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鬧市區有人養了20萬隻蜜蜂,周邊居民慘了

2020-12-20 一顆上了發條的橙o

來源 | 溫州晚報

記者 葉雄偉

「我們住在鹿城區打繩巷,這裡有位老伯養了很多箱蜜蜂。我們經常被蜇,開門開窗都得很小心,不然很多蜜蜂會飛進來。」7月13日,市民蔡先生打進新聞熱線求助。他說,鄰居們跟養蜜蜂的老伯溝通多次,但老伯堅持要養,大家每天過得提心弔膽。

住戶:凌晨2點還在家裡抓蜜蜂

7月13日,記者來到鹿城區五馬街道打繩巷,發現31號店鋪二樓陽臺上的幾個箱子周圍有蜂群在飛舞,一樓有位頭髮花白的何老伯在賣蜂蜜。在隔壁開理髮店的老闆介紹,他和客人常被蜜蜂蜇,每次開門都要小心翼翼,「你看我的手臂,前兩天被蜇的,現在還腫著。這蜜蜂蜇一口比蚊子叮一下要疼多了,還會發麻。」

滿地的死蜜蜂

理髮店老闆指著門前的水泥地板訴苦道:「你看看這裡,都是死了的蜜蜂,天氣晴熱還好一些,下場雨氣溫低一點,就一大群一大群飛過來,這地昨天剛掃過,今天地上又躺著幾十隻。」

被蜜蜂蜇到的腳

記者採訪時,家住打繩巷的戈女士找了過來。她說:「你看看我的腿,三天前被蜇的,現在還在塗藥水,我們被蜜蜂害得太苦了!我家窗戶前有盞路燈,天一黑,那些蜜蜂都被光線吸引過來,我家窗戶要是沒關好,那些蜜蜂就都衝進來了。」

戈女士帶記者來到她家二樓。「你看我爸爸今年90多歲了,手臂和腳上都是被蜜蜂蜇過的疤,前兩天凌晨2點多,他老人家還在用毛巾抓蜜蜂。那天凌晨,我原本在睡覺,脖子一痛,用手一抓竟有隻蜜蜂,我被嚇得醒到天亮。」戈女士告訴記者,不堪其擾的她曾經報過警,民警也有來組織調解,但由於養蜜蜂不算違法犯罪,民警也拿那位老伯沒辦法。

養蜂人:只能在天氣轉涼時運蜂箱

受訪的住戶紛紛表示,他們不明白,為何要在人口如此密集的居民區養這麼多蜜蜂?即使被投訴這麼多次,養蜂人為何硬是不搬走蜂箱?

記者找到養蜂人何老伯了解原因。他說,他也是實在沒辦法,這些蜜蜂原本養在永嘉的鄉下,今年年初才被他們帶回市區過冬,原本按計劃今年3月份就會把蜂箱運到永嘉,可受疫情影響耽擱了幾個月,現在天氣炎熱,一旦把蜂箱裝好運輸,蜜蜂基本都會死。

按何老伯的說法,蜜蜂習性特殊,他們只能等到天氣轉涼時,再把蜂箱運走,按他的計算,大概要在農曆8月15日左右運。

他介紹,他在打繩巷共有20個蜂箱,一個箱子裡有1萬來只蜜蜂。

但其他住戶反映強烈,很難再忍受一兩個月。對此,何老伯表示,他也沒有辦法了。讓他自己弄死這麼多蜜蜂,良心上過不去,如果有執法部門的人過來清理蜂箱,那他也沒意見,畢竟那樣不算他做的。

記者了解到,根據中國農業部(現為中國農業農村部)2011年頒發的《養蜂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養蜂人應該持有《養蜂證》, 轉地放蜂的蜂場原則上應當間距1000米以上,並與居民區、道路等保持適當距離。

記者詢問何老伯能否出示《養蜂證》及其所養蜜蜂的檢驗檢疫證明?何老伯則表示自己沒有這些證明。

部門:聯繫屬地社區嘗試組織調解

記者來到鹿城區畜牧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吳勝華介紹,哪怕從常識角度來說,也不該在居民區養這麼多蜜蜂,這位老伯的行為肯定是不對的,他要是來申請《養蜂證》,鹿城區畜牧發展中心肯定不會批給他的。

