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司法改制讓「私權」轉向公權

2021-01-10 半島網官網

  

文/燕農      1月12日,山西省政府、山西省檢察院與太原鐵路局三方籤訂協議,太原鐵路檢察機關全面移交地方,這是全國第一個鐵路檢察機關正式從鐵路系統中剝離,由此開啟了全國鐵路檢、法回歸國家司法體系的大幕。據悉,鐵道部已向各鐵路局發電:鐵路檢法兩院的工資支持到 6月底。(2月20日《新京報》)  

    從1983年法院、檢察院組織法修改,刪除鐵路運輸法院(檢察院)作為專門法院(檢察院)的規定,到1987年由鐵道部管理的兩個司法單位「鐵路運輸高級法院」、「全國鐵路運輸檢察院」被撤銷,其後鐵路司法改制便陷入了無邊泥沼。直到2001年我國加入WTO,關於司法體系公正、獨立的要求形成合力,變革的車輪才再次啟動。這雖是距邁出改革第一步之後等了29年才有的結果,但卻不失破冰式前進的重要意義。

  揆諸憲法: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由此可知,在憲法框架之下,司法主權統一而不可分割。但是,由於歷史積沉和利益糾葛,鐵路部門作為壟斷企業卻擁有特殊的「部門司法權」。因司法不獨立造成的司法不公一直是質疑的焦點:涉及鐵路方面的訴訟何以由鐵路司法處理?為什麼多以鐵路方面勝訴收場?緣何一個企業可以「自己當自己的法官」?

  「企業法官」、「企業檢察官」對內執行司法權,而對外則身份模糊,以「企業職工」的身份查案辦案異常尷尬。事實上,這是一種雙重傷害,既傷害了司法主權的統一性和司法公正性,又陷「企業法官」、「企業檢察官」於司法正當性爭議之中。鐵路司法「特立獨行」,更像是一個部門的私權在運行。鐵路司法改制 ,要義在於鐵路系統曾經擁有的司法權,從部門私權向統一的司法公權轉身,回歸憲法。

  當然,利益的盤根錯節與深重的歷史沉積,不可能隨著鐵路司法從鐵路系統剝離而抽刀斷水、條分縷析。譬如,剝離之後,曾經的鐵路司法職能不變,其與鐵路部門的關係該如何處理?工作怎樣銜接?鐵路司法剝離,並不代表司法監督退出了鐵路系統,而轉身以公權的形象深度介入,會否遭遇屏障?再如,鐵路司法人員在完成「企業職工」到「公務員」的身份轉換後,世故舊情並不會同時轉身,置於人情社會的環境中,鐵路司法曾經的「保護主義」弊端或許尚不能就此革除。這些,顯然都需要後續的制度構建與律令調整。

  付諸宏觀視域來看,曾經的鐵路司法更像是權力的封閉運行。從這個意義上說,鐵路司法的弊端,再次證明了一個常識:任何封閉運行的公權,都會帶有拂之不去的公義缺陷。因此,由鐵路司法改制起步,改革需要步步為營。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news.bandao.cn/lagala/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孟祥龍]

