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zia支持美國領先癌症中心開展GDC-0084聯合放療一期臨床試驗

2020-12-20 美通社

雪梨2019年7月22日 /美通社/ -- 專注腫瘤治療的澳大利亞生物科技公司Kazia Therapeutics Limited (ASX: KZA; NASDAQ: KZIA) 欣然宣布,位於紐約州紐約市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將展開Kazia的研究性新藥GDC-0084與放療聯合使用的一期臨床試驗,對GDC-0084在針對已經擴散到大腦的腫瘤(腦轉移瘤和柔腦膜轉移瘤)上的潛在應用進行研究。這項研究將探索GDC-0084的新應用,並與其他針對不同形式腦癌的研究同時進行。

Kazia Therapeutics執行長 James Garner 博士評論道:「MSK是世界領先的癌症治療中心之一,我們很榮幸能在這一先進研究項目上為他們提供支持。很多癌症都有可能擴散到腦部,如果擴散了,治療就變得相當棘手。MSK目前正在研究GDC-0084是否有可能增強放療的效果,而放療目前仍然是大多數癌症的標準治療方法。」

要點

  • MSK將啟動GDC-0084與放療聯合使用的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是患有實體腫瘤腦轉移(腫瘤已擴散到大腦)和柔腦膜轉移(PI3K通路發生基因改變)的人群。
  • 該試驗預計將招募18到30名患者,大約需要兩年時間完成。
  • 該試驗將由MSK負責,Kazia提供研究藥物和資金等形式的支持。
  • 該研究啟動後,正在使用GDC-0084進行的臨床試驗總數達到5個,每項試驗都針對不同形式的腦癌。

多達30%的轉移性腫瘤患者會在大腦中出現繼發性腫瘤(轉移)。放療仍是標準療法,但儘管採用了最佳治療方案,仍有30%至50%的患者在一年內病情依舊進展。在針對某些癌症的動物模型中,PI3K通路已顯示出有助產生化療抗性的活性。GDC-0084是一種可以穿過血腦屏障的PI3K抑制劑,可減少對放療產生抗性的問題。這次展開的臨床試驗就是為了驗證這一假設。

該試驗預計將招募18到30名患者,他們體內的腫瘤都已擴散到大腦。針對PI3K通路的具體改變,這些患者將接受基因檢測,而招募對象僅限於攜帶相關突變的患者。這是一種臨床研究方法的範例,也被稱為「精準醫學」或「個性化醫學」,即相關治療只針對那些最有可能受益的患者。預計該試驗將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招募。

該研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旨在確定GDC-0084與放療聯合使用時的最大耐受劑量(MTD)。一旦劑量確定,研究進入第二部分,再招募12名患者,並使用這一劑量來探索有效性的初步信號。

該研究的負責人是MSK腫瘤放射治療科轉移性疾病項目總監T Jonathan Yang博士。Yang博士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院,是一位通過專業領域認證的放射腫瘤學家,專門研究對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治療。作為一名臨床研究人員,他在各大期刊上廣泛發表研究論文,曾參與大量腦癌臨床試驗。

此次研究的啟動意味著正在使用GDC-0084開展的臨床試驗總數達到5個:

申辦者

階段

適應症

註冊

Kazia Therapeutics

二期

成膠質細胞瘤

NCT03522298

腫瘤臨床試驗聯盟(Alliance for Clinical Trials in Oncology)

二期

轉移性腦腫瘤

NCT03994796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二期

乳腺癌腦轉移(聯合使用赫賽汀(Herceptin)

NCT03765983

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一期

神經膠質瘤(DIPG,兒童腦腫瘤)

NCT03696355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

一期

轉移性腦腫瘤

(聯合使用放療)

(待定)

據預計,這項研究大約需要兩年時間完成。Kazia將提供各種形式的支持,包括用於支付部分費用的資金支持。這項研究將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性新藥臨床試驗(IND)」的形式開展,主要監管責任將由MSK承擔。這項研究的執行有待MSK機構審查委員會的審批,目前尚未獲得批准。