吳勝華說,現在遇到的問題是,《養蜂管理辦法(試行)》裡並沒有規定處罰措施,還只是一個試行的辦法,沒有強制力。他解釋道,養蜂人不辦理《養蜂證》只是享受不到一些惠農政策,通常是養蜂人自願來申請《養蜂證》,他們再根據其養蜂的實際情況決定審批能否通過,作為農業部門,沒有權力就養蜂問題處罰這位老伯。

記者就此事,聯繫了五馬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蔣峰。她表示,她諮詢過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但對方回復養蜂問題不在其執法範圍內,接下來,她們會聯繫屬地社區,嘗試用調解的方式,幫打繩巷的居民解決這一問題。

相關焦點

  • 城牆根 有人養了60箱蜜蜂
    養蜂人正在蜂箱旁邊提取蜂蜜 記者 張雷 攝說起養蜂,人們不禁會聯想到鄉間野外,田園花叢的優美畫面。而讓人意外的是,在西安順城東巷南段就有人在這裡養蜂。城市裡養蜂,有人覺得這樣可以回歸大自然,挺愜意。也有人憂心忡忡,擔心蜜蜂蜇傷人。擔心蜜蜂溜進房順城東巷居民不敢開窗李先生家住順城東巷一小區,平日裡有個愛好就是喜歡花花草草,他家陽臺上擺放著各種花卉。
  • 萬隻蜜蜂湧進居民家築巢 嚇得主人逃出臥室(圖)
    萬隻蜜蜂襲來 嚇得主人逃出臥室(圖)  蜜蜂湧進白市驛一居民家築巢全家人徹夜未眠 養蜂人用鹽水草帽半小時降服蜜蜂  本報訊(記者 龍淼)「嗡嗡嗡!」前日下午,白市驛農貿市場程先生家,來了一群不速之客———萬餘只蜜蜂在他家衣櫃裡築巢,嚇得一家人整夜沒敢合眼。折騰一宿後,程先生請來養蜂高人幫忙治蜂。昨日,養蜂人使出妙招,僅用一頂草帽和一碗鹽水,半小時內便將萬隻蜜蜂全部降服。  萬餘蜜蜂 逼主人讓出臥室  程先生家在4樓。
  • 4萬隻蜜蜂住在成都一小區裡 養蜂人稱為了科研
    不養貓、也不養狗,李念周偏偏喜歡養昆蟲。在小區的一個僻靜角落,他養了4箱蜜蜂,數量多達4萬隻。對於他的這些「寵物」,小區居民卻認為是「定時炸彈」,擔心有人會被蟄到。  「歐巴馬都在白宮養蜜蜂……」李念周解釋,自己是為了搞科研,而且養蜂在許多國家已經是一種時尚,自己養的中華蜜蜂,不會隨意蟄人,相反,蜜蜂能對周圍環境進行監測,並將小區的花粉資源利用起來。
  • 男子小區外養幾十箱蜜蜂 居民被蜂蜇常受騷擾
    說起來,這一煩惱已經持續了三四年時間,有人在小區圍牆外養了幾十箱蜜蜂,小區裡長期有蜜蜂四處亂飛,不但時常蜇傷人,還老躲進陽臺上曬著的被子和衣物中「搗亂」。對於這一群鄰居,居民們時常覺得頭皮發麻。求助小區圍牆外的蜜蜂蜇傷人三四年前,友聯二村旁來了一位養蜂人,將蜂箱放在圍牆外的空地上,從此蜜蜂與小區居民做了「鄰居」,讓大家叫苦不迭。
  • 夏季繁殖高峰期 蜜蜂在居民家陽臺建蜂巢
    本報訊(記者朱曉)前幾天,報導了有居民家門口和鬧市區出現成群的蜜蜂。昨天上午,市民林女士也在家發現了一群不速之客,拳頭大的蜂巢就建在自家陽臺上,不斷有蜜蜂圍著蜂巢飛來飛去,把一家人嚇得不輕,就怕不小心被蜜蜂蜇了。
  • 有人在居民樓旁養蜜蜂該怎麼辦?該保護還是驅離?
