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13課《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知識點總結精講+導學教案

2021-02-16 班班通教學系統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全冊知識點精講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電子課本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材目錄

《齊桓晉文之事》朗讀精講

《庖丁解牛》朗讀精講

5《雷雨》朗讀精講+知識點

6《哈姆萊特(節選)》朗讀精講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10.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

10《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11《諫逐客書》

11.《與妻書》

12.《祝福》

1.  鑑賞跌宕起伏、變化多端、環環相扣、針腳綿密的故事情節3.  金聖歎文評的特點:言簡意賅、自由靈活,一字或幾字便見精神本文節選自《水滸》第十回,是全書中最為精採的回目之一。本文情節變化錯綜,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有關「風雪」的景物描寫幹練簡省,卻渲染了氣氛,可謂辭約意豐;從整篇文章來看,情節、景物、人物性格及命運環環相生,因果相連,實是精採紛呈。而金聖歎對文章的評說又言簡意賅、自由靈活,一字或幾字便見精神,這對於我們理解作品人物命運發展走向和文章的寫作技巧是大為有益的。Ø       跌宕起伏、變化多端、環環相扣、針腳綿密的故事情節鑑賞。代表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de四大名著有哪些?《水滸傳》和《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     按地點把課文分為幾部分,同時注意體會林衝的心理變化。可以按地點分大致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場7~10,山神廟11~12)「路遇李小二」是小說的引子。這段文字初顯林衝之性格:雖忠厚老實、有俠義之氣,卻不照現實、存有幻想。這為林衝命運發展中變化曲折,波瀾四起作了伏筆,也為李小二日後通風報信作了鋪墊。「密謀小酒店」是小說的發端。通過李小二對酒店來客的暗中察看分析,設置了懸念。「買刀殺仇人」是小說的發展部分。林衝聞聽李小二傳話,先是「大驚」,繼而「大怒」,轉後又「自心下慢」。這段文字跌宕起伏,既暗示林衝被逼復仇的必然性,又再次顯示林衝心存幻想、安於現狀的性格弱點。文章的高潮與尾聲正是「火燒草料場」,這段文字寫得步步緊逼,前後勾連,十分緊湊。從管營抬舉,老軍交差,市井沽酒,破廟投宿,草料失火,林衝殺人細細寫來。情節不是直線而來,而是曲折生姿;文字不是平鋪直敘,而是疏密有法。有效地表現了情節富有懸念,引人入勝的特點。Ø       針腳綿密故事情節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一是情節發展處處埋下伏線。如,林衝路遇「故人」李小二,一個曾經慷慨仗義相助,一個時時想報恩酬答。故人相逢,喜形於色,治酒款待。在以後的密切交往中林衝告知自己厄運,「惡了高太尉」,為以後的情節發展埋下了伏線,所以李小二才會在後來陸謙的口中聽到「高太尉」三字,便引起警惕,產生與林衝遭遇有關的聯想。又因李小二立誓報恩,林衝到滄州後,又與他往來甚密,情誼日深,李小二才會遣妻刺探陸謙密謀的重要情報。如「(林衝)恐怕火盆內有火炭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蓋上火盆,火種浸滅,是說明草場起火,不是因為火盆之故而自行失火,而是陸謙等人蓄意放火。沒有這一交待,讀者勢必會生疑,補了這一細節就使情節合情合理,無懈可擊。再如,壁上掛的「大葫蘆」的細節,為後來林衝挑了大葫蘆去沽酒,又挑著酒葫蘆回來,提來葫蘆冷酒慢慢地吃,致使陸謙等人有機會縱火,而林衝又贏得機會,得以及時發現縱火害命者而報仇雪恨。最後吃盡葫蘆裡的酒,出廟門東去。這些都使故事情節的發展顯得針腳綿密。林衝是《水滸》裡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個由安於現狀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性格是怎樣隨著情節的推進而變化發展的?舉例一:林衝指著臉上道:「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裡。……」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兩個。」性格特點:舉例二:林衝聽了,大驚道:「這三十歲的正是陸虞候。那潑賤敢來這裡害我!休要撞著我,只教他骨肉為泥!」(剛強正直,強烈的反抗意識……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衝也自心下慢了。( 得過且過,委曲求全)舉例三:……便去包裹裡取些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出到大門首,把兩扇門草場反拽上鎖了;帶了鑰匙,信步投東,雪地裡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⑩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謹小慎微,唯恐出事。 舉例四:「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甚麼冤讎,你如何這等害我!正是,『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英勇果敢  憤而抗爭。問題林衝由幻想安度到奮起反抗鬥爭,這個思想性格的轉變是怎樣完成的?從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奔向梁山是林衝性格的一個根本轉變,而完成這個轉變的關鍵主要在於一個「逼」字。1.渲染氣氛。