相關焦點

  • 三生製藥抗PD-1單克隆抗體新藥臨床試驗獲批
    上海2019年8月30日 /美通社/ -- 中國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三生製藥(01530.HK)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抗PD-1單克隆抗體藥產品609A已獲得NMPA新藥臨床試驗批准。609A此前已於2019年1月獲得美國FDA藥物臨床試驗批准,目前美國一期臨床試驗患者入組正在順利進行。
  • 臺灣領先的癌症治療中心採用全電子化醫療流程
    中國網7月13日訊 和信癌症治療中心醫院(下簡稱「和信醫院」)在放療領域建成完全無紙化、無片化的醫療流程,旨在提高患者安全水平和醫院運營效率。ARIA將腫瘤患者的綜合型電子病歷(EMR)與多學科臨床管理、行政與財務數據工具相結合,用於管理跨學科的癌症護理。和信醫院醫學物理科主任Yeh-Chi Lo博士表示:「我們以瓦裡安的ARIA平臺作為標準,同時使用了瓦裡安和西門子的信息管理軟體。在3個月內,我們在該科室取消了所有的紙質表格。
  • 每天1萬多人被診斷癌症,新藥臨床試驗機構大批湧現
    臨床試驗配對難,拖緩創新藥上市步伐據2017年國家癌症中心統計,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429萬,其中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為每年380.4萬例,相當於全國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同時,平均每天有6000多人死於癌症。
  • 曙光初現-paxalisib(GDC-0084)獲批罕見兒科疾病資格
    作者 | 腙嗪近日,澳大利亞Kazi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美國FDA已授予paxalisib(GDC-0084)治療瀰漫性內生性橋腦膠質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的罕見兒科疾病資格(RPDD)。
  • 出國看病有參考 美國癌症醫院最新排名(2018-2019版)發布
    安德森是世界上最大的腫瘤藥物臨床試驗基地。該中心在前列腺癌、卵巢癌、頭頸部癌、腸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等治療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大部分癌症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80%以上。  2.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創立於1884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私立癌症中心,是一所集癌症的治療和研究於一體的醫院,也是41個被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指定的綜合癌症中心之一。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一直致力於癌症的治療,是手術、放療和化療研究與治療的領軍力量。
  • 國家癌症中心與CDE聯合發布2019中國腫瘤藥物臨床研究數據
    國家癌症中心與CDE聯合發布 2019中國腫瘤藥物臨床研究數據 癌症防控是世界性難題,目前我國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約229萬,且近年來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 基因編輯臨床試驗:20名癌症患者死亡,但這跟賀建奎不一樣
    科學界整體上譴責賀建奎,但支持基因編輯技術用於探索癌症等疾病治療。不過,杭州腫瘤醫院臨床試驗開展前,僅由醫院出倫理報告,而在美國,同類試驗需FDA批准。負責任地使用和研究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能夠造福數百萬人並發揮其革命性的潛力。賀建奎基因編輯人類胚胎的消息轟動全世界,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
  • 基因編輯臨床試驗:美國太保守,中國太激進?
    21位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均為癌症晚期,因此,不能說明他們的死亡是由於CRISPR基因治療所致。這一事件的倫理問題和賀建奎事件不一樣。科學界整體上譴責賀建奎,但支持基因編輯技術用於探索癌症等疾病治療。不過,杭州腫瘤醫院臨床試驗開展前,僅由醫院出倫理報告,而在美國,同類試驗需FDA批准。負責任地使用和研究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能夠造福數百萬人並發揮其革命性的潛力。
  • 軍醫詳解:放療治療癌症9個注意事項
    調強適形放射治療技術過程極其複雜,不僅要求有精確的定位系統,先進的治療計劃系統及放療設備,以及嚴格的質量控制及驗證體系,而且更要求有一批高技術素質的放療醫師、物理師和技師隊伍的密切配合,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廣州等少數大的腫瘤中心可開展此項技術。
  • 信達生物與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中國蘇州及美國休斯頓2020年5月19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製藥(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今日和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共同宣布開展一項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美國聯合開發抗PD-1單克隆抗體達伯舒
  • 中國平安聯合明園基金捐款1800萬 定向支持新冠病毒特效藥臨床試驗
