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島】三沙七連嶼守島人:只為天更藍、水更清、島更綠

2020-12-22 華龍網

央廣網三沙8月12日消息(記者辛如記 許雲 吳媚苗 殷志強 陳俊 張壘 周羽 實習記者陸美妮)乘船穿梭於祖國浩渺無邊的蔚藍南海之上,若驀然看見一座綠色小島,藍綠交映,海鳥盤旋,那美景不禁讓人心生喜悅。但是,你是否想過,這些島嶼的「綠」,並非天然如此,可能是「人造」出來的?在三沙,沙洲變綠洲,荒島變身動物園,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

黃德潔是三沙市七連嶼西沙洲的一名守島植樹者。西沙洲原是一片大海中的沙洲,除了白茫茫的沙地,島上空無一物。近些年來,三沙市政府在西沙洲實施植樹計劃,一批又一批的守島人和三沙建設者,用自己的汗水,在0.22平方公裡的小島上栽培出了一片森林:木麻黃、草海桐、椰子樹迎風飄揚,昔日「不施粉黛」的荒蕪沙洲,變成了綠意盎然的美麗綠洲。

西沙洲如今已沙洲變綠洲(央廣網記者 吳媚苗 攝)

記者到達西沙洲的當天,黃德潔正出門巡看西沙洲樹木生長的情況。為抵禦毒辣的陽光,他身穿一身長衣長袖,戴著一頂帽子,一副墨鏡。大家都說,這身行頭,是三沙人的「標配」。「這裡太曬,不這麼穿,根本頂不住。站在陽光下幾分鐘,都能感到頭暈目眩」黃德潔說。

在這樣的環境下,逗留都有困難,而島礁植樹,又談何容易?黃德潔告訴記者,因為一開始島礁沒有碼頭,所以每一棵樹、每一棵苗都要海南島本島運過來,由大船運到小船上,小船再運到泡沫漂浮板上,工人們則需要淌著水,抬著漂浮板,再用繩子將樹拖上岸。

種苗只是第一步。植物要用到的每一捧土、每一滴水,都要靠船從別處運來,再由大家扛上島。守島的建設者們在沙石堆裡掘坑、下土、栽苗,澆水。在這個年日照數超3000個小時的小島上,烈日炎炎,沙子把腳底燙得起泡,光線亮得刺痛人眼,大家頭上、身上不斷落下的汗水,一起和在了澆灌幼苗成長的泥土裡。

而對於黃德潔來說,最辛苦的不是守島的寂寞,也不是植樹的艱辛,而是種下的樹苗遭遇「不測」時,內心的失落感。「如果運氣不好,辛辛苦苦種下的樹苗,隨時可能被曬乾、枯死或者被颱風刮斷,那時候就會感到非常心痛,覺得努力全白費了。」黃德潔說。

樹多了,海鳥和海龜也便來了。七連嶼管委會副主任劉明秋告訴記者,海龜、海鳥對海洋環境的要求極高,只有生態環境改善了,它們才會來到這裡安家。為了呵護這來之不易的成果,三沙市近年來實行了「島長制」,漁民變島長,出海不再只是打魚謀生,還要上島植樹、救助海龜、收集海上垃圾……

破殼後的小海龜爬上沙灘(央廣網記者 吳媚苗 攝)

如今,不僅僅是西沙洲,鴨公島、趙述島、北島……越來越多的島嶼,種出了樹,開出了花,連枇杷都能結果了。海龜上岸,海鳥盤旋,一派生機勃勃,儼然一個小小的動物園。劉明秋生動地描述道:「等到候鳥來臨的季節,鳥叫聲不絕,遍地都是鳥蛋。海龜在沙灘上產卵,一窩能生出好幾十隻。」

劉明秋介紹,北島還設立了專門的海龜保護站。海龜蛋容易被海水侵蝕,導致小烏龜無法破殼。於是,漁民們把海龜蛋和在海裡受傷的海龜都撿回來,在保護站裡孵化、餵養、看護、醫治,待到足夠的時間再將他們放回大海。「我們還曾遇到,救助過的海龜過幾年又遊回來了」劉明秋回憶,「大家都記得它們身上傷痕痊癒後的符號,笑著說海龜回來了。而它們,也記得這片土地。」

目前,七連嶼各島礁已累計植樹超過20餘萬株,樹木成活率達90%以上。海龜、海鳥數量均在逐年上升。海風中,劉明秋指著趙述島沙灘上的一片椰林,告訴大家,它們曾經枯死過半,最後又奇蹟般地生存下來,如今已經枝葉繁茂。

「這就好像我們守島人的精神一樣。」劉明秋笑著說,「三沙神秘、神奇,而又神聖。這裡有數不盡的海洋瑰寶,這裡是祖國的『南大門』,能夠留在這兒建設島礁,是一件神聖的事情。我們始終做的只有這一件事:讓天更藍、水更清、島更綠。」

