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廣州市黃埔區開創拆遷前置的舊改新模式,加速推進舊村改造項目,而位於黃埔區九佛街的蓮塘村也被納入舊改範圍內。在快節奏的拆遷和建設中,這一歷史文化名村即將迎來華麗轉身。
蓮塘村始建於南宋端宗景炎年間(1276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據介紹,蓮塘村的三舊改造項目,不僅會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還將深入挖掘和保護鄉村特色文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走進蓮塘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大榕樹和一口水塘。這株老榕樹有六七百年歷史,樹幹約要六七個人才能圍得過,至今仍枝繁葉茂;水塘內種滿荷花,每當盛夏便會滿池碧綠。
水塘背後是一片綿延的古村建築,這些建築多建於清末民初,呈梳式布局,體現嶺南地方特色。記者走訪周邊村民,拜訪對蓮塘文化了解頗深的古村愛好者,探尋蓮塘村獨特的鄉村文化。
公社食堂:憶往昔崢嶸歲月
在蓮塘村的建築群中,有兩座建築格外特別,它們就是蓮塘第一食堂和蓮塘營部第二食堂。
兩個食堂均建於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第二食堂沿用民房改造而成,第一食堂則是當時新建的仿蘇式建築。兩個食堂均完好保存,這是那個時期社會生活的重要歷史見證。
與村內老人聊起大食堂,他們依舊十分興奮。據老人回憶,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時代,公社一聲號令,青年們便組成突擊隊,僅用五天便建起新食堂。雖然食堂早已停用,但老人們每次路過,都會想起那段熱情高漲的歲月。
美食尋訪:獨具特色的蓮塘小吃
蓮塘擁有幾個出名的小吃,第一個是瀨粉。蓮塘的水取自帽峰山,水質很好,用山水所做的瀨粉十分開胃。同時,蓮塘瀨粉的配料也是獨具特色,不僅有河裡的貝類,還有山裡的山坑魚,味道更加鮮美。
第二個是涼粉。蓮塘的涼粉由涼草粉所製作而成,這一帶以丘陵地貌為主,山勢十分適合種涼粉。走入村民田地,仍可以看到許多人家的田頭都種有涼粉草,蓮塘涼粉便是由這些涼草粉熬製而成。
第三個是番薯餅。蓮塘村自然環境優越,水土質量好,種出來的番薯糖分很多,所做的番薯餅也是味道香甜,口感軟糯。
白蘭清香:被忽略的特色物產
提起蓮塘村,人們都會想到無邊蓮葉,但這裡還有一種特產,那就是白蘭花。
廣州是白蘭花的主要產地,而九佛是廣州白蘭花的主要種植地,在九佛的諸多村落中,又屬蓮塘村種得最多。在蓮塘,幾乎每家每戶都種過白蘭花,走訪當地村民,很多人都有關於種植和販賣白蘭花的少時記憶。
由於地處丘陵地區,水土沒有受到汙染,蓮塘村所種的白蘭花香氣十分濃鬱,摘取後的白蘭花也大多用於香精製作。由於製作工藝的改進,白蘭花的需求大幅度減少,如今蓮塘村已看不到白蘭花種植的影子,但在村落西部的白玉蘭公園仍留有當年白蘭花熱潮的痕跡。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瑞琪、繆璟 實習生 李昕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楊耀燁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