    來源:金融界網站2月15日,中國平安(港股02318)宣布聯合明園慈善基金,將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款1800萬元,定向用於支持新冠肺炎特效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三期臨床試驗,以及其他抗擊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
  • NKMax宣布啟動其NK細胞療法的I期臨床試驗 挑戰難治性癌症
    該公司的營運長Paul Song表示:「我們很高興在美國啟動SNK的首次臨床研究,並期待建立相應臨床數據,以支持SNK作為難治性癌症患者安全有效治療方案。」NK細胞療法在癌症上的應用雙特異性的NK細胞療法今年6月24日,NantKwest公司宣布PD-L1 t-haNK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獲FDA批准,這是該項目在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中的首次人體臨床試驗,此外,首次使用CD19 t-haNK的雙特異性工程NK細胞治療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試驗早先獲FDA批准,NantKwest是一家致力於通過
  • 國際臨床試驗日丨臨床試驗到底是不是當「小白鼠」?
    其實,這一天還是「國際臨床試驗日」。1747年5月20日,蘇格蘭海軍軍醫James Lind進行了著名的壞血病臨床試驗,開創了臨床試驗的先河。為紀念這一歷史性事件,歐洲臨床研究基礎網絡(ECRIN)聯合美國和加拿大,提議將每年的5月20日定為國際臨床試驗日。
  • 更精準殺傷癌細胞,中國與全球同步開展CAR-T臨床試驗
    瑞金醫院 供圖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統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至今仍是「不可治癒的癌症」。它好發於45歲以上中老年,據報導美國每年新增病例約2萬餘例,中國隨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每年患者數量也在快速增長。過去二十年,免疫調節藥物和蛋白酶體抑制劑的應用,大大改善了這一癌症的預後,但整體預後較差,亟待尋找新的治療辦法。
  • 中國CAR-T多中心臨床研究啟動 18家醫院參與
    在2014年第56屆美國血液學年會上,Juno、諾華等機構曾公布了其CAR-T細胞治療技術在惡性血液疾病中突破性的治療成果,其中,治療成人復發難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完全緩解率達到了89%,治療兒童復發難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緩解率更是高達92%。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醫學專家評論:「CAR-T細胞治療比任何正在研究的其他免疫療法都更有效!」
  • Opdivo聯合用藥成效顯著!兩項臨床研究均達到III期臨床終點
    8 月 11 日,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BMS)宣布兩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Opdivo 的兩項臨床 III 期陽性試驗數據,Opdivo 聯合用藥成效顯著。在公布這兩項試驗數據以後,BMS 公司的股票一路上揚。圖 | BMS 股票趨勢圖(來源:谷歌)Opdivo 與化療或者放療聯合用藥治療癌症已屢見不鮮,那麼這兩項研究進展有何過人之處呢?
  • 免疫治療時代NSCLC放療的機遇與挑戰|放療|患者|Oncol|-健康界
    近年來,免疫治療從根本上改變了癌症患者的臨床治療策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可逆轉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效應,達到抗腫瘤的作用。儘管PD-1、PD-L1和CTLA-4抗體已改善了NSCLC患者的治療模式,但單獨使用ICIs的應答率僅為19%-47%,因此,為了增強患者抗腫瘤的免疫能力,開始了ICI和放療聯合的探索。
  • 臨床試驗|五大臨床進展你知道哪些?
    Lerociclib目前正在全球開展兩項I/II期臨床研究,分別用於治療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嘉和生物計劃於2023年前向NMPA提交lerociclib 2線治療HR+/HER2- mRC的上市申請。有望成為國內第5個上市的CDK4/6抑制劑。
  • 參加臨床試驗,就成了小白鼠?臨床試驗,這6個問題一定要了解!
    那麼腫瘤臨床試驗說到底也是為了尋找腫瘤治療的方式,當然,一般選擇的也是癌症患者,圍繞癌症患者的治療,我們可以將這些臨床試驗分為以下幾類:腫瘤預防:尋找積極地預防腫瘤發生或復發的治療手段,比如HPV疫苗等;腫瘤篩查:更好的發現腫瘤,比如液體活檢,ct DNA、CTC等;腫瘤診斷:更好的診斷腫瘤的方式,比如上面提到的液體活檢也可以用於診斷等;
  • 百濟神州(06160)公布替雷利珠單抗在中國開展的三項臨床試驗結果
    在我們等待替雷利珠單抗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尿路上皮癌的同時,我們世界領先的生物藥生產基地一期專案也即將竣工,期待能夠儘快開啟符合全球標準的高品質生物藥生產。」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治療肺癌患者的一項2期臨床試驗結果這項開放性、多分組的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作為一線療法用於治療晚期肺癌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登記號:NCT03432598)正在中國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