大雪是小說中人物活動的一個特色鮮明的背景,渲染了蒼茫、雄渾的氣氛。Ø  文筆簡省、辭約意豐景物描寫也是本文一大注目之處。    本文寫景,集中寫風雪。其特點是,用字極為簡省,且又與情節發展形成因果互動之關係。如,「朔風吹撼,搖振得動」,如畫卻又畫不出來,卻是明寫朔風狂野,暗寫情勢緊張,實為妙絕之筆。又如,「那雪下得正緊「到晚越下得緊了」……,一個「緊」字,可謂境界全出。如此寫雪,既渲染了荒涼、悽冷、肅殺之氣氛,又有力地展示了林衝的嚴酷處境,更是與林衝市井沽酒,路過山神廟,山神廟安身,暗知陸謙殺人之陰秘、決心徹底反抗的一路情節因果相聯,有力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體現林衝性格轉變的中心回目。文章通篇以「火」字發奇。陸謙密謀是「火」的蘊蓄階段,是「火燒草料場」的事前之波;差撥等人「好歹要結果他(林衝)的性命」,揭示了「火」的起因;林衝調往天王堂,「草廳「草屋『馬草堆」等物點明了有利於製造「火燒」事件的環境;最後必然出現的是「火燒草料場」。文章寫「火」由虛到實,牽動全篇。文章寫火,目的是為了寫人。火由星星之火到漫天大火的發展過程,正是以人物性格的發展為內在依據的,人物身上沒有反抗的火種,這「火」就構不成逼上梁山的情節。反之,不是火勢步步緊逼,不是最後一把「大火」,林衝的性格還很難由量變發展到質變。文章在寫火的同時處處離不開雪。金聖歎讚嘆說:「耐庵此篇獨於一篇之中寒熱間作;寫雪使其寒徹透骨,寫火便熱灼其面。」雪、火產生強烈的對比,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然而其高明之處更在於賦雪以深刻的象徵意義。「彤雲密布輛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捲起一天大雪來。」這真實的自然環境,正是險惡的社會環境的象徵。陸謙密謀放火,燒死林衝,隨著殺身大禍臨頭,那雪由「緊」到「猛」,這正是形勢緊迫的象徵。林衝經歷生死大難的考驗,經歷了由隱忍苟活到奮起反抗的轉變,這狂風大雪正是林衝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總之,「火」與「雪」歸結到一起就是一個「逼」。這一個「逼」字,就是完成林衝性格從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奔向梁山這一根本轉變的關鍵。例1:開頭細緻描寫了陸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談舉止。推動情節的發展,引出小二為林衝報信,林衝尋敵復仇的情節。例2、對草料場的細節描寫「將炭火蓋了……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燃起來……去摸時,火盆內的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才「把門拽上,鎖了」。暗示草場失火是人為的。林衝一蓋火盆,二摸火種,說明他細心縝密。長期曲折遭遇養成了他小心謹慎的性格特點。例5.老軍交差一段,介紹草料場內外情景和辦理交接手續時,有風雪中岌岌可危的草屋狀況描寫,老軍酒葫蘆的交代。為日後林衝市井沽酒,歸來草屋風中倒塌,只得破廟投宿埋下伏筆。例7.關於方向位置的細節描寫。滄州城東十五裡有草料場,草料場東三二裡有市井,草料場和市井中間有一座山神廟。林衝買酒到山神廟,往東走,陸虞候放火從西面而來,雙方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使情節發展合情合理。細節描寫精緻妥帖,對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細節是指作品中對一些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細小事物或情節、人物的某些細微的舉止行動,以及景物片斷等的具體細膩的描寫。   或是:細節描寫是指對作品中的人物、環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徵、某一細微事實所作的具體、深入的描寫。      作用:它是刻畫人物性格、推進情節發展、表現生活環境的重要因素。運用好細節描寫可以增強作品的真實性,深化文章的主題。5、重要知識點二:什麼是伏筆與照應?文中有哪些伏筆與照應?「伏筆、照應」是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作家在描寫、敘述過程中,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並與中心事件有必然聯繫的人物或事件,預先提示或暗示,並在事件發展的另一階段與之呼應,使文章記敘周密。前有用大石抵住山神廟大門——後有門後偶聽陸虞侯奸計特點之二:細節描寫精緻貼切,對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伏筆照應的作用:使文章構思縝密、前有伏筆,後有照應,伏脈至細、環環相扣、結構嚴謹、無懈可擊。小結本篇課文,在結構上是處處設伏,前後照應,可謂天衣無縫,拿金聖歎的話說就是「草蛇灰線」,一以貫之!情節上層層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衝由安於現狀到奮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來的,在那樣的一種社會環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麼會有林衝的好日子過呢?本來他有一個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壞,最後導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後終被逼得無家可歸而走上梁山。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林衝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過程,從而認識封建社會裡「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

2.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了解景物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學習重點:

