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彌爾頓的《失樂園》,過去30年裡比之前300年還頻繁

2020-12-18 澎湃新聞

翻譯彌爾頓的《失樂園》,過去30年裡比之前300年還頻繁

翟逸清/編譯

2017-07-25 18:01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英國《衛報》報導,在英國學者約翰·彌爾頓的長篇史詩《失樂園》發表350年後,與之相關的信息不斷出現。研究發現,這篇揭示人的原罪與墮落的長篇史詩,在近30年內被翻譯的次數多於之前300年的次數總和。

《失樂園》中文譯本之一

由全球50多位學者合作研究而著成的新書《彌爾頓的譯本》(

Milton in Translation

)中顯示,這位17世紀作家的作品被譯成其他語言逾300次,其中包括法羅語、曼島語、泰米爾語、湯加語、波斯語、希伯來語、弗裡斯蘭語、威爾斯語等57種語言。

以普度大學教授安吉利克·杜(Angelica Duran)、伯明罕城市大學博士伊斯蘭·伊薩(Dr.Islam Issa)、大峽谷大學博士喬納森·奧爾森(Jonathan Olson)為首的有關學者們發現,特定時期內對《失樂園》的翻譯往往映射著那一時期的反叛精神和民族主義。研究表明,在愛沙尼亞蘇維埃共和國時期,對《失樂園》的翻譯是一種抵抗蘇俄、尋求獨立的行為。而在中東地區,翻譯這篇詩歌的行為發生於「阿拉伯之春」運動期間。20世紀60年代,前南斯拉夫的政治家米洛萬·吉拉斯(Milovan Djilas)在獄中將《失樂園》翻譯成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他在手紙上用一支鉛筆謄寫了詩歌全文,並將其夾帶出獄。

1866紐約版約翰·彌爾頓《失樂園》中古斯塔夫·多雷創作的插圖

伊斯蘭·伊薩博士表示:「我們驚訝於彌爾頓的作品被譯成如此多種的語言。我們雖然預測到它會被譯成許多種語言,但沒有料想到會是如此之多,甚至包括很多使用人數稀少的語言,比如曼島語。西班牙語和法語譯本很容易被猜到,但威爾斯語和曼島語則不然。」

伊斯蘭·伊薩博士還表示:「《失樂園》講述了一個十分常見的故事——亞當和夏娃以及他們的墮落——這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弱的主題。特別是對於彌爾頓來說,他的作品都帶著一些變革性的東西。他是一個參與處決查理一世的共和主義者,他反對天主教,而這就是他塑造的意圖反抗上帝的撒旦的性格。因此,人們紛紛在政治和宗教鬥爭時期翻譯他的革命思想,比如在各國努力脫離蘇維埃政體的時期,或是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之春』時期。」

發表於1667年的無韻詩《失樂園》中寫道:「人類最初的違抗,還有那禁果/它那必死的味道/將死亡帶到世上,連同我們所有的悲哀/和那失落的伊甸園。」彌爾頓的撒旦和他的墮落天使一道被逐出天堂,「自天上投射的熊熊烈火/可怕的毀滅和燃燒降臨/無盡的毀滅,若無休止/堅硬的鎖鏈和懲罰之火。」他繼續去引誘亞當和夏娃,並導致了他們被驅趕出伊甸園。

新書《彌爾頓的譯本》

學者們表示,《彌爾頓的譯本》這本於7月20日由牛津大學出版社發行的書籍,是第一份關於彌爾頓的作品在全球譯讀現狀的足夠詳細的研究成果。伊斯蘭·伊薩說:「這本書真正體現了文學作品的張力。它證實了即使彌爾頓的作品來自350年前,它們的主題仍舊具有廣泛的普遍性和適應性,在這個方面,《失樂園》這部作品尤為優秀。」

他補充道:「對於我來說,最令人著迷的不過是了解整個世界的政治和宗教是如何與人們所讀的東西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歷史上的許多進程都很相似,因此讀者很容易在彌爾頓的革命性思想中找到共鳴。有趣的是,來自埃及、愛沙尼亞和西班牙、處於完全不同時期的翻譯者們似乎都不由自主地對那些性愛描寫有著完全相同的理解。」