相關焦點

  • 法律人性化的本質是公權對私權的體貼
    當然,僅僅有前述理由,還不足以充分論證《紀要》規定的正當性,要真正搞清這一點,還必須到國家公權和公民私權的關係當中去找:即公民權利是目的,國家權力是手段,國家權力存在的全部理由就在於對公民權利實施有效保障。
  • 評論:從卡拉0K收錢看公權介入的必要性
    從卡拉0K收錢看公權介入的必要性  陳建民  自從版權局公布收費標準後,各地立刻做出了反應,據媒體11月15日報導「南京7000家飯店不再卡拉OK紛紛『拆』字當頭」。綜觀這場卡拉OK收費爭論的焦點無非是三個,一個是誰有資格收費?收費的標準應該由誰來決定?收取的費用應該如何分配?
  • 由中央管理,中國鐵路總公司改制成立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6月18日,據《人民鐵道》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貫徹黨中央關於加快推動中國鐵路總公司股份制改造的決策部署,經國務院批准同意,中國鐵路總公司改制成立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今日在北京掛牌。改制後成立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由中央管理,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承擔國家規定的鐵路運輸經營、建設和安全等職責,負責鐵路運輸統一調度指揮,統籌安排路網性運力資源配置,承擔國家規定的公益性運輸任務,負責鐵路行業運輸收入清算和收入進款管理。經國務院批准,公司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
  • 中國鐵路總公司改制成立新公司 由中央管理
    央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記者王晶)今天上午,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貫徹黨中央關於加快推動中國鐵路總公司股份制改造的決策部署,經國務院批准同意,中國鐵路總公司改制成立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今日在北京掛牌。這距離2013年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整整6年3個月。
  • 【快評】從古北水鎮變成ppp看立法邊界兩大關鍵問題:公權私授和...
    是不是ppp的公開競爭程序可以解決公權公授(而不是公權私授)的公平問題?是不是在ppp程序中對於這類資源需要徵求百姓意見甚至搞類似供水價格的聽證?昨天參加ppp立法討論會,我說,在邊界問題上,公權私授和私權公佔(商業行為被捆綁在ppp行政壟斷中)是ppp立法適應新形勢而需要研究的兩大新問題。這是要把特許經營分類或者收縮範圍,用狹義特許經營來分析,以避免公權私授和過度的私權公佔的現象。
  • 青島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方民為青島大學師生作學術報告,講述新時代的法治、司法與法官
    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李方民以「雲課堂」方式,為青島大學師生作了一場題為「新時代的法治、司法與法官」的學術報告。他認為,司法是法治的實現方式,在服務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虛假陳述的私權救濟
    在依法治國的法治社會中,"司法最終解決"基本原則以及法院在依法治國進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決定了法治社會的標準是行政權力受到限制以及法院的權威受到普遍尊重。證券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有賴司法的救濟。   因此,對"虛假陳述"賦予司法救濟的權利,行為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對證券市場的規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特別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尚不成熟的證券市場,更是如此。
  • 公權和私權的制衡:把好校門關VS把校門關好
    而且,公權力需要由人去執行,而人的自私,又會導致公權私用,以權謀私等一系列惡劣現象,從而破壞公權力的權威性和公正性。當公權力的權威受到挑戰的時候,就可能會落入塔西佗陷阱: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 17395億元註冊改制成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鐵路改革進一步提速。6月1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官網宣布,貫徹黨中央關於加快推動中國鐵路總公司股份制改造的決策部署,經國務院批准同意,中國鐵路總公司改制成立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當日在北京掛牌。
  • 「事業單位改制,還能考嗎?」當然,改制後也是傳統意義的鐵飯碗
    領導李阿姨聽說表弟要考事業編,就說現在職業單位改制,都要取消了,沒工作了,千萬不能考,表弟上網搜索看到對於事業單位的改制標準,又問了一些在事業單位上班的親戚。事業單位的改制確實在進行,但是不是取消,而是改變了存在的形勢,對於事業單位的人員編制也進行了重新的規劃,有部分單位改為企業合同制,但是工資也會提升。
  • 母題與主題,公權與私慾
    母題:公權與私慾理由:首先,雖然「權力」這一概念主要體現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之中和社會治理領域,但社會屬性是人的根本屬性,「人是政治的動物」(蘇格拉底),正因為如此,「公權與私慾」的矛盾便成為人類文化中共有和普遍存在的矛盾,也成為文學作品經常表現的母題。
  • 公權姓公必為公 以權謀私毀終生
    從這些年查辦的腐敗案例來看,公權私用已經成了領導幹部淪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貴州省原省委常委、原副省長王曉光到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艾文禮再到雲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一個個落馬的領導幹部,正是忘記了權從何來,該為誰用,把手中的公權當成了謀取私利的工具,最終自食苦果,身陷囹圄。這些案例發人深省,也再次告誡廣大黨員幹部,公權姓公必為公,以權謀私毀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