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準殺傷癌細胞,中國與全球同步開展CAR-T臨床試驗

2020-12-22 澎湃新聞

4月16日下午,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召開新聞發布,匯報我國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獲得突破性進展。 瑞金醫院 供圖

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統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至今仍是「不可治癒的癌症」。它好發於45歲以上中老年,據報導美國每年新增病例約2萬餘例,中國隨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每年患者數量也在快速增長。

過去二十年,免疫調節藥物和蛋白酶體抑制劑的應用,大大改善了這一癌症的預後,但整體預後較差,亟待尋找新的治療辦法。隨著近年來CAR-T治療進入我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在國內開展,為這一部分癌症患者帶去了希望。

4月16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獲悉,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國內多中心探索性I期臨床試驗獲得突破性進展,而國內這一臨床研究正與全球同步開展。

上述這項I期臨床實驗採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針對BCMA抗原的雙表位CAR-T細胞(LCAR-B38M細胞製劑),治療了17例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總反應率達到88.2%,從隨訪情況來看,總體生存率為63.5%。這一結果也顯示LCAR-B38M細胞製劑優於世界其他同類產品。

「當前在世界CAR-T研究領域,主要有美國藍鳥公司、諾華等,從整個臨床療效來看,無論是有效率、緩解率、總生存率等,我們都表現出顯著的優勢。」研發出LCAR-B38M細胞製劑的南京傳奇公司首席科學官、上海血液病研究所訪問教授範曉虎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主任陳賽娟透露,從2019年3月開始,上海瑞金醫院將聯合國內7家醫療機構,啟動了II期臨床試驗,爭取產品早日上市,帶給患者更多治療選擇。

抗癌八年,CAR-T治療讓患者重新找回希望

來自浙江寧波的馬女士成為這項臨床研究的嘗試者,同時也是受益者。

馬女士說,自己在2011年5月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經歷了化療、自體幹細胞移植,曾有過短暫的好轉,然而2015年因病情復發,再次化療無效、藥物也出現耐藥情況。

「2017年,我幾乎成為了一名『廢人』,白細胞、血小板等指標都顯示異常,我的眼底出血,吃不下也喝不了東西,我提出要放棄治療。」馬女士的決定遭到了上海瑞金醫院血液科醫生糜堅青以及家人的反對,在糜堅青的建議下,她開始嘗試下CAR-T治療。

同樣是醫生的馬女士表示,「當時對這一治療方式一無所知,我知道如果我嘗試成功了,我就可以活下去,即使不成功,我也可以為醫學做點貢獻。」

「CAR-T治療是當前世界前沿的癌症治療方式,在中國仍然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糜堅青指出,T細胞是人體內免疫細胞的一種,CAR-T相當於T細胞中的「特種兵」,「它比自然狀態下的T細胞,殺傷精度更高,能更準確地攻擊某種腫瘤細胞,像飛彈,CAR就是人們人為地給這些細胞添加『瞄準器』。」

「以往針對多發性骨髓瘤,我們往往採取靶向治療,但只能採用單抗藥物,這是死的東西,進去人體多少量就是多少量,但CAR-T細胞可以說是活的東西,可以實現細胞自我擴增,對抗癌細胞,可以實現敵弱我弱、敵強我更強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糜堅青解釋。

最終,馬女士選擇接受加入CAR-T治療臨床試驗I期。「從2017年開始治療,CAR-T細胞回輸到體內,起初持續高燒5、6天,醫院採取了相應的治療、護理手段,2周完成整個治療過程。」

如今,2年多的複查隨訪顯示,馬女士的病情已經緩解。「目前生活可以自理,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體育鍛鍊。」

目前,這項I期臨床試驗的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綜合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今年起開展II期試驗,加快上市步伐

上海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表示,這項研究是產學研合作的成果,是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與南京傳奇公司合作,聯合上海長徵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單位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的結果。其中,與西安交通大學二附院已報導的結果都顯示了該產品優於世界其他同類產品, 「中國創造」的生物治療產品已站上了世界舞臺,將成為引領該領域發展的新動能。

陳賽娟透露,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於2018年3月批准了南京傳奇公司與國際同步在中國大陸地區開展CAR-T細胞治療的II期臨床試驗,將進一步優化和規範了治療流程和方案。2019年3月17日,上海瑞金醫院已經收到了第一個II期臨床試驗的LCAR-B38M細胞製劑,並於22日進行了第一例患者的細胞回輸。這標誌著,CAR-T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階段。

