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抗戰爆發,林彪軍事上可能被廢,一輩子幹這事兒去了!

2020-12-18 陳冠任

(陳冠任原創,發表於百家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和抓取)

1936年2月18日,毛澤東與彭德懷聯名發布東徵作戰命令,林彪、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為左路軍,徐海東、程子華率領紅十五軍團為右路軍。20日20時,紅一軍團從溝口發起渡河戰鬥。與此同時,紅十五軍團也在河口強渡黃河。23日,主力全部渡過黃河,毛澤東親臨前線。東徵凱歌行進。

但是,在東徵分兵作戰中,紅十五軍團在晉西北打仗,傷亡較大,擴紅和籌款不多。毛澤東發電報要求紅一軍團撥一些兵給紅十五軍團。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回憶:

「林彪呼呼地把電報氣一摔,說:有鳥的幾個兵!我拿過電報來,找下邊一些同志了解了一些情況。下邊的同志也都反映有困難……我當時也想不撥或者少撥點,也有本位主義思想。(聶榮臻著:《聶榮臻回憶錄》(上),第315頁。)」

於是,紅一軍團給毛澤東回電,請求免撥。

5月14日,紅一方面軍在延長縣大相寺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會上,毛澤東總結東徵作戰,對紅一軍團作了點名批評,說一軍團有本位主義。據聶榮臻回憶:

「在大相寺會議上,我做了自我批評,而林彪卻一聲不吭,一點自我批評精神都沒有。(聶榮臻著:《聶榮臻回憶錄》(上),第315頁。)」

同樣是有困難,紅十五軍團長徐海東在紅一方面軍初到陝北時接到毛澤東寫來一張借條,把整個軍團的家底錢都送給了紅一方面軍。林彪卻沒有這個境界,甚至受批評後還一聲不吭,還是沒「覺悟」。為什麼?

其實本位主義是林彪的老毛病。他歷來特別看重自己手裡的部隊,一個兵、一桿槍,摳得都很緊,在補充兄弟部隊的問題上一貫表現十分吝嗇。

長徵勝利了,林彪的表現卻強差人意。不久,黨中央下令調林彪任紅軍大學當校長,由左權代理軍團長,聶榮臻仍擔任政委。中國社科院於化民研究員說:

「這一任命顯然出自毛澤東的提議。真是陰差陽錯,林彪朝思暮想要去打遊擊,結果遊擊沒打成,反而要去辦學校。也許是毛澤東真的覺得有必要調教調教這匹不服管束的烈馬了。(《毛澤東與林彪》,第147頁。)」

這個職務安排,顯然是毛澤東要壓壓林彪的傲氣。

就此林彪去當校長辦學去了。若不是不久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林彪則很可能要把這個校長當到底了。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林彪被任命為八路軍115師師長,才再次帶兵打仗。林彪後來也對人說:「感謝抗戰,不然我一輩子辦教育去了。」

