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設安慰劑對照組嚴重限制新冠藥物研發速度

2020-12-15 生命之科學

近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布了雜誌兩位主編針對當前COVID疫情研究的總結以及意見建議。他們一致認為,COVID-19臨床研究必須要加入安慰劑對照組試驗,同時全球需要達成一致合作以加速應對疫情。

雜誌主編Eric Rubin認為,當前科學界對COVID-19已有相當多的了解,包括如何理解檢測結果中陰性和陽性的意義、多久做一次以及是否要重複檢測等等。在一些危重症患者臨床治療中,也有了很多關於通氣支持、控制併發症的經驗。總的來說,科學界對COVID-19導致的併發症和其他罕見症狀有了更多的了解。

責任主編Lindsey Baden說,這只是一種12周前剛剛出現的病毒,而在美國僅出現了4—8周。在這段時間內,我們不僅對疾病的檢測有所了解,還了解了疾病的性質以及出現低氧血症等中重度症狀的治療。我們還在等待抗體血清學檢測的研究實踐結果。

Rubin說,相對於檢測,我們對治療方法了解還很不足。目前,美國還沒有任何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性試驗(有結果的),只有中國有一項大型試驗,但結果令人失望,實驗結果稱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組合沒什麼效果。

Rubin認為,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將重症患者分配到安慰劑組治療是影響當前研究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醫生認為應當儘快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並且現有的數據已經足夠好。事實上,這些藥物實驗因為缺乏對照,並不能證明非常有效。我們建議,可以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支持性治療並提供安慰劑,然後再與某些藥物治療組進行對應性比較。

Baden說,中國的對照性臨床研究啟動很早,為中重度患者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目前,整個醫學界已經啟動或正在啟動抗病毒和抗炎療法,我們都在急切等待研究的結果。我們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加速這些研究,所有的醫護工作者都在等待我們的最新信息調整治療方案。安慰劑對照或有合理對照的隨機試驗是真正將偏倚最小化,告知哪些治療方案可以廣泛採用的唯一方法。因此,加速這一類的研究是當務之急。

當前已經有很多的病例系列研究,我們可以對一些藥物的療效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知曉他們是否有效,必須設立適合的對照組。在不設對照的情況下,很難將研究中的重症患者與其他但以患者或更廣泛的重症患者進行比較。儘管當前數據非常有效,但對於一類未作出明確定義的患者群體來說,我們還很難預測藥物的療效。

以伊波拉疫苗為例,有很多研究並沒有設定安慰劑對照組,只是與歷史治療對比。結果在設立對照組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藥物的療效明顯好得多,而最初廣泛認為效果非常好的藥物實際並沒有療效。

另一點因素是全球沒有做好應對疫情的準備。大家都很關注公共衛生響應措施,但並沒有事先設立好臨床試驗。儘管很多新藥通過了審批,但已經是疫情出現以後的事情。我們在伊波拉疫情中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但面對這種快速傳播的呼吸道病毒並沒有準備好。

此次新冠疫情讓我們認識到,做出正確響應的唯一方式是全球協作。世界衛生組織在作出全球化思考,協調各國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各國組織應該起到牽頭作用,與其他國家衛生機構和研究組織形成聯盟,以便在各國之間進行協調。本次疫情中的國際協調中存在很多問題,希望各國能夠意識到效率問題並且快速解決,否則下一次流感或其他冠狀病毒仍會對全球安全造成重要打擊。

