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父母的這些選擇都錯了|《異類》讀後隨感

2020-08-20 皓月NY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但當讀完《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我們會發現,成功不僅要靠勤奮和天賦,還與你的出生年份、家庭教育、時代機遇、文化傳承等息息相關,甚至你的出生月份,都有著舉足輕重的關係。全書的觀點是,那些成功的異類,並不是異類,除了聰慧與勤勉,他們比普羅大眾擁有更多的機遇和幸運。不過,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發是,書裡的數據和觀點,有不少與中國父母養育孩子的選擇大相逕庭,倒需要廣而告之一下。

>>>入學年齡<<<

首先有關入學年齡。


9月1日是中國一年級小學生入學的年齡界線,眾所周知,出生於9月1日之後的孩子,必須要推後一年上學。於是,為了讓孩子能早上學,醫院的婦產科剖腹產手術也在這個時段飈升,有不少媽媽寧願在8月底挨上一刀。還有的父母親會千方百計,把出生於9月1日之後的孩子當年送進學校,他們覺得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比同齡人晚一年上學,在起跑線上慢一拍。但如果這些父母讀了《異類》,他們會發現自己原來做了一件大傻事,不是助力孩子,而是把孩子往火坑裡推。


《異類》中舉了一個例子,加拿大最受歡迎的運動是冰球,而那些冰球「巨星」們大部分出生在1月、2月和3月,這不是巧合。因為挑選冰球運動員苗子的時間是1月1日,在一年中頭三個月出生的孩子,雖然只年長几個月,但擁有比下半年出生的孩子更多的成長優勢。當然一開始可能只是小小的優勢,但得到入選機會後,有了更好的教練和訓練機會後,他們的技能就越來越強,與普通孩子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最終就真的成了冰球界的「王者」。因此要想孩子在同齡人中更有競爭優勢,是應該讓他們推遲上學,而不是提早上學,當孩子在體格、心智上比別的小孩發育更好更成熟時,他們通常更易在各種競爭中勝出。


這一點,德國人早有防範,你的孩子提早上學,可以;但想推遲上學,沒門,因為你孩子所佔據的年齡優勢對其他同學不公平。


新版《異類》 圖片來自Goodreads


>>>出生年代<<<

其次是出生年代。


中國人喜歡生龍寶寶、猴寶寶,龍是中國的圖騰,猴子聰明伶俐,寄託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望。當2000年到來時,中國人又熱衷生千禧寶寶,討個吉祥。殊不知,這些孩子從上幼兒園、上小學初中高中,甚至上大學及就業時,一生都要面臨比其他年份出生孩子更多的競爭者。可見,這些孩子的父母是好心辦了壞事。


《異類》提到20世紀三十年代出生的一批幸運兒。因為他們生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父母不敢多要孩子,孩子的出生率大大下降。原來為上一代「嬰兒潮」設計的醫院、學校等公共資源對他們來說都綽綽有餘。於是當他們一降生,迎接他們的是充裕的產房,不但不擁擠,醫護人員也有更多時間去照顧他們;當他們去上學時,班級的人數是他們父母就學時的一半還不到,且大學教授紛紛到公立學校任教,因為在蕭條時期,公立學校教師是個穩定有保障的「香餑餑」;而當他們大學畢業了,就業市場又因為下一波「嬰兒潮」的到來,給了他們大量的工作崗位。這批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趕上了人口少競爭少供需足的所有「紅利」。

>>>家庭教育<<<

最後是有關家庭教育。


《異類》裡提到一位研究者,在深入追蹤12個美國家庭後發現,只存在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中產階級家庭教育和貧困家庭教育。專家總結為,中產階級家庭的教育是一種「協同培養」,父母親「積極培養並評估一個孩子的才能、觀念和技能」。而貧困家庭的孩子則基本上屬於「自然成長」,放養,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發育成長」。雖然兩種教育下的孩子各有千秋,但「協同培養」的孩子還是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現在,中國的大部分家長也加入了「協同培養」,為孩子課外報各種學習和興趣輔導班、運動班,以及琴棋書畫班,和西方中產階級家庭父母一樣,很少讓孩子閒著。但大部分中國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是,除了學習,其他都不用管,不用做家務,不用洗自己的衣服,也很少有社交上的訓練。而美國中產階級父母有一點特別不同的做法是,要讓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己擁有的權益,處理協調生活中面對的各種問題,力促他們今後在社會上立足更遊刃有餘。


