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400家門店,員工過萬,疫情下喜茶、奈雪如何持續擴張?

2020-12-17 電商在線官方

2017年春節後,喜茶「衝」進了長三角,來勢洶洶。

一杯喜茶售價20-30元,是普通奶茶的2-3倍。誇張的是,人們為了喝上一杯喜茶能夠忍受排隊7個小時,或者加價50元讓跑腿、黃牛代購,不僅如此,每人還限購6杯。

市場看不明白:到底是消費者瘋了,還是喜茶瘋了?曇花一現,還是新的風口到來?沒人能給出答案。

3年沉浮,茶飲品牌來來往往,座次初現。

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成為新中式茶飲三巨頭;一點點、Coco、鹿角巷站在第二梯隊,擁有基數龐大的腰部市場;蜜雪冰城則以低價站穩了下沉市場。另有茶顏悅色、伏見桃山等區域性隱形冠軍;全產業鏈玩家博多控股,則手握著蜜果、甘茶度、奶茶博士、茶桔便等多個品牌,門店數量超過10000家。

如今,茶飲賽道的跑馬圈地尚未結束,又恰逢三年鏖戰之後的行業升級之年。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直接將賽程拉入「閉眼模式」——門店暫停營業的損失之外,如何備戰下一階段,於他們而言,拼的是刺刀。

「在疫情期間,品牌在全國開出的420家線下門店大部分都暫停營業了。」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曾對媒體透露。

事實上,營收損失之外,以奈雪的茶、喜茶為代表的新中式茶飲品牌還承受著「直營模式」和「空間概念」下的人工與房租成本。

具體來講,兩者的門店數量均在400家左右,直接管理的員工數量超過1萬名,人力成本巨大;此外,注重空間體驗的理念下,門店面積多在200平方左右,是普通奶茶門店面積的3-4倍。疫情的衝擊下,營收銳減,人力與房租壓力凸顯。

重壓之下,外賣、小程序預約自提、線上商城等數位化運營成為奶茶行業重點追加投入的一部分。

「電商在線」從奈雪的茶方面了解到,目前其點單小程序訂單量佔全渠道45%,此前常規下為30%。而喜茶披露的2019年經營數據中提到,有82.31%的喜茶用戶選擇線上下單。

經過3年狂奔,消費者對於奶茶的熱情空前,但疫情的爆發,給茶飲界帶來的是剎車,還是磨練內功的機會?低人效、低坪效的新中式茶飲短板是否會被改良?隔壁的咖啡新零售能否給茶飲界帶來啟發?「電商在線」就以上問題進行了採訪與觀察,探索疫情後的奶茶經濟。

奶茶復工:需求旺盛,爆單是少數

隨著疫情得到進一步的控制,城市裡的奶茶店陸續開門營業,訂單開始活躍。

2月23日,長沙的一家茶顏悅色開業,門口排起了近百米長的隊伍,「網紅奶茶店復工排百米長隊」話題還上了微博熱搜,有2.8億次閱讀和2.3萬次討論。

在杭州,多家1點點門店因為訂單做不過來,不得不在外賣平臺間歇性上線,上線幾分鐘接單,接滿了暫時下線,有餘力接單了,再上線一會兒。有人說,從「搶菜」切換到了「秒殺奶茶」。

「電商在線」從餓了麼方面了解到,復工一周以來(2月17-23日),外賣中最受辦公室復工人群歡迎的top5類目中,奶茶位居第二;同時,全國來自寫字樓的奶茶果汁外賣訂單環比增長100%,杭州以831%位居增長第一的城市;在廣州和深圳,奶茶同樣位列城市最熱外賣單品。

「(奶茶行業的)機會在於從整個市場消費面來講,熱情仍然保持得很強勁,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人們在)疫情過後最想做的事情,喝奶茶被排為第2名。」國茶實驗室創始人羅軍對「電商在線」表示。

的確,這是一份被按捺了許久的消費需求。

在喝不到奶茶的日子裡,手搖奶茶、速溶奶茶在淘寶上的銷量大增,以「奶茶」為關鍵詞搜索,凱瑞瑪的速溶奶茶、谷康穗的「爆炸衝泡奶茶」、果遇茶的「爆搖奶茶」位列銷量前三。