1.  指導學生分析林衝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

2.  學習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第一課時

一、知識連結

 ㈠說說《水滸》

★其書——《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又名《忠義水滸傳》,作於元末明初,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一說施耐庵作、羅貫中編次。

    北宋末年,封建統治者昏聵淫逸,外族入侵,加之連年自然災害,民不聊生,於是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接連地爆發。

《水滸傳》敘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眾起義的故事,再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會根源以及起義終於演為悲劇的歷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的黑暗統治,歌頌了農民階級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衝、魯智深等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

     據統計,水滸傳全書描寫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577位(包括主要人物108位),有名無姓的有9位,無名有姓的有99位,書中提到但沒出場的有102位,共計787位。

★其人——施耐庵(約1296~1370)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於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由於生活在元朝的殘酷統治下,經歷過元末激烈的農民起義,深感自己與當道的權貴不合,遂棄職還鄉,回到蘇州,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

★主題——《水滸》是一部以傳奇的筆法描寫一批當時處於社會邊緣人物為了有尊嚴地生存而不斷奮鬥、成功與失敗的一部生存史,對黑暗的、混亂的主流社會的一種反抗史。要歌頌的是那些敢於造反、敢於追逐自己利益,為此敢於到處殺人放火的處於社會邊緣的「造反英雄」。其最終寫作目的主要有三:迎合小市民的趣味;發洩一下小知識分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塑造美好社會的良好願望;歌頌了那些處於主流社會邊緣地位的流民階級的「忠」「義」品德。

㈡相關情節

林衝,梁山108將裡排座第6,為三十六天罡星中的天雄星,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外號豹子頭,東京(現河南開封)人。他從一個安分守己的八十萬禁軍教頭變成了「強盜」,從溫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義廳,走過了一條艱苦險惡的人生道路。他是嚴格意義上逼上梁山的第一人,他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滸》7—12回。

第 七 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 八 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 九 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

第 十 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侯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衝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故事簡介:林衝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受人敬重,生性耿直,生活富裕,有美滿的小家庭。他對封建統治階級抱有幻想,本無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乾兒子高衙內蓄意霸佔林衝的妻子,雖多次調戲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於是高俅利用權勢指使他的狗腿子陸謙(陸虞候)、富安等人設下毒計,誣陷林衝手執利刃故入軍機重地白虎節堂,圖謀行刺,把他送交開封府發落。開封府尹明知林衝冤屈,但迫於高太尉威勢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滄州。高俅又令陸謙買通押差,要在赴滄州途中的野豬林害死林衝,幸被魯智深救了。此後(課文節選的內容由此開始),陸謙、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蹤來到滄州,與差撥、管營合謀,必欲置林衝於死地。林衝被殘酷的現實步步緊逼,雖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終於殺死仇敵,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為宋江起義軍中著名的首領之一。

二、提出疑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寫在下面;或者將對《水滸傳》的理解用最簡潔的話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三、課堂展示

㈠文本探究

⒈課文的標題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請將此標題加以擴展,寫成一句話,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被發配滄州的林教頭開始時隨遇而安,後來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賊要加害自己,於是在山神廟前手刃奸賊,投奔梁山。

⒉現在大家快速閱讀課文,同時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水滸傳》是一部章回體小說,根據情節可以將課文分為四部分,我們能不能將這幾部分分別擬一個回目?

          林教頭滄州遇舊知(1)    序幕        

          陸虞候密謀害林衝(2-5) 開端

          林教頭接管草料場(6-9)  發展      

          林教頭殺敵山神廟(10-12)高潮結局

林教頭巧遇舊相識,陸虞侯索命牢城營。賊差撥火燒草料場,豹子頭雪恨山神廟。

㈡規律總結—你從上一環節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六要素 (何時)、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如何)

第二、三課時

【課堂導學】

用嚴謹認真的態度完成導學案中要求的內容,明確簡潔地記錄自己遇到問題。

一、 本文有哪些細節描寫?仔細思考,試舉幾例。

(一)有的細節描寫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請大家找一找這方面的例子。

──比如第八段中對林衝出門買酒時他「挑了酒葫蘆,蓋了火炭,戴上氈笠帽,拿了鑰匙,拽了草廳門,才信步投東而去」。這一組特寫境頭細膩地刻畫了林衝謹小慎微、惟恐出事的思想性格,也就表現了他的隨遇而安的一面。

 

(二)有的細節描寫則使故事情節前呼後應,使作品布局更加嚴謹。請大家找一找這方面的例子。

──比如第七段開頭對林衝離開天王堂時的描寫,在後文都有著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陸謙的心(第十二段),同時也照應了第五段的「買把解腕尖刀」;花槍──挑了酒葫蘆(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撥和富安(第十二段)。再如第十段對林衝來到山神廟後的描寫,通過他掇石頭靠住廟門為下文寫陸謙等三人進不了廟埋下伏筆。

 

