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初中家長最後悔小學時沒有幫孩子養成的習慣有這幾個

2020-09-06 小雲媽看教育



文/小雲媽

今天是9月1日,孩子們開學的日子。不少一年級的小豆包們跨進了校門。看到他們的身影,我想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讓孩子再回到小學,那我一定會做得更好。其他家長也有這樣的感觸,覺得小學時錯過了一些習慣的培養。

初中生的家長們,最後悔小學時沒有幫孩子養成的習慣有如下幾個。

1 堅持的習慣。

很多事情的成功,並不在於一個人有多麼聰明,而是取決於他是否足夠堅持。一時衝動做一件事並不難,難的是長期重複去做。作為父母,要讓孩子從小懂得堅持的意義,並培養孩子學會堅持的習慣。

有個女孩小學期間,父母給她報了一個英語班。學了四次,孩子死活不肯去了。每次上課之前,孩子都很抗拒,動不動就流淚,看到孩子這樣,父母心軟了。覺得強迫孩子學也沒有意思。於是就放棄了,連後面的學費都沒退回來。

看到孩子喜歡跳舞,父母又給孩子報了舞蹈班,開始的時候,孩子挺開心,後來要進行壓腿這樣的動作訓練時,孩子受不了,哭喊著再也不要上。父母又一次心軟,舞蹈班也放棄了。後來,孩子說要學鋼琴,父母熱特別跟孩子約定好,這次一定要堅持,孩子答應了。於是,老師也請了,鋼琴也買回來了。最後的結果跟前面一樣,孩子學了一段時間後就不想學,覺得練琴太枯燥。就這樣,鋼琴也放棄了。



如此反覆幾次,孩子做事情就變得容易半途而廢。在學習上,做簡單題還好,遇到稍微複雜一些的難題,便放在一邊不寫,或者只會說,這道題我不會,從來不自己動腦子去思考。她把難題變成了父母的事情。

這個女孩做事都是憑一時興趣,過一段時間就不行。她也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經常說,我就是一個不能堅持的人。進入初中階段,學習難度增加,她連學習都覺得難以堅持。當然,父母和她同樣苦惱。

所以,父母不要小看堅持的習慣。小學期間沒培養好,到了初中很費勁。



閱讀的習慣。

大家都知道閱讀的好處,比如可以積累知識、開闊視野,讓孩子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是語文的基礎。其實,上了初中後才明白,閱讀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還是學好其他各科的基礎。

初中的作業題,題幹都很長。有時候一道數學題,題幹部分就可能佔了一張A4紙頁面的一半,如果看不懂,直接影響能否答出來。其他學科如生物、歷史、地理也是如此。另外,練習題裡涉及的主題範圍很廣,一道生物題,可能和歷史知識有交叉。歷史題和地理題知識交叉,道法題可能和物理知識交叉,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很難答好這樣的題。所以,經常有孩子答不完題。

可以看出,大量的閱讀是何等重要。 但上了初中之後,留給孩子自主閱讀的時間並不多。上學日,孩子的課下時間基本被作業佔滿,保證晚上10點鐘睡覺都可能是問題。所以,小學期間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黃金時間。

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是小學階段,那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也不一定要追求書房這樣的硬體設備,如果一個人愛看書,哪裡都是書房。



3 運動的習慣。

這一點我最有感觸。

由於我們家長自身的問題,比如,很喜歡宅在家裡,自己也沒有特別的運動愛好。所以,孩子的運動習慣始終沒有培養起來。在漫長的假期裡,孩子連樓都不願意下去。我鼓勵孩子一起出去散步走走都很費勁,有時候答應她去買一些零食她才願意出去。

我特別羨慕其他愛運動的孩子。有個女孩,假期裡每天都要運動好幾個小時。上午踢足球,下午打網球,樂在其中。人也特別陽光,性格很好。

我知道,運動使人快樂和健康,也為沒有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後悔。但現在初中階段,很難有時間去做運動了。如今開學,早出晚歸成為孩子的常態。下午放學回家匆匆吃一口飯便要寫作業,寫完作業要睡覺,時間非常緊張。

當然,時間也是能擠出來的,也許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來做。但總是後悔小學時沒能讓孩子動起來。所以,最好是趁著孩子還小的時候培養運動習慣。一旦成為習慣,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做了。

這是我覺得小學沒有培養好初中會後悔的三個習慣,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一定抓緊培養。


