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爾頓論教育

2021-02-19 劍橋Eos

彌爾頓認為,兒童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重新獲得對上帝的正確認識,由此去熱愛上帝、效法上帝。然而舊教育存在諸多弊端,無助於達到這一目的。舊教育的弊端如下:

舊教育讓兒童學習語言,卻不同時學習文字和詞語所表達的具體事物,這樣就算一個人自誇掌握了在巴別塔之後世人所講的一切語言,這樣的學習也是沒有實際效用的,他也絲毫不能被看做是有學問的人。彌爾頓認為,那種讓學生花七八年時間僅僅積攢蹩腳的拉丁語和希臘語的教育,實際是浪費學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舊教育不從兒童的智力水平出發教語言,而是強迫頭腦空虛的兒童寫文章、詩歌和演說詞。但實際上,只有兒童具有成熟的判斷力,通過長期的閱讀和觀察使頭腦中充滿了優美的格言和詞彙之後才能進行寫作。

教師教授各學科時,不是從最容易的學科,即最明白地斥諸感官的學科開始,而是給剛入學的新生教最需要理智的抽象的邏輯學和形上學。這些都破壞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影響對上帝的理解,不利於形成純真美德。

 

首先要建立新的教育機構學園。彌爾頓主張為12-21歲的青少年設計一種完善、豐富的教育,培養他們公正、高尚、熟練地履行一切私人的、公眾的、平時的和戰時的職責。由於不滿傳統文法學校的做法,彌爾頓主張創辦一種新學校——學園。學園一般能容納130名學生,校內設校長一人,教職工20人。校長應是公認的道德完美之人,有能力履行一切義務或能明智地指導工作。

學園的一切活動都井然有序。學生每天的作息及活動分為3部分:學習、鍛鍊和就餐。在學習方面,學園開設的課程包括:古代和現代的各種語言、文字課程、自然學科、社會學課、德育課程及寫作和演講。這些課程按學生智力發展情況及知識間的相互關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首先是語言學習。包括拉丁語、希臘語、義大利語、希伯來語、敘利亞方言和迦勒底語。具體學法是:先學習一些當時通用的正確文法書中主要的、必須的規則,接著給學生讀一些易懂的,使人愉悅的教育書籍。繼而學習算數規則,在遊戲中教幾何學的初步知識。晚餐後就寢前,專注於學習宗教的簡易原理和聖經故事。

接下來學習論農業的著作,可先讀古代作家,再讀現代作家的著作;同時學一點地球儀和各種地圖的使用要領;再學一點自然哲學和歷史哲學。這樣就學完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的原理以及物理學的一般要點,進而學習建築學、工程學等學科。

道德方面,在學生學習了希伯來語後,可閱讀原版的《聖經》,能明辨「至善」與「邪惡」;再通過柏拉圖、色諾芬、西塞羅、賽普塔克、利爾修斯的一切論道德的著作和羅克裡安著作的殘篇,引導他們年輕而柔順的情感。當他們掌握了關於個人責任的知識以後,就可以學經濟學。

接下來學習政治學,了解政治社會的始末和原因。這之後可以探究法律的原理和司法。首先的和最可靠的是摩西所定的律法,再學習那些受到讚揚的希臘立法者萊庫古、梭倫、扎留庫斯、查倫達斯的遺篇,進而學習羅馬的法令、十二銅表法直至查士丁尼法典,下及薩克遜法以及英國的不成文法和成文法典。星期天和每天傍晚,學習神學的最重要問題,以及古代、現代的教會史。

最後學習歷史學、英雄史詩和主題最嚴肅、最莊嚴的阿提卡悲劇;學習一切著名的政治性演說詞;有關談話和寫作的實用技巧;學習邏輯學、修辭學、詩學;培養寫作能力。

鍛鍊包括音樂、體育方面的活動。鍛鍊按場所不同分為校內、校外兩種。校內鍛鍊。午餐前,至少有一個半小時用於鍛鍊和鍛鍊後的休息。鍛鍊的內容首先是準確使用武器。休息時則聽莊重、神聖的協奏樂曲或完整的交響樂;有時伴隨著笛子或柔和和風琴唱宗教歌曲、軍歌或民間小調。

晚餐前約2小時進行軍事活動。首先跑步,然後視年齡許可騎馬,直到學習各種騎術。做完這些並經檢查確認合格後,就可讓學生學習軍事學的基礎知識,輔以各種古代和現代的戰略和戰術。

