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兩歲半,喜歡自己放玩具歸位,但有時候,他記不住玩具原來的位置就很生氣,(還有時候我們教他認回家的路,他好像也不太有方向感)。聽說這可能和寶寶的「空間智能」有關,我該怎麼教他順利地把玩具歸位呢?
媽媽很善於觀察寶寶的行為,同時學習力滿滿,先點個讚。
寶寶一定要自己放玩具歸位的這種行為,其一是秩序感使然,孩子有一套自己的內在秩序,特別表現在對順序,生活習慣以及物品的擺放上。
當這種內在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感覺到掌控感,快樂感;一旦秩序被打破,就會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甚至對抗的行為。再加上這個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超強,提問的媽媽尊重他自己把玩具放回原位,這一點做得很好。
其二,孩子能否記住玩具原來擺放的具體位置和細節信息、能否在需要的時候還原場景,這也與他的「空間智能」發展密切相關。
空間智能萌芽於嬰兒期,當他們能區分周圍的各種面孔時,寶寶的空間智能就開始發展了。空間智能的發育主要靠視覺刺激。今天這位媽媽提出,寶寶有時並不能準確地把玩具放回原位,這就說明需要開始培養寶寶的空間智能了。
對許多人來說,「空間感」也許聽得多,但「空間智能」就比較陌生了,那麼什麼是「空間智能」呢?
「空間智能 」指的是能準確感覺周圍的視覺空間,並且能把所知覺的形象表現出來的能力。這項智能的發育主要靠視覺刺激,所以有時候會稱為視覺空間智能,對色彩、線條、形狀、空間關係很敏感。
爸爸媽媽可以回憶一下,在你的身邊,是不是存在這樣的一些小夥伴?
1
讀書時學幾何很輕鬆,你還在畫平面輔助線時,ta已經在腦裡解答「立體幾何」題了
2
走路屬於不迷路體質,東南西北非常清楚,繞了十八個彎也能找到起始點和終點
3
拍照構圖一級棒,照片構圖的黃金分割線恰到好處(出去玩都一定要帶著ta)
4
生活中很會搭配,無論是服裝還是家居,色彩和空間設計感處處是美學
這種集觀察力、方向感、立體空間感、構圖審美能力於一身的人,其實是因為「空間智能」比較強。
這項智能和先天遺傳有關,但同時後天也可以加以培養,因為視覺信息由大腦中的枕葉負責處理,0-6歲之間大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前提是給予足夠的刺激。
幫助寶寶發展空間智能有多重要?
空間智能是人們生活學習的基本能力,更是人們進行藝術、科學、數學及至文學活動的不可或缺的能力。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
寶寶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大小、空間等。發展空間智能,有利於寶寶:
1
發展觀察能力,促進孩子視覺的敏感性和準確性;
2
發展思維的形象性,培養孩子富於想像,善於想像;
3
促進對空間關係的把握,發展方向感,發展二維和三維空間的轉換能力;
4
培養藝術素質,發展、發現、發現美的能力。
所以,幫助寶寶發展空間智能,是早期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該如何培養寶寶的「空間智能」?
如果你希望寶寶從小有方向感、玩完玩具能準確歸位玩具、空間思維能力強、甚至寫字字體端正的話,可以在生活場景中,通過這些育兒遊戲輕鬆地提升寶寶的空間智能:
1.安全的情況下,儘量滿足寶寶的空間探索
自從會爬之後,整個世界感覺「沒有我到不了」的地方:爬到沙發上、鑽到桌子下、爬樓梯、翻抽屜……在這一件件耗體力的鍛鍊中,孩子還能感知到豐富的空間關係,這有高度差,那裡比較窄,這兒有點矮會碰頭,那兒有點深要哈腰伸手才能夠得到。
2.把玩具送回家
可能大家馬上想到就是可以養成收拾玩具的好習慣,沒錯,但有意願有習慣,還需要空間定位的東風。
和寶寶一起回憶玩具的位置,比如這個玩具是在小車子的上方,那個玩具是在抽屜裡面,重複多了,下次大腦的GPS就更好用,玩具就會放得越來越精確。
3.壘高推倒積木、揉捏橡皮泥、自由塗鴉
這三個都是孩子玩不膩的遊戲。
除了我們知曉的可以鍛鍊精細動作(如捏橡皮泥時手指的一張一合)、手臂力量(如塗鴉畫圈時手臂的轉動)、還能感受到形狀的變化。如積木的擺放、橡皮泥的塑形;自由塗鴉時色塊的面積大小、線條的長短、流向等等……不妨鼓勵寶寶去觀察,鼓勵他用語言嘗試表達,這時藉機輸入新詞彙也是很好的時機。慢慢地,這種無意就有機會轉變成有意行為,刺激空間智能的發展。
對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跟隨孩子的成長步伐,懂ta,成就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