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注意順序別搞混了

2020-12-13 道寬1988

在《論語.學而》篇這麼一段話,「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後生小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門得敬愛兄弟,行為嚴謹、說話守信,博愛大眾而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如果還有多餘的精力,就要開始讀書學習了。」

我對於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君子應該把仁愛做好,在道德上能夠符合禮儀,做事情是正確的,如果能夠做到這些基礎的行為準則,那還有精力的話可以去學習文章,讀書學習。

擴展到我們現代人的應用,應該是我們需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緊急的事情給做好,然後再去在理論上提升自己的認知,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

如果你行為並沒有開始或者行為並沒有取得一定的成果,反而去追求理論上的成功,這就是一種本末倒置,緣木求魚的做法。

這裡關於禮儀和學習的關係讓我聯想到能力和價值追求的邏輯關係。

對古代來講禮儀是必須完成的事情,是君子安身立命和「職場發展」的必備能力。你的禮儀水平越高,你的道德修養越好,那你越被人尊重,越獲得「職場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而讀書、學習是自己的興趣和追求,是讓自己更有成就感的事情,是讓自己的職業發展增值的籌碼,是實現自己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負的基石。

但這裡面的邏輯順序是先完成能力的提升,在去追求更高層次的和價值追求,如果連基本的處事能力都沒有,而去追求讀書和價值實現,就是好高騖遠,不求實際。

對比到我們的職場,「禮儀」就是我們在工作中所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而「學文」就是我們在職場中對於自己價值滿足的追求。

說白了,我們職場人,尤其是剛入職場的新人,工作前期往往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公司的規章制度應該怎麼設計,領導應該如何管理下屬,公司的流程應該怎麼樣來做。但是這個時候職場新人連最起碼的工作都做不好,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去了解、去設計這些更符合自己追求和理想的規則。

當我們能力不足的時候,往往是眼高手低,有一個著名的「鄧寧-克魯格效應」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特別是我們處於「愚昧之巔」的時候,是意識不到我們自己的愚蠢的。這時候如果出現了反饋,基於我們「自我維護」的心理,往往會直接否認別人的建議,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閉環,「他對我有意見」,「我說的沒人理解」。所以依靠自己並不成熟的觀點並不靠譜,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放下身段去做實際的事情,去踏踏實實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後再來發表自己的觀點,追求自己的價值。

基於這段結論,我甚至不推薦職場新人去上很多的管理類課程,或者去直接拿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來讀。

曾經有一個小夥伴問我最近讀什麼樣的書好,我說去可以讀一些認知類和基礎方法類的。他是他告訴我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很好,他正在讀。當時我就在心裡打鼓了,作為一個並沒有多少處世經驗的小白去看「人生老鳥」的經驗之談會有多少感悟呢?我想這裡面會大打折扣的。

對於新人來講,直接看工具書效果會更好,不求甚解的去忠實踐行一個方法論,一個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工具會對自己更有幫助。比如,如何訓練自己的寫作、演講、PPT、思維導圖水平。會比在書桌上抓耳撓腮地琢磨「我的朋友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性弱點」更重要。