    由於城市房屋密集,很多養蜂人只能在居民樓旁養殖蜜蜂。那麼這種養殖方式是否可行呢?在養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作為小區居民又如何保護自己呢?一、居民樓旁適合養蜂嗎?其實在蜂部落看來,居民樓旁養蜂還是有一定的限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居民小區曬冰糖千隻蜜蜂來「採蜜」
    浙江在線10月29日訊近日,在新大街附近的一處小區空地上,一家做糖果批發生意的店主本想曬曬融化的冰糖,重新進行定型,沒想到這一舉動「招蜂引蝶」,吸引了上千隻蜜蜂,糖沒曬成,結果還有群眾被蟄傷。好在店主收回了冰糖,才「遣散」這批蜜蜂。
  • 未來豬場:英國一個豬場養了100萬隻蜜蜂
    英國一對兄弟,馬克和保羅·海沃德,把自己33英畝的豬場變成了花園,還養了100萬隻蜜蜂。豬只散養其中,漫步花間自由休憩採食。 該項目被稱作「百萬蜜蜂計劃」,他們於4年前啟動,致力於實現更加環境友好和可持續性的養豬生產。
  • 老人小區內養蜂,幼兒園邊都設有蜂箱,有蜜蜂被居民毒死
    本報長沙訊近日,長沙市嶽麓區望城坡街道沙裡平小區的業主反映,有人在小區內養了50多箱蜜蜂,小區常有人被蜇。養蜂人是一名羅姓老人,他和他的家屬堅稱,蜜蜂並不會咬人,對於一些傷痛蜇一下還有療效。目前,嶽麓區望城坡街道辦事處已經介入,並責令老人限期將蜂箱搬走。
  • 誰家的蜜蜂髒了我的衣服?這6箱蜜蜂害苦了居民
    「元旦天氣好,我們把衣服曬到陽臺外面,總共20件衣服,18件衣服上都有蜜蜂拉的黃色的屎塊,我媳婦都快哭了,你說這算什麼事情呀。」  「咳——」陳大伯咳嗽了一聲,順了口氣,「往這邊走,坐電梯上去。我們家住在小區4幢9樓,旁邊花園有人養了6箱蜜蜂,一出太陽,蜜蜂就飛到我們樓上四處拉屎,可鬱悶了。」  說話間,電梯到了9樓,陳大伯拿出鑰匙開門。
  • 窗臺上養蜜蜂,鄰居多次勸阻無果,小區居民:我們已準備好殺蟲劑
    我們都知道蜜蜂這種昆蟲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如果不小心被蜇了一下,那麼需要好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據某小區的居民反映,小區裡有人養蜜蜂,導致他們連窗戶都不敢開,不少人被蜇過。小區的居民表示,蜂箱在4樓,這戶人家的窗臺上有4個蜂箱,離近了就能看到不少蜜蜂正圍著蜂箱在打轉。
  • 居民樓下養蜜蜂 職能部門遭遇管轄空白
    四川新聞網消息       (本網實習記者 張舒) 一樓的居民在自家花園圈養蜜蜂,使得周圍的住戶苦不堪言,這兩天更是出現有小朋友和老人家被蟄的現象。4月22號上午,四川新聞網記者聞訊後趕到成都牧電路了解情況。
  • 洋河來了20萬隻蜜蜂,斯味特果業樂了!
    這幾天,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斯味特果業萬畝蘋果園特意請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小蜜蜂。在一望無際的果園裡,20餘萬隻小蜜蜂在花枝間來往穿梭,忙碌著為果樹授粉,呈現出一派蜂飛蝶舞的繁忙景象。
  • 洗完的衣服上全是黃色便便 神秘蜜蜂害苦了居民
    「元旦天氣好,我們把衣服曬到陽臺外面,總共20件衣服,18件衣服上都有蜜蜂拉的黃色的屎塊,我媳婦都快哭了,你說這算什麼事情呀。」「咳——」陳大伯咳嗽了一聲,順了口氣,「往這邊走,坐電梯上去。我們家住在小區4幢9樓,旁邊花園有人養了6箱蜜蜂,一出太陽,蜜蜂就飛到我們樓上四處拉屎,可鬱悶了。」說話間,電梯到了9樓,陳大伯拿出鑰匙開門。「哎喲,記者同志來了。」
