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展過程(分期)及分型

2020-12-22 生物谷

第三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展

過程(分期)及分型

  一、分期

  DIC是一個病理過程,根據它的病理生理特點及發展過程,典型者一般可經過三期:

  (一)高凝期

  由於凝血系統被激活,所以多數患者血中凝血酶含量增多,導致微血栓的形成,此時的表現以血液高凝狀態為主。

  (二)消耗性低凝期

  由於凝血系統被激活和微血栓的形成,凝血因子、血小板因消耗而減少,此時常伴有繼發纖溶。所以有出血的表現。

  (三)繼發性纖溶亢進期

  在凝血酶及Ⅻa的作用下,纖溶酶原活化素被激活,從而使大量纖溶酶原變成纖溶酶;此時又有FDP的形成,它們均有很強的纖溶和/或抗凝作用,所以此期出血十分明顯。

  二、分型

  由於引起DIC的原因很多,其發生發展速度也不相同,因此又可將DIC分為以下各型:

  (一)按DIC發生快慢分為急性型、亞急性型與慢性型

  主要和致病因素的作用方式、強度與持續時間長短有關。當病因作用迅速而強烈時,DIC表現為急性型;相反,作用緩慢而持續時,表現為慢性型或亞急性型。各型的主要特點如下:

  1.急性型 DIC可在幾小時或1~2天內發生,常見於各種嚴重的感染,特別是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性休克、血型不合的輸血、嚴重創作、移植後急性排異反應等。此時,臨床表現明顯,常以休克和出血為主,患者的病情迅速惡化,分期不明顯,實驗室檢查結果明顯異常。

  2.亞急性型 DIC在數天內逐漸形成,常見於惡性腫瘤轉移、宮內死胎等患者,表現介於急性型和慢性型之間。

  3.慢性型常見於惡性腫瘤、膠原病、慢性溶血性貧血等疾病。此時,由於機體有一定的代償能力,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功能也較健全,所以各種異常表現均輕微而不明顯。病程較長,臨床診斷較困難,常常以某臟器功能不全的表現為主,有時僅有實驗室檢查異常,所以出現亞臨床型的(subclinical)表現,此類DIC往往在屍解後作組織病理學檢查時才被發現。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急性型。

  (二)按DIC代償情況分為代償型、失代償型和過度代償型

  在DIC發生發展過程中,血漿凝血因子與血小板不斷消耗,但是骨髓和肝可通過增加血小板和血漿凝血因子的生成而起代償作用。此時肝臟生成纖維蛋白原的能力可增加5倍,骨髓生成血小板的功能可增國10倍,因此根據凝血物質的消耗與代償性生成增多之間的對經關係。可將DIC分為以下三型:

  1.代償型凝血因子與血小板的消耗與生成間基本上保持平衡狀態。主要見於輕度DIC。此型患者可無明顯臨床表現或僅有輕度出血和血栓形成的症狀。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如纖維蛋白原無明顯減少),易被忽視。但如病情持續加重,則可轉化為失代償型。

  2.失代償型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超過生成。主要見於急性DIC。此型患者出血、休克等表現明顯,實驗室檢查發現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均明顯減少。

  3.過度代償型 機體代償功能較好,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生成迅速,甚至超過消耗。因此有時出現纖維蛋白原等凝血因子暫時升高的表現。主要見於慢性DIC或DIC恢復期。此型患者出血或栓塞症狀可不太明顯,但與代償型相似,在致病因子的性質和強度發生改變時,也可轉化為典型的失代償型。

  至於局部型的DIC,主要是指局限於某一臟器的多發性微血栓症,但全身仍有輕度的血管內凝血存在,多見於靜脈瘤、主動脈瘤,心臟室壁瘤、人造血管、體外循環、器官移植後的排異反應等,此時常在病變局部有凝血過程的激活。因此嚴格地說,這是全身性DIC的一種局部表現。