因為前者是你的價值追求,後者是你安身立命的能力基礎。千萬別搞混了。

相關焦點

  •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譯文】孔子說:「弟子在家則講孝道,出門則盡悌職。言行應當謹慎信實,對人應當泛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身修行之後,有剩餘力量,就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這一條十分重要,它指出了教育的方向和教育內容的順序問題。
  • 論語再學習——行有餘力以學文1.5-1.6
    論語再學習——行有餘力以學文1.5-1.6定定心心,2020.10.19
  •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儒家的教育觀念在今天只是換了一個提法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八個字可以說是儒家對於人才培養最為重要的理念之一。這種思想其實在現代社會同樣有延續,只不過在實施的過程中並沒有盡善盡美。我們將這兩句話用六個字表達:先做人,後成材。這八個字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學的「文」不是指文化,而是指能力。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說:年輕人,在家孝父母,在外敬愛兄弟,謹慎,誠信,博愛,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好這些還有餘力,就可以學習文化了。】孝悌在前文有若談孝即仁之本提到過,後文還有很多關於孝的具體描述,這裡就不贅述了。謹慎,誠信,博愛,親近有仁德的人是好的行為,當做規範去做到就可以,這句話的重點在於結尾「行有餘力」。
  • 做一個有文化內涵的自信之人:「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所過者化」,就是以「文」對人進行「化」。「化」是感化、教化、變化之義,而「文」則是道德理義、禮儀規範和規章制度等文明成果的統稱。一切人文之「文」,皆來自基於人之所以為人的創造性價值產物和精神結晶。「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的理念,本自孔子「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論說。
  • 原創 | 怎麼理解行有餘力則學文?(《靜思傳習錄》295)
    在這一條裡,王陽明重點解釋了《論語》中的幾個知識點,包括「博學於文」、「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之間的關係,以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話的意思。很多人在學習儒家經典的時候,容易犯支離割裂的毛病,往往單句話的意思很清楚,但前後一印證,又感覺互相矛盾,於是就怪作者思維混亂。這種情況,在《論語》上體現得尤其嚴重。有些耐心稍差一點的人甚至因此指責孔子是假聖人。
  • 《論語》: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 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面敬愛兄長,謹慎、信實,博愛群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了這些還有剩餘力量,就學習文獻知識。」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 子夏說:「重視德行替代重視容貌,事奉父母能盡力量,事奉國君能獻出自身,結交朋友能信守承諾。他雖說沒學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 簡譯《論語》(1.6) 行有餘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聯繫刪除)孔子說:「後生小子在家裡就孝,出門去就悌,謹言而不說謊,廣泛地愛眾人而親近於仁。(這樣) 踐行有餘力,那麼以這餘力讀書。」謹: 《玉篇》: 「敬也。」後生小子對別人尊敬地說話。眾:眾人,指平時接觸到的人們。親仁:親近於仁。
  • 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給出了答案
    在總序裡就有這樣的描述:「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就是說,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這樣的先後順序。而且還特別強調,在做完前面事情的基礎之上,如果有時間再去學習文化。可見在我們傳統文化裡,像孝悌、謹信、愛眾以及親仁這些德行方面的修養都是高於學文的。
  •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想要成功每天必須最好的幾件事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譯文孔子說:「孩子啊,在家裡要孝順父母,外出要尊敬長輩,謹慎而且守信用,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以後,還有多餘精力,就用來學習文獻知識。」有一天,閔子騫和父親駕著馬車外出,正在山中趕路。陣陣刺骨的寒風吹到身上簡直比刀割還痛。依舊穿著那件假棉衣的閔子騫冷得直打哆嗦,手也握不住鞭子,控制不好馬車,導致馬車差點兒就跌下懸崖。父親氣不打一處來,不由分說,猛打閔子騫。這時,閔子騫身上被打破的棉衣裡飄出了蘆花,父親頓時怔住了,馬上把閔子騫帶回了家並痛罵了繼母,要把她趕出家門,閔子騫立刻制止了父親,求他不要這樣,否則受苦的就成了三個孩子了。
  • 超詳細的化妝步驟,新手化妝的你別再搞混化妝順序啦!
    對於新手仙女來說,剛學化妝一定是很難很麻煩的事!我一開始接觸的時候根本就是一臉懵逼,誰能幫幫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一定會把眉毛化成蠟筆小新的粗眉毛,口紅塗得太深或化出線,妝卸不乾淨,化妝步驟搞混,妝容卡粉,臉太白。這些都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相信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仙女也一樣有過。
  • 行有餘力,則以...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段話表明了孔子希望培養的理想人格,就是達到孝、弟、謹(慎)、信、泛愛、親仁、學文七條標準。同時也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重點在育人。孔子重視個人的修養,認為一個人最應該具備的能力首先是愛人的能力。
  • 常順有話如是說:關於「有餘力,則學文」的話題
    (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孔子認為,弟子首先要致力於培養良好的德行,在此基礎上,若還有閒暇時間和餘力至於走向社會後,終身注意修身和品行淬鍊的人不在多數。先天不足,加上後天不良,若此道德滑坡,行為失範,甚至做人沒底線,唯利是圖成風的結果就是很難避免的了。
  • 學有餘力想嘗試其他領域行嗎?當然可以
    很多同學經過認真的積累,是不是已經「學有餘力」了?不但自己所學領域的知識掌握紮實,還利用各種機會,了解了很多其他專業的知識。學有餘力的同學們,想多學一些知識,方法有很多!小編輕輕鬆鬆就可以羅列出好幾種!
  • 千萬別把學舞蹈的順序弄反了
    先學什麼再學什麼?什麼樣的順序能讓我學起舞來進步明顯?這裡有篇好文,,千萬別把順序弄反了!不是因為有了好老師才懂得努力訓練而是因為懂得努力訓練了才有更好的老師「三」不是因為有了比賽任務才去準備而是因為準備了才會有比賽機會
  • 長江日報:高中生「學有餘力」該幹啥?
    原標題:高中生「學有餘力」該幹啥?   前不久,由中國教育學會發起,全國64所高中開始試水中國大學「先修課」。據目前的設想,中國大學「先修課」主要針對準備就讀國內大學的高中學生開設,讓學有餘力者預先修習大學課程,並通過考試獲取大學學分。
  • 提醒親愛的家長們:學舞蹈千萬別把順序弄反了!
    提醒親愛的家長們:學舞蹈千萬別把順序弄反了! 舞蹈怎麼學? 先學什麼再學什麼? 什麼樣的順序能讓我學起舞來進步明顯?
  • 有這幾個特徵的孩子,不是長不高,只是「晚發育」,家長別搞混了
    於是蘭蘭就去醫院諮詢醫生,醫生告訴蘭蘭:孩子只是發育期相對同齡的孩子比較晚,你不用太過擔心,要注意給孩子補充好營養,孩子還會長個子的。聽了醫生的話,蘭蘭才感到安心。其實,許多男孩子的發育期都會比較晚,對於有這幾個特徵的孩子,他們不是真的長不高,只是「晚發育」,家長別搞混了。
  •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我們看這一章蕅益大師的註解:  【養蒙莫若學問。學問,不過求放心。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孝弟謹信,乃至學文,皆格物致知之功也。直教一切時文行合一而修,不是先行後文。蓋文,是道統所寄。孝弟忠信等。即是文之實處。故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若僅作六藝釋之,陋矣。】
  • 麻油,香油,芝麻油到底都有什麼區別?下次使用可別再搞混了
    在我們的廚房中,油的使用頻率是非常的高的,而且我們在平時可以使用的油特別的多,除了炒菜用的油以外,還有麻油,香油,芝麻油,而對於麻油,香油,芝麻油這三種油到底有什麼區別,有很多的人都是搞不清楚的,如果你也不懂的話,就趕緊來看看吧,下次使用的時候可別再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