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小區必須「刷臉」?租戶質疑人臉識別存在強制性

2020-12-20 騰訊網

進出小區必須人臉識別?

社區回應:並非強制,多數業主已錄入人臉信息

目前進出紅豆家園小區,可在大門旁移動帳篷內進行身份登記。

紅豆家園小區的人臉識別系統(圈內)目前正在試運行。

12月17日,天府新區萬安街道紅豆家園小區的劉先生向記者反映,最近,他們進出小區必須使用人臉識別系統,且不允許辦理門禁卡業務。

劉先生說,他在小區物業問詢得到的回應是為了方便小區管理,沒有人臉識別信息不能進出小區。18日上午,記者在萬安街道高飯店社區採訪了解到,該小區採用人臉識別並非強制,如需要進出,仍可採用在大門口登記身份證信息等方式。社區工作人員回應,「為便於管理,5000多戶業主多數同意使用人臉識別,僅有兩三家租戶不同意」。

租戶質疑

人臉識別存在強制性

劉先生說,他是紅豆家園的一名租戶,小區是當地的安置房,流動人口較多。從12月15日開始,紅豆家園小區開始使用人臉識別系統,並成為進出小區的主要方式。

劉先生說,由於擔心人臉識別會洩露個人隱私,他不同意這個方案。但當他詢問小區物業是否可以繼續沿用門禁卡進出時,卻被告知目前不再辦理門禁卡,只能採用人臉識別。

他認為該方案存在強制性,且不尊重業主隱私權,希望能夠找到妥善方案解決,「人臉信息本身就是很重要的隱私,為何小區要強制人臉識別?萬一洩露怎麼辦?」

住戶意見

人臉識別方便安全

18日上午,就劉先生反映的問題,記者來到位於天府新區寧安東路188號的紅豆家園,看到小區大門門禁處,確實已設置了多個人臉採集系統,業主進出須摘下口罩識別。

一旁的移動帳篷內,安保人員正在對小區外來人員進行身份登記,在名單中記錄有人員身份證號、聯繫方式以及姓名等信息。

當天,紅豆家園小區的有業主稱,早在上周,社區就通知業主前往錄入人臉信息,此前也不斷地通過微信等方式告知,徵求業主意見。

「很方便,為了安全著想嘛!」業主李大爺說,對於小區採用人臉識別的措施,他持贊成態度,認為小區此舉能夠更好地維護治安,給業主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也有業主提出,從新聞中看到人臉識別會洩露隱私,「洩露隱私問題,應該是個別現象吧。」

社區回應

僅兩三戶租戶不同意

18日上午,記者在萬安街道高飯店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採訪了解到,紅豆家園小區採用人臉識別進出是從上周開始的,目前還在試運行階段。

「人臉識別不是強制性的,多數業主同意這個方式。」社區工作人員說,之前,確實收到了兩三戶租戶的反對意見,擔心會洩露個人隱私等等。但經社區耐心說明後,目前僅有一戶不同意。

在採用人臉識別之前,社區在業主溝通群中充分徵求過業主意見並召開過宣講大會,在徵得大多數業主同意後,才開始投用,且如果有不同意的,仍然可以使用登記身份證等方式進出。

社區表示,目前該小區確實不再受理門禁卡辦理業務,由於之前門禁卡的使用存在「你借給我,我拿給他」的不規範情況,給小區管理帶來了很多麻煩,因此為了加強管理,小區採用人臉識別,「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建智慧小區,和公安、政府部門信息進行聯通。」

而對於業主擔心的個人隱私洩露問題,工作人員稱,他們不會洩露這些信息。(記者 宋瀟)