二、小組討論並課堂展示

1、細節描寫的作用。

細節描寫是文學作品中對人物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以及對細微事件的情況進行細緻具體描寫的一種描寫手法。細緻描寫是作品刻畫人物性格、敘述事件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開頭細緻描寫了陸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談舉止。

暗示他們是在密謀害人的事,而且和林衝有關係。這些細節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出了李小二給林衝報信,林衝尋敵復仇的情節。

 

(2)林衝要去沽酒來吃,離開草料場時,「將火炭蓋了……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草廳被雪壓倒後,林衝「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便「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才「把門拽上,鎖了」,到山神廟裡去安身。

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了林衝安分守己、辦事謹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訴讀者,草料場起火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林衝疏忽,使情節發展合情合理。

(3)林衝進了山神廟,「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

這個細節描寫為下文「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著了」埋下伏筆,陸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廟外邊看火邊說話,林衝躲在廟內聽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轉變。看來,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細節。

(4)關於刀槍武器不離身的細節描寫。林衝離開天王堂時、到市井買酒時、奔山神廟安身時,都有關於隨身攜帶尖刀、花槍的細節描寫。

這個細節描寫,既符合林衝禁軍教頭的身分,表現他細心、謹慎的性格特點,又使故事情節天衣無縫。 

(5)關於方向位置的細節描寫。關於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滄州城東15裡有草料場,草料場東三二裡有市井,草料場和市井中間有一座山神廟。林衝買酒、到山神廟,都是往東走。發生在同一時間的陸虞候等到草料場來放火陷害林衝是由草料場西面而來。

這樣雙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卻至關重要,使情節發展入情入理。

總結細節描寫的作用:

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2.景物描寫的作用。

課文題目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風雪」是故事發生的主要的自然環境,文章也著力在「風雪」上作景物描寫。課文是怎樣從正面和側面描寫大風雪的?請在課文中用紅筆劃出來。

 

正面描寫:3處

1. 林衝初到草料場時,寫風雪初起。「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

2.林衝去市井沽酒時,寫雪勢正大。「雪地裡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3.離開酒店回草料場時,進一步寫雪勢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

 

側面描寫:

一是通過環境描寫襯託風雪。

例如寫草屋,「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林衝沽酒回來,「那兩間草屋已被雪壓倒了」。寫的是草屋,給人的印象卻是風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過人的動作、感覺襯託風雪。

例如寫林衝在草屋內「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廟裡,「先取下氈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蓋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溼了」。因為風雪大,天氣冷,所以吃酒時,林衝「把被扯來蓋了半截下身」。

 

三、教師指導並課堂小結

關於風雪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1.渲染了悽涼、悲壯的氣氛;(這裡的彤雲、朔風、大雪,渲染了林衝走上反抗道路的悽涼、悲壯的氣氛。)

2.襯託了人物沉鬱、堅定、勇敢的心情和危機四伏的處境(林衝剛到草料場,「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說明矛盾衝突正在醞釀;沽酒時,「那雪正下得緊」,預示氣氛趨於緊張;林衝夜宿山神廟時,那雪「越下得緊了」,烘託出高潮的來臨。)


3.推動情節的發展(林衝到草料場時正是風雪交加,想喝酒驅寒才會「投東」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廟;因為下雪,致使林衝住的草屋塌了,這使林衝想起離這半裡路上有個古廟,可以安身;正由於風大雪緊,為了擋風雪,林衝才用大石頭靠住門,致使陸虞候三人沒能直闖進山神廟來;正因為風大雪緊,陸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廟來避風雪。)

歸納:描寫景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可以從聲、形、色、味等角度去寫,側面描寫可以從人物的動作、感覺、心理、神情等以及周邊景物的特徵來烘託。

⑴推動情節發展——因為風雪大,林衝住的地方又特別的簡陋,所以他出去買酒來取暖,才沒有被草料場壓死,才到山神廟,沒有被火燒死。

因為風雪大所以壓倒了房子,所以林衝才到山神廟,才聽到陸虞侯的談話,才奮起反抗。

因為風雪大,林衝在山神廟才用大石頭靠住門,才使得陸虞侯他們進步來,進而林衝偷聽到他們的談話,才激怒林衝殺人,才有上梁山的結果。

 

⑵渲染氣氛

師:隨著情節達到高潮,這時風雪也隨之而起,朔風卷著鵝毛般的大雪,低垂的濃雲壓在頭頂,天地茫茫一片,雪越下越大,雪借風勢,風助雪威,天地昏暗,在這樣的氛圍下,林衝走向了反抗的道路,渲染了一種緊張的氣氛,大家還能不能看出其他的氛圍呢?

