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比內測驗
一、學習目標
掌握中國比內測驗的實施、記分與結果解釋方法。
二、操作步驟
㈠測驗的實施
1.測驗材料
比內測驗首先由比內和西蒙於1905年編制而成,是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心理測驗。我們這裡選用的是吳天敏教授1982年完成的中文版第三次修訂本,稱《中國比內測驗》。
本測驗共包括51個試題,從易到難排列,均印在測驗指導手冊上,並準備下列必備的測驗材料:
⑴兩個1寸半×2寸半的長方形(最好用卡片紙),把其中一個剪成兩個三角形。
⑵黑(或灰色)鈕扣13個。
⑶三張卡片分別寫上桌子、餅、老鼠,汽車、工人河,媽媽、老師、我。
⑷3寸見方白紙若干張(每人用一張)。
⑸五張卡片分別寫上愛、殘暴、光榮、狡猾、隆重。
⑹剪刀一把。
⑺鉛筆兩隻。
⑻橡皮一塊。
⑼小草稿紙若干張。
⑽跑表(或有秒鎮表)一隻。
⑾記錄紙若干份(每人一份)。
為了節省時間,編制者在《中國比內測驗》的基礎上還制訂了一份《中國比內測驗簡編》,由8個項目組成,可用於對兒童智商的粗略估計。
2.適用範圍
本測驗適用於2~18歲被試者,農村和城市被試共用一套試題。
3.施測步驟
⑴測驗開始之前,主試讓被試或替被試填明記錄紙上的簡歷,並籤上自己的姓名。請主試籤名是為了日後遇有情況不清之處,好請主試協助解決。
⑵施測時,先根據被試者的年齡從測驗指導書的附表中查到開始的試題,如2-5歲兒童從第一題開始作答,6-7歲兒童從第7題開始作答,等等,然後按指導書的實施方法進行測驗。
⑶對照著記錄紙,一個題一個題地,熟讀各試題的指導語,要求能在指導被試做每個試題時,自然而準確地說出,至少能在邊讀邊說的情況下,不至張口結舌或自行編造。
⑷被試者連續有5題不通過時,停止測驗,並對他說:「好了,就到這兒吧,謝謝你」。
㈡測驗的記分
1.通過1題記1分。各試題附帶的答案,有的是唯一正確答案,是不能牽強附會的;有的則只是代表性答案,凡符合該答案含義的答案,即使語句與它不同,也是可以通過的。
2.將被試者答對若干試題的分數,加上承認他能通過的試題的分數,即「補加分數」,便得到測驗的總分。
3.根據被試者的實足年齡和總分,從指導書的智商表中即可查到相應的智商。在這裡,實足年齡的計算是用測驗的年、月、日減去出生的年、月、日,結果計年和月份,凡超過15天或整15天的日數按一月計,不足15天的一律不計。
㈢結果的解釋
中國比內測驗現在也是採用離差智商的計算法,但因其智商的平均數為100,標準差為16,故智商的分級標準也不同於韋氏智商(見表3-6)
3-6比內-西蒙量表的智商分布表
智力等級 智商範圍 理論百分數
非常優秀 ≥140 1.6
優秀 120~139 11.3
中上 110~119 18.1
中等 90~109 46.5
中下 80~89 14.5
邊緣狀態 70~79 5.6
智力缺陷 ≤69 2.9
另外,智力缺陷又可分為愚魯(IQ為50~69)、痴愚(IQ為25~49)和白痴(IQ為25以下)三個等級。
三、相關知識
㈠比內-西蒙量表的發展
該量表的最早版本是由法國心理學家比內和醫生西蒙於1905年編制而成,稱比內-西蒙量表。1905年的量表有30個由易到難排列的項目,可用來測量各種各樣的能力,特別側重於判斷、理解、推理能力,亦即比內所謂智力的基本組成部分。1908年,比內發表修訂後的比內-西蒙量表,刪掉了1905年量表中不合適的測驗項目,增加了一些新的測驗項目,使總數達到59個。此外,在此次修訂本中他將測驗成績用「智力年齡」表示,並建立了常模,這是心理測驗史上的一個創新。比內-西蒙量表的第三次修訂本於比內不幸去世的1911年發表。這次修訂沒有重大變化,只是改變了幾種年齡水平分組,並擴展到成人組。
自比內-西蒙量表發表以後,尤其是1908年量表發表之日起,比內-西蒙量表就吸引了全世界心理學家的注意,各種文字的翻譯本和修訂本相繼出現。1908年首先由戈達德把它翻譯成英語並加以應用,之後有明尼蘇達大學的庫爾曼的修訂本,其中以史丹福大學推孟教授於1916年修訂的斯坦福-比內量表最負盛名,史稱1916年量表。此量表對比內-西蒙量表作了許多修改,增加了近1/3的新題,修改了部分原有題目和部分測題的年齡水平。並在1916年的量表中,首次引入了比率智商的概念,以IQ作為比較人聰明程度的相對指標。
20年後,推蒙和助手梅裡爾於1937年第一次對斯坦福-比內量表進行修訂,修訂後由L和M型兩個等值量表構成。1937年量表比1916年量表所測年齡範圍擴大,1916年量表範圍為3-13歲,1937年量表為2-18歲。並且,此次修訂重新選擇樣本的代表性使量表信度和效度符合編寫要求。
