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包粽子,步驟簡單,新手一看就會,好吃還划算
粽子,小的時候我們除了端午節的時候一般吃的是比較少的。而且在農村的時候一般都是家裡的奶奶輩什麼的來包粽子,而且包的和外面賣的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是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所以粽子的口味什麼的也發生了很大的一個變化。但是粽子的價錢什麼的也變得很高了,因為它的外包裝上也變得很美觀了。我想這個是很吸引人的,但是就是隨著很多品種的出現,所以小編個人覺得還是在家弄來的划算。
其實包粽子這件事還是蠻簡單的,北方的粽子大不部分以花生和大棗為主。一般都是原味,而且夾餡什麼的也是很少吃的。一般都是三角形的形狀,北方的粽子和南方的還是有一點差別的。南方的一般都是四角的粽子形狀,口味是以鹹味為主。很多人最喜歡的吃的就是肉粽,粽葉的選擇上也是很不一樣的。北方的基本是蘆葦葉,南方的就是用荷葉。有時間的話,小編還是覺得自己在家包來的好。而且粽子放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口味什麼的可以自己在家調。
食材:糯米、大棗、花生、粽葉。
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準備食材,糯米的選擇是很重要的。一個粽子好不好吃,這個選糯米就要選好了。切忌不要貪圖便宜買便宜的,買一般的就可以了。第一步:先把糯米、花生、粽葉用清水浸泡著,糯米和花生一般要泡三個小時,這樣蒸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夾生的情況了。很多的人把糯米清洗乾淨就直接包了,這個是會影響口感的。後來我們會發現這個糯米變硬了。粽葉也要泡2個小時,不然後面我們包出來的粽子會發黑的。
第二步:把泡好的糯米和花生再清洗一下我們就可以開始包了。先拿兩片粽葉捲成圖片的形狀,2片粽葉疊在一起,左右一卷就完成。放入兩勺米1個棗,把上面的粽葉折下來就包成三角形,最後纏上線一個完整的粽子就包好了,三角粽子特別簡單,基本都是2片粽葉包一個粽子,除非粽葉小需要3片。米不要放太多,上面要留出2指距離,放太多不容易熟還會米外漏,不好吃又不好看。粽子要整齊的一排排摞起來,儘量不留空隙,不要直接倒入鍋內,容易壓壞形狀。
第三步:煮粽子的時候也是很關鍵的,把粽子整齊的擺好。然後鍋裡加入的水要沒過粽子,粽子上面壓上一個重物再蓋上蓋子,這樣就可以讓粽子完全可以浸泡在水裡了。煮的時候也會比較的均勻受熱,大火把水燒開一個小時的時候就可以煮了。
粽子包得好不會出現漏米的情況,粽子也不會散開,這個步驟是不是很簡單。很多人看了不會的,我想應該都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