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了解當地發展歷史,了解當地產業變化以及分析當地發展旅遊業的可能性。7月20日,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大灣時光機隊前往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蓮塘村,對當地居民進行採訪調查以了解當地歷史發展。調查小組結合此次調查主題,安排走訪計劃。
為了加強活動的效率和積極性,團隊於19日晚上開展了一次網絡動員會議。大灣時光機隊團體成員以及指導老師郭浩老師出席本次會議。會議主要圍繞第二日採訪活動的內容安排和工作協調進行交流,明確了採訪工作所要達成的任務和目標。其中郭浩老師對團隊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指導團隊實踐應該將實踐中心放在調查村落歷史發展和產業變遷上。
20日上午,團隊成員按照原定計劃在蓮塘村村口集合開展實踐。正值暑假的周末,在時四陳公祠前樹蔭處納涼閒聊的大多數是賦閒在家的留守老人和小孩。
為了增強活動效率。大灣時光機隊決定分批進行活動:隊員邱越、郭傑穎負責拍攝照片以及操作無人機航拍記錄村民生活畫面;而隊長何柔熳帶領其餘隊員對村民進行採訪。
面對鏡頭,村裡的老人都顯得有些羞澀。但是在隊員的極力邀請下,一名陳姓老人接受了團隊的採訪。「現在的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啦,剩下都是我們這些老頭子。」老人這樣向成員介紹。這名男子模樣約莫75歲,蒼老的容貌藏不住內在的精神氣,說起話來中氣十足。
在他的敘述中,團隊成員了解到,這座古村落自宋代初建起,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期間經過數次修建,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市政府對當地古建築修復工程的重視,蓮塘村已由從前小村落的規模發展到現在超過兩千人的大村。陳先生向成員介紹道,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蓮塘村是以種植龍眼、黃皮等水果為主,當地的居民也會採摘盛產於當地的白玉蘭花作為補貼家用。但隨著城中村改造,加上現代產業的發展,務農和採摘白玉蘭花已經不能滿足居民的經濟需求。越來越多的蓮塘村年輕人選擇了離開鄉村,去城裡尋找機會。
面向未來,蓮塘村的光明曲折探索之路
他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蓮塘村人,退休後又在村裡從事文化宣傳與教育工作。
「以前整個廣州市,到此都有賣白玉蘭花;現在一束束白玉蘭花掛在樹上都沒人採了。」陳先生表示,種植業不再是蓮塘村主打的項目,而是轉向發展旅遊業。
在採訪中,團隊成員了解到蓮塘村作為知識城發展規劃中的一部分,處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在未來的數年時間內,連接機場和九龍鎮高速公路的修建將使得蓮塘村與城區的距離大大縮減,使其成為連接白雲機場和知識城的旅遊村。但就目前來看,蓮塘村現有的旅遊資源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
「現在是旅遊村想法有了,相關的設施沒有跟上。」陳先生惋惜的同時也對蓮塘村將來的發展抱有期望。近幾年來,蓮塘村的變化都看在他的眼裡。儘管在這其中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總體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走訪結束後,團隊結合實地探訪總結了蓮塘村旅遊建設要點,重新梳理了當地旅遊資源開發問題以及提出的相關意見:蓮塘村發展現存問題並不是單方面經費投入不足而導致的結果,還需要結合黃埔區知識城開發的環境對其進行判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