《異類》英文版 圖片來自常春藤書屋


這位研究者舉了一個例子,媽媽帶著9歲的小威廉斯去看醫生,做例行的體檢。在路上,媽媽不斷啟發他,要考慮自己該問醫生什麼問題。當小威廉斯說有一個問題時,媽媽就鼓勵他去問,不要害羞,並強調「你可以問任何問題」。所以當那位醫生完成檢查後,小威廉斯就大方地提出自己的問題。研究者指出,出生貧困家庭的孩子在面對醫生這種權威時,大多只是沉默不語。因此,中國父母也需要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讓孩子在學習一技之長的同時,也要積極推動孩子對如何在組織、社會裡生存、協商、談判的自我權利意識的萌芽。因為孩子終將要作為一個成人在社會上立足,這種對自我權利的認識和把控,與社會的互動是必需的,「讓孩子知道利用自己的權益爭取更大的優勢」。


書中給了兩個對比的例子,同樣擁有超高高智商的兩個人,同樣在大學裡受到挫折,從小「放養」的克裡斯•蘭根在兩所大學輟學,無法走上他喜愛的學術之路;而羅伯特•奧本海默卻因為家庭的「協同培養」讓他有一種「悟性」,「這種悟性讓他從世人手中如願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後成為美國知名的物理學家。