來源:華西都市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收快遞刷臉…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回到小區刷臉、收取快遞刷臉……不知不覺間,人臉識別設備已經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位了解人臉識別技術的從業人員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假設了一個具體場景:用戶在小區門禁錄入的人臉信息發生洩露,不法分子要想成功利用這些被洩露的人臉信息通過其他信貸公司的審批環節,取決於信貸公司人臉核驗程序邏輯是否存在漏洞,「包括API是否暴露出來、模型特性如何等等」。
  • 刷臉進小區真有必要嗎? 記者走訪杭州幾個使用人臉識別的小區
    你家小區或者鄰家小區,有沒有裝上人臉識別進出系統?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雖然如此設置,但一位保安說:「租戶需要去物業登記人臉信息,現在不能刷卡了,都要刷臉。」一位居民回憶,人臉識別是今年安裝的,「外賣和快遞都可以送到小區裡,倒沒什麼不方便,也挺安全的。」毛先生拖了好幾個月,當天來登記人臉識別。在小區物業裡拍張照,就登記好了。鳳起都市花園於2003年交付,目前由浙江野風物業公司管理。
  • 刷臉進小區真有必要嗎?記者走訪杭州幾個使用人臉識別的小區……
    你家小區或者鄰家小區,有沒有裝上人臉識別進出系統?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日前,《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提出「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
  • 進小區刷臉,取張廁紙都要刷臉!這些人臉信息都去哪了?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進小區,人臉識別;住酒店,人臉識別……在刷臉時代,你去樓盤售樓處看個房子,也很可能被人臉識別。 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
  • 人臉識別門禁之憂:業主質疑安裝不告知 臉「丟」了咋辦?
    從前段時間網上引起熱議的「戴著頭盔看房」短視頻,再到日前(10日)出現的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人臉識別系統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今年成都很多小區也陸續安裝了人臉識別等智能門禁系統。而一邊是「人臉識別門禁」的熱潮,一邊是越來越多居民的質疑——如何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擔心安全未錄入人臉的業主被攔在門外
    楊女士說,在小區居住這麼多年進出小區時都是使用的門禁卡,而且為保障安全,門禁卡也會每三個月左右進行升級,但7月14日下午5時40分許,她下班回家進小區時卻被保安攔下,不讓其進小區。「保安說我沒有錄入人臉識別,所以不能通過門禁,然後我準備從包裡拿門禁卡時,保安又說門禁卡已經沒用了,必須去物業辦錄入人臉才行。」
  • 「人臉識別第一案」主訴人郭兵:我為什麼推動「人臉識別」入法
    「修訂草案」增加了對人臉識別的規定後,他們大部分都認可這一條規定是對業主權利的保障,畢竟有了權利,個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從管理和便利的角度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提供了便利和安全,特別是在打擊違法犯罪方面非常有效。如果一個被通緝的逃犯想進入小區,一旦被刷臉設備掃到,可能也更加容易被發現。
  • 福州多個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個人信息如何保護?
    在實際應用中,有不少居民因未採集人像信息,不能刷臉開門,只能讓小區門口的安保人員幫忙開門。鄭女士說,物業工作人員告訴她,社區要求推廣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人像信息不會洩露。魯能公館入口也已裝上了人臉識別機。現場,一位業主在人臉識別機前刷臉,很快就通過閘門,但也有業主通過時,因人臉識別失敗,只得調整角度,嘗試多次才得以通過。
  • 人臉支付、刷臉賣房……人臉識別的喜與憂在交替上演
    不僅刷臉賣房出事故,進售樓處看房也被迫戴頭盔。前不久,一段「男子帶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熱議。背後的原因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一些地產售樓部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客戶比對,以防「飛單」,而頭戴頭盔的男子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臉。
  • 「人臉識別第一案」雖然勝訴,當事人還是不服。更多的人臉識別攻防戰,居民有權選擇不刷臉嗎?
    當刷臉進小區成為現實,居民是否可以選擇不刷?更令人擔憂的是,人臉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是否安全,有無被洩露風險。另一家科技公司的商務代表陳先生表示,他們公司的人臉檢測技術支持強光、弱光、黑夜、背光等多種複雜環境,並且可檢測出正臉、側臉等多種角度人臉的位置。相比傳統的IC卡方式,刷臉通行更快,刷臉開門識別準確率平均達99%以上,能有效提升社區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 要「臉」還是要安全? 刷臉支付遇到的質疑多過支持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回到小區刷臉、收取快遞刷臉……不知不覺間,人臉識別設備已經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近兩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的迅速普及也使得相關實踐運用泛濫,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以及監管層面的關注。