明確:悲涼、悲壯。烘託了林衝殺敵報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壯氣氛。北風呼嘯,大雪紛飛,草料場烈焰騰空。山神廟前,雪地上濺滿鮮血。這時,林衝毅然決然地順大路投東而去,奔上梁山,這是多麼悲壯的情景。

⑶烘託人物形象

明確:風雪越大,林衝面對這樣的風雪能夠忍受,暗示了林衝的隨遇而安,等到後來風雪達到了高潮,渲染除了緊張、悲壯的氣氛後,林衝在風雪的帶動之下,走上了反抗道路。

思維導圖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施耐庵及其《水滸傳》;了解林衝思想性格的發展歷程;了解景物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能力目標  分析林衝的性格特點,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過程;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細節把握人物性格。 
德育目標  了解林衝由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從而認識封建社會裡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理解本文的社會意義,學會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問題。
教學重點  領會本文「官逼民反」現實;理解隨著情節的展開顯現人物性格的寫法;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對小說的鑑賞和分析理解;認識林衝性格質變的社會意義。 
教學方法  講授、討論、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作者,解背景,明常識

1、解讀小說。

小說在萌芽之初是相當不受重視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詩作詞,視小說者為末流。《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裡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採,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可見小說當時的地位。即使是這樣,它還是以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不斷的生長完善著。六朝的志怪小說,唐代的傳奇,宋代的話本、擬話本,元明的講史都是它發展演變的歷程,而到了明清的時候,古典小說達到了最高峰。以前多為文言短篇小說,明清時候,長篇得到長足的發展。中國的古典長篇小說都為章回體,每個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內容。  
2、解讀作者。

關於作者說法眾多,有的說是羅貫中,有的說是施耐安,有的說是施本羅編,還有的說是施作羅續。其中明末清初的金聖歎就持最後那個說法,所以他才腰斬水滸。但現在大多數人認為還是施作的。對於施我們現有的資料很少。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興化,生於平江(蘇州),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中進士。曾在錢塘一帶做過幾年官,其餘時間一直以教書為業,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即為他的門生。他在教書期間根據民間傳說與話本戲曲,編著了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水滸》。

3、解讀《水滸》。

《水滸》又名《水滸傳》《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古典小說名著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它藝術地概括了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過程。

這部章回體小說是在《宣和遺事》、民間故事及話本的基礎上,經過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進行再創作而完成的。

歷史背景:北宋末年,封建統治者昏聵淫逸,外族入侵,加之連年自然災害,民不聊生,正如書中所寫的:「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見《水滸》第十六回)於是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接連地爆發。

主題思想:《水滸傳》生動地描寫了一支以宋江為首的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誕生、發展、失敗的全部歷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會根源以及起義終於演為悲劇的歷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的黑暗統治,歌頌了農民階級的革命鬥爭。

4、預習檢測。

注意讀音:

齎發(  )  喝彩(  )   玷辱(  )      

模樣(  )  酒饌(  )   調和(  )    

迤邐(  )  朔風(  )   差撥(  )   

彤雲(  )  洗漱(  )   央浼(  )  

提防(  )  倉廒(  )   氈笠(  )

注意古今異義:

回頭看時,卻認得是酒生兒李小二。 (       )

後來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財,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問罪。(    )

留小人在店中做過賣。(      )

安排的好菜蔬,調和的好汁水。(     )

客到時,果品酒饌只顧將來,不必要問。(     )

大姐,這兩個人來的不尷尬。(      )

每月但是納草納料的,有些常例錢取覓。(     )

雪地裡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     )

端的虧管營、差撥兩位用心。(      )

把槍搠在地裡。(      )

你這廝原來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     )

二、讀「酒」,解情節,明結構

1、導入。

著名臺灣詩人洛夫說「要是拿了唐詩去壓榨,起碼還會淌出半斤酒來」。可見,古代詩人和酒關係密切,如李白寫「金樽清酒鬥十千」,如棄疾寫「醉裡挑燈看劍」,如陶淵明寫「稚子候門,有酒盈樽」,如蘇子寫「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其實,除了古代詩人,古代小說家對酒也情有獨鍾。我們來看看四大名著中的「酒」: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  

《三國演義》,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  

《紅樓夢》中全書120回中,共出現「酒」字580多次,直接描寫喝酒的場面共有60多處,提到關於飲酒的各種名目有二十多種。  

施耐庵的《水滸傳》更是一壇烈酒,我們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酒」及其作用來學習小說的「跌宕情節與精妙結構」。   

2、摘錄句子,概括情節。

思考:小說以林衝喝盡冷酒結局,追溯全文,酒以及喝酒的行為還出現在小說哪些情節中?   

回答要求:小說在第___段,出現了酒,相關文字是        (讀出來),這一段的主要情節是        (四字或五字)。    

情節:開端——滄州遇舊;發展1——酒店密謀;高潮1——買刀尋敵;發展2——接管草場,出門買酒;高潮2——火燒草場,怒殺仇敵;結局——投奔梁山。  

情節發展的特點:情節完整,充分展開;曲折跌宕,引人入勝;前因後果,合情合理。

小結:如果本篇小說情節像林衝的酒葫蘆的話,那麼小說情節有主有次,有詳有略,有緩有急,張弛有度,如酒芬芳,有淡有濃,似酒甘冽,盪氣迴腸。  

3、對比品味,明確作用。  

思考:小說情節反覆出現「酒」  的描寫,分別有哪些不同的作用?   

