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賓館,見證了青島的波瀾壯闊,是青島人永恆的記憶
來青島旅遊的外地遊客都會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挑選一張精美的明信片,作為旅行紀念品寄給朋友。在眾多的明信片中,人們最喜歡的除了海濱風光,可能就是各種帶有德國風情的異國建築。而這其中最具特色的可能非迎賓館沒收了。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迎賓館,感受一下這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建築。迎賓館位於青島老城區的信號山上,時間於1905年。
作為青島歐陸建築的翹楚,青島迎賓館從來不缺少它的膜拜者和欣賞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建築師藝術家,無不被它的奢華精緻和宏偉氣勢所震懾。青島迎賓館最初是德國佔領青島時期為總督建造的觀點,它的第一個主人就是德國總督奧斯卡馮託爾帕爾。這位德國膠澳總督一心想要一座能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威望的觀點。這座建築的建築師是拉扎魯維茲,傳說為了選址。
奧斯卡馮託爾帕爾還專門請來中國的風水先生,最終在信號山下選定這座龍興之地。這座據說按照德國柏林皇宮建築圖紙的原樣縮小十倍建造的官邸,其平面設計圖收藏在德國國家檔案館中。很多人說這所建築的窮奢極欲是隱性的,沒有過多的張揚,若沒有內行人的指點,幾乎沒有人會想到那些看似普通的細節,卻是一處處點睛之筆!據說當時的木工製作護牆板、門窗等,只要德國監工在接縫上能插上刮鬍刀刀片,就算不合格,要用斧子砍去重新製作。
至今一個多世紀過去了,整個建築內沒有一處木結構因質量問題出現裂縫和變形,而運自德國克虜伯公司的鋼材,在經歷百年風雨之後仍沒有生鏽,讓許多建築學家感到驚奇。高九米的大廳充滿了古樸濃鬱的西方情調,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裝飾著銅雕藝術品和油畫的牆壁,棕色的牆圍護板,嵌著綠色玉石的壁爐,還有德國著名鐘錶設計家窮漢斯設計的鐘表。
它每一小時報四次時,每一刻響音樂,整點時敲鐘點,室內的家具大都是有曾經專為皇家貴族生產家具的德國斯圖加特家具廠專門打造。此外,每個房間的天花板、吊燈和壁爐都不一樣,每個窗框都有雨水槽,來這裡參觀一圈,你不得不感嘆,這才是低調的奢華。1957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毛澤東主席下榻青島迎賓館,成為迎賓館歷史上的輝煌一頁。
毛主席一住就是一個月,他的《1957年夏季形勢》在這座青島第一樓寫成,經過十次討論修改,最終完稿印發。至今青島迎賓館還保留著毛主席下榻期間房間的原貌,為毛主席專門定做的加長床鋪,寫字檯和椅子等幾件家具,樸實無華,卻散發著歷史的氣息,迎賓館見證著青島波瀾壯闊、叱詫風雲的一段永恆記憶,是貨真價實的青島第一樓,也難怪遊客們如此鍾情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