「2月份的銷量增長了10倍,此前一個月的銷售額在20萬元左右,這個月衝破了200萬元。」果遇茶負責人告訴「電商在線」。

另一家線上奶茶品牌谷康穗同樣表示,2月復工以來,當月銷量創新高,最近的一次直播賣貨中,原本備了1萬箱的庫存,結果賣出去2萬多箱,只能抓緊時間生產。「賣太多」反而成了奶茶商家的擔憂。

在線下,復工潮的到來,奶茶店生意逐步回暖,但對於大多數品牌來說,訂單並未達到「爆單」狀態。

2月23日,杭州嘉裡中心的樂樂茶營業,江燕(化名)從小程序下單,10分鐘後順利拿到奶茶;此前,同樣一個動作,至少需要排隊一小時左右。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喜茶,「電商在線」記者通過小程序點單杭州的一家門店,20分鐘後順利拿到奶茶,並未出現爆單和長時間等待。

「門店僅接受喜茶go小程序下單,同時已在部分門店鋪設智能取茶櫃,可一鍵開櫃取茶,減少面對面接觸,目前取茶櫃已覆蓋超過150家門店。」喜茶方面透露。

復工,給奶茶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但並未能夠快速「回血」。

奶茶的高光

過去的3年裡,奶茶快速成為一片沃土,除了讓消費者「成癮」之外,資本的助力功不可沒。

以喜茶為例,2012年5月,喜茶起步於廣東省江門市的一家小店,整整花了3年多時間才走向深圳。在廣東站住腳之後,並未直奔北京、上海,而是去了廣西。直到2017年2月,才正式進入上海,此後才有了「上海市民排隊7小時買奶茶」的故事。

喜茶刷爆上海灘,離不開資本的鋪墊,2016年8月,喜茶背後的資方就已經包括了今日資本和IDG資本,獲投1億元。

不同於世紀之初的奶茶市場:衝泡為主、多為加盟制,品牌影響力出來後,可以快速地加盟複製,一夜之間就能開遍大江南北;當下爆發的新中式茶飲,以品牌直營店為主,每開一家店都是一筆硬性支出,需要資本持續跟進。

2018年4月,美團點評站在了喜茶背後。

喜茶拿到龍珠資本4億元的獨家投資,而龍珠資本為美團點評產業基金。彼時,喜茶的估值達到80億。同年,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和字節跳動張一鳴、快手宿華、笑果文化李誕一起位列「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

2018年,喜茶首次全面披露經營數據:163家門店,門店單日最多賣出5200杯飲品,小程序上線7個月,用戶達到600萬人。

同一年,奈雪的茶估值達到60億。天眼查數據顯示,奈雪的茶A輪、A+輪投資均來自天圖投資,總投資額數億元,而天圖投資在消費品企業裡的戰績包括周黑鴨、甘其食等品牌,實力與眼光獨到。

資本青睞,門店持續擴張,消費熱情不減,2018年成為了新一輪奶茶經濟徹底爆發的元年。此前的「上海奶茶現象」找到了答案。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0-2019年奶茶企業新增12萬餘家。其中,2018年是奶茶經濟爆發之年,一年內奶茶企業註冊數量達2萬餘家,喜茶、奈雪的茶均拿到億級融資,樂樂茶也在2019年拿到上億融資。

根據36氪此前的報導,多位茶飲行業高管曾透露了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的全年營收,分別為35億元、30億元、9.6億元。彭博社於2月25日報導稱,奈雪計劃最早今年進行美國IPO,融資4億美元。奶茶經濟的想像力仍在繼續。

過去的3年裡,奶茶成為最熱門的消費賽道之一,但隨著疫情的爆發,「10天損失過億」暴露出的問題是:直營成本過高,必然影響擴張速度,以及這條尚未成熟的賽道將面臨哪些升級?

失血:人力與空間

很難說,奶茶行業到底是「拼刺刀」的競爭來得激烈,還是疫情下的集體沉默更為受傷。

根據《茶飲疫期生存報告》,在2020年1月25日-2月9日之間,超過9成的茶飲門店停業,其中65.56%門店(品牌)全部停業,25.38%門店(品牌)僅剩幾家店堅持營業。

「我們估算,(新中式茶飲、包括咖啡)最少有1.5億的重度消費者,在整個疫情節點上損失慘重。」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電商在線」表示。