提示:從「對人物,對情節,對主旨」這三個角度思考。     

示例一:  當時管待林衝酒食,至晚送回天王堂。次日,又來相請。自此林衝得李小二家來往,不時間送湯送水來營裡與林衝吃。   

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氈笠子帶上,將葫蘆裡冷酒都吃盡了,被與葫蘆都丟了不要,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    

小結:示例一的句子中,「小二招待林衝酒食」,從人物上看表現出他知恩圖報的性格,也側面襯託了林衝的豪爽俠義;「將冷酒都吃盡了」,從人物上看強烈地突出了林衝內心的決絕、憤怒與悲涼;而「丟掉葫蘆與被子」這重要的生活物品,表明林衝徹底和以前的生活說再見,此路一走,再不回頭,從主旨上看這暗示了小說「官逼民反」的主旨。   

示例二:店家切一盤熟牛肉,燙一壺熱酒,請林衝吃。又自買了些牛肉,又吃了數杯,就又買了一葫蘆酒,包了那兩塊牛肉,留下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懷內揣了牛肉,叫聲相擾,便出籬笆門。   把被卷了,花槍挑著酒葫蘆,依舊把門拽上鎖了,望那廟裡來。林衝把槍和酒葫蘆放在紙堆上,將那條絮被放開。把被扯來蓋了半截下身。卻把葫蘆冷酒提來,慢慢地吃,就將懷中牛肉下酒。   

小結:「多次寫林衝喝酒」,首先突出天氣寒冷,林衝以此禦寒;其次從人物上看,借酒消愁,烘託林衝此時孤獨愁緒;再者從情節上看「酒壯人膽」,林衝多次喝酒,使後文他一氣之下怒殺仇敵這一情節顯得更加合理。「多次不忘酒葫蘆」,從人物上看既突出了他細心認真的性格,也側面反映出他對看管草料場的重視,他打算在這裡暫時呆下去,表現了他安分守己的性格;從情節上看為結尾寫扔掉酒葫蘆埋下伏筆。   

4、小結「物品」在小說中的作用。 

對人物(角度1):能側面襯託出人物心情或性格特點。

對情節(角度2):有時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有時能為後文情節做鋪墊;有時能夠使情節展開更加合理;有時能推動情節往前發展。

對主旨(角度3):能一語雙關,暗示小說主旨。   

4、拓展運用。      

思考:再讀文章,看看小說中還有哪些作者精心設置的物品,在小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答要求:我認為小說中的___是作者精心設置的,寫到這一物品的句子分別是                (讀出來),我認為它的作用是                。       

5、小結:打開一篇優秀的小說,如同打開一壇陳年佳釀,需仔細咂摸,用心品嘗。因為作者宛如一位辛苦的釀酒師,用心挑選各種穀物,還要比例合適,再放入曲房,溫度適宜,火候恰好,最後藏進酒窖,耐心等待。而施耐庵就是這樣的一位釀酒師,他為我們釀製的水滸好漢這壇酒,每每打開,仍然凜冽撲鼻,醉人心胸,多喝一喝,可以養一股英雄豪氣,多一分俠肝義膽!   

三、讀林衝,解性格,明特點

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林衝的思想性格也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變化,請分小組探究:在下列環境中的林衝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細讀相關段落分析解讀)。

第一小組:李小二店中的林衝;

第二小組:天王堂(點視廳)裡的林衝;

第三小組:草料場裡的林衝;

第四小組:古廟裡的林衝。

1、李小二店中的林衝探究要點。

開頭「閒話」的作用:①插敘了當初在東京時的情況。②林衝、李小二相遇後的一段對話。

人物語言:①林衝指著臉上道:「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裡。……」②「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兩個。」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滄州,但和李小二說到這件事時,他並不氣憤、痛恨,還把高俅稱作「高太尉」,甚至認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這既表現了林衝的善良安分,也表現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軟弱的一面。

小結人物性格:忍辱求安、不思反抗、性格軟弱、善良厚道。

2、天王堂(點視廳)裡的林衝探究要點。

態度:……林衝聽了,大驚道:「這三十歲的正是陸虞候。那潑賤敢來這裡害我!休要撞著我,只教他骨肉為泥!」……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衝也自心下慢了。

林衝聽到李小二的報信,並確知從東京來的尷尬人就是陸虞候時,馬上意識到「那潑賤賊」是要「來這裡害我」,他識破了仇人的陰謀,激起了復仇的怒火,氣憤地說:「休要撞著我,只叫他骨肉為泥!」說罷,便怒衝衝地「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後巷一地裡去尋」,次日,「帶了刀,又去滄州城裡城外,小街夾巷,團團尋了一日」。這說明,當迫害逼到眼前時,林衝也具有了強烈的反抗意識。但是,「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時,「林衝也自心下慢了」,對仇人有所懷疑,失去了應有的警惕性,剛剛點燃起來的復仇怒火又慢慢熄滅了。這說明林衝的反抗並不堅決,幻想得過且過,委曲求全。