相關焦點

  • 重組新冠疫苗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參與志願者500人,引入安慰劑對照組
    重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研究12日在漢啟動,與一期臨床研究相比,試驗規模擴大到500人,志願者接種後無需隔離觀察14天,只需回家自我監測,有醫務人員電話隨訪。此外,二期臨床試驗按照國際規範和國內相關法規,引入雙盲試驗,500名志願者將分成3個研究組,即低劑量疫苗組、中劑量疫苗組和安慰劑對照組。
  • 新冠疫苗二期試驗需要500名志願者,將引入安慰劑對照組
    新冠疫苗二期試驗需要500名志願者,將引入安慰劑對照組 2020-04-09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真實世界證據:安慰劑對照組,會被取消嗎?
    希望擺脫絕望的Stell女士,報名參加了一項設立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這項臨床試驗,旨在檢測腸易激症候群藥物Blauti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於試驗是雙盲的,因此,受試者或研究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試者服用安慰劑,哪些受試者接受實驗性治療。Stell女士每晚都難以入眠,鑑於她的病情,不能再繼續工作。但她可能永遠也弄不清楚,自己是否在安慰劑組。
  • 新冠疫苗二期試驗開始招募志願者!需要500人,引入安慰劑對照組
    據參加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透露,4月9日,最後一批受試者也結束了隔離觀察,回到家中。20多天來,108位志願者陸續接種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以普通人的身份,和科研人員在新冠疫苗研製的戰場上並肩作戰。他們身份各異,從「00後」到「60後」都有。
  • FDA建議多數抗腫瘤臨床試驗中可不設安慰劑對照組
    2008年修訂的《赫爾辛基宣言》第32條指出,「一個新醫療方法的好處、風險、負擔及效果,應與目前已知的最佳治療方法進行對比。」「安慰劑對照」的反對者根據這一規定,認為安慰劑對照試驗為了所謂的科學嚴謹性而無視倫理學原則,而犧牲了病人的權利和福利。因此,當存在有效幹預措施時,應該將有效藥物作為對照組,而不是安慰劑。
  • 新冠疫苗二期試驗招募志願者,這次規模更大,且引入安慰劑對照組
    據參加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透露,4月9日,最後一批受試者也結束了隔離觀察,回到家中。20多天來,108位志願者陸續接種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以普通人的身份,和科研人員在新冠疫苗研製的戰場上並肩作戰。他們身份各異,從「00後」到「60後」都有。
  • 瑞德西韋獲批:首款新冠藥物,但並非「神藥」
    因此,這款藥物或能幫到部分新冠患者,但還稱不上救命「神藥」。   瑞德西韋(Remdesivir)是目前新冠藥物的最佳候選者之一。這是一種能干擾病毒複製的藥物。根據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在四月末的一項有1062人參與的臨床試驗,瑞德西韋能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試驗中,使用了瑞德西韋的患者平均需要11天就能康復,但對於使用安慰劑的患者來說,這個數字則是15。
  • 薑黃素治療新冠患者首個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不難看到,入組患者是除外其他疾病的有症狀新冠感染初期患者。所有納入的患者均被置於治療組(納米薑黃素)或對照組。治療組使用的薑黃素為伊朗薑黃素類的註冊產品(軟膠囊,每粒含薑黃素40 mg)。治療組患者早餐後和晚餐後分別服用2粒膠囊,對照組服用安慰劑,持續2周。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均根據國家診斷和治療指南接受標準治療。實驗人員向所有受試者提供了相同的營養建議。此外,受試者未經諮詢不得接受任何其他用於COVID-19治療的藥物。
  • 安慰劑還是疫苗?外媒記者講述參加新冠疫苗試驗體驗
    法新社邁阿密11月17日發表題為《參加新冠疫苗試驗是什麼體驗?》的報導稱,該社駐邁阿密記者萊拉·馬科爾參加了美國生物技術企業莫德納公司組織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講述了她參與試驗的經歷體驗過程。全文摘編如下:輝瑞、莫德納及其他製藥公司為研發可行的新冠疫苗展開了瘋狂的競爭,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招募數萬名願意參與臨床試驗的志願者。法新社駐邁阿密記者萊拉·馬科爾參加11美國生物技術企業莫德納公司組織的臨床試驗,該公司於當地時間周一宣布,其試驗疫苗的有效性接近95%。
  •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報告:單獨用不能治癒新冠患者
    中新網5月25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近日來,美國多州分發藥物瑞德西韋來對抗新冠病毒。不過,《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3日發布的一份主要臨床試驗的初步研究發現,單獨使用它,不能治癒出現嚴重症狀的新冠患者。
  • 君實生物:新冠中和抗體藥物完成I期臨床試驗受試者入組
    即將在科創板正式上市的君實生物,公布了旗下新冠抗體藥物的最新進展。7月13日,君實生物(01877.HK)發布消息稱,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產品代號「JS016」) 1期臨床試驗已經完成入組。