疫情期間,暫停營業對奶茶店帶來的影響主要來自:營收減少,人工、房租、原材料等支出。

在羅軍看來,從調研來看,80%的品牌損失在100萬元以內。規模大的、頭部品牌受到的影響重一點。

以「書亦燒仙草」為例,該品牌以加盟模式為主,其創始人王斌曾對媒體表示,從春節到2月16日,近3000家門店暫停營業,初步估計營業額損失約4億元。

和書亦燒仙草類似,目前1點點、Coco等品牌多採用加盟制;而以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為代表的新中式茶飲則均為直營店。前者的損失由品牌方與加盟商共同承擔,後者的幾百家門店盈虧、上萬名員工的薪水均由品牌方承擔。

在人工方面,奈雪的員工數量達到1.4萬人,「一睜眼,好多工資要發」 彭心曾說道。根據目前的恢復情況來看,截至3月2日,奈雪的茶近9成門店已恢復營業,其中10%的門店業績恢復明顯,與上月同期接近。

對於直營模式的奶茶品牌而言,門店越開越多,意味著人力成本越高,雪球越滾越大。但直營模式帶來的優勢是更高的品牌價值,也是奶茶賽道能夠獲得高估值、直奔IPO的原因。

「直營品牌在整個資本市場的估值特別高、價值感很強,同時,(每一家店的)現場加工投入很大,從茶現泡、現萃,到水果的現切現榨,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工。」羅軍提到。

「電商在線」走訪發現,即便是疫情下,奶茶訂單並未飽和、且並未開放烘焙區的情況下,一家喜茶門店的員工數量也達到20人左右。從分工來看,光是奶茶的製作過程,就包括泡茶、萃取、水果榨汁、奶蓋製作等等,再加上點單、收銀系統。

彭心曾在採訪中提到,「新式茶飲製作工藝很複雜,行業機械化程度又低,不像咖啡,有咖啡機器和萃取設備,幾個店員就夠了。新式茶飲的產品製作都純靠人工,所以一家門店得配備十幾個到幾十個員工。」

為保證這些員工的「動作不變形」,「奈雪跟加盟茶飲店不同,新店一旦籤約,至少需要4-6個月的前期準備。在設計、裝修的同時,會提前三個月準備員工,進行制茶培訓、考核、鑑定等工作。」彭心曾公開表示。

由此帶來的行業挑戰是,目前頭部奶茶品牌的門店數量在400家左右,倘若參照咖啡行業,未來發展到瑞幸的規模(4000多家門店),則需要十幾萬名員工,如何管理這支龐大的團隊?如何保證輸出同等品質的產品?

「現在暫時看不到能夠迅速改變人力結構的辦法。相信奶茶品牌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同時很多供應鏈公司、可能也在下功夫了。」羅軍認為這是疫情給奶茶行業帶來的一種推進。

人力成本之外,奶茶行業直面的另一部分損失在於房租。

根據《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當下,消費者對茶飲品牌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交價值和休閒價值被重視。這也是奶茶品牌注重社交空間的原因,門店以200-400平方的規模較多。但在疫情下,門店規模導致的影響面也更為直接,每一平方米都在放大虧損

「一個店面,我們把它分為後場和前場。後場用於產品的加工和售賣,這部分如果不是靠設備來解決,面積很難再壓縮。但是前場會根據客流量來界定,這部分可能會節省一些面積。當門店的營收向線上傾斜時,前場可能會壓縮一些面積。」羅軍對「電商在線」分析。

在羅軍看來,由此帶來的店面模式變化是,新式茶飲品牌可能會嘗試新模型,例如完全的外賣模型,作為一個加工點只提供外賣服務;假設在門店密集度高的地方再增加一家店,純外賣店可以去負責承接附近商圈的所有線上訂單.

參照咖啡圈的瑞幸,直營模式下,瑞幸開出了4507家門店,憑藉著自有門店、自有用戶、自有數位化系統直奔IPO。在這個過程中,瑞幸放棄了對「空間」的下注,與注重第三空間的星巴克走了完全不一樣的路徑。

如今,「第三空間」卻被奶茶行業視為排面。

產品力與數位化

不可否認,第三空間構成了奶茶品牌價值的一部分,但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力和數位化運營。

