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霧氣還未散盡,南隍城島、北隍城島的寧靜就被官兵們震天的口號聲劃破。晨霧中,兩座小島就像渤海上的兩個鋼鐵堡壘。濟南軍區某海防團炮兵一營就駐防在這裡,守護著京津海上的東大門。
在炮兵一營三連的宿舍樓前,有一棵「不老松」,它是55年前的守島官兵種下的。那時海島上無水無電,蚊蟲漫天,條件極為艱苦。守島官兵種下松樹,也立下了「咬定國防不放鬆,把根扎在海島中,千難萬苦不動搖,做棵常青不老松」的錚錚誓言。
「不老松」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守島官兵的赤膽忠心。大學生士兵何東上島後,整天聽到的是呼嘯的海風,看到的是茫茫大海,生活枯燥而單調。然而,在營連榮譽室裡,一代代守島官兵艱苦創業、苦練精兵的故事震撼了他。最終,何東選擇了堅守。
三連指導員劉龍銳說,何東跑步腳磨出了血、分解炮栓手蹭破皮,哼都沒哼過一聲,然而那天站在「不老松」下,戴上優秀士兵獎章時,他卻淚流滿面。何東後來當上了班長,成為省軍區響噹噹的訓練尖子。
與其他單位相比,一營的裝備並不是最先進的。「我們要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讓手中的老裝備煥發第二春。」宋建民營長說。
一營利用新研製的「對海射擊指揮信息系統」進行射擊訓練,結果令人欣喜:該營火力反應時間縮短為原來時間的六分之一,可與國內最先進的自行火炮相媲美。
在一營駐防的兩個海島上,還駐紮著海軍、空軍的偵察分隊。2010年,一營與駐地海、空軍建立了聯合訓練情報共享、行動支援協作機制。全營官兵的聯合素質得到大幅提升。
去年夏天,炮兵一營受領海峽封鎖實彈射擊考核觀摩任務。然而,射擊前海上突然起霧,海上目標靶看不見了。
宋建民營長指揮人員與駐地海軍某觀測站建立戰場通信聯絡,藉助他們的情報信息,迅速鎖定目標坐標方位,炮彈穿過層層濃霧,直接擊中海上拖船。這次任務,全營發射炮彈90發,全部準確命中目標,贏得了觀摩人員經久不息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