伊斯蘭·伊薩還表示:「我希望彌爾頓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閱讀。《失樂園》可以說是在語言界最美的一篇詩歌,它對後起之秀的詩歌影響深遠。彌爾頓是率先不使用押韻技巧、不被任何規章所禁錮的詩人之一,他的風格對今天的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失樂園,翻譯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翻譯《失樂園》,過去30裡年比之前300年還頻繁
    近日,英國《衛報》報導,在英國學者約翰·彌爾頓的長篇史詩《失樂園》發表350年後,與之相關的信息不斷出現。研究發現,這篇揭示人的原罪與墮落的長篇史詩,在近30年內被翻譯的次數多於之前300年的次數總和。
  • 彌爾頓與他的《失樂園》
    《失樂園》的第一句便帶著點石破天驚的味道:OF/ Mans/ First/ Dis/o/be/dience, /and/the/ Fruit.之前教過大家通過數音步來判斷詩歌類型,通讀下來,你們會發現,五步抑揚格幾乎貫穿全詩,除了第一行。
  • 約翰·彌爾頓與《失樂園》
    這句話出自十七世紀英國最著名的詩人彌爾頓,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就是這位詩人的代表作、歷經353年的時間淘洗依然光彩奪目的偉大史詩《失樂園》。即便在當今時代,女性與男性的智性平等還不是理所當然的共識。而彌爾頓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寫過一系列關於婚姻與離婚的文章,主張女性不僅是管家婆和傳宗接代的工具,而且是平等的夥伴,表現出對女性的極大尊重,他還贊同僅婚內不和諧一條就構成離婚的充足理由。其實,男女各有特點,每個人皆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互敬互愛才好,願大家都能擁有和諧的愛情與美滿的婚姻。
  • 課堂收穫 | 細觀彌爾頓《失樂園》(上)
    《失樂園》中的epic voice很明顯是和上帝站在一邊,貶低撒旦及其跟隨者的。我們說上帝,總喜歡用omniscient來修飾,這點用在《失樂園》一點不為過。至高視角的上帝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Him God beholding from his prospect high,Wherein past, present, future he beholds,...
  •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約翰·彌爾頓與《失樂園》
    《失樂園》 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一扇門上鐫刻著這樣一段話:「一本好書是將一位大師的寶貴心血特意保鮮、加以珍藏,目的乃是為著未來的生命。」這句話出自十七世紀英國最著名的詩人彌爾頓,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就是這位詩人的代表作、歷經353年的時間淘洗依然光彩奪目的偉大史詩《失樂園》。
  • 彌爾頓的"局限性"
    不合時宜 彌爾頓的"局限性" 張偉     按當時的出版法令,約翰·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本身就是一本未經許可的非法書籍,而且遠算不上一本經過深思熟慮的作品。    1643年英國新一版出版法令頒布時,彌爾頓有更要緊的事處理。一方面,新教和舊教的政治鬥爭,讓新教徒彌爾頓忙著與守舊者論戰;另一方面,個人的婚姻波折也讓他心煩意亂。35歲那年,他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定下與一個保皇家庭年僅17歲女孩的婚約。不料,妻子結婚不到一年就躲回娘家,死活不肯回來,坊間也盛傳,妻子拒絕與他圓房。這種個人生活的刺激,讓他開始撰寫支持感情不合者離婚的出版物。
  • 彌爾頓詩歌創作中的「自由」
    自由的主題也自始至終貫穿在彌爾頓的詩歌創作之中。詩人在15歲時翻譯的兩首讚美詩其實就是歌頌那些上帝從暴君法老手中解救出以色列人的行為。《基督誕生之晨》中的聖嬰基督也就是推翻篡位者撒旦及其追隨者的大英雄。
  • 由小可以看大,看早晨可知一天——彌爾頓《復樂園》語錄