相關焦點

  • 羅瑞卿與林彪在軍事戰略上的一場爭論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軍隊的兩位重量級人物——總參謀長羅瑞卿和國防部長林彪在軍事戰略問題上發生爭論,在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主要戰略方向等問題上各執己見,直到毛澤東介入。一、在軍事鬥爭準備基點上,羅瑞卿堅持:「準備戰爭,作為軍隊來說,搞好軍事訓練,乃是最重要、最具體的準備。」
  • 解密林彪一生中不為人知的五段情緣(圖)
    林彪(1906-1971)是十大元帥中爭議最多的人物,愛之者崇拜為天神,貶之者罵他是欺世盜名。這同時反映了中國現代史研究的複雜性和林彪在中國現代歷史上的重要性。說不清楚林彪,則毛周劉鄧和王張江姚等人就不可能完全說清楚也。
  • 林彪統兵100萬,幾個參謀長必不可少!他們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著名軍事家孫臏被挖去膝蓋,行動不便,就給大將田忌當軍師,為他出謀劃策。孫臏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參謀長。由於戰爭中的事務龐雜繁多,每個統帥都需要一位助手為自己掌管日常事務,並出謀劃策。歷史越向前發展,戰爭的牽涉面越廣,這種需求也越迫切。
  • 林彪兵敗四平千裡大潰逃,敗亡之際,蔣介石出昏招,林彪起死回生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戰國時期思想家子思在《禮記·中庸》有言: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這句古言完美的詮釋了我們的偉大軍事家毛澤東戰略眼光的毒辣。1945年8月15日到了抗戰後期,隨著蘇聯紅軍出兵東北,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了在關內的日本關東軍,侵華日軍氣數已盡,日本當局隨即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各地沉浸在一片歡樂的喜慶當中。
  • 民國眾多軍事家中,他排名第二,幾句話點出了日本人的死穴
    在民國時期的軍界,向來有「三個半軍事家」的說法,即蔣百裡、楊傑、白崇禧,再加上「半個」劉斐(也有說是劉伯承)。  今天的人對蔣百裡和楊傑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只要看看排第三的白崇禧,就知道他們二人的地位了。在國民黨數千將領中,白崇禧絕對是牛X轟轟的,連林彪都說:「我認為白崇禧是國民黨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這句話可以說並非過獎。
  • 林彪不肯出兵朝鮮,被周總理嚴肅批評,毛主席一語道破其軟肋
    1950年,朝鮮半島爆發內戰後,當自己支撐的韓國在戰場上處於不利地位時,美國坐不住了。以聯合國的名義,派出名將麥克阿瑟,率領多國部隊出兵朝鮮,從而貿然幹涉朝鮮內戰。美軍在仁川登陸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 這位上將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建國後成為空軍首任司令員
    在我們解放軍建軍初期,確切的說是工農紅軍時期湧現了許許多多能打仗、打勝仗的將才,但是這裡面很多都是實踐派缺少軍事理論修養。在當時乃至抗日時期的軍中有很高文化且軍事理論過關的將領不算太多,而今天要講的這位便是特例。他是一位叱吒風雲,稱得上「常勝將軍」的上將。
  • 元帥中學歷最高之人,軍事才能不突出的他,為何贏得元帥頭銜?
    說羅榮桓資歷淺,大概是因為他入黨時間晚,1927年才入黨,而且在軍隊中,羅榮桓也沒有擔任過軍事主官,但是羅榮桓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他上過大學,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大學生,正兒八經的知識分子。雖然羅榮桓的軍事才能確實不夠出眾,可是他的政工才能卻非常出色,他的工作為我軍發展壯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臺灣各界紀念全民抗戰爆發80周年
    為了防止122年前和80年前同樣被侵略的悲劇和國恥再次在中國人身上重演,在日前臺灣島內舉行的多場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活動中,各界人士呼籲兩岸中國人發揚80年前的全民族抗戰精神,居安思危,不忘國恥,共同投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中去,只有民族復興才不會讓122年前和80年前的悲劇重演。
  • 陳光和林彪的恩恩怨怨
