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紐約君。
儘管很多人已經對美國的醫療系統失望至極,但真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區別對待。
事情是這樣的...
最近,一個美國人就透露說:「經常給我理髮的那位理髮師,得新冠死了。」
他說,那位理髮師至死不相信新冠的存在,呼吸困難了,還拒絕去醫院。最後死在了家裡。
估計為了面子,墓志銘上還要寫:我不是因為新冠死的。
這位理髮師是美國白人。
人人都知道,堅持政治正確的美國,實際種族同化得很失敗。
災害面前,人們更是心懷「恐」胎,猜測:其他族裔的情況,總不會比這更壞吧?
其實不然。
耶魯大學的醫學網站medRxiv於10月份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這份報告由九人合作撰寫,而這些人大部分是華裔,全部來自於紐約大學的醫學健康研究部門。
研究課題是亞裔美國人的新冠陽性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和美國其他種族相比的數據。
報告採用的分類方法是:根據姓氏、語言來劃分亞洲人,
對紐約市兩個最大的亞裔群體——南亞人和華人進行了分類。
調查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前兩項還好。可以看出,在新冠檢測呈陽性的概率方面,種族之間的差異較小。
東南亞裔發病率高,但華裔處於低水平,僅僅略高於白人和「未知群體」。
至於「住院率」,亞裔群體整體偏高,而東南亞族裔最高,僅次於黑人。
再看「死亡率」,華裔遙遙領先。
大家眉頭一皺,心頭一緊:哎?這事不應該是這樣的啊!
之前,很多探親的留學生家長滯留在疫情紅燈區——美國,迫不得已穩下神,和他們的孩子生活(相依為命)。
有報導稱,截至目前,這些中國家長和孩子都很健康,沒有感染的傾向。
說明中國人在防控方面,心理和行動能力是強大的。
其實,不是中國人在海外都安然無恙,而是患上病的,都硬撐著沒說……
比如兒子在美國的「河山碩」,一位美國華人,得新冠肺炎不治而亡。
《》
其實他的網名聽著,老爹感很強,好像還能聽出點愛國的意思。
但從他入院那一刻起,就變得特別忙碌:忙著吹噓美國的急診服務,以及治療水平。
嘴裡吃著抗生素,身上病毒大爆發,操著菩薩的心。
字裡行間充滿挑釁的意味,有越病越勇的陣勢:
最終,河山碩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還有一個叫耿冠軍的華人,也深信美國的抗疫措施是對的,每天給美國燒香拜佛,直到把自己的命也當香燒了:
而最近,傅雷的兒子——鋼琴大師傅聰,也在英國因患新冠肺炎去世。
從12月27日被媒體報導確診,到12月28日去世,短短一天,讓人高呼不解……
隨後,傅聰被爆出住院兩周都沒進入ICU,也沒上呼吸機。
雖然從1964年就加入英國國籍,傅聰卻沒為自己爭取來一絲憐憫……
這些網紅和非凡名人悲慘命運,引出對海外華裔死亡率高的一個思考:
雖然華人在國外安家立業,埋頭苦幹,許多混得不錯,擁有良好的經濟條件,看病不差錢。
但,他們一旦進了醫院,卻依然沒有地位。
關鍵時刻,一張東方面孔,比拉美裔、黑人面孔更容易受歧視,成為致命的那個「金不換」:
河山碩說「空床位很多」,其實是因為他被丟進了一個稱為「深坑(pit)」的治療棄區,相當於臨時太平間,沒有醫護,進去就等於倒計時等死……
這些例子,因為牽扯到網紅和名人,曝光在網上,我們得以聽說。
而網線之外,受美國區別對待,丟進垃圾堆而悄悄死去的華人患者,又有多少呢?
想想都毛骨悚然!
況且,雖然有一部分華人是高收入群體,本身也來自富裕家庭,但這些人是少數。
更多的華人,過著「這個真沒有」的貧困生活,從事最基礎的體力勞動,幹著洗盤子刷碗、搞建築裝修、保姆的職業。
處於貧困線以下的華裔比例,和黑人差不多旗鼓相當了(16.2% vs 18.7%):
影響華人在美國地位的一個要害,就是語言障礙。
川普在試圖將微信剔除美國的時候,一些微信用戶自發組織,奮起阻止,給出的理由是:
一些生活在美國但不會說英語的人,完全依賴微信進行交流、表達及建立必要的社交。
如果封了微信,這些人又沒法講英語,後果很嚴重。
其實,唐人街有數量巨大的華人,一輩子都不怎麼說英語,守著自己的小買賣,在一座孤島上風雨飄搖地割韭菜,和美國社會的主流文化隔著幾座山的距離。
這種情況下,他們是否能獲得優質的醫療、醫保、救治資源,是十分不明的問題。
拋開社會生活不談,華人在美國的參政熱情也很渺然——而這一點是致命的。
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代表華裔社區的議員們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華人雖然拼命讀書,登上中產,手裡的錢像紙一樣脆弱——他們沒有話語權。
如果美國政治想對華人進行制裁,他們不會考慮華人的掙錢能力,比如頻頻出現的治華法案等針對性強的法案。
美國華裔雖然註冊了選民,卻下意識地想遠離政壇,認為政治雖重要,但總歸事不關己。
受這種傳統思想支配,華人投票率只有41%。
華裔選民雖然訴求多,呼聲大,產生的雨點卻小,整個華裔族群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也就被拉低了。
網友直嘆,美國的操作方式,真是應了《動物莊園》那句話:
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但一些動物比其他的更「平等」而已……
再來看那份耶魯的報告。
事實上,該報告只是一份「生物醫學預測」,是預先列印出來的,沒經過同行的驗證和檢測,只是一份內部的研究資料,用的數據也是今年3-5月的。
然而,要說鬆口氣,還為時過早:
根據和諧社區醫療大聯盟(SOMOS)於12月16日發表的《2021年華人健康報告》,美國亞裔的住院人數、死亡人數仍然高於非西裔白人,分別是其的1.2倍和1.1倍。
報告指出,華裔在疫情中承受巨大的健康威脅和心理壓力。
疫情期間,每1925名亞裔中就有一人因新冠去世。
SOMOS總裁——陳治年醫生說,
紐約市的華裔的確非常脆弱,近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三分之一的人沒有公民身份,近三分之二的人僅英語能力非常有限。
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華人自己都不清楚。
民意調查指出,八成華裔覺得自己很健康,結果其中七成都被查出患病。
抑鬱症也成了華人的高發疾病,僅次於高血壓!
美國是多民族大融合形成的合眾國。
正因如此,一些「合不上」的少數種族被套上了緊箍咒,在是是非非中,難以脫身:
在危機下,社會邊緣群體試圖隱藏的痛苦被放得更大,他們培養出的驕傲也恍惚間變得一文不值。
數據是瞬息萬變的,調查是日新月異的。但反映出的根深蒂固的問題,不會因為表面的一時平靜而消失。
華人在美的勤奮生活狀態和美國對其的反饋之間存在巨大反差和不公正,讓人頗感唏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