相關焦點

  • 小學開學後第一個月,幫孩子養成這幾個習慣,一個學期都輕鬆
    開學後第一周即將過去,大部分學科都已開始新課的學習。如果開學後第一個月家長幫孩子養成這幾個習慣,那麼孩子今後的學習將會事半功倍。一個幼兒園園長推薦過這樣的做法:吃飯定時,到點收攤,即使孩子吃不完也把飯倒掉,下一餐之前,沒有任何吃的可以充飢。幾次下來,孩子就知道要專心快速吃飯了。午休小學孩子在校上課時間約6-7小時,中學生在校時間更長,中午不休息會影響下午的學習效率。
  • 小學養成這幾個好習慣,初中高中,家長才能更放鬆
    從生娃到養娃大概就像一個養成類遊戲,需要給他投入金錢,投入精力,投入思想,在和他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收穫快樂,不求回報。如何能夠培養優秀的孩子?應該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把好習慣培養成立,只有小學養成這幾個好習慣,才能在初中高中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讓家長少操心。
  • 開學後家長應該這樣做,一起看看幼兒園和小學初中家長經驗分享吧
    孩子們已經開學好幾天了,家長們感覺怎樣呢?開學還是焦慮?是不是又上演親子大戰了?為了作業焦頭爛額,爭吵不斷?我們看看幼兒園、小學、初中的家長各應該怎樣做吧!: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幼兒園前一定要養成自己如廁吃飯的習慣,並跟孩子說有問題一定要找老師。
  • 一年級的小朋友家長開學注意事項。幾個好習慣讓孩子更優秀。
    就要開學了,一年級的家長準備好了嗎?一、調整孩子作息時間。開學上課的時間比小孩平時起床的時間早,家長在這兩天應該讓孩子早睡早起,以保證孩子上學時,不賴床。孩子不樂意早睡怎麼辦?我小孩愛在小區裡玩耍。我就陪小孩在小區裡跑步、蕩鞦韆、溜滑梯、爬天梯、騎自行車。小孩玩累了,就睡得早。
  • 掌握四大定律,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每年的九月開學季,家長群裡到處都有家長們在吐吐槽陪讀的疲累與煩躁,身為初中生家長的我,也心有戚戚焉——的確,經過一個暑假的散漫,開學初的第一個學月,孩子們的習慣養成教育最累人。昨天,在朋友圈看到朋友阿燕發的說說:晚餐後,母慈子孝不過半小時,又一輪家庭大戰開始了。配圖是孩子亂七八糟的作業本以及手遊界面,還有大耳朵圖圖媽媽怒發衝頂的咆哮圖。
  • 父母要幫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想要幫助孩子養成個閱讀的習慣,我們家長要怎麼做呢?,沒有取得成績,有一種很強的挫敗感,我們家長沒有跟著孩子一起坐在課堂上,感受不到孩子的壓力。現在再去各大書店看一看,每到開學季,排隊結帳的都是手捧一摞教輔用書的家長,原來家長們在這麼些年觀念還是沒有多少轉變。我上學的時候,不知道做了多少習題,AB卷,課課通。同樣的內容要做個三四遍,還在上小學就十一二點睡覺,這能吃的消嘛?讓我很羨慕的就是,同學們當時在傳閱的書籍是《淘氣包馬小跳》、《冒險小虎隊》……我基本沒怎麼看過。關於這一類的話題更是和同學們沒啥共同語言。
  • 補課不如補習慣!班主任:小學階段,請逼孩子養成這3大好習慣
    我是浩源媽媽您有沒有算過給孩子報的輔導班花了多少錢?補課不如補習慣!班主任:小學階段,請逼孩子養成這4大好習慣很慶幸,孩子遇到了一位特別負責任的班主任,用老師的話說就是:「補課不如補習慣!我女兒已經上大學了,所以我有大把的時間監督輔導孩子的作業,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遠比成績重要,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以後不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會輕鬆很多,也希望家長們積極的配合。」
  • 小學開學在即,孩子需要養成哪些好的學習習慣呢?家長看過來
    每年的9月1日將迎來開學季,今年的小學入學來的格外漫長,孩子要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也有了全新的社會定位。都說一年級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及同學,孩子的開學需要一個儀式感。那麼一、二年級的孩子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 小學低年級孩子習慣養成,給大家總結了這16條
    剛入小學,家長們的聊天中,「習慣」這一詞彙被提及的頻率特別高。急於幫孩子提升成績不如助他養成良好習慣,這是越來越多低年級孩子家長的共識。如今很多小學中午都不提供午餐,面對一天接送八趟如此龐大的任務量,仍然有些家長寧願自己辛苦,也不放心把一年級的孩子放進午託等機構,包括我自己。
  •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習慣(1-6年級習慣養成表)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小學時期成績經常考雙百,然而到了初中,高中時期開始「銷聲匿跡」,沒有了昔日的輝煌,有的連高中都沒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律?因為習慣,小學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就有好的習慣,沒有好習慣,後勁不足,自然就跟不上了。
  • 儘早讓孩子養成這五項好習慣,讓孩子快人一步