「這也是上市前的一項臨床研究。」陳賽娟表示,目前,為期一年的II期臨床試驗招募階段已經從3月開始進行,計劃入組60例患者,「2020年7月至10月,我們計劃能完成II期試驗結果分析,以便儘快進入申報上市。」

陳賽娟說,雖然目前還不能說CAR-T治療能讓多發性骨髓瘤痊癒,但隨著臨床試驗的不斷推進,會有更多早期一線患者從CAR-T協同治療方案中獲益,實現從高死亡率向高治癒率的轉變。

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聞大翔也表示,生物醫藥是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期待LCAR-B38M細胞製劑可以成為首個獲批的CAR-T治療產品,早日上市應用於臨床。

相關焦點

  • 中國CAR-T臨床試驗進展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CAR-T臨床試驗已經積極探索了其潛在的應用場景。根據Clinicaltrials.gov網站上的數據,中國成為2017年9月註冊CAR-T試驗最多的國家。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註冊CAR-T試驗的數量已達到357個。ChiCTR已註冊了多達150個其他CAR-T試驗。本文旨在系統總結中國CAR-T細胞療法的臨床實踐。
  • CAR-T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批 國內的「南京傳奇」們值得關注
    根據美國ClinicalTrails的數據,對於CAR-T細胞臨床試驗,截至2017年11月31日,全球目前註冊的CAR-T臨床研究項目一共有427個,美國以155項研究位列第一位,中國以145項位列第二,中美兩國開展的CAR-T療法臨床試驗佔全部的70%以上。市場各方也陸續感受到全球和國內市場、政策環境變化為CAR-T療法釋放的紅利。
  • 廣州抗癌黑科技打一針有望起效 李懿博士新藥臨床試驗安全性良好
    「患者的免疫系統未能有效攻擊癌細胞,因此關鍵是要激活其自身免疫系統捕捉腫瘤的免疫逃逸來抗擊腫瘤」,李懿說,「最終實現腫瘤細胞的特異性免疫應答,達到精準治療。」這著實刺激著楊宏鈞的「專業神經」,「這完全是真正的創新,很不容易」。而當下,李懿正手握那「沉甸甸」的臨床試驗許可,帶著TCR-T新藥研發技術邁入新階段。
  • 趕超CAR-T!新型NK免疫細胞治療在實體腫瘤中大放異彩!
    研究人員說,自然殺傷(NK)細胞作為一種細胞抗癌療法更具潛力,它可能會更安全,更便宜,更快速。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免疫治療專家Katy Rezvani說,NK細胞是集功效,安全性和相對易用性為一體理想細胞療法。
  • 精準狙殺——硼中子對癌細胞的絕地反擊
    簡言之,就是為腫瘤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做好「標記」,然後再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打擊。   究其根本,硼中子俘獲療法還是一种放射線療法,只不過可以更精準地選擇性阻擊癌細胞,對健康組織幾乎沒有損傷。α光束會精準破壞癌細胞DNA,療效優於其他放射療法;最可貴的一點是,BNCT療法易檢測,通過PET檢查即可預測治療效果。
  • 中國CAR-T試驗遍地開花,全面出擊血液腫瘤及實體瘤!
    中國人專屬的CAR-T臨床試驗,再現曙光!小編在5月13日的《China Daily(中國日報網)》上獲悉另外一則令人震撼人心的消息,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科主任翟博教授團隊等共同完成相關研究,率先聚焦CAR-T細胞治療的安全性研究。
  • 中國CAR-T多中心臨床研究啟動 18家醫院參與
    血液腫瘤發病率逐年升高 治療成為當務之急惡性腫瘤是目前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14年全球癌症報告》稱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很大部分在中國,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居全球第一位。
  • 國內首個按藥物申報的CAR-T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12月11日,多家媒體報導稱,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CAR-B38M CAR-T細胞自體回輸製劑已按「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新藥」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受理號為CXSL1700201。據悉,這是國內首個按藥物申報臨床試驗的CAR-T療法。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這是目前為止,用CAR-T治療ALL隨訪期最長的臨床試驗,證實了此種療法的潛力。同時,這也是首次發現低疾病負荷患者能夠從 CAR- T中受益更多。但TET2障礙卻使得改名患者體內的CAR-T細胞增殖能力更強、抗癌能力更強、活得也更久。雖然這是單個病例的結果,但期待這種治療效果能夠在其他臨床試驗中複製。
  • CAR-T療法曙光初現