  • 朝陽這個小區每天上百隻蜜蜂屋裡鑽,砸開牆居民驚呼
    朝陽區望花路東裡4號樓發生了一件怪事,每天都會有成群的蜜蜂「湧」進居民家中,每天一早看著陽臺、臥室裡的上百隻蜜蜂,居民真是發愁。經初步判斷,蜂巢位於該樓牆壁裂紋內部,但具體位置不明給處理帶來了難度。屬地街道辦事處、小區物業及消防部門對該樓牆面多處細小裂紋進行了封堵,發現效果不明顯。至9月11日下午,這事終於弄明白了。
  • 社區警務|居民區養蜜蜂擾民,社區民警上門勸說終搬走
    村裡養貓養狗等寵物實屬平常,可如果居住的地方裡在養蜜蜂,容易給周圍鄰裡造成困擾。近日,居住在東莞市企石鎮企石村附近的群眾劉女士來到企石村警務室向社區民警繆日昌反應,居住在其附近一住戶謝先生在家中飼養蜜蜂,怕小孩子和老人被蜇,存在安全隱患。
  • 居民區養蜜蜂 甜:蜂蜜送人 疼:蜇傷鄰居
    範婆婆手指5樓養蜜蜂的地方 記者 鄭三波 攝  重慶商報訊 78歲的任大爺住在江北區石馬河街道通用新村,為了用蜂蜜治療風溼,他在家裡養了幾箱蜜蜂20日,鄰居範婆婆的右手被蜜蜂蜇傷了,而這已經不是蜜蜂第一次傷人了。範婆婆和鄰居希望任大爺把蜜蜂搬走,但礙於老鄰居的情面,又不知如何開口。  家裡養蜜蜂蜇傷鄰居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江北區石馬河街道通用新村,在16幢5樓的一套房屋裡見到了養蜜蜂的任大爺。「我很喜歡養蜂,已經養了二三十年了。」
  • 每天上百隻蜜蜂在屋裡「亂舞」 居民:快崩潰了
    每天上百隻蜜蜂屋裡鑽9月7日當天,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剛到望花路東裡4號樓,站在1單元門前能隱約聽到蜂鳴,樓門口時而有蜜蜂飛過。順著石女士的指引,記者看到,位於3樓的兩扇防盜窗外,群蜂亂舞,甚至呈包圍之勢。石女士住在3層,進入她家,屋裡真可謂一片狼藉,簸箕裡、垃圾桶裡,黑壓壓的蜜蜂屍體看得人頭皮發麻。
  • 這種蜂不產蜜還以蜜蜂為食,為什麼有人要養它?
    說到養蜂,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養蜜蜂,養殖蜜蜂是以獲取蜂蜜為目的,在養殖蜜蜂時有一種危害很大的天敵,那就是胡蜂,胡蜂既不產蜜還會以蜜蜂為食,一直被人們視為「害蟲」,但是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殖胡蜂,人們到底圖什麼呢?
  • 杭州市名中醫養了幾萬隻蜜蜂 專門給病人做蜂療
    一定要在正規醫院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一上午的蜂療門診,從7點半到12點半,張金祿醫生一刻都沒停下來,接診了四十多位患者,電腦桌上橫躺的塑料瓶裡也已經安放了四五百隻「犧牲」的蜜蜂。  剛開始來治療的患者,一般用一到兩隻蜂。張醫生說,待適應後會逐漸增加用蜂只數。記者跟診的半天時間,多數患者用了八九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