好吃!
    俗話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青島便有一座鮮為人知的景點,它就是道路交通博物館。這座景點位於青島德國風情街內,很有德式風格的一座建築。這座博物館是我國首個以道路交通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博物館分南北中三個區域。
  • 2020年德國文化周暨第十屆德國商品青島展銷會開幕
    日上午10點,2020德國文化周暨第十屆德國商品青島展銷會開幕式在市場一路、館陶路路口舉行。   每天都有一個德國州主題活動精彩亮相,巴州慕尼黑酒娘大賽、柏林尋寶主題活動等,使得中德文化充分交流融合。   著名攝影家王超魯的40幅青島德國老建築照片,今天在現場展出,同時啟幕的,還有德國文化周活動十年攝影展徵集,徵集攝影愛好者參與十年展會活動的趣事和變化。
  • 青島舉辦了十四年的星星聖誕市集,德國烤雞熱紅酒,BARA法國麵包
    生長於青島,喜歡吃,喜歡寫字,喜歡拍照片,就這麼簡單,你也喜歡就關注吧,帶你了解青島的風物,帶你一起吃遍青島犄角旮旯好吃的。再來說一下青島的「星星市集」,在2006年的時候,一些常駐青島的德國友人在老觀象臺的屋頂平臺上,創辦了第一期的德國聖誕市集,從那時起,青島每年都會在不同的地點舉辦「聖誕星星市集」,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參加的人越來越多,今年是在龍山路26號,怡堡酒店這邊。
  • 青島自由行遊記之一中山路、劈柴院、德國建築街
    青島是我嚮往的城市,2020年9月終於有機會成行。動車到達青島北站,已經七點多了,打車到預定的賓館,青島的計程車分車型確定價位,迎賓車價格貴50%,所以大家打車前問好價格。我預定的賓館在中山路附近,晚上可以到中山路逛逛。
  • 青島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 百年老建築見證歷史
    青島新聞網9月20日訊(記者 龐為 攝影 孟憲朋)青島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位於青島常州路23號。該監獄始建於1900年,舊稱「歐人監獄」。德國侵佔青島時期 (1897-1914)為德國關押非中國籍人犯的監獄。
  • 2018德國文化周落下帷幕 「最美青島」再添新名片
    大眾網青島9月13日訊(記者 胡成林 見習記者 楊若雪 通訊員 姜珊)13日,為期7天的2018德國文化周暨第八屆德國商品青島展銷會圓滿落幕。從主辦方到參展方籌劃協同,再到市民賓客吃喝玩樂滿載而歸,漫步在金秋爛漫的德式風情街上,每一座百年歷史的古老建築仿佛都在盛讚著這一節會,已然成為「最青島」的文旅新名片。青島正在釋放它奔湧勃發的文旅魅力與經濟張力。  與往屆展會相比,今年德國文化周的時間延長到了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