    新的基因改造的CAR T細胞能夠精準尋找並摧毀表達在大量卵巢癌細胞中發現的FSH受體蛋白的癌細胞。目前這款新型的CAR-T療法正在向FDA提交「新藥研究」申請開展人體臨床試驗中,如果獲得批准,臨床試驗預計將於2021年開始。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 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當用OV19t感染腫瘤細胞時,研究者們觀察到的一個積極信號是,腫瘤細胞表達CD19t的時間要比病毒能夠殺死它們的時間早得多,在病毒介導腫瘤裂解之前,癌細胞表面就表達了新的CD19,這就給用CD19-CAR-T來靶向表達CD19t的腫瘤細胞提供了窗口。當OV19t與CD19-CAR-T聯合時,癌細胞被廣泛殺死。接著,研究人員繼續在小鼠腫瘤模型中嘗試這種策略。
  • CAR-T細胞療法是什麼?一文讀懂免疫療法之星CAR-T細胞療法!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新型精準靶向療法,它能夠精準、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癒癌症,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方法。CAR-T細胞療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免疫系統內在的抗癌能力,它從患者的血液中提取T細胞,並在體外對這些細胞進行基因改造,給它們裝上識別癌細胞表面抗原的「嵌合抗原受體」(CAR)。然後,將這些改造之後的細胞進行大量擴增,再輸注回患者體內,從而增大CAR T細胞在體內的存活率。CAR T細胞在患者體內一旦存活,將繼續繁殖,最終實現對癌細胞的攻擊。
  • 全球首例!CAR-T治療一次治癒腫瘤和紅斑狼瘡
    截止目前,經過國內外公開的文獻查詢,這是全球首例使用複合雙靶點 CAR-T(compound CD19BCMA CAR-T)細胞免疫療法同時臨床治癒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和難治性紅斑狼瘡的案例,是深圳在腫瘤臨床研究和治療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 基因編輯臨床試驗:美國太保守,中國太激進?
    在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一篇報導中,吳式琇引用了一句中國諺語「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就是為什麼這些患者願意接受臨床試驗。她表示,基於CRISPR的臨床試驗已在癌症患者、鐮狀細胞病患者和眼疾患者上開展。基因組編輯的許多應用將涉及到個體的體細胞變化,而不是可遺傳的生殖系變化。儘管人類胚胎的編輯是相對容易實現的,但很難把它做好,並且很難對終身的健康結果負責。她呼籲在全球暫停可遺傳的人類基因組編輯,甚至應該通過立法加以明確。
  • 廣生堂治療B肝全球創新藥獲準開展臨床試驗
    原標題:廣生堂治療B肝全球創新藥獲準開展臨床試驗   8月3日,廣生堂
  • 盤點:2019 年 15 大失敗臨床試驗(下)
    緊接上期(盤點:2019 年 15 大失敗臨床試驗(上)),今天繼續給大家介紹2019年 15 大失敗臨床試驗的剩餘 8 個。二期臨床試驗CAPACITY的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組相比,praliciguat並不能改善HFpEF患者的運動能力,這又是一次關於HFpEF藥物開發的重大失敗。與HFpEF無藥可用的情況相比,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的藥物研發情況則更樂觀一些。
  • 全球超20款CD47單抗邁入臨床,中國佔一半!
    臨床前研究表明,無論單一藥物或是與利妥昔單抗等聯合使用,SRF231都能與CD47高親和力結合,在體外促進吞噬作用並殺死癌細胞,具有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國內篇相較海外,中國無疑是CD47的又一主要戰場。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申報臨床的CD47藥物已多達10款,這幾乎佔據了全球已進入臨床階段CD47靶點藥物的一半。
  • 國際臨床(Ⅲ期)試驗正式啟動
    6月2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武漢、阿聯阿布達比三地,以視頻會議方式同步舉行,阿聯衛生部長向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頒發了臨床試驗批准文件。
  • 科倫藥業ADC藥物A166在美開展I/II期臨床
    言歸正傳,近日,科倫藥業抗體偶聯藥物A166在美國正式開展I/II期臨床試驗,A166是國內首個中美雙報的抗體偶聯藥物,實力不容小覷,筆者在相關網站上查到的具體信息如下:(資料來源於ClinicalTrials.gov)抗體偶聯藥物-腫瘤療法中的獨角獸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 全球首款PD-L1抗體獲批B肝臨床試驗
    據歌禮製藥有限公司(歌禮,1672.HK)官方近期宣布信息顯示,旗下在研藥物皮下注射PD-L1抗體 ASC22 已經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在慢性B肝患者中開展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