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β-arrestins蛋白家族與恐怖記憶形成有關

2021-01-11 生物谷

β-arrestins是一個蛋白質家族,對於調節訊息傳導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哺乳動物細胞中,β-Arrestins在神經系統和淋巴系統中分布最多,呈現出廣泛表達的特徵。它們主要作為G蛋白偶聯受體(GPCR)信號的負調節因子,在受體脫敏、受體內吞、蛋白酶體途徑降解、細胞凋亡以及多種細胞信號轉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大腦生理學方面,β-arrestins研究的比較少,許多相關的功能都還屬於空白區域,在復旦大學馬蘭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表的最新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β-arrestins蛋白家族β-arrestins-2在形成大腦恐怖記憶,以及杏仁核突觸可塑性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對於進一步了解β-arrestins功能,以及大腦恐怖記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β-arrestin-2與β-arrestin-1一樣,廣泛存在於各種細胞中,調節絕大多數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活性。研究顯示,大腦在應對恐怖信息的時候,β-arrestin-2能轉移至杏仁核細胞膜,與PDE-4——一種cAMP降解酶相互作用,抑制PKA活性。

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人員還發現Arrb2-/-小鼠的側杏仁核突觸會條件型恐怖記憶和長時程記憶增選受損,而且這種突變型不能結合PDE-4,恢復基礎PKA活性,以及保全條件型恐怖記憶。

總而言之,這些數據表明β-arrestin-2和PDE-4複合物能激活杏仁核PKA活性,這一反饋調控對於條件型恐怖記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生物谷Bioon.com)

Nature:恐怖記憶可通過重演消除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PNAS December 2, 2009, doi: 10.1073/pnas.0906941106

Regulation of amygdalar PKA by β-arrestin-2/phosphodiesterase-4 complex is critical for fear conditioning

Yuting Lia,b,1, Haohong Lia,1, Xing Liua,1, Guobin Baoa, Yezheng Taoa, Ziyan Wua, Peng Xiaa, Chunfu Wub, Baoming Lia and Lan Maa,2

a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Neurobi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and Institutes of Brain Scienc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nd
b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β-arrestins, key regulators of receptor signaling,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ut their roles in brain physiology are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show that β-arrestin-2 is critically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associative fear memory and amygdalar synaptic plasticity. In response to fear conditioning, β-arrestin-2 translocates to amygdalar membrane where it interacts with PDE-4, a cAMP-degrading enzyme, to inhibit PKA activation. Arrb2?/? mice exhibit impaired conditioned fear memory and long-term potentiation at the lateral amygdalar synapses. Moreover, expression of the β-arrestin-2 in the lateral amygdala of Arrb2-/- mice, but not its mutant form that is incapable of binding PDE-4, restores basal PKA activity and rescues conditioned fear memory. Taken together, 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amygdalar PKA activation by β-arrestin-2 and PDE-4 complex is critical for the formation of conditioned fear memory.