1960年,推蒙和梅裡爾再度合作,將1937年量表L型和M型中的最佳項目合併成單一的量表,稱L-M型。此次修訂除對樣本的代表性較1937年時更廣泛外,重大的改革是採用了韋氏量表的離差智商替代比率智商,其平均數為100,標準差為16。1972年,推蒙和梅裡爾對斯坦福-比內量表又作了一次修訂,測驗本身無修訂,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制定了新的常模,其修訂本於1973年出版。
1985年桑代克、哈根和沙特勒等人對斯坦福-比內量表進行了重大修改,稱斯坦福-比內量表第四版(S-B4)。這次修訂的版本與以往各次修訂的版本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從智力模型、實施測驗、記分與結果解釋,都作了很大改變。
自從比內-西蒙測驗在世界上廣為傳播以來,我國心理學家就試圖把智力測驗移植到中國來。1924年,陸志韋先生在南京發表了他所修訂的《中國比內-西蒙智力測驗》,它實際上來源於美國1916年修訂的斯坦福-比內量表,本測驗適合於江浙兒童使用。1936年,陸志韋和吳天敏又發表了第二次修訂本,使用範圍擴大到北方。第二次修訂本對6~14歲兒童被試較為可靠,6歲以下及14歲以上兒童雖能測驗,但準確性稍差。1982年,吳天敏教授對陸志韋第二次修訂的比內測驗又進行了第三次修訂,稱作《中國比內測驗》。
與第二次修訂本相比,第三次修訂的中國比內測驗作了較大修改,增刪了部分項目,測題按難度順序排列,測驗對象年齡範圍擴大為2~18歲,基本上每歲3個試題,共計51個題目。在評定成績的方式上,放棄了比率智商,而採用離差智商的計算方法來求IQ。
㈡中國比內測驗的內容( 表3-7)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1.比圓形 18. 找尋數目 35.方形分析(二)
2.說出物名 19. 找尋圖樣 36. 記故事
3.比長短線 20. 對比 37. 說出共同點
4.拼長方形 21. 造語句 38. 語句重組(一)
5.辨別圖形 22. 正確答案 39. 倒背數目
6.數紐扣13個 23. 對答問句 40. 說反義詞(二)
7.問手指數 24. 描畫圖樣 41. 拼字
8.上午和下午 25. 剪紙 42. 評判語句
9.簡單迷津 26. 指出謬誤 43. 數立方體
10.解說圖畫 27. 數學技巧 44. 幾何形分析
11.找尋失物 28. 方形分析(一) 45. 說明含義
12.倒數20至 1 29. 心算(三) 46. 填數
13.心算(一) 30. 迷津 47. 語句重組(二)
14.說反義詞 31. 時間計算 48. 校正錯誤
15.推斷情景 32. 填字 49. 解釋成語
16.指出缺點 33. 盒子計算 50. 區別詞義
17.心算(二) 34. 對比關係 51明確對比關係
現將幾種常見類型的題目各舉例如下:
27.數學技巧要求被試填出空缺的數字,使數字矩陣中每一行與每一列的和都相等。
28.方形分析要求被試在方形上畫線,分割成指定形狀的部分。共有6個項目,其中兩個項目如圖3-7所示。
29.心算㈢共3個項目,其中第2題為:有一個人每小時能走8裡半路,現在他走的這條路是25裡半,請問他得走幾小時呢?
30.語句重組㈠要求被試將句子中顛倒的詞整理好,使之成為通順的一句話。共6個項目:
⑴我早農村去到晨。
⑵的誰也不他朋友是。
⑶幫助同互相學應該。
⑷的中秋跳月晚上舞在下。
⑸人的大種田數是中國多。
⑹時候吃感覺的別好餓吃飯特。
此外,吳天敏教授考慮到教育、醫療實際部門對智力測驗的需要,又編制了《中國比內測驗簡編》(簡稱簡編)。它由8個項目組成,題目均選自《中國比內測驗》。吳天敏認為「簡編」項目雖減少,使用省時簡便,雖粗略但尚屬可靠。
四、注意事項
㈠主試對被試必須保持一般的和善態度。對於被試的有關試題內容的探索性問題,一概支吾過去,比如對他說:「你自己想一想」。對於他的答案,不論對與不對,都不要表示肯定或否定的神態,以免影響他的測驗結果。
㈡施行測驗之前,應安排好一間安靜房子,內設一桌兩凳。施測時主試被試對坐。主試可將指導書立在面前,以免被試窺視主試的記錄,思想受到擾亂。
㈢主試必須按照各試題的時限控制時間,不可隨意延長或縮短。時限不包括主試用的時間。
㈣記錄要儘量錄被試原話,以便根據真實材料核對分數。在測驗進行過程中,主試除按指導語讓被試回答試題外,凡屬閒話,一概不說。
學校:葫蘆島心理諮詢學會
學校QQ:2020535539
聯繫人張校長:13358834888
微信號:zc15522298222
學會辦公室電話:0429-399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