幾年前,市場上有一種聲音——奶茶是個暴利行業,入局者前赴後繼、客單價高、原材料便宜等因素共同支撐著「奶茶暴利」的觀點。

事實上,從2000年算起,奶茶行業從茶粉和奶精勾兌階段,走向茶葉和鮮奶衝泡,再到奶茶IP下的高端茶飲,以商品力、空間和品牌文化構成對消費者的吸引。

在奶精勾兌奶茶的年代,由品牌總部發放奶精、茶粉,全國各地都可以加盟,低成本模式下,奶茶店繁花似錦。對於加盟商而言,加盟費、房租的主要成本之外,採購原材料和少數的人力,並不構成巨大成本。

新中式茶飲完全換了一種玩法。

「奶茶行業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以茶為核心原料,原料的投放量、茶葉級別越來越高了,高端茶裡面的茶氨酸很高,就是導致鮮爽、帶來快樂因子的這部分,所以喝了喜茶、奈雪會越來越上癮,它(帶來的)快樂度是不一樣的。」羅軍表示。

鮮果、茶葉、奶油等原材料共同構成了奶茶品牌的產品力。在產品力的壁壘形成之後,數位化建設成為茶飲的必然趨勢。

2017年,喜茶聘請陳霈霖擔任公司CTO,這個出身金山軟體、擔任過遊戲架構師的網際網路人,用跨界思維改造餐飲、茶飲行業。

陳霈霖把自身工作分為三個部分:IT 管理、技術產品的研發和數字營銷。把用戶行為和消費數據,門店的使用原料、物料都進行數位化,這是新式茶飲的發力點。

從疫情爆發來看,2月下旬,隨著復工的推進,奶茶店的陸續開門,通過自有小程序下單、外賣平臺下單、奶茶周邊商品的線上零售成為主要銷路。

傳統印象中,奶茶店無非是做一本茶飲生意,門店生意與外賣訂單相結合。但在新中式茶飲市場,數位化營銷卻成了長久布局。

在朱丹蓬看來,「外賣也好,或者手機下單預約提貨,這一塊對於新中式奶茶在整個時間管理、單杯成本、單店產出會有比較好的幫助。隨著疫情的結束,新中式奶茶的競爭會進入一個白熱化,加速整個行業的洗牌。」

奈雪的茶方面對「電商在線」提到,關於線上渠道,目前涉足(小程序)點單、外賣、商城。疫情期間,奈雪的茶商城小程序也已經上線,上架了奈雪小茶盒、休閒零食點心及各種周邊產品。