  • 「刷臉」被濫用,生物信息安全如何捍衛?
    防止刷臉被濫用華東某市的一個小區,是最早一批在小區入口和各樓棟加裝人臉識別裝置的小區,「刷臉」一年半時間後,居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科技帶來的便利。但其實,當初安裝的時候,是有一些居民堅決反對安裝這套系統的,理由是害怕洩露個人隱私。
  • 以後進出裕康苑得刷臉!該不該搞?
    但是最近,他們發現,裕康苑小區各個門口都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進出小區得刷臉。這意味著,除該小區住戶外,其餘人不能再從小區進出。 小區門禁來了,住戶覺得安全有保障了,可附近居民卻抱怨開了:多少年了,都從這裡進出,現在門禁來了,去個菜市場,還得繞一大圈,太不方便。
  • 【深度】人臉識別泛濫,誰有權拿走你的人臉數據?
    他發現雖然通知中寫到安裝智慧社區門禁後可以使用人臉識別(也就是「刷臉」)或者手機APP兩種方式來開門,但在辦理權限時都必須要錄入人臉照片。他還注意到負責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第三方公司曾經曝出過負面信息,自然開始擔憂個人信息尤其是人臉照片被收集後會如何存儲和使用,以及是否會存在信息安全問題。
  • 評論|「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但「依法刷臉」依然任重道遠
    (據11月22日新華網)這起案件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去年4月,郭兵支付1360元購買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雙人年卡,而園方之後單方面要求,將原本確認的指紋識別入園方式更改為人臉識別。郭兵認為野生動物世界違約且存在欺詐行為,於去年10月將其告上法庭。這一案件看似是合同糾紛,但爭議焦點卻是在經營者擅用「人臉識別」的合法性上,也因此引發了極大關注。
  • 北京住建委:「人臉識別」將成每間公租房標配
    《通知》要求,納入北京市保障房建設計劃的公租房項目應全面採用「人臉識別」、智能門鎖等技術,實現非承租家庭成員不得隨意進入樓棟單元門。近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表示,北京公租房人臉識別系統正式上線運行,部分公租房住戶開始「刷臉」進出社區和單元樓門。啟用該系統的社區,未通過識別的人員將會被拒之門外。預計到2019年6月底,人臉識別系統將覆蓋所有已運營項目,涉及12萬居民。「原來只是記錄進出人員的數據,現在則必須通過人臉資料庫的對比和驗證,才能打開門禁系統。」保障房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單振宇說。
  • 【以案說法】到處要「刷臉」,臉刷「丟」了咋辦?
    進小區,請刷臉!到站了,請刷臉!比如,北京、重慶等多地公廁安裝了刷臉裝置,市民只需站在廁紙機前的識別區,臉正對前方的攝像頭,經過識別過程,可以領取一段廁紙。2019年,動物園將入園方式從按指紋改成「刷臉」,因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該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的「人臉識別第一案」。
  • 人臉識別門禁之憂:業主質疑「悄悄」安裝,「我的隱私咋保障」?
    從前段時間網上引起熱議的「戴著頭盔看房」短視頻,再到日前(10日)出現的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人臉識別系統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今年成都很多小區也陸續安裝了人臉識別等智能門禁系統。而一邊是「人臉識別門禁」的熱潮,一邊是越來越多居民的質疑——如何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問題的背後,是數據的去向和安全問題。
  • 【以案說法】到處要「刷臉」,臉刷「丟」了咋辦?​
    上車,請刷臉!進小區,請刷臉!到站了,請刷臉!比如,北京、重慶等多地公廁安裝了刷臉裝置,市民只需站在廁紙機前的識別區,臉正對前方的攝像頭,經過識別過程,可以領取一段廁紙。2019年,動物園將入園方式從按指紋改成「刷臉」,因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該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的「人臉識別第一案」。
  • 刷臉就能開門 煤氣洩漏會自動關閥 溫州這個小區有靈性
    不過,萬川麗景花苑的業主們不需鑰匙,刷臉就可以開門;即使人在國外,也可以遠程給親戚開門。更重要的是,小區的安全係數提高了。6日,溫州市鹿城首個智慧安防小區正式投用,記者探訪後發現了許多「黑科技」。刷臉、藍牙、搖一搖  智能門禁有6種開門方式萬川麗景花苑大門,如今已經面貌一新,無法正常伸縮的鐵拉門,已經被全新道閘取代。換新只是外表,內裡是加入了高科技。據了解,全新的道閘除了流行的抓拍識別技術外,還增加了藍牙糾錯功能。「抓拍識別技術不是百分百準確,當業主車牌某個數字破損或有淤泥等遮擋,道閘就無法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