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孩子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怎麼辦呢?家長自己學習,向別人討經驗,但為什麼把學到的東西嘗試用在孩子身上,最終結果還是沒有那麼好呢?
親愛的各位家長,我想問問,我們自己有時間觀念嗎?
有一部分人的時間管理也許很到位,但大多數人的時間觀念其實是模糊的。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善於管理時間,也只能空洞的說教孩子,於是「抓緊時間」就成了最正確的廢話,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樣才能抓緊?
就算是善於管理時間的人,怎樣將自己的方法教給孩子也是一個難題。
那我們為什麼就管理不好自己的時間呢?
突然腦子裡晃過兩個疑問,時間是什麼?我為什麼要管理時間?
如果得不到答案,讓我們繼續想,假如我是孩子終究是忍不住想吼一吼:「你們別動不動說怎麼樣管理時間,你先告訴我什麼是時間?再跟我說清楚,為什麼我要管理時間呢?」
01 時間就是金錢
有一位在班傑明・富蘭克林的書店門前徘徊了一個多小時的男子突然問店員:「那本書要多少錢?」
店員回答他說:「1美元」。
那個徘徊的人驚呼到:「要1美元?你能便宜點嗎?」
店員說:「就1美元,沒法便宜了」。
這位頗有購買慾望的人又看了一會兒那本書,然後又問道:「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店員回答他說:「他正忙於印刷車間的工作」。
「哦,我想見見他」,這個男子一直堅持到店員把富蘭克林叫了出來。
他再次問:「請問那本書最低價是多少,富蘭克林先生?」
「1.25美元」,富蘭克林斬釘截鐵的回答。
「1.25美元?怎麼會是這個樣子呢?剛才你的店員說只要1美元」。
「沒錯」,富蘭克林說道,「可是你還耽誤了我的時間,這個損失比1美元要大得多」。
這個男子看起來非常詫異,但是為了儘快結束,這場由他自己引起的談判,他再次說:「好吧,那麼告訴我這本書的最低價吧」。
「1.5美元」,富蘭克林回答說。
「天哪,1.5美元?剛才你自己不是說只要1.25美元嗎?」
富蘭克林冷靜地回答到:「是的,可是到現在為止,我因此耽誤的工作和喪失的價值要遠遠大於1.5美元」。
這個男子默不作聲把錢放在了櫃檯上,拿起書離開書店。
從這個簡短的故事中,我們得到了一個非常有益的教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價值。
那麼,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利用好學習的每一分鐘,而不是利用每一分鐘學習?如何將時間利用率達到最大化?不妨試試用以下幾個關鍵詞來管理時間。
02 提高效率
在每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同樣的一套試題,我們可以看三個小時,也可以看40分鐘到一個小時,區別在於大腦的運轉效率。
當大腦疲於工作的時候,對著這些內容我們就開始犯困、發呆、走神,用了很長時間才看完,也不一定能看進去多少。
當我們的大腦累了、轉不動的時候,乾脆就睡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再重新投入到學習當中。
03 優化刪減
學會分清主次,充分利用二八原則,將主要精力花費在最具有價值的事情上。
也就是弄清楚輕重緩急的優先次序,輕重緩急對我們完成的時間和結果而言都很重要,優先層次可以讓我們高效利用時間。
哈佛大學有一群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的學生,在他們走出校門之前,學校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
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大學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27%沒有目標的人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得十分不如意,不斷抱怨社會和他人,經常失業,家庭也不幸福。
60%目標模糊的人他們生活在社會的中層或下層,儘管能夠安穩地生活,但是沒有取得什麼成績。
10%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的人,生活在社會的上層,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達成,成為行業專業人士,有很好的工作,比如醫生、律師、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等。
3%有清晰而且長遠目標的人,並且計劃詳細、小目標和中目標都清晰,一直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成為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04 明確的計劃
對於孩子來說,一定要保證勞逸結合、羅列出重要的、緊急的事情、主次分明。
什麼是重要又緊急的事情、什麼是重要而又不緊急的事情、什麼是緊急而又不重要的事情、什麼是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情。
羅列完之後,計劃一整天的時間,每天早上起來先做的,一定是重要又緊急的事情、這件事在什麼時間段內要完成。
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內沒有完成,我們就要返回來想沒有完成的原因是什麼,只有找到了這個根,解決了這個根之後,我們才能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如果我把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在自己規定的時間段內完成了,一定也要給自己一個獎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滿信心,對下個階段的學習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所以,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勞逸結合、主次分明、還得有一套落地、有效,切實可行的計劃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