相關焦點

  • 「你好,小島」三沙七連嶼守島人:只為天更藍、水更清、島更綠
    在三沙,沙洲變綠洲,荒島變身動物園,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黃德潔是三沙市七連嶼西沙洲的一名守島植樹者。西沙洲原是一片大海中的沙洲,除了白茫茫的沙地,島上空無一物。守島的建設者們在沙石堆裡掘坑、下土、栽苗,澆水。在這個年日照數超3000個小時的小島上,烈日炎炎,沙子把腳底燙得起泡,光線亮得刺痛人眼,大家頭上、身上不斷落下的汗水,一起和在了澆灌幼苗成長的泥土裡。而對於黃德潔來說,最辛苦的不是守島的寂寞,也不是植樹的艱辛,而是種下的樹苗遭遇「不測」時,內心的失落感。
  • 在南海上駐島、守島,最需要的是什麼?
    (新華網發 三沙市委宣傳部供圖)美麗的南海,祖國的南大門。一座座島礁星羅棋布,猶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碧波之上。登海島、逛沙灘、吹海風……行走在這些島嶼,感受著南海島礁悄然發生的嬗變,也品味著南海人特有的情懷。「在南海上駐島、守島,最需要的就是情懷。」三沙海事局局長鄒先芝說。
  • 守島一條心 建島一家人——記新中國第一批西沙人守島建島的事跡
    1959年3月,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工委、辦事處成立,32歲的黃亞俊,奉命赴西沙,擔任西沙人民武裝部負責人,主管一個武裝民兵基幹連,成為西沙第一批守島建島者。他在西沙守島建島十年,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西沙。他對西沙懷有深厚的感情。在西沙守島建島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歷歷在目,記憶深刻,難以忘懷。
  • 守島人,集合!!
    凍瘡,小島人特有。戰士們飲用的是坑道水基本的夥食保障依賴於每日限班的客輪運輸但凡遇到大風雨雪天氣就連日常給養也不能保證每日一送島上醫療設施缺乏——守島人守島人,他們的生活並不單調誰不嚮往豪華都市,霓虹閃爍守島人說:艱苦不怕苦,勤勞建家園雖然海島環境惡劣官兵們常年又以孤獨與艱苦為伴
  • 紮根海島,艱苦守島,(部編)五年級語文上冊《小島》知識點概括
    《小島》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將軍到我國南海一個小島視察的故事,展現我國海防前哨守島部隊的生活。將軍在視察小島時,意外地發現了守島戰士居然在寸草難生的小島上種了一塊中國地圖形狀的菜地,吃晚飯時,戰士們特意為將軍準備了一盤小白菜,將軍捨不得吃,專門將菜倒進湯裡和戰士們一起分享。故事表現了駐守在小島的戰士們紮根海島、艱苦守島的精神和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
  • 三沙邊防戰士駐島日記:螃蟹在我身上「散步」
    日前,他被派往三沙市七連嶼執行任務,以下就是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整理出來的日誌,相信各位網友能夠從中讀出久違的感動。第一日經過了多天的準備,今天終於可以和派出所的幹警們走訪常年居住在七連嶼上進行捕漁作業的漁民。早上八時許,所有前期準備工作都已完成,我們登上小船,開始前往七連嶼中居住漁民最多的島——趙述島。
  • 明日三沙 蓄勢待發繪美景
    「長期以來制約永興島發展的瓶頸之一就是運量有限,有了這個新碼頭,未來三沙市的發展就有了物質保障。」他說。    ■永興島上施工忙    記者登島後發現,除新竣工的漁政碼頭外,正在施工的地點還有很多。在西沙工委大樓外,幾名工人正在粉刷外牆牆壁,為不久後的三沙市政府掛牌儀式進行著認真準備。
  • 終於等到你,只接待中國公民的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航拍,圖一是西沙七連嶼。圖一/《航拍中國》,圖二三四/色影無忌@孟偉、查春明待迷霧散去,眼前的是一座座美麗的島嶼,猶如散落在南海上的明珠。圖/網絡它就像是安徒生童話中所描述的那樣,「在海的遠處,水是那麼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的花瓣,同時又那麼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 歷史古島宮古島,這座鮮為人知的小島,但是在日本卻非常出名
    這座在網上幾乎搜索不到任何旅遊攻略的小島距衝繩本島303千米,平均氣溫23度,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非常適合遊玩度假!據說整個宮古島面積僅有衝繩本島的1/13大小,島上有1/2的耕地面積,沒有任何工業汙染,上島的瞬間,分明能感覺到空氣清新到甚至呼吸都甘甜起來…這裡的街道一塵不染就像是家裡的地板,感覺躺下來睡個覺都不怕會弄髒衣服,簡直讓人忍不住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一開始還在擔心宮古島那麼小,會不會遍地都是中國遊客…幸好,一路上不但沒有紛紛擾擾的遊人,甚至本地人都難以見到,靜謐得就像是一座世外桃源
