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一名女學生誤認學弟性騷擾並要求通報學院事件引發關注。該學姐稱,在學校食堂遭遇學弟性騷擾,便在朋友圈將其曝光並希望他「社會性死亡。」後來,通過查看監控,這其實是一起烏龍事件,學弟只是背著書包路過學姐旁邊,書包邊緣蹭到了學姐。有網友認為,該學姐在事實不清的情況下曝光該學弟的私人信息,並造成其名譽受損,理應道歉;也有網友認為,該學姐出於自我保護反應過激,可以理解。你如何看待清華學姐事件?
李芷怡:看事要看全,據該學姐老師的口述,學姐本人和學弟早就在11月18日進行了和解,雙方矛盾就此解除,再無瓜葛。但是一位匿名用戶在知乎上冒充這位學弟身份發言,誇大事實,引導輿論,致使事態擴大,導致雙方當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網絡上更是掀起了一場性別對立的風暴,女方被曝光長相姓名錄取通知書,甚至是籍貫身份證,更有極端者人肉她的父母。現在女方被人肉網暴,已經超出法律界限了,捫心自問,痛斥「清華學姐」是發自內心的正義感使然,還是在藉機宣洩仇恨情緒,進行一場報複式的狂歡?
葉玲利:在此事件中,一方面可知這位「清華學姐」具有較高的自我保護及維權意識。另一方面,「清華學姐」在自我保護的基礎上,並沒有對事件進行確認便直接定義,此舉不夠妥當,但相信在了解事情真相後,「清華學姐」能夠解開誤會,也將在自我保護及維權建立在確認事實情況基礎上。個人認為,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確實是弱勢群體。人性的善惡無法揣摩清楚,安全防範意識必不可少。換句話說,無論男女老幼,都一定要設防,傷害一旦發生,極有可能成為人生毀滅邊緣的開始。所以萬事小心總沒錯,提高防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最大程度避免問題發生。如問題一旦發生,加害者不把法律當回事,我們不能拿生命開玩笑,需及時採取恰當的措施應對。
許素芬:該學姐處理這件事確實太草率了。只憑主觀臆斷的猜想就會出現鬧烏龍的事件。任何事情都要以事實為依據,不能只憑自己的感覺去評判一個人的想法和做法,要從這個人的言行舉止去判斷。她應該真誠地向學弟道歉。
曾一聰:作為老師必須反對「清華學姐」的處理方式。但凡在學校發生的同學之間的矛盾或是在校外發生的同學之間的糾紛,如果都像那位「清華學姐」那樣處理,那矛盾會越來越多。同學之間發生的矛盾,應先報告老師,經過調查後給出處理意見,這才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
梅溪子:清華學姐事件中,從事態的開始到結束,輿論可以說是來了個反轉。這個事件應該一分為二理性看待。「清華學姐」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這一點首先應該值得肯定。這可以鼓勵更多的女性,在面對性騷擾時勇敢說「不」,勇於保護自己。但是,其在沒有弄清真相之前就在社交媒體曝光該事件,給當事人造成了名譽損失。雖然其出發點不是惡意中傷對方,可在事實上已經給對方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學姐理應誠摯道歉以求得對方原諒。
曾令洋:這位學姐確實是反應過激了些。倘若沒有監控,輿論很可能被這位學姐成功煽動,無數無腦的噴子粉墨登場,致使學弟蒙受不白之冤,從此被釘上恥辱柱,背負沉重的十字架苟延殘喘,這種「社會性死亡」,簡直是六月飛雪,比竇娥還冤。所以,遭遇此事,三方都應理性看待,理智處理:學姐拿出確鑿證據便是,不必咄咄逼人,置人於萬劫不復之地;學弟亦可尋求幫助自證清白,無須惶恐如驚弓之鳥;輿論更應保持清醒,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試問這些年大擺烏龍逆天反轉的事情還少嗎?
(寶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