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要學素描?
#素描小技巧#1.素描源於西方,是一種相對科學的訓練方法,對於觀察、造型等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米開朗基羅曾經說:「素描是繪畫、雕刻、建築的最高點;素描是所有繪畫種類的原源和靈魂,是一切科學的根本。」儘可能多地學會素描藝術的造型手段和藝術語言,靈活地運用各種藝術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與觀念,這就是我們學習素描的目的。
2.自從中西方繪畫的融合,素描作為「舶來品」到我國開始後,素描便成為美術院校造型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科目。以致小如今只要是美術類專業,逢考就有素描。形式多採用默寫、照片寫生、寫生;內容大多數也是靜物、人物、當然也有根據詩詞內容創作等。也正因為在這樣的指揮棒下,素描或多或少有些程式化。過多的關注技巧、應試方法、結構、明暗……等。
雖然素描也飽受詬病,但也相對合理。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素描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學的訓練方法,另一方面是應試導向。
3.由此也引發了一個新的問題:孩子多大學素描?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但也不能以偏概全,誠然有些孩子學習素描的時間較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畢竟不是大多數,筆者認為:考慮到孩子的認識水平和知識能力,建議從11歲左右,大概五年級開始。不要讓孩子過早學習素描,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思維發展進入了寫實期,孩子開始不滿足簡單的圖示化的表現,更關注物象的寫實性,就這樣他剛好需要,你剛好教授。再好不過。
二、為什麼要進行主題練習
1.老師的老師怎麼教,老師就怎麼教
這樣的語言有些繞口,不過事實多數如此,教授孩子的老師正在按照自己的學習經歷教孩子。因為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素描學科代代相傳下來的訓練方法也已成型,大家都這麼教,誰也不說誰。好一點的進行了一些教學思考,一般點的就是照搬自己老師教自己的方法。因為固定所以會趨向模式化,因為固定所以思考的就少了許多。我們大致梳理素描的學習脈絡如下:
形式上:寫生、臨摹;
內容上:線條、結構、明暗、大一點的孩子會有:空間、透視、結構、質感等。
訓練的方法多數採用這樣的路子:線條訓練——單個幾何體開始——多個幾何體——單個靜物——靜物組合——單個五官——完整石膏像——真人頭像——真人半身……
老實講,能完整的經歷這樣一輪的素描教學後,也已經為造型能力打下了相對紮實的基礎了。但終歸是有些模式化,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孩子學習了素描後,竟然不喜歡畫畫了。
2.和孩子繪畫經驗有些脫節,尤其是剛接觸素描的孩子
多數孩子在學習素描課程前,或多或少都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兒童畫練習,如果一下子就開始上述的素描體系訓練,難免失去興趣,眾所周知,失去一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是比較可怕的。因此為了儘可能保持學習興趣,我們有必要穿插一些專題訓練。
三、怎樣進行主題練習
1.和兒童畫相結合
對於初學素描的孩子還不知道素描是多麼的有趣(枯燥),因此還能在一段時期內保持興趣。可在一段時間後,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兒童畫已經不屑去畫了,素描的表現能力還不夠。這樣的尷尬境地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和兒童畫相結合起來。
怎麼結合?這也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推薦一種方法供大家參考:可以在這個時期進行一些素描靜物的組合寫生,按照兒童線描和素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訓練,注意空間關係、構圖技巧,甚至可以和兒童色彩結合起來,明暗關係孩子自己就能發現的。別以為這還是兒童畫,因為我們的要求多數還是按照素描的訓練目標來的。簡言之,讓孩子能在大作品中體會到成就感,讓孩子能通過觀察逐步積累素描的方法。
2.和想像力相結合
素描相對枯燥的練習過程,對於有了一定兒童畫經驗後的孩子來講,想像力變得無處施展,於是我們可以和想像力的施展相結合。同樣推薦一種方法:進行主題性練習,如以「撕裂」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也可以進行拓展如:「撕裂變思戀」。
3.和速寫緊密結合
速寫和素描的關係密不可分,誇張一點講:素描即速寫,速寫即素描。只是繪畫程度不同而已。比較素描,速寫的方式相對輕鬆,會讓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更容易獲得樂趣。因為速寫有點像草圖,孩子受到的拘束小一點,可以在速寫本上隨意進行表現,同時也鍛鍊了素描能力。
綜上,學習是個很大的命題,要求施教者想盡辦法,讓孩子更好更正確地獲得知識;要求孩子更能自由地進行表現,因為繪畫畢竟是個快樂的事情。以上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孩子,因材施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