    ——彌爾頓 《失樂園》Awake,arise or be forever fall'n.醒來吧,起來吧,否則將永遠沉淪。——彌爾頓 《失樂園》Long is the way and hard,that out of hell leads up to light.長路漫漫且遙遠,一出地獄即光明。——彌爾頓 《失樂園》學會以最簡單的方式生活,不要讓複雜的思想破壞生活的甜美。
  • 英國文化的發展,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彌爾頓和英國革命
    在認識論方面,霍布斯基本上是一個感覺論者,但他還沒有把知識和思想起源於感覺世界的原則加以發展。約翰·洛克(1632到1704)繼承培根和霍布斯的傳統,替感覺論提供了有力的論證。在他的名著《人類理解論》(1790)裡,他提出了「一切知識來自經驗的這個唯物主義命題。但是洛克的唯物主義觀念是不徹底的他把人的觀念分為兩類:第一性的觀念與第二性的觀念。
  • 19秋冬色彩趨勢 — 失樂園的鐘
    >《失樂園彌爾頓看來失樂園的鐘2017年國際博物館的主題是博物館將歷史事件以文物、照片、模型及敘事再加以再現與敘事,打造一個多元發生的舞臺,塑造與過去相連的社會記憶。
  • 《失樂園》:久木與凜子,真的完美逃離婚外戀的宿命了嗎?
    在世界名著《廊橋遺夢》裡,女主弗朗西斯卡一生用4天與羅伯特·金凱相愛,用餘生深深想念。她與羅伯特·金凱的婚外戀因為隱忍而保全了一個家庭的完整,弗朗西斯卡的丈夫自始至終都不曾覺得自己的妻子有異。渡邊淳一的《失樂園》呈現給讀者的,是一份與之不同、絕不隱忍的婚外戀。渡邊淳一,是日本著名的文學大師,被稱為國民作家。
  • 去「傳媒帝國」尋蹤彌爾頓-青年參考
    中英大學生領袖創新體驗營·感知英國專題(二)去「傳媒帝國」尋蹤彌爾頓 南開大學 馬宇平 《 青年參考 》( 2015年09月02日   26 版)
  • 1649年查理一世被殺後,彌爾頓出版了《論國王及地方法官之任期》
    這位理察·鮑威爾遠在1627年,曾欠當時在劍橋的彌爾頓500鎊的債,其後雖恩減為312鎊,仍未償還。顯然詩人曾在1643年5至6月間在鮑威爾家逗留了一個月之久,究竟為收債或為娶妻而去,則不得而知。約翰·彌爾頓或許覺得34歲該是結婚生子的時候了;而瑪麗年僅17歲,顯然是他所要的處女。因而回到倫敦時,彌爾頓身邊已有個妻子,這很使他的外甥感到意外驚喜。
  • 鳥的天堂|重返失樂園
    2017年,城郊竹林裡1933年,巴金先生受朋友陳洪有的邀請,從上海來新會縣考察西江鄉村師範學校(位於今日簧莊)。並隨同天馬人陳毓就、茶坑人梁朝令、天祿人葉渠均乘船遊玩三鄉。一六〇五不僅殺害了稻田裡的害蟲,還進入水源,毒死了河裡大批魚類。雀墩上的鷺鳥捕食了受汙染的河魚,也大規模地死亡。鳥的天堂裡牛背鷺基本絕跡,白鷺和池鷺數量大幅度下降。只有覓食範圍比較廣的夜鷺,能到水源較為乾淨的江河中捕食,才得以倖存。
  • 彌爾頓和《論出版自由》
    演說中還運用大量事例來證明歷史上不實行言禁的國家的文化是繁榮的、進步的,而有那些言論嚴格受限的國家的文化則是封閉的、停滯不前的。彌爾頓誇大了理性的力量,相信人們完全可以憑自己的理智來判斷書的好壞,沒有任何理由和必要來頒布這樣一項出版管制法。但是不論從歷史角度還是現實意義來說,《論出版自由》的觀點有失偏頗,不免矯枉過正之嫌。
  • 每日一練答案解析-2020年11月8日
    As答案:C解析:過去分詞短語作條件狀語。全句意思為:鑑於他們剛從大學畢業,那麼這些年輕人已經幹得很不錯啦。這裡 given 等於considering 之意(鑑於;考慮到),用作連詞,也可用作介詞。用作連詞時,一般由 that 引出從句。有時that可以省略,如:given the company gets a majority,省略 that 後,仍然是個主謂結構。
  • 彌爾頓論教育
    彌爾頓認為,兒童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重新獲得對上帝的正確認識,由此去熱愛上帝、效法上帝。然而舊教育存在諸多弊端,無助於達到這一目的。彌爾頓認為,那種讓學生花七八年時間僅僅積攢蹩腳的拉丁語和希臘語的教育,實際是浪費學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舊教育不從兒童的智力水平出發教語言,而是強迫頭腦空虛的兒童寫文章、詩歌和演說詞。但實際上,只有兒童具有成熟的判斷力,通過長期的閱讀和觀察使頭腦中充滿了優美的格言和詞彙之後才能進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