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上學之後,會出現對於很多的詞語以及一些文章的閱讀不理解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作為父母又該如何在早期去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隨著快時代節奏的來臨,越來越多的孩子更早的接觸的是現代科技產品,反觀那些學習生活中所能用到的成語,孩子們卻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因為這些成語的解釋只需要一鍵搜索。
近日網絡上一位小學生對幾個成語的解釋真的是太硬核了,不但聯繫了生活實際更是加上了他的奇思妙想。圖片中需要解釋的一共有五個詞語,分別是無微不至、度日如年、見異思遷、語重心長和朝三暮四。
這位孩子的解釋,不但聯繫了生活中經常所用的微信、麻將等,還很硬核的把這些成語拆開去解釋,然後連成一段話。這樣的成語解釋不得不讓人擔心,這孩子以後的理解能力該怎麼辦啊。
對此,網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一:這解釋,沒毛病。
網友二:翻譯鬼才!
網友三:差點忘記原來的意思!
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需要父母從小就要去培養,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出現閱讀困難的情況發生。那麼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一、了解現在小學生的閱讀特點
1、讀書目的性不強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認為老師放假所布置的閱讀作業只是一個任務,他們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閱讀,挑選其中有色彩的章節閱讀,並不會在意老師布置這篇閱讀的目的所在,而且閱讀過程也是走馬觀花。
2、閱讀重圖輕文
根據有效數據顯示,現在的孩子更多的是喜歡看漫畫,只有少數孩子願意看全文字書籍,這也就是為什麼市場上的四大名著「白話版」「圖畫版」更為暢銷的原因。孩子更多是想要選擇一些帶有圖畫類書籍。
3、閱讀的時間不足
現在隨著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每天回家以後作業眾多,如果再完成慢,加上貪玩、吃飯,除去這些時間,孩子每天晚上放學回家基本沒有什麼時間去進行閱讀。
4、課外書的來源相對單一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達,很多的家長在查閱什麼資料的時候,更多的是選擇網絡,雖然家裡有藏書,但是來源單一,種類稀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夠給孩子提供的課外書來源也是異常單一的,這也大大減少了孩子的閱讀量。
二、了解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教學要求,具體的就是從剛開始的會讀、寫、用,慢慢到後面的理解,再到可以自主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孩子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受益終生。
三、指導孩子閱讀課文的方法
孩子拿到一篇閱讀文章的時候,他們總是習慣於去粗略的看一遍然後就過了,但是這樣的閱讀方式是沒有效果的,父母可以要求孩子逐步養成:先閱讀兩三遍文章,弄清楚文章中的生字;然後加深閱讀,概括出每段文章的大意,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接著讓孩子自主回答文章後的閱讀問題,並對文章寫出自己的評價。
這樣的一套體系下來會讓孩子了解明白閱讀到底該如何去讀,也可以更好的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質量。
四、培養讀善思勤於動筆的習慣
總是會聽到老師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放在閱讀當中也是這樣,通過閱讀把書本上的無聲語言變成自己的思考,在腦海裡形成相對的畫面,然後把自己所能夠感受到的作者情感和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帶著情感和問題再去閱讀一遍文章,這樣就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養成勤於動筆的習慣,才會使閱讀變得更加高效。
五、家長要做表率
在教育孩子的閱讀過程中,除開要求孩子,父母更應該要求自己,做好孩子的表率,在家中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創造一個好的家庭閱讀環境,更加有助於孩子的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能力的提高。
孩子的閱讀能力離不開父母悉心的培養,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上心培養,畢竟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