當學生在室內學習了兩三年,打下牢固基礎後,可讓他們在穩重的教師的帶領下,結伴騎馬出遊,到各地學習、觀察。包括去考察城鎮的建築和耕地的土壤有何優異之處;觀察港灣和貿易港口,有時還要出海,遠至英軍的海軍駐地,在那裡他們學習航海和海戰的實際知識。學生年屆二十三四歲時,為增長經驗,還可訪問參觀其他國家。

彌爾頓對飲食部分並沒有十分明確的說明,他強調兩點:第一,學生最好同室共餐;其次,食物應清淡,有益健康而又花錢不多。

1662年,一批不信奉英國國教而被解職的教師開始按彌爾頓教育改革的精神創辦獨立的學園,並於1665年開學。這種新型學校將傳統的通才教育和適應需要的實用學科結合起來,成為早於德國的實科教育性質的中等學校。這種學校在英國日益發展,並傳播到國外,成為19世紀美國中等學校的主要類型。

參考資料:《西方教育名著提要》,單中惠、楊漢麟 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彌爾頓和《論出版自由》
    a)《論出版自由》有著根深蒂固的階級性。有著資產階級的烙印的彌爾頓最關心的首先是學術、學者的言論、觀點的自由;所討論的自由並不是全體人民的自由,而僅僅只是針對資產階級而言。他認為「一切人都是生來自由的,但『粗野的普遍人民』也具有非常壞的本性」,所以,他以為只有從「理智的」、「能幹的」人們中間才能選拔出執政人員。
  • 彌爾頓的"局限性"
    不合時宜 彌爾頓的"局限性" 張偉     按當時的出版法令,約翰·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本身就是一本未經許可的非法書籍,而且遠算不上一本經過深思熟慮的作品。    說是名著,《論出版自由》其實過了100多年才真正風行起來,並成為後世喜歡引據的經典。一位傳記作者甚至說,要是沒有《失樂園》,彌爾頓的這些政論小冊子,大概早就被歷史埋沒了。確實,這些政論,雖說因酣暢淋漓而讓人讚嘆,也因為出語汙穢、血口噴人而叫人咋舌。    起碼在他人生的前半段,尚沒有失明的彌爾頓總是梗著脖子做人的。
  • 1649年查理一世被殺後,彌爾頓出版了《論國王及地方法官之任期》
    在《謙遜的駁斥》一文中,主教霍爾曾經指控彌爾頓旨在釣取文名,並炫耀其能力及背景,以贏取「一位富孀」或其他報酬。在《自辯》一文中,彌爾頓嘲諷這種想法;反之,他曾自稱「生長在富裕之家」,不需任何富孀,並主張「謹慎而態度優雅之男士會選擇小康、清白之家的女孩,而不會選擇富孀為妻」。
  • 英國文化的發展,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彌爾頓和英國革命
    在認識論方面,霍布斯基本上是一個感覺論者,但他還沒有把知識和思想起源於感覺世界的原則加以發展。約翰·洛克(1632到1704)繼承培根和霍布斯的傳統,替感覺論提供了有力的論證。在他的名著《人類理解論》(1790)裡,他提出了「一切知識來自經驗的這個唯物主義命題。但是洛克的唯物主義觀念是不徹底的他把人的觀念分為兩類:第一性的觀念與第二性的觀念。
  • 彌爾頓與他的《失樂園》
    後來雖因這個計劃過於宏大,彌爾頓不得不將其分成了兩部分,即《失樂園》與《復樂園》,然而這絲毫未影響其磅礴的氣勢。既然要超越前人,做到「第一」,這就難免要跟前人進行比較,彌爾頓第一個比較的對象是——摩西。
  • 每天名言:英國詩人彌爾頓.J.英語名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天名言:英國詩人彌爾頓.J.英語名言 2013-02-16 16:05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彌爾頓達芙》:陳柯冬,是黎松的生命之泉
    「她啊,就像彌爾頓達芙,安靜沉穩,不濃烈不辛辣,第一口澀,細品起來清甜,後勁綿長醉人。」彌爾頓達芙,是產於蘇格蘭斯貝塞地區的著名威士忌,有蜂蜜的香味,口味清爽甜美。而這樣一個講述學霸研究生和著名藝術家相愛的故事,也正如彌爾頓達芙一般,平淡中帶著一絲甜蜜,不覺間更是回味無窮!陳珂冬,一個高智商理工科學霸,沉著冷靜,認真理性,不苟言笑,不解風情,有迎難而上打破規則的勇氣,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決心,也有堅定不移的原則與熱愛。