「經過這次疫情,我們會更加豐富自身產品線和銷售平臺,確保不會因為單一環節受限而帶來較大壓力。」奈雪的茶方面表示。

按照原定軌跡,2020年的茶飲賽道會是加速度的一年,但是疫情帶來的影響面之下,競爭的維度被重新打開,在商品力和門店規模之外,數位化與產業鏈的升級變得更加緊迫。

相關焦點

  • 奈雪的茶、喜茶的上市第一股誘惑 食安拷問VS網紅長虹
    公開資料顯示,奈雪的茶由彭心、趙林夫婦創建於2015年,隸屬於深圳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末,奈雪的茶已在全國已開出230餘家門店,覆蓋35個城市。產品以20歲-35歲年輕女性為主客群,打造了「茶飲+軟歐包」的形式。不止奈雪,另一網紅大咖喜茶近來行情也不差。
  • 喜茶和奈雪的擴張之路,線上跟網紅合作,線下開小門店
    3月中旬,喜茶也在天貓開了旗艦店,還獲得了新一輪融資,估值超過160億。面對疫情的衝擊,喜茶和奈雪正在做衝刺,那效果如何呢?茶飲線上化其實,在疫情的衝擊下,1月底到2月初期間,有65%的茶飲門店停業,堅持一直營業的只有9%。奈雪和喜茶的門店,也在疫情嚴重期間暫停營業。
  • 蜜雪冰城已成喜茶、奈雪最大對手?
    用6塊錢的產品,開出全國規模最大的奶茶店。可以說,蜜雪冰城已經成為奶茶界無法忽視的黑馬,今年6月,它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一萬家。這是什麼概念,可以橫向進行下對比。2019年底,喜茶開出了430家門店,2020年的計劃是翻一倍。今年3月,奈雪的茶門店數是349家,這兩個奶茶王者主要走直營模式,門店擴張較慢。
  • 茶飲:喜茶下沉,奈雪「押注」體驗空間,一點點突圍|2020展望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稱,在疫情期間,品牌在全國開出的420家線下門店十天共計虧損過億元。不過也不都是壞消息。參考2003年的非典疫情,餐飲行業同樣損失慘重,但它同時也是疫情過後,恢復、反彈更快的行業。對喜茶、奈雪等頭部玩家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固地位、繼續尋找新增量,成為這一年的頭等大事。後來者則在想辦法殺出重圍。競爭依然激烈,更大的變化還有整體趨於理性的茶飲消費環境和投資環境。
  • 深度解析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
    ,門店數較少;券商報告顯示,成熟新式茶飲門店淨利率能達到10%-15%,但淨利率對於日單量極度敏感,800單左右是一個門店的盈虧平衡點;目前喜茶、奈雪的茶已實現盈利,樂樂茶還在擴張期,暫未盈利。據員工介紹,這個店的規模比較小,共有39名員工。據燃財經統計,在店的十點半到十一點期間,有12個茶飲訂單和10個左右的軟歐包訂單。店內整體顧客不算多,但環境舒適,服務體驗較好。
  • 喜茶、奈雪們「破圈」,零售化能成正道嗎?!
    截止今年3月,奈雪的茶在全國50多個城市擁有349家門店、1.4萬名員工。這次疫情下,創始人彭心表示,奈雪的茶接下來會重新思考堂食、外帶、外賣、零售四種產品結構和盈利模型,並重新進行資源配置。『線上訂單』以及『新零售等多元消費場景』是我們下一階段新的努力方向。」我們知道,奈雪非常看重女性市場。
  • 喜茶、奈雪的茶,你們爭奪「新式茶飲之王」的樣子有點好笑
    此前在網上看到的排隊現象 圖源網絡喜茶總是「很忙」。在20-30平方米的櫃檯內,喜茶最多的時候有15個員工在同時忙碌工作,讓操作間顯得十分擁擠,確實營造出生意十分火爆的現象。但同樣面積的店裡,星巴克通常只有3-5個員工。
  • 為什麼喜茶和奈雪與上市無緣?
    除了原材料之外,在茶葉生產中,即使喜茶和奈雪已建立了嚴格的SOP(標準操作程序),由於自動化程度低和供應鏈智能不足,他們也不得不付出極高的人工成本。彭心曾說:「我們的員工應該記住如何泡茶,每種用多少茶,烏龍茶的溫度是多少,訂購冰少的霸氣橙子以及放多少橙子,每個人都可忙碌了」。咖啡行業可能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培訓員工,但是茶行業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 2020年,喜茶們的競爭進入到「下半場」
    據21世紀商業評論消息,截至2019年年底,奈雪在全國40多個城市開出了323家門店。 至於開放了加盟模式的瑞幸咖啡旗下的小鹿茶則擴張神速。據中國實體門店創業者分享社區店鹿(deerlog)的統計結果,截止到2019年底,小鹿茶的門店數大約為204家,平均每天大約新開一家店。 此前面臨諸多「山寨店」困擾的鹿角巷也擴張了門店網絡。
  • 喜茶們為何遲遲無法上市?
    咖啡店咖啡師可能幾個人就夠了,但去年喜茶最大的店雙班倒也要60人,而奈雪需要30人。到了今年,喜茶、奈雪開始通過數位化降本增效。《白皮書》顯示,2020年新式茶飲邁入線上線下數位化的3.0階段,9家新式茶飲品牌組建了數位化團隊,其中奈雪、喜茶數位化團隊超過百人。