相關焦點

  •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可嚴重危害生命,也是感染致死主要原因
    2、腫瘤腫瘤也是導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一個重要病因,隨著近幾年腫瘤病的高發,腫瘤導致的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也有著上升趨勢,尤其是大部分的白血病等相應的腫瘤,很有可能會因為血細胞的紊亂繼而導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這是因為癌細胞可能會攻擊
  • 科普下凝血時間測定的方法學評價內容有哪些
    ,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與科普下凝血時間測定的方法學評價內容有哪些相關的信息吧(以下內容來自於網絡非小編所寫,如有侵權請與站長聯繫刪除)凝血時間測定,根據標本來源有:毛細血管採血法:可用玻片法或毛細血管法測定。
  • 你能從「凝血四項」裡看到多少信息?知識匯總,乾貨滿滿
    一、凝血因子的分類與合成凝血因子是凝血過程的主要參與者,包含12個經典凝血因子和2個激肽系統的因子。因子VI是因子V的活化形式,已廢用;除外因子IV為鈣離子,其餘均為蛋白質;除因子III存在於血管內皮組織,其餘均存在於血漿中,且多在肝臟中合成。
  • 全球與中國凝血因子VIII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VIII消費量及增長情況6  第三節 2020-2026年全球主要地區凝血因子VIII消費量預測分析8  第四節 2016-2026年中國市場凝血因子VIII消費量、增長率及發展預測分析中>  第五節 2016-2026年北美市場凝血因子VIII消費量、增長率及發展預測分析國  第六節 2016-2026年歐洲市場凝血因子VIII消費量、增長率及發展預測分析產  第七節 2016-2026年日本市場凝血因子VIII消費量、增長率及發展預測分析
  • 產後出血易發生在2小時內,跟五個原因有關,預防方法孕媽要知道
    產後出血多容易發生在產後2小時,這段時間內要隨時觀察,一旦出現異常,必須緊急搶救。2、胎盤問題導致如果胎盤沒有完全剝離,一部分和子宮壁分離,其他部分沒有剝離的話,會導致殘存在子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不止。3、生產過程中產道撕裂有的孕媽媽懷有巨大兒、或者急產有可能發生腸道不同程度的撕裂,嚴重的會導致大出血。
  • 第三章 缺氧--第一節 缺氧的概念
    第三章 缺氧 第一節 缺氧的概念   氧參與生物氧化,是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成人在靜息狀態下,每分鐘耗氧量約250毫升;活動時,耗氧量增加。缺氧在軍事醫學中也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例如高原適應不全症主要是個缺氧的問題;高空飛行、潛水作業、密閉艙或坑道內作業,如果處理不當或發生意外,都可發生缺氧。所以研究缺氧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缺氧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對缺氧的防治,保障部隊戰鬥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氧的獲得和利用是個複雜的過程。
  • 糖網病的發展過程是怎麼樣的?怎麼分期?
    那麼糖網病的發展過程是怎麼樣呢?怎麼分期呢?了解它的發展過程也便於人們更好的去發現和治療,下面為大家介紹。  糖網病的發展是分為不同期的,具體如下:  糖網病發生的一期會出現一些微血管瘤或者小的出血點,通常對於視力影響不大。二期則會出現黃白色的硬性滲出,小血點也慢慢發展成了血斑。三期的時候會出現棉絨斑或者是出血斑點。
  • 凝血糾正實驗
    隨著實驗技術的發展,APTT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最開始用來篩查血友病的檢測了。為了更好的說明APTT現在的用途,不得不放出下面這張圖了----瀑布學說中的APTT部分,一張清晰明了但勸退了無數人進入出凝血領域的圖。當我們就「什麼是APTT」查閱書籍文獻時都會看到一個「官方定義「:反應內源及共同途徑的凝血篩選試驗。
  • Radiology:多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並行圖:急性前循環缺血性卒中後的功能結果
    該研究被試納入標準是:急性缺血性中風,年齡大於18歲,閉塞或單側頸內動脈和/或M1狹窄程度大於或等於50%的症狀發作後8小時內表現腦中動脈節段和相關症狀(也包括同側前腦動脈和後腦動脈同時閉塞或狹窄程度為50%的參與者)。
  • 內科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12 年第 63 題 內科學 A 型題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程度的肺功能指標是A. FEV1 / FVCB. FEV1 % 預計值C. FEV1 絕對值D. DLco題目解析1.DLco 是指一氧化碳彌散量,可用於反映氣體的彌散情況,常用於間質性肺疾病的診斷。本題答案B考點講解【2016 年大綱 內科學(四)呼吸系統疾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