《異類》不是一本簡單的介紹成功學的暢銷書,因此無論是父母教育培養孩子,或是了解名人巨富們的成功之道,還是你想追尋努力的方向,都值得仔細讀一讀。

相關焦點

  • 36篇家訪隨感 記錄老師別樣關愛 
    家訪後,班主任還要寫下家訪隨感家訪隨感 充溢愛生情懷記者隨手翻閱黃宅中學班主任們寫的36篇家訪隨感後發現,這些文章都流露了淡淡的真情,有育人成功的喜悅回到車裡,我思緒萬千,或許若干年以後,我也會像她一樣,拉著孩子老師的手滔滔不絕地講述,而此時此刻,我深深地覺得自己肩負的責任是多麼沉重……」——黃麗麗《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教育的本質是愛」,徐國陽說,老師們通過寫家訪隨感,感悟了生命的真諦,收穫了專業的成長,在細數教育足跡的過程中,對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取消短文改錯 增加讀後續寫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黃婷/文 陳衛東/圖  關鍵詞  題型及分值變化  閱讀理解寫作分值增加 完形填空分值減少  卓俊斌表示,與往年相比,英語學科無論是考試內容、要求、題型、分值,還是試卷結構,都有了明顯的調整和變化。
  •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異類》
    今天早晨給大家講個小故事1942年,牙買加中部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對教師夫婦他們的女兒喬伊絲剛剛參加完初中升高中的考試,考試結果出來了,喬伊絲通過了考試,但卻沒有獎學金那天夜裡,喬伊絲無意中聽到父母在過道裡悄悄地說:我們的錢確實不夠事實上,父母把自己所有的積蓄拿出來,也只夠女兒第一年的學費和校服費用,第二年的錢是沒有著落的……喬伊絲的父親飽讀詩書
  • 2020年我省高考英語新變化:取消短文改錯,增加讀後續寫
    圖片來源:南國都市報題型及分值變化:閱讀理解寫作分值增加,完形填空分值減少卓俊斌表示,與往年相比,英語學科無論是考試內容、要求、題型、分值,還是試卷結構,都有了明顯的調整和變化。他介紹,2020年海南省高考英語試題與往年一樣,由四個板塊組成:聽力、閱讀理解、知識運用、寫作。
  • 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合群,原來是父母這些行為造成的
    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合群,原來是父母這些行為造成的我們都知道,自信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他就會處於一個自卑的狀態,結果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做不好。其實孩子的性格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後天生活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性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 原來這些年都錯了
    原來這些年都錯了) 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構成的,比如常見的蘋果樹,根莖葉就一目了然。不過有好區分的就有不好區分的,比如土豆和紅薯。
  • 假面騎士:當異類騎士也變成王小明的卡,來看看是個什麼樣子
    假面騎士:當異類騎士也變成王小明的卡,來看看是個什麼樣子在假面騎士時王的劇中,平成騎士們都出現了一種魔改版本:異類騎士。異類騎士擁有原本那個假面騎士的各種要素,在誕生的時候會導致原來那個騎士的存在消失,如果異類騎士也變成假面騎士帝騎-王小明卡的話呢?來看看這些卡你都見過沒有。
  • 憑什麼,父母永遠都是對的,而我永遠都是錯的?
    曾經有好幾位來訪者談到父母的行為對自己造成傷害時,問我:為什麼錯的都是我,難道父母就沒有錯嗎?為什麼總是我認錯,我道歉,他們卻從來不認錯、不道歉?委屈的小Z帶著傷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哭泣,父母當沒看見。兩個月後,不翼而飛的五十元找到了,原來夾在一本舊日曆裡。
  • 原來不是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文|小胖有愛圖|來源網絡我是小胖有愛,有愛的小胖,一個曾經迷失自我的全職媽媽,喜歡用文字分享生活,交流情感,同頻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與你分享接地氣的情感生活。看到這個問題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給你1000萬和孩子的生命,兩者只能選擇其中一個,不管你選擇哪一個,另一個都會失去。90%的男人都會選擇前者1000萬,有了這麼多的金錢不怕沒有女人,孩子還可以再生。
  • 關於青少年近視 原來這些熟悉「認知」都是錯
    關於青少年近視 原來這些熟悉「認知」都是錯 2020-06-15 20:29:54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項丹平| 字號:A+ | A- 做了幾十年眼保健操都是瞎耽誤工夫?
  • 《異類》:成功與家庭環境、教育方式和社會機遇之間的聯繫
    根據2007年至2016年的高考狀元調查顯示,85%的狀元出生於城市,他們的父母職業佔比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教師、公務員和工程師,而且這些狀元們的父母,平均也都是本科及以上的學歷。下面,筆者將通過《異類》這本書中的部分內容,來分析其中的幾點原因。
  • 為什麼明星都偏愛給寶寶穿「舊衣」?原來是因為這些
    文|夕顏育兒原來是她覺得婆婆小氣,不僅不給寶寶買衣服,還從親戚家搜羅了一大堆的衣服,要給寶寶穿,美名其曰是「百家衣」,說穿了對寶寶好,寶寶更好養。而她覺得別人穿過的衣服太髒,而且覺得穿別人剩下的衣服,丟人。因為意見不一致,最終爆發了戰爭。聽完朋友的抱怨,我想了下,安慰道:「其實,「百家衣」也是有好處的,我們家鄉也有這樣的習俗。
  • 考研都這個節點了,我卻毫不焦慮,是不是個異類?
    「啊,原來考研真的會讓人焦慮到哭泣啊。」我想。13點,吃完午飯的我在走廊背書,才背了五個名詞解釋,這期間就聽到了不少抱怨焦慮的聲音。給家人打電話抱怨的,和男朋友訴苦的,還有一下又一下抽噎的聲音。22點半,回到寢室發現室友都已洗漱好,有的已經睡著了,卻依然亮著寢室的燈,沒睡著的室友會抬頭輕聲問說一句「回來了啊」,那一瞬間微微有點小感動。一天的氣氛都有點微妙,見證了太多焦慮,我開始懷疑:「現在一點都不焦慮的我,是不是一個異類?」
  • 當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父母做法很關鍵,不僅僅要告訴孩子打回去
    自從孩子出生之後,孩子的安全情況,心理狀態,身體健康等等,都是父母需要關注的問題。當孩子一直呆在父母身邊的時候,這些情況父母還能夠大致掌握。可是等到孩子上學之後,父母就不能夠實時掌握孩子的動態,有的父母不禁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會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學習狀態怎麼樣,有沒有惹老師不開心等等問題。對父母來說,總有操不完的心。
  • 辛普森一家隨感:學渣如何成為學霸?
    Bart發現地獄原來是一所學校。地獄學校的校長發現Bart沒有地獄通行證,於是就把Bart送進了教室學習來獲得通行證。當天地獄老師講的,不是數學或文學,而是如何折磨人。在地獄學校裡,所教授的課程都是如何折磨人,如何惡作劇等等在人間裡被認為壞的東西。這樣的課程Bart很有興趣。他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得到了老師的獎勵貼紙。在人間,Bart從來沒有喜歡一節課,只被老師表揚過一次。
  • 高考隨感/楊永順
    高考隨感
  • 沒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這個「通病」……
    因此,父母應該懂得,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自然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也就帶來了不同的創造性。每一個孩子都會對他遇到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反應和思考,每一個孩子都在努力塑造自己。有的孩子讀書不出色,但是他在別的方面卻很擅長。父母如果可以抓住這些方面重點培養,說不定孩子將來會成為這個方面的優秀人才!
  • 我的生活如此糟糕,都是父母的錯嗎?
    回想父母這些話語, 你是否仍有窒息的感覺?當下,我們中有些人習慣將自身問題推給原生家庭,他們認為「我的生活如此糟糕,都是父母的錯」,父母的教育方式令他們自卑、缺愛,以至於在長大後,沒辦法適應這個世界。 原生家庭的確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但它並不能成為逃避失敗的藉口。
  • 原來你一直都錯了
    原來你一直都錯了 2020-12-13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天都吃雞精,雞精的原料原來是它們!這些年我們都理解錯了!
    如果沒有這些調味料,那是做不出那麼多好吃的食物的!日常家庭做飯用到的調味料就有很多了,比如說鹽、醋、醬油、味精(雞精)等等,基本是款款必備。那小夥伴你們每天都在食用的雞精又到底是什麼製作而成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每天都吃雞精,雞精的原料原來是它們!這些年我們都理解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