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11月4日公布《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以下簡稱《診療方案》)。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診療方案》增加了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進一步規範了流感抗病毒藥物使用方法,對輕症流感中醫辨證治療予以進一步完善。
根據《診療方案》,全國流感監測結果顯示,每年10月我國各地陸續進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節。流感病毒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接觸被病毒感染的物品也可通過上述途徑感染。在特定場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閉或通風不良的房間內,也可能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需警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11月4日公布《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
《診療方案》明確,在鑑別診斷方面,流感的全身症狀比普通感冒重,追蹤流行病學史有助於鑑別,普通感冒的流行病原學監測陰性,或可找到相應的病原學證據。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可表現為發熱、乾咳、咽痛等症狀,與流感不易區別;重型、危重星表現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與重症、危重症流感臨床表現類似,應當結合流行病學史和病原學鑑別。
《診療方案》指出,人群普遍易感。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相應亞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推薦60歲及以上老年人、6月齡至5歲兒童孕婦、6月齡以下兒童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診療方案》建議對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觸者(且未接種或者接種疫苗後尚未獲得免疫力)進行暴露後藥物預防,建議不要遲於暴露後48小時用藥。
《診療方案》強調,醫務人員出現發熱或流感樣症狀時,及時進行流感篩查。疑似或確診流感的醫務人員,應當隔離治療,不可帶病工作。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在流感流行季節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者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儘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出現流感樣症狀應當注意休息及自我隔離,前往公共場所或就醫過程中需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