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小夥首登哈佛畢業演講臺!他講了什麼?

2021-02-23 人民網

圖為在哈佛畢業典禮登臺演講的首位大陸學生何江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上午10點,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在湖南農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何江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

  小編了解到,這相當於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各選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畢業生發言。

  哈佛校方向記者確認該校生物系博士畢業生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與他同臺演講的特邀嘉賓是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這位中國小夥兒在哈佛的畢業典禮上都說了些什麼?何江第一時間給小編傳回了他的演講稿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想當初,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有一次,一隻毒蜘蛛咬傷了我的右手。我問我媽媽該怎麼處理——我媽媽並沒有帶我去看醫生,而是決定用火療的方法治療我的傷口。

  她在我的手上包了好幾層棉花,棉花上噴撒了白酒,在我的嘴裡放了一雙筷子,然後打火點燃了棉花。熱量逐漸滲透過棉花,開始炙烤我的右手。灼燒的疼痛讓我忍不住想喊叫,可嘴裡的筷子卻讓我發不出聲來。我只能看著我的手被火燒著,一分鐘,兩分鐘,直到媽媽熄滅了火苗。

  你看,我在中國的農村長大,在那個時候,我的村莊還是一個類似前工業時代的傳統村落。在我出生的時候,我的村子裡面沒有汽車,沒有電話,沒有電,甚至也沒有自來水。我們自然不能輕易的獲得先進的現代醫療資源。那個時候也沒有一個合適的醫生可以來幫我處理蜘蛛咬傷的傷口。

  在座的如果有生物背景的人,你們或許已經理解到了我媽媽使用的這個簡單的治療手段的基本原理:高熱可以讓蛋白質變性,而蜘蛛的毒液也是一種蛋白質。這樣一種傳統的土方法實際上有它一定的理論依據,想來也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作為哈佛大學生物化學的博士,我現在知道在我初中那個時候,已經有更好的,沒有那麼痛苦的,也沒有那麼有風險的治療方法了。於是我便忍不住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在當時沒有能夠享用到這些更為先進的治療方法呢?

  蜘蛛咬傷的事故已經過去大概十五年了。我非常高興的向在座的各位報告一下,我的手還是完好的。但是,我剛剛提到的這個問題這些年來一直停在我的腦海中,而我也時不時會因為先進科技知識在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不平等分布而困擾。現如今,我們人類已經學會怎麼進行人類基因編輯了,也研究清楚了很多個癌症發生發展的原因。我們甚至可以利用一束光來控制我們大腦內神經元的活動。每年生物醫學的研究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突破和進步---其中有不少令人振奮,也極具革命顛覆性的成果。然而,儘管我們人類已經在科研上有了無數的建樹,在怎樣把這些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帶到世界最需要該技術的地區這件事情上,我們有時做的差強人意。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有12%的人口每天的生活水平仍然低於2美元。營養不良每年導致三百萬兒童死亡。將近3億人口仍然受到瘧疾的幹擾。在世界各地,我們經常看到類似的由貧窮,疾病和自然匱乏導致的科學知識傳播的受阻。現代社會裡習以為常的那些救生常識經常在這些欠發達或不發達地區未能普及。於是,在世界上仍有很多地區,人們只能依賴於用火療這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治理蜘蛛咬傷事故。

  在哈佛讀書期間,我有切身體會到先進的科技知識能夠既簡單又深遠的幫助到社會上很多的人。本世紀初的時候,禽流感在亞洲多個國家肆虐。那個時候,村莊裡的農民聽到禽流感就像聽到惡魔施咒一樣,對其特別的恐懼。鄉村的土醫療方法對這樣一個疾病也是束手無策。農民對於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區別並不是很清楚,他們並不懂得流感比普通感冒可能更加致命。而且,大部分人對於科學家所發現的流感病毒能夠跨不同物種傳播這一事實並不清楚。

  於是,在我意識到這些知識背景,及簡單的將受感染的不同物種隔離開來以減緩疾病傳播,並決定將這些知識傳遞到我的村莊時,我的心裡第一次有了一種作為未來科學家的使命感。但這種使命感不只停在知識層面,它也是我個人道德發展的重要轉折點,我自我理解的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責任感。