  • 去「傳媒帝國」尋蹤彌爾頓-青年參考
    中英大學生領袖創新體驗營·感知英國專題(二)去「傳媒帝國」尋蹤彌爾頓 南開大學 馬宇平 《 青年參考 》( 2015年09月02日   26 版)
  • 歐洲17世紀文學之五:彌爾頓2
    歐洲17世紀文學之五:彌爾頓2彌爾頓對撒但的反叛是肯定的,因此把撒但的形象塑造得高大偉岸,勇敢多智,且身先士卒。他曾說過在天上坐上大王寶座,就意味著具有比別人更多享受的權力,但是在他的王國裡就意味著有比別人更加努力戰鬥的義務。但是隨著情節的發展,他的欲望更加膨脹,也變得獨裁專制。因而連他忠誠的部下亞必迭都起來反對他。撒但的轉變,使他的形象不如前面那樣高大威武,變成一條蟒蛇,渺小可憎。
  • 由小可以看大,看早晨可知一天——彌爾頓《復樂園》語錄
    ——彌爾頓孤獨是一種最好的交際——彌爾頓通往真實之路,既嚴酷又艱險。——彌爾頓有多少罪孽就會有多少法律——彌爾頓書籍並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它包藏著一種生命的潛力,與作者同樣地活躍。——彌爾頓 《失樂園》秩序從混亂中產生了出來——彌爾頓殺人不過是殺死一個理性的動物,而禁止一本好書卻是在毀滅理性本身——約翰·彌爾頓一本好書是一個藝術大師寶貴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可以銘記和珍藏的血液——彌爾頓有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
  • 蘇東坡和彌爾頓,不同時空、不同文化的悼亡,卻有著一樣的真摯
    《悼亡妻》:彌爾頓的代表作。彌爾頓是十七世紀英國的著名詩人。他出生在富貴之家,父親是權高位重的律師,家庭生活優裕,從小便受到專業的教育,有著較高的文學素養。他也曾遊歷歐洲,見多識廣,底蘊深厚,並且一身正義,負有雄心壯志,在後期投入政治革命,又經歷失明的打擊,一生跌宕起伏。
  • 翻譯彌爾頓的《失樂園》,過去30年裡比之前300年還頻繁
    特別是對於彌爾頓來說,他的作品都帶著一些變革性的東西。他是一個參與處決查理一世的共和主義者,他反對天主教,而這就是他塑造的意圖反抗上帝的撒旦的性格。因此,人們紛紛在政治和宗教鬥爭時期翻譯他的革命思想,比如在各國努力脫離蘇維埃政體的時期,或是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之春』時期。」
  • 彌爾頓詩歌創作中的「自由」
    自由的主題也自始至終貫穿在彌爾頓的詩歌創作之中。詩人在15歲時翻譯的兩首讚美詩其實就是歌頌那些上帝從暴君法老手中解救出以色列人的行為。《基督誕生之晨》中的聖嬰基督也就是推翻篡位者撒旦及其追隨者的大英雄。
  • 課堂收穫 | 細觀彌爾頓《失樂園》(上)
    一些細節可從彌爾頓性別觀在《失樂園》中的體現(上)和彌爾頓性別觀(下)窺探,或者聯繫《復樂園》中的耶穌形象。最後一部分提到servitude,其實彌爾頓最為知名的十四行詩也提到了不同為上帝serve的形式,也算彌爾頓思想之間的呼應吧。
  • 百齡壇17年蘇格蘭威士忌彌爾頓達夫釀酒廠限量版卓越呈現
    百齡壇17年彌爾頓達夫釀酒廠限量版酒樽沿襲百齡壇17年原有的瓶身設計,以玫瑰光澤及輕金屬橙的元素加以修飾,呼應著其淡淡的肉桂香以及香甜宜人的甜橙果香,將人們帶到風光無限的彌爾頓達夫釀酒廠,盡顯品牌純正的蘇格蘭風範。對任何一位威士忌鑑賞家來說,彌爾頓達夫釀酒廠限量版都是極佳的收藏臻品。
  • 《蘇霍姆林斯基論勞動教育》首發
    《蘇霍姆林斯基論勞動教育》是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闡述勞動教育理論的書籍,是蘇霍姆林斯基結合在帕夫雷什中學多年工作的親身經歷,從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方面對於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勞動教育的影響、實施勞動教育的手段和途徑進行了全面細緻的闡述。書中的材料和所闡述的方法會對教師實施勞動教育給予實質性的幫助,有助於廣大教師在各自的工作實踐中完成勞動教育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