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薛瑩
這幾天是諾貝爾頒獎季,隨著一個個獎項被頒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浮出水面——
諾獎為什麼沒有數學獎?
畢竟,因為在接受採訪時說了自己「看了些諾貝爾數學獎得主的小文章」,就是這「諾貝爾數學獎」六個字,成功將靳東的知識分子人設挑下馬,被網友群嘲。
因為諾貝爾壓根就沒有設立數學獎。
為什麼呢?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
諾貝爾為了創立諾貝爾獎,留下了3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今天的2.65億美元),設置了物理、化學、文學等5個獎項(後來設立了經濟學獎項),但沒有數學。
因為在諾貝爾看來,寫寫算算,加減乘除的數學,只是最基礎的工具而已,是為物理、化學打基礎的,簡單來說:不夠高級。
這當然和我們現在對數學的看法完全不一樣,在當代,數學是一切的基石。
痴迷數學的人,將數學推崇為「上帝的語言(高斯)」。
但是對於一位發明家和工業家來說,在諾貝爾看來,數學,沒那麼重要。
因為他在遺囑中提到,這些獎項要用於獎勵那些對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而數學,不是人類可以直接從中獲益的科學。
但是,在坊間流傳更廣的,是因為愛情——諾貝爾綠帽說。
諾貝爾的愛情故事很曲折:
第一任女友,因病去世;
第二任,是諾貝爾的秘書貝爾塔·金斯基·馮·蘇特納(Berta Kinsky Von Suttner),出身於一個奧地利沒落貴族。
1876年,43歲的諾貝爾在維也納一家報紙上刊登一個招聘廣告:一位上年紀、富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紳士,尋求一位成熟、擅長多種語言的女士,做他的秘書兼管家。
33歲的蘇特納,應聘了。
她能幹、漂亮,在她工作的第二天,諾貝爾就喜歡上了她。當時一個名叫亞瑟的男爵,瘋狂地追求她,所以她只上崗了一周,就辭職了。
諾貝爾很喜歡她,可惜的是,蘇特納辭職之後,就嫁給了亞瑟。兩人就把愛情變成了友情。
有意思的是,這位女秘書後來成為了著名女作家,寫出了《機器時代來臨》、《放下武器》,震驚了世界。#據說她才是諾貝爾的最愛,兩人的通信中,諾貝爾的字裡行間總是小心翼翼。
第三任女友,叫蘇菲· 赫斯 (Sofie Hess),她實際比諾貝爾小23歲,是個迷人的奧地利女人。
蘇菲· 赫斯就是迪斯尼中灰姑娘的翻版。她親生母親很早就過世了, 她父親又娶了一個帶著三個女兒的寡婦。蘇菲· 赫斯的教育程度並不高,但很漂亮,她的後母一心想將她訓練成有錢人的情婦。蘇菲在一個花店當花姑娘, 有錢人常常駐足於此。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吸引有錢的紳士。
1876年,兩個人第一次相遇時,諾貝爾43歲,蘇菲才剛20歲。
據說兩人都談婚論嫁了,在結婚前一個月,蘇菲和一名數學家私奔了。
這傷透了諾貝爾的心。
這位數學家,坊間傳聞是米塔格· 萊夫勒(Mittag-Leffler)。
對此,諾貝爾一直耿耿於懷,故意將數學排斥於諾貝爾獎之外,目的是為了防止萊夫勒拿獎。因為萊夫勒是瑞典最有名望的數學家。
有意思的,是故事的後續。
萊夫勒有一個好朋友叫約翰·查爾斯·菲爾茲,是位加拿大數學家。
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1863-1932 年)
為了幫朋友,就設置了一個菲爾茲獎,與諾貝爾獎對抗。
菲獎在1936 年首頒,後從1950 年起每隔4 年頒發一次。菲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所有得主年齡不超過40歲。
這是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因此,數學界流傳著另一種說法:如果到了40歲還沒有拿到菲爾茲獎,不如轉行學經濟學,爭取拿諾貝爾獎吧!
著名的數學家 Beno Eckmann 為 1994 年蘇黎世數學家大會寫了一篇文章《數學:問題和答案》, 也提到了這個問題,否認了「不設置數學獎是因為愛情」。
但是普羅大眾可不管這些,這種說法在瑞典坊間一直很流行。
因為對普通人來說,數學這門學科有多大的作用,實在太遙遠了。普通人都能明白的三角戀,更具有說服力和共情心。
那麼,三角戀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在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博物館,有一塊題為「世界的公民」的描述諾貝爾生活的展示板上,是這麼解說的:
「從 1870 年代開始,他的工業帝國日益擴大,公司和工廠遍及世界各地,如: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瑞士、西班牙等。然而他的愛情生活卻不如人意。1876 年,他和一位名叫索菲· 赫斯開始一段儘管一路風風雨雨、錯綜複雜,卻長達數年的關係。1890 年,索菲· 赫斯懷上了別的男人的孩子,並最終和這個男人結婚。」
這段文字不足百字的描述,卻留下了巨大的空間,讓大眾腦補這段離奇的愛情故事,並且猜測故事中對應的那位神秘的男主角。
事實上,諾貝爾從未在公開場合說過為何不設立數學獎。但是他確實終身未婚。
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其人其事》一書中,最後一小節為《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生命中的女人們》。
這本書的結尾是這樣的:
「人們不禁要問, 如果諾貝爾在其成年時期, 遇見一個對的女人, 能夠幫助她, 理解他, 那將是怎樣的情景……」
他的哥哥柳德維格這樣描述他:
「阿爾弗裡德·諾貝爾——他那可憐的生命,當他呱呱落地的時候,差一點斷送在醫生手裡。最大優點:保持指甲乾淨整潔,從不累及別人。最大缺點:無家室,情緒低落,消化不良。唯一願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罪惡:不崇拜財神。一生重要事跡:無。」
稿件來源:錢江晚報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