  • 中國速度!由中國研究所研製的疫苗,轉陽率達到100%
    疫情爆發後,中國就迅速展開了對新冠疫苗的研究,研究人員日夜操勞的努力總算沒做白費,16日疫苗研究傳來好消息。由中國的研究所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第Ⅰ/Ⅱ期臨床試驗揭盲會,在河南、北京兩地同步召開。最後的揭盲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後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很好。不同劑量、不同程序接種後,疫苗組接種者28天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為規範、科學、合理地評價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疫苗的臨床試驗,特別是第三期臨床試驗必須設立安慰劑對照組,並且規定對其他疾病有效或「無活性安慰劑」,但對所研究疾病無效的疫苗可作為單價疫苗對照。
  • 有效率90%會成新冠疫苗金標準嗎
    如果安慰劑組的發病率是10%,疫苗組的發病率是1%,疫苗的免疫保護效果的計算式為(10%-1%)÷10%=90%。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鳳才在此前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解釋,通過比較疫苗接種人群和未接種人群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的情況,可對新冠疫苗的保護效力進行評估。
  • 科普:「兵分多路」搜尋抗擊新冠病毒的藥物
    「老藥新用」可救急  作為一種新型病毒,科學界對新冠病毒了解仍十分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有針對性特效藥的研發。篩選廣譜抗病毒藥、「老藥新用」更有希望解燃眉之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認為,當下必須竭盡全力使用現有「武器」來對抗這一病毒,同時做長期準備。
  • 獨家|曹彬談瑞德西韋:未宣稱重症試驗終止與否 堅持對照組設盲
    ,就必須要有安慰劑組的對照。通常而言,臨床試驗進行兩周後就能觀察到初步數據,中國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自2月份啟動以來,一直沒有公布相關信息,也加劇了外界對臨床試驗進程的擔憂。一些觀點認為,臨床試驗的設計,限制了病人入組的進度。「從某種程度上,隨著我們對疾病本身的理解不斷發展,對這些試驗的設計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我們對試驗結果的解讀,也將隨著對疾病的不斷了解而調整。」
  • 曹彬談瑞德西韋試驗: 堅持對照組設盲
    曹彬因負責中國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而備受關注,4月12日晚間,他在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一場學術分享中,重申了其對瑞德西韋藥物嚴格臨床試驗設計的立場。  曹彬認為,隨機雙盲對照試驗(RCT)是非常嚴格的臨床試驗,要驗證藥物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有安慰劑組的對照。如果自己回到兩個月前,重新設計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方案,仍然會遵從當時設計的對照組的思路。
  • 安慰劑為何有效?這要問免疫系統
    由於安慰劑帶來的意外療效,眾多臨床試驗都需要有一組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以設立基線,排除由安慰劑效應產生的正面影響,準確評估藥物的療效。她說:「腦成像研究發現在服用安慰劑後,患者的獎賞系統會被激活。我們想要了解這些系統的激活會不會改變人體的生理。我們把重點先放在了免疫系統上。」通過實驗,Rolls教授與她的研究團隊證明了這一猜測——激活大腦的獎賞系統可以增強小鼠的免疫力。這個發現表明「我在服用有效的藥物」這個正面期望或許能通過增強免疫力的方式,為患者帶來安慰劑效應。這項新發現有望能引導創新藥物的研發。
  • 有效率90%會成新冠疫苗金標準嗎?
    其中5人是疫苗接種者,而90人是安慰劑接種者。疫苗有效率是怎麼得出的呢?如果安慰劑組的發病率是10%,疫苗組的發病率是1%,疫苗的免疫保護效果的計算式為(10%-1%)÷10%=90%。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鳳才在此前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解釋,通過比較疫苗接種人群和未接種人群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的情況,可對新冠疫苗的保護效力進行評估。
  • 11月頻刷屏的新冠疫苗有效率,是如何計算的?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11月以來,全球新冠疫苗研發捷報頻傳:美國莫德納公司、英國阿利斯康的疫苗III期中期分析結果分別為有效率94.5%和90%;輝瑞新冠疫苗III期最終數據顯示有效率達到95%,65歲以上人群有效率
  • 中美英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國5款疫苗領跑全球 誰是疫苗之王?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截至6月2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達625萬,死亡人數37萬。而只有有效的疫苗被研發出來,人類才算終於戰勝了新冠病毒。目前,有能力的國家都在加緊進行新冠疫苗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