小結人物性格:有強烈的反抗意識,但容易得過且過,委曲求全。 

3、草料場裡的林衝探究要點。

陸虞候等人對林衝的迫害並沒有停止,派林衝看守草料場本是這夥人的詭計,對此林衝的態度:林衝道:「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人物言行:「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看見一所古廟,林衝頂禮道:「神明庇佑!改日來燒紙錢。」

管營派林衝看守草料場,林衝是心有疑慮的,他曾對李小二說:「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還是聽從了安排,而且作了長久打算。當他看到草料場裡自己將要棲身的小屋四下裡崩壞了時,便想:「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大難已經臨頭了,他卻想安穩過冬。這說明林衝的心中,復仇的念頭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佔了上風。後來,買酒途經山神廟時,還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衝心存幻想,隨遇而安。

小結人物性格:隨遇而安、心存幻想。

4、古廟裡的林衝探究要點。

林衝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奮起反抗鬥爭,殺死陸謙等人。

人物言行:劈胸只一提,丟翻在雪地裡,把槍搠在地裡,用腳踏住胸脯,身邊取出那口刀來,便去陸謙臉上擱著,喝道:「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甚麼冤讎,你如何這等害我!正是,『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草料場火起,林衝在山神廟裡聽到了陸虞候等人的對話,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謀害自己的真相,這時,他才清醒地認識到,高俅一夥留給他的只有一條死路。這殘酷的現實促使他覺醒,認清了反動統治者的猙獰面目。此時的林衝,幻想徹底破滅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反抗鬥爭。於是,林衝毅然殺死了仇人,直奔梁山,表現得果敢決絕。  

小結人物性格:英勇果敢、憤而抗爭、丟掉幻想、清醒決絕。

5、林衝性格發展:忍——怒——息——反。

性格轉變關鍵:逼。林衝由安於現狀到奮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來的,在那樣的一種社會環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麼會有林衝的好日子過呢?本來他有一個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壞,最後導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後終被逼得無家可歸而走上梁山。

林衝被逼得走投無路,憤然反抗,由一隻溫順的羊變成了一隻兇狠的狼,從反面印證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兇殘、卑劣、陰險、狠毒。林衝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體現《水滸傳》的主題——「官逼民反」。

四、讀風雪,解環境,明作用

課文題目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風雪」是故事發生的主要的自然環境,文章也著力在「風雪」上作景物描寫。課文是怎樣描寫大風雪的?有什麼作用? 
(一)直接描寫風雪(共有三處)。

「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布,……卷下一天大雪來。」(大)  
  「……那雪正下得緊。」(緊)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越緊)  
  問:這三處描寫中,有一個最有表現力的詞,是哪一個?  
  明確:「緊」,一個「緊」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簡潔地寫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  
(二)側面襯託風雪。

1、側面間接描寫風雪示例:

「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裡崩壞了,……搖振得動。」(風大屋搖)

「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天冷人寒)  
  「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了。」(雪大屋倒)  
  「林衝……將那條絮被放開,先取下氈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蓋白布衫脫將下來,早有五分溼了,和氈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來蓋了半截下身……」(雪大人寒)   
2、在這些語句中能夠表現風大雪猛的詞語有哪些?

明確:「搖振」「壓倒」「向火」「踏著碎瓊亂玉」「背著北風而行」「迎風」。  
3、這裡的景物描寫,雖然都非常簡潔,但其作用卻非常豐富,這些景物描寫有哪些具體作用?  
  明確:(1)渲染氣氛,烘託人物:這裡的彤雲、朔風、大雪,渲染了一種悽冷、悲涼的氣氛,很好地烘託了人物沉鬱的心情和危機四伏的處境。

(2) 暗示情節,推動發展:作品通過對風雪的描寫,暗示了將要發生的故事情節的趨向。比如,管營差遣林衝去接管草料場,這對不知管營陰謀的林衝來說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因為這個差事既比較自由清閒,又能有一些額外收入。可是,當他取路投草料場來的時候,迎接他的卻是紛紛揚揚的一天大雪,這就暗示著他將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

再如,作品在寫雪的時候,兩次用了一個「緊」字:「那雪正下得緊」「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這兩個緊字,不僅突出了風大雪猛的環境特點,而且暗示出林衝的處境越來越危險,形勢越來越嚴峻,而林衝又全然不知,這就使得讀者不能不隨著雪下得緊而感到緊張,替人物捏著兩把汗。  
    小結:作品對風雪的描寫,具有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為風大雪緊,天氣寒冷,林衝才要出去買酒;如果林衝不去買酒,草廳倒塌就可能被壓傷壓死;如果他不出去買酒,就不會看到山神廟,在草屋倒塌後也不會想到去山神廟過夜。