  • 喜茶和奈雪售賣的這款茶葉產品,為何選擇同1個供應商?
    2家品牌都未開放加盟,以直營形式在全國布局線下門店。其中,喜茶有常規大店(實驗室Lab店、茶空間店和標準店)和GO店(小型便利店,未設有店內空間);而奈雪則是始終堅持開大店,門店平均面積在200平米以上。 據公開資料,喜茶線下門店數量於今年7月已突破500家,奈雪的茶線下門店數量於今年8月已突破400家。
  • 娃哈哈開了第一家奶茶店,有喜茶奈雪好喝嗎?
    但在這些用戶可感知的角度外,娃哈哈的奶茶店其實很特別,不走尋常路。像一點點、益禾堂這樣的品牌,在進入市場初期時時很少談加盟的話題,在佔據用戶心智,有一定的市場認知度後,加盟才逐步放開,喜茶、奈雪的茶更是至今都沒有開放加盟資格。但娃哈哈卻是加盟店走在了直營店的前面,首家直營店還沒開起來,加盟店就已經到處都是了。
  • 喜茶、奈雪競速「茶飲第一股」,茶飲市場風口還是泡沫?
    初入北京時,喜茶三裡屯店門口的黃牛靠每杯加價15元的排隊費,甚至可以月收入上萬。喜茶公布的2019年數據顯示,其單店單日最高營業額為17萬元,單店單月平均營業額在100萬以上,2019年共在43個城市開設390家門店,是2018年的兩倍有餘。而截止目前,喜茶已經開出650家店,且均為直營。
  • 農村輟學生打造茶飲屆「拼多多」,要逆襲喜茶、奈雪提前IPO?
    跟喜茶、奈雪的茶備受資本和媒體追捧相比,近日被傳IPO的蜜雪冰城顯得更為另類——成立23年,從未接受過外部投資。就在上周,蜜雪冰城卻被傳出已完成20億元的首輪融資,估值超200億元,同時計劃在A股上市。如果傳言為真,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專攻下沉市場的蜜雪冰城,估值可能成功逆襲「陽春白雪」的新茶飲頭部品牌喜茶和奈雪的茶。
  • 「奈雪的茶」再傳上市:PK喜茶,誰會率先搭上「資本快車」?
    2017年12月,奈雪的茶開啟「全國城市拓展計劃」,開始走出廣東,向全國擴張。截至2020年2月,奈雪的茶已遍布全國50多個城市,共349家門店。所有門店均為直營,且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2018年3月,奈雪的茶完成A+輪投資,估值達到60億元,成為公開資料中茶飲行業首個「獨角獸」。
  • 在喜茶奈雪背後「悶聲賺錢」:它一年進帳65億,全國狂開9500家店
    一提起奶茶品牌,很多人會想到喜茶、奈雪の茶,亦或是coco、一點點。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奶茶品牌並不是它們,而是一個做刨冰起家的奶茶店。2020年5月底,蜜雪冰城舉行了第9500家門店的籤約儀式,並正式開啟萬店倒計時計劃。作為對比,奈雪の茶有349家直營門店,喜茶則在全國43城開出390家門店。
  • 雙十一首戰告捷後,喜茶、奈雪在新零售戰場的競爭進入白熱化
    雙十一為喜茶和奈雪帶來的不僅是一次衝刺業績的機會,也是線上流量的大規模輸入,在雙十一活動中,喜茶官方旗艦店粉絲增長超20萬。在新式茶飲競爭的上半場,喜茶和奈雪等品牌的主戰場無疑在線下,但經歷過幾年狂飆突進式的發展後,新式茶飲未來市場擴張速度放緩已是必然趨勢,下半場,高速增長的線上軟飲料市場將成為喜茶、奈雪等品牌較量的主陣地之一。
  • 喜茶們的「騙局」,開茶飲店真的是暴利嗎?
    2015年,一點點在大陸以每個月開店20家的速度快速擴張,在上海、浙江、深圳、廣州等14個省市開放單店加盟和部分區域授權。目前,一點點全國有2000家店,其中上海有400多家店,杭州240多家,成都200家店。大多門庭若市,排長隊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為什麼一點點發展如此迅速且頗受歡迎呢?
  • 越來越貴的喜茶和奈雪,能成為「中國星巴克」嗎?
    從誕生之初,喜茶和奈雪走的就是精品化和高端化路線,這從裝飾精美引人拍照的門店和高於同類品牌的定價就可見一斑。在近幾年的擴張中,喜茶和奈雪也在不斷繼承星巴克的「第三空間」。儘管兩者的線上訂單比例已經很高,仍然不妨礙他們將線下門店越開越大,並且不斷增加門店品類,這同樣是為了鞏固高端化的定位。
  • 喜茶、奈雪競速「茶飲第一股」,蜜雪冰城估值200億,茶飲市場風口...
    全國門店爆單、排隊7小時,喜茶早在2017年開啟了黃牛代排奶茶的先河。初入北京時,喜茶三裡屯店門口的黃牛靠每杯加價15元的排隊費,甚至可以月收入上萬。喜茶公布的2019年數據顯示,其單店單日最高營業額為17萬元,單店單月平均營業額在100萬以上,2019年共在43個城市開設390家門店,是2018年的兩倍有餘。而截止目前,喜茶已經開出650家店,且均為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