    若有感觸,歡迎留言分享;若有故事,歡迎郵件投稿。分享信息,分享觀點,只為了一起緬懷先人,銘記歷史,啟發思維。在漢口東北郊,緊靠跑馬場的地方有一座白色大樓,解放戰爭時期,是國民黨的華中「剿匪」司令部,白崇禧就在這裡辦公,當地老百姓有時就把它叫做白崇禧樓。解放後這座樓成為中南軍區司令部所在地。1954年6月7日,這座大樓旁的一座兩層小樓突然失火。
  • 林彪頭骨仍保留在俄羅斯?揭開林彪之死內幕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涉及文革、毛澤東、周恩來以及林彪的紀實文學對林彪墜機溫都爾汗事件往往語焉不詳。所以我決定把彼得和蘇珊的調查過程寫出來,以饗讀者。  在溫都爾汗白克礦區,「9·13」事件留下的9座墳塋只是空墳。1990年,中國商人把飛機殘骸作為廢金屬收購。  因在惟一女屍衣服口袋裡發現避孕藥說明書,而推算其很可能不是葉群。
  • 蔣介石在日記中評價林彪「幼稚可嘆」,是否中肯
    毛澤東雖然認為「我去見蔣有益無害」,一再主張「蔣到西安時,決先派林彪見蔣,然後我去見他」,但最終還是以周恩來的意見為準,決定先讓林見蔣,視蔣的態度「再定毛是否出來」。不過,因陝北山洪暴發,道路中斷,蔣9月份逗留西安期間,並未等到林彪。直到10月13日午後5時,蔣才在重慶曾家巖官邸見到林。此次會談,據林彪回憶,由張治中作陪,時長約為四十五分鐘。
  • 文革前後林彪如何抓住時機打好政治仗
    這是林彪剛剛當上國防部長,便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身份發表的第一篇重頭文章,亦有人稱這是林彪「最具有關鍵性、政策性和鬥爭性的作品」。在毛澤東看來,彭德懷是反總路線並與他對抗的,而他所選定的林彪這名國防部長甫一上任,就旗幟鮮明擁護總路線、高舉毛澤東軍事思想大旗,與彭的質疑截然不同。
  • 歷史真相:新中國的軍事奇才,連史達林也讚不絕口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出現了太多為戰爭而生的人,他們卓越的軍事才能可以說決定了戰爭的走向,其中就有一位飽受爭議的軍事奇才,在抗日戰場和解放戰爭中無往而不利,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說到這,你可能會說出很多人,朱德、彭德懷等人,不錯,我要說的正是十大元帥之一的林彪。林彪由於晚年的行為飽受爭議,涉及到敏感問題,在這隻討論其軍事才能和成就。
  • 林彪怪癖:1956年後不再洗臉 床上蓋被子解手
    江青為林彪拍攝的林彪學習《毛主席語錄》     新中國成立後,林彪在北京、大連、北戴河、蘇州、杭州等地轉來轉去,尋找療養勝地來養病    1963 年12 月14 日,毛澤東親筆給林彪寫信,推薦他讀曹操一首講養生之道的詩《龜雖壽》。林彪讀了後深受啟發,為了獲得神龜「永年」之術,他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養生之道」,在常人看來,這並不是什麼「養生之道」,簡直是活受罪。    林彪到底患有什麼病?他又是怎麼養病的呢?    林彪自稱患有「半度病」。
  • 揭秘蕭克將軍回憶錄中的彭德懷和林彪
    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也說:「軍事工作中搬了一部分教條,但建軍基本原則堅持了,還不能說是教條主義。」所以,大家便沒有把反教條主義作為主題。但此後在北京的軍事機關中,反教條主義的空氣日趨濃厚。在一次會上,蕭克聽到彭德懷講過這樣一段話:「有些話我現在不想說,因為我出身寒微,沒有上過學,不是學術權威;我也不是老資格,既不是南昌起義,也不是秋收暴動的;要查黨齡,我都不如人家。」
  • 抗戰初期,蔣介石的軍事援助,竟然出自一個邪惡軸心國
    國共統一戰線後,面對著來勢洶洶,裝備精良的日軍,國軍先前對付共產黨的裝備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說,是不夠的。於是不久之後,蔣介石派財政部長孔祥熙去了歐洲尋求援助,還有陳公博蔣百裡等人去了德國和義大利尋求軍事援助,要知道後兩個國家是和日本組成軸心國同盟的。
  • 李立三與林彪的恩怨情仇
    早在1927年南昌起義時,李立三身為中共中央臨時常委和起義軍前委領導成員之一,林彪只不過是葉挺部隊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的一名排長。直到起義失敗,他們相互間可能還未曾相識過,從此就天各一方。1946年1月,李立三從蘇聯回到哈爾濱後,兩人交換了位置:李立三在林彪的直接領導下工作。
  • 林曉霖替父親謝罪不贊成妹妹為林彪翻案
    在王光美追悼會上,她見到劉少奇的孩子,向他們謝罪;老舍在「文革」中自殺,她也向老舍的孩子舒乙謝罪;「井岡山聯誼會」開會時,到場的都是老紅軍的一些子女,她站起來向他們謝罪。她到過廣東惠州一個部隊,這是她父親曾經帶過的一個部隊,她也謝罪。 90年代初,林立衡四處活動,要為林彪翻案,林曉霖不贊成妹妹的政治態度,於是姐妹之間發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