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任原創,發表於百家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和抓取)
1936年2月18日,毛澤東與彭德懷聯名發布東徵作戰命令,林彪、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為左路軍,徐海東、程子華率領紅十五軍團為右路軍。20日20時,紅一軍團從溝口發起渡河戰鬥。與此同時,紅十五軍團也在河口強渡黃河。23日,主力全部渡過黃河,毛澤東親臨前線。東徵凱歌行進。
但是,在東徵分兵作戰中,紅十五軍團在晉西北打仗,傷亡較大,擴紅和籌款不多。毛澤東發電報要求紅一軍團撥一些兵給紅十五軍團。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回憶:
「林彪呼呼地把電報氣一摔,說:有鳥的幾個兵!我拿過電報來,找下邊一些同志了解了一些情況。下邊的同志也都反映有困難……我當時也想不撥或者少撥點,也有本位主義思想。(聶榮臻著:《聶榮臻回憶錄》(上),第315頁。)」
於是,紅一軍團給毛澤東回電,請求免撥。
5月14日,紅一方面軍在延長縣大相寺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會上,毛澤東總結東徵作戰,對紅一軍團作了點名批評,說一軍團有本位主義。據聶榮臻回憶:
「在大相寺會議上,我做了自我批評,而林彪卻一聲不吭,一點自我批評精神都沒有。(聶榮臻著:《聶榮臻回憶錄》(上),第315頁。)」
同樣是有困難,紅十五軍團長徐海東在紅一方面軍初到陝北時接到毛澤東寫來一張借條,把整個軍團的家底錢都送給了紅一方面軍。林彪卻沒有這個境界,甚至受批評後還一聲不吭,還是沒「覺悟」。為什麼?
其實本位主義是林彪的老毛病。他歷來特別看重自己手裡的部隊,一個兵、一桿槍,摳得都很緊,在補充兄弟部隊的問題上一貫表現十分吝嗇。
長徵勝利了,林彪的表現卻強差人意。不久,黨中央下令調林彪任紅軍大學當校長,由左權代理軍團長,聶榮臻仍擔任政委。中國社科院於化民研究員說:
「這一任命顯然出自毛澤東的提議。真是陰差陽錯,林彪朝思暮想要去打遊擊,結果遊擊沒打成,反而要去辦學校。也許是毛澤東真的覺得有必要調教調教這匹不服管束的烈馬了。(《毛澤東與林彪》,第147頁。)」
這個職務安排,顯然是毛澤東要壓壓林彪的傲氣。
就此林彪去當校長辦學去了。若不是不久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林彪則很可能要把這個校長當到底了。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林彪被任命為八路軍115師師長,才再次帶兵打仗。林彪後來也對人說:「感謝抗戰,不然我一輩子辦教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