相關焦點

  • Nature:研究人員識別重要的信號分子β-arrestins
    該研究由德國維爾茨堡大學(University Würzburg)和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科學家們領導,發現β-arrestins是由G蛋白偶聯受體(GPCRs)激活的獨立信號分子。GPCR是藥物研究最重要的靶點,對細胞通訊(包括疼痛過程和感官知覺)是至關重要的。
  •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Tate及其研究小組闡明了β-arrestin(βarr1)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β1AR)的分子基礎。 相關論文於2020年6月17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為了解抑制蛋白偶聯的分子基礎,研究人員解析了與偏好性激動劑福莫特羅結合的脂質納米盤中β1AR–βarr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以及福莫特羅結合的β1AR與G蛋白模擬納米抗體Nb80的晶體結構。
  • 省優質課評比續談:被誤會的β澱粉樣蛋白
    直到1960年代,英國科學家Martin Roth才發現痴呆程度與斑塊和神經糾結程度有關。1984年,科學家在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中發現了β澱粉樣蛋白,隨後,學界在β澱粉樣蛋白和阿爾茲海默病之間建立了聯繫。1988年,在英國求學的Claude Wischik從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斑塊中分離出Tau蛋白,首次證明Tau蛋白可能是導致痴呆的原因。
  • 中國科大等揭示SETD3蛋白作為β-actin組氨酸甲基化酶的結構與功能
    微絲主要由Actin通過聚合形成,Actin高度保守,是一類可以結合併水解ATP的蛋白質,β-Actin蛋白質第73位組氨酸甲基化於五十多年前就被發現在絕大多數真核細胞中廣泛存在,並通過Actin水解ATP後延遲釋放ADP,來調控微絲聚合及功能。  SETD3是SET結構域超家族成員,其過表達與癌症的惡化密切相關,在以往報導中被認為可以作為賴氨酸甲基化酶而發揮功能。
  •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一種澱粉樣蛋白非但不致病,而且還有助於儲存記憶doi:10.1126/science.aba3526人們已知一種稱為胞質聚腺苷酸化元件結合蛋白(CPEB)的mRNA結合蛋白與長期記憶存儲相關聯。Orb2是CPEB蛋白的果蠅版本。
  • 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
    德國科學家團隊開展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首次報告了從阿爾茨海默病和腦澱粉樣血管病患者腦組織中分離的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的結構。這一成果為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結構基礎提供了新認識,亦有助於相關藥物開發。相關研究發表於29日的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 β-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症中的新功能
    β-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症中的新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9 12:58:2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Arthur Konnerth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進展。
  • Nat Commun:阿爾茲海默症病理蛋白與小鼠的細胞死亡有關
    2019年6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AD)有關的新蛋白質已被日本理化研究所腦科學中心(RIKEN CBS)的研究人員發現。CAPON可能促進兩個最著名的AD罪魁禍首--澱粉樣斑塊和tau病理之間的聯繫,二者的相互作用會導致腦細胞死亡和痴呆症狀。
  • 胺基酸家族(三十五·β丙氨酸)
    我們知道丙氨酸(學名α-丙氨酸)是胺基酸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也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組成人體蛋白質的20種胺基酸之一。
  • PLoS One:G蛋白偶聯受體激酶的起源以及進化
    G蛋白偶聯受體激酶(GRKs)對GPCR的同源脫敏起著重要作用。受體被GRKs磷酸化激活後,會促進其與抑制蛋白高親和性結合,結果阻遏了與G蛋白的結合。Gurevich等人做了一項關於G蛋白偶聯受體激酶的起源以及進化的研究,他們發現,GRKs明顯早於動物出現。相關論文發表於3月19日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Eugenia V. Gurevich指出:GRKs出現在真核生物進化早期,在那個時期,一個類似於核糖體蛋白S6激酶的激酶結構插入到了RGS結構域的一個環狀結構裡,結果形成了GRKs。
  • 港大醫學院發現β-澱粉樣蛋白異常沉積是膽道閉塞的新發病機制
    膽道閉塞肝臟類器官的轉錄組基因測序分析發現,原本發育成膽管細胞的幹細胞轉化成肝細胞,最重要的是,β-澱粉樣蛋白相關基因的表達極為異常。在膽道閉塞病人肝臟活體組織樣本中,發現到膽管周圍存在β-澱粉樣蛋白沉積。研究團隊最後將β -澱粉樣蛋白加入對照組的肝臟類器官後,亦發現能導致膽道閉塞特異性細胞形態的產生。
  • Nat Commun:體外合成的Aβ蛋白在結構上不同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
    Aβ前體蛋白(APP)編碼基因的異常重複,以及APP基因或參與app加工的酶編碼基因發生的突變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Aβ肽及其相關原纖維形成的實質斑塊和血管澱粉樣蛋白沉積物可導致腦澱粉樣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Aβ沉積物可包含Aβ肽的不同一級結構變體。
  • eLife|Aβ纖維引發的AD小鼠小膠質細胞的蛋白組變化和功能障礙
    AD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一種叫做澱粉樣蛋白(Aβ)的蛋白質異常高積累,在大腦中形成獨特的塊狀物稱之為 "斑塊"。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能識別感染、有毒物質和損傷的細胞,並通過清除這些物質來保護神經細胞。小膠質細胞功能障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病理特徵。
  • Blood:Kindlin-3介導β2整合素激活的分子機制
    細胞質蛋白kindlin-3是白細胞粘附所必需的;kindlin-3突變可導致白細胞粘附缺陷-III。Kindlin-3與β2整合素的胞質尾部結合的位點與Talin-1的不同。但迄今為止,Kindlin-3激活β2整合素的分子機制仍未完全明確。
  • β-澱粉樣蛋白通過捕獲病毒顆粒阻止皰疹病毒感染大腦
    2018年7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綜合醫院(MGH)的研究人員發現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堆積而形成斑塊的蛋白---保護大腦免受大腦中經常發現的皰疹病毒感染的機制。
  • BBA:郭瑞庭等1,3-1,4-β-葡聚糖酶結構研究取得進展
    1,3-1,4-β-葡聚糖是植物細胞壁中半纖維素的組成成分,是由葡萄糖與β-1,3-和β-1,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多聚糖。1,3-1,4-β-葡聚糖酶廣泛應用於不同的工業領域中,尤其是動物飼料和釀造業。
  • 凝血酶本質為一種蛋白水解酶,作用於Aα和Bβ鏈上的精-甘肽鍵
    血液凝固的實質是纖維蛋白凝膠的生成,它是血漿中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在凝血酶作用下降解為纖維蛋白並聚合成不溶性的網狀結構。纖維蛋白原分子由兩對α鏈、β-鏈及γ-鏈組成,每3條肽鏈(α、β、γ)絞合成索狀,形成兩條索狀肽鏈,在N末端有二硫鍵使態個分子得到穩定。α及β肽鏈的N-端分別有一段16個及14個胺基酸的小肽,稱為纖維肽A及B。因此,纖維蛋白原可寫為(AαBβγ)2(圖10-8)。
  • 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是記憶「餓」了
    從字面意思看跟「飢餓」有關,為啥能和AD扯上關係?這是一種在胃中產生的激素,能向大腦發出信號,調節能量平衡和體重。它確實能夠促進食慾,但有意思的是,相關研究表明,這種激素也可能與學習和記憶有關。大腦中有一個叫海馬體的腦區對於學習、記憶和情緒至關重要,也是AD首先攻擊的區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