  • 體會守島部隊的生活,(部編)五年級語文上冊《小島》預習指導!
    《小島》這篇課文以將軍的視角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將軍上島不久就發現了菜地,「不由得一愣」「真懷疑自己是在做夢」足以說明小島上能種菜這件事對將軍產生的強烈衝擊,從側面也說明在小島上種菜的難度很大,但這樣的困難竟然被守島的戰士們克服了。
  • 鄭晉鳴:王繼才守島精神的價值取向
    這個小島上唯有的生命就是王繼才夫婦、三隻小狗、五條淨化水的泥鰍和三隻不會打鳴的公雞。開山島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是黃海前線第一島。「開山島是黃海前哨的一級戰備島嶼,是軍事要塞連雲港的右翼前哨陣地。」上島前,灌雲縣武裝部政委告訴王繼才,這裡必須有人,保證一旦進入戰時,能迅速引領官兵再次進駐。  每天早上5點,夫妻倆就準時在島上舉行兩個人的升旗儀式。
  • 讓青海天更藍 山更綠水更清
    一生植樹守綠,荒山終變綠海。他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後灣村農民李洪佔。從23歲入黨時栽下第一棵樹至今,63年間,他義務植樹8萬餘株133公頃。在蔡家堡鄉後灣村,從山頂向下望,盤山公路旁樹木林立,層林盡染。  尕布龍、李洪佔,是我省植樹造林、綠化環境、保護生態的典型代表。治理,持續實施;戰果,逐步顯現。
  • 西沙守島官兵側記:生活有「料」,戰備繁忙
    中新社三沙永興島1月23日電 題:西沙守島官兵側記:生活有「料」,戰備繁忙  作者 蔣濤 高毅  春節前夕,中新社記者登上海南三沙市永興島,遇上一群前來島上探親的軍嫂。  「春節期間能和老公團聚很高興。」軍嫂楊佩佩告訴記者,上次登島探親還是2011年,結婚4年多,這樣的機會很是難得。
  • 一營守島絕對可靠
    天剛蒙蒙亮,霧氣還未散盡,南隍城島、北隍城島的寧靜就被官兵們震天的口號聲劃破。晨霧中,兩座小島就像渤海上的兩個鋼鐵堡壘。濟南軍區某海防團炮兵一營就駐防在這裡,守護著京津海上的東大門。    在炮兵一營三連的宿舍樓前,有一棵「不老松」,它是55年前的守島官兵種下的。
  • 3.1平方公裡的永興島,三沙最繁華的海島新城,1000人居住沒問題
    三沙市西沙區管轄西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西沙區人民政府駐永興島。三沙市南沙區管轄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南沙區人民政府駐永暑礁。(新華網)很多人可能都沒有關注到這件事,實際上對於中國來講,這是一件大事,因為這標誌著我們在南海的控制權又得到進一步加強。如今看來,我們今後在南海建立一座正真意義上的城市也不會再是夢想了。
  • 大海、小島、燈塔……有人守島32年,幹的全...
    的燈塔精神……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登上大戢山島,探尋池才明等一代代守塔人的初心與堅守。32年前,池才明第一次坐船上島,也是遇到了這樣的風浪,他吐得七葷八素,暈暈乎乎地被人扶上了島。當時島上通信不便,幾乎與世隔絕,直到77天後,他才熬到了換班下島。回程途中,池才明又被船晃得天旋地轉。等他踏進家門,父母終於見到「失蹤」多日的兒子,淚流滿面。「後來就好了,時間久了,再大的風浪也見慣了。」池才明悠悠地說。船在海上已經航行了1個半小時,遠遠地,一座小島出現在視野裡。
  • 浙江舟山硯瓦島,每天限流100人,世外桃源般的海上秘島
    在浙江舟山群島東南有一座私人海島,只可容納100人左右,島邊海水湛藍,島上鳥語花香,植被豐富。青山、沙灘、奇礁、怪石應有盡有,這裡離大陸並不遠,卻如世外桃源般的海上秘島。如果說光是清靜幽雅,也不足以讓很多人前來度假旅遊。
  • 【新春走基層】「守島一生、守國門一生。」江蘇如皋:一個小島六個...
    【新春走基層】「守島一生、守國門一生。」江蘇如皋:一個小島六個兵,平凡地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2020-01-23 14:51:12 來源: 如皋日報 在江蘇省如皋市境南部,有一個四面環水的江心小島——長青沙島。
  • 浙江這座冷門小島,比東極、花鳥島更適合度假拍大片,居然還沒火
    小紅書:urnot子魚魚不去花鳥島了,這裡也有琥珀色的溫柔黃昏和海上日出,只消瞥上一眼,就讓你無法自拔。小紅書:愛死物理不去平潭島了,這裡也有夢幻的「藍眼淚」奇觀,可以看星光墜落,看滿船清夢壓星河。因為遊客太少的緣故,大陳島總會給你一種錯覺:這是一座專屬於你的私人小島,可以盡情撒野,拍照也可以大膽凹造型。你可以當一次48h的限時島主,從日出雲破,到月升潮湧,這裡的一切,只為你一人。
  • 夫妻倆在沒淡水、沒電的「水牢」守了34年:守島就是守國門
    1986年,她追隨著丈夫的腳步來到毫無人煙的開山島,成為孤獨的守島人。一座島、兩個人,守著一座塔、幾排房。一輩子毫無怨言的捍衛著祖國神聖尊嚴。在我國的黃海前哨,有一個叫開山島的地方,自從1985年部隊撤防後,組織上共派來10多位民兵守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