    俗話說:良好的習慣就是成功的開始!在小學或者更早一些的時期開始,父母就應該培養孩子一些關鍵的好習慣,因為這些好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專注力是讓孩子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能力,在孩子開始上學之後,每天放學後寫作業時就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就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裡很專注地做做作業,實現高效率這裡推薦家長用一些小工具,比如沙漏計時器,有20分鐘,30分鐘,60分鐘,可以分別買上一個,根據孩子年齡和寫作業時預估用到的時間,設置時間,和孩子約定好,只要沙漏一開始,那就是要專心做事情。
  • 又是一年開學季!新學期先養習慣再談成績,1至9年級習慣養成大全
    又逢一年開學季,中小學生又將迎來新的一學期。新學期新開始,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先養成好習慣,有了好習慣,學習成績自然就提上去了,這是老師和家長們的普遍共識。如何養成好習慣呢?其實孩子在不同的階段,需要養成的習慣也是不一樣的,是各有側重點的。那麼,一至九年級學生,每個階段都應該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呢?
  • 一位初中媽媽的後悔藥:小學養成好習慣真心很重要!
    一位初中生的家長回頭看小學這些年,小學時候的種種做法,其結果在初中時顯現出來,正如這位家長文中所言:「小學的家長啊,我真羨慕你們,你們有更多時間培養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重視早期培養啊。不要到時像我一樣後悔極了。"
  • 加強初中小學銜接教育和學習習慣養成教育是減少學困生的有效途徑
    調查發現,造成初中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未搞好初一與小學的銜接教有,部分學生長期適應不了初中教學。二是學習習慣養成教育抓得不好,部分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整齊劃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有差異學生的學習,極易出現部分學生吃不飽,其潛能遠遠得不到開發,而部分學生又跟不上的現象。
  • 老師寫給家長:新學期開始,請幫孩子養成這4點習慣,比成績重要
    暑假即將結束,9月的新學期即將來臨,又有一波孩子可能要跨入小學,跨入全新的中學!在這段時間裡,可能很多的家長都在為孩子的「擇校問題」焦頭爛額。如今,孩子的學校情況基本已定,這裡老師也有些話想要和各位家長說說: 不管孩子進了怎麼樣的學校,我們的目的都是要合力將孩子教育好來。
  • 當孩子成為「少先隊員」,有3個重要階段,家長要幫他把好關
    小學這6年的時間裡,雖然學習的知識難度不高,卻決定了孩子的起點甚至來的人生,因此家長要引起重視。在整個小學期間有3個階段最重要,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值得注意的是,剛開學時孩子的學習興趣、態度、習慣、比成績和速度更重要,不要起步就給孩子定下太高的目標,讓他收穫成功的喜悅才更有動力。2)三年級的轉折點一二年級的知識點偏基礎,比較聰明的孩子一學就會,但是進入三年級之後難度逐漸增加,只靠聰明就沒什麼效果了。
  • 孩子開學了,為何家長也要「開學」?
    開學前,有些家長為了給孩子做規矩,嚇唬孩子說,「小學和幼兒園不一樣,等著老師來收拾你吧!」;一開學,焦慮的家長下班回家,見到孩子就追問「作業做完了嗎」……新學期,中小學開學了,為何家長也要「開學」?當小朋友願意與你分享校園一日發生的事時,家長要認真傾聽,這樣孩子以後也學會了傾聽的習慣。家長要多放手,更不要全包辦,倡導勞動教育。「『小升初』的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思維轉型和習慣養成。」
  • 初中家長感慨:小學真的太重要!
    2011年10月30日——初入中學 1、語文:從小沒有養成看書的習慣,也買了不少課外閱讀書,但沒有堅持督促孩子閱讀,導致孩子語感不強、字詞美句積累甚少,現在孩子的語文成績很差,因為初中考試大部分是課外知識,後悔啊,現在更沒時間看了,也沒有這個習慣。
  • 開學季,新初一的家長做好這幾點,孩子能更好適應初中學習
    做好初中三年的規劃,儘快地讓孩子適應初中的生活和學習,是家長和學生眼下要做的事情。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相比小學,初中生活的節奏和課業負擔要重很多。孩子接受和適應都是需要時間的。當然,首先還是要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家長還是要家稍微給孩子一些暗示,讓孩子做好吃苦的準備。
  • 三年級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3個學習習慣,再晚就遲了
    臨近開學,有很多家長問星教練:「孩子上小學了,作為家長我們能做點什麼,可以幫助孩子提升成績?」其實吧,星教練一直覺得孩子小學三年級之前,學習書本的知識並不是目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會受性格、習慣、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影響,其中習慣佔有重要的位置。小學一、二年級正是學習習慣的養成期,家長急於「望子成龍」,可是往往一不小心就走進了教育的誤區,影響孩子三年級之後的發展,從此和其他孩子拉開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