正是因為風大雪緊,草廳才被壓塌,林衝無處存身,只好到山神廟過夜;如果草廳不倒塌,林衝就可能被燒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廟過夜,就不會聽到陸謙等的談話,也就不會殺敵報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為風大雪緊,林衝到了山神廟後,才用石頭擋住廟門;如果他不擋住廟門,陸謙等人就會直接進入廟中,他也就不會從他們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許陸謙的花言巧語會使林衝相信這是一次巧遇呢,說不定林衝還會請他們喝兩杯呢。

由此可見,作品的景物描寫確實是非常精彩而傳神的。
(三)總結「風雪」的作用。

「風雪」的描寫並不是作者的隨意之筆,而是有良苦用心的。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風雪」在題目中的點睛作用,一方面為人物渲染了緊張、悲壯的氣氛,北風呼嘯、大雪紛飛,草料場烈焰騰空,山神廟前雪地上濺滿鮮血,使得讀者(聽眾)深深地融入當時的情景之中;另外「風雪」也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使我們的主人公離開草料場去山神廟避雪,最終逃出被燒死的厄運、得知真相併手刃仇人。

有人曾為林衝寫了一首小詩,請大聲朗讀:

 漫天風雪,無盡悲傷,一壺濁酒,十分惆悵。

 正義已死,問蒼天,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長天茫茫,壯士心,英雄淚,空飛揚!  

 一把刀,一桿槍,把江湖走盡,不再彷徨!  

 讓我們套用金庸小說中一句話來結束課文:那一夜,我看到了真正的江湖。 

【練習題】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原來這董超、薛霸自從開封府做公人,  ①  ,回來被高太尉尋事,刺配北京。梁中書因見他兩個能幹,就留在留守司勾當。  ②  。

A. ①林衝被押解去滄州路上相害不得②今日又差他兩個監押盧俊義

B. ①押解林衝去滄州路上害不得林衝②今日又差他兩個監押盧俊義

C. ①林衝被押解去滄州路上相害不得②盧俊義今日又由他兩個監押

D. ①押解林衝去滄州路上害不得林衝②盧俊義今日又由他兩個監押

2.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老軍指壁上掛一個大葫蘆,說道:「你若買酒吃時,只出草場投東大路去,三、二裡便有市井。」

B.(林衝)就又買了一葫蘆酒,包了那兩塊牛肉,留下些碎銀子,把花槍挑著酒葫蘆,懷內揣了牛肉,叫聲「相擾」,便出籬笆門,仍舊迎著朔風回來。

C.林衝把手床上摸時,只拽得一條絮被。林衝鑽將出來,見天色黑了,尋思:「又沒打火處,怎生安排?」

D.(林衝)喝道:「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甚麼冤讎,你如何害我 !正是『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3.林衝性格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安分守己,忍辱負重,隨遇而安」,下列敘述不能證明這一特點的一項是(    )
A.課文開篇寫林衝和李小二的對話,可以佐證: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滄州,但和李小二說到這件事時,他並不氣憤、痛恨,還稱高俅為「太尉」,甚至認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B.管營派林衝看守草料場,林衝是心有疑慮的,但他還是聽從了安排,而且作了長久打算。
C.買酒途經山神廟時,還祈求「神明庇祐」。生命已危在旦夕,林衝卻仍在幻想安穩度過刑期,回家團聚。
D.林衝在東京時曾「看顧」過李小二,在滄州服刑,還「把些銀兩」給李小二「做本錢」,這說明林衝不光自己安分守己,還要李小二安分守己,好好做買賣。

4.(2014江西卷)請按以下要求寫一段話,描寫春節期間的某個場景。

(1) 集中表現出喜慶祥和的氣氛

(2) 運用疑問句和排比修辭表達情感。

(3) 最後一句能概括全段內容。

(4) 結構相對完事,語言連貫,得體。

(5) 不少於200字不要透露個人信息。

【答案】略

【解析】場景描寫即場面描寫,就是對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許多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它往往是敘述、描寫、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綜合運用,是自然景色、社會環境、人物活動等描寫對象的集中表現。常見的有勞動場面、戰鬥場面、運動場面以及各種會議場面等。 場面描寫要表現出一種特定的氣氛,單一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是不夠的,要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手段,以及映襯、象徵等多種手法,這樣才能使場面變成一幅生動而充滿感染力的圖畫。

注意場景描寫和環境描寫的區別。場景描寫: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時間和環境中相互發生關係而構成的生活畫面的描寫。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動態」的描寫。環境描寫:描寫人物活動的客觀環境,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靜態」的描寫。場景描寫常見方法有點面結合、營造氛圍、凸顯人性格等。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全冊PPT課件動畫教案習題整套資料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