  哈佛的教育教會我們學生敢於擁有自己的夢想,勇於立志改變世界。在畢業典禮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座的畢業生都會暢想我們未來的偉大徵程和冒險。對我而言,我在此刻不可避免的還會想到我的家鄉。我成長的經歷教會了我作為一個科學家,積極的將我們所會的知識傳遞給那些急需這些知識的人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利用那些我們已經擁有的科技知識,我們能夠輕而易舉的幫助我的家鄉,還有千千萬萬類似的村莊,讓他們生活的世界變成一個我們現代社會看起來習以為常的場所,而這樣一件事,是我們每一個畢業生都能夠做的,也力所能及能夠做到的。

  但問題是,我們願意來做這樣的努力嗎?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我們的社會強調科學和創新。但我們社會同樣需要注意的一個重心是分配知識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改變世界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要做一個大突破。改變世界可以非常簡單。它可以簡單得變成作為世界不同地區的溝通者,並找出更多創造性的方法將知識傳遞給像我母親或農民這樣的群體。同時,改變世界也意味著我們的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能夠更清醒的認識到科技知識的更加均衡的分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而我們也能夠一起奮鬥將此目標變成現實。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些,或許,將來有一天,一個在農村被毒蜘蛛咬傷的少年或許不用火療這樣粗暴的方法來治療傷口,而是去看醫生得到更為先進的醫療護理。   

圖為在哈佛畢業典禮現場,圖片由何江提供

延伸閱讀  

何江:哈佛畢業典禮登臺演講的首位大陸學生

  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並不是何江第一次獲得一所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他曾經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

  「現在鄉村逐漸流行讀書無用論,認為寒門很難再出貴子。這樣的觀點讓我覺得挺無奈的。」何江在接受記者採訪後,特地用簡訊方式再次補充自己的觀點,「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能夠把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我希望我的成長經歷,能給那些還在路上的農村學生一點鼓勵,讓他們看到堅持的希望。

(1)再苦再窮也不讓兒子成為「留守兒童」

  上世紀80年代的湖南農村,像當時中國所有的農村一樣,以土坯房為主,孩子的零食以糖水為主。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一代「留守兒童」就在那時誕生,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到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打工,老人照顧幾個年幼在家的孩子。

  1988年,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南田坪鄉停鍾村的一戶農民家中,何江呱呱墜地。與村裡其他農戶明顯不同的是,雖然家裡經濟條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卻有個堅定的信念——不能為了打工掙錢,而讓兒子成為「留守兒童」。

  幾年過去了,外出打工掙錢的人家,又是砌磚瓦房子,又是給孩子帶禮物;但是何江的家,仍是一個土坯房子。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睡前故事。無論白天農活兒幹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親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

  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我爸高中都沒畢業,也不知道哪裡找來那麼多的中國傳統故事。每天講都講不完。」何江上大學後,有一次問起父親,哪裡找來那麼多睡前故事,父親告訴他,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編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出路。

  除了給兒子講睡前故事,何江的父親還嚴格要求兩個孩子的學習。放學後,何家的兩個兒子通常是被關在屋裡「自習」,作業做完了,繼續自習;而這個時候,大多數農村男孩都在田間地頭玩耍。

  「那時覺得爸爸很『霸蠻』。但現在想想,這是農村環境下的最佳選擇。」何江後來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又去哈佛大學碩博連讀,而他的弟弟則成了電子科技大學的碩士畢業生,今年下半年就去上海工作了。

(2)文化水平不高的母親懂得鼓勵孩子

  支撐兩個男孩保持學習興趣的,是那個「文化水平不如爸爸」的母親。在何江眼中,母親是個溫和派。父親批評孩子學習不好時,母親總會在一陣狂風暴雨後笑呵呵地跑過來,送上「和風細雨」。

  在母親那裡,兩個兒子總能找到自信。何江現在知道,母親當年的做法,就和如今他所見到的美國人的做法一樣——以鼓勵孩子的方式,給予孩子最大的自信。

  湖南農村的婦女,在農閒時通常喜歡聚集在一起嘮家常。但何江的母親更喜歡陪著兩個兒子一起學習。

  因為不識字,她總是要求兩個兒子把課本裡的故事念給自己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她還會跟兩個兒子討論。

  何江記得,自己和弟弟都喜歡給母親「上課」。母親的循循善誘與何江如今正在接觸的美國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剛來美國時很不習慣,不管提什麼建議,導師都說可以試試看。」何江說,美國有一種「鼓勵文化」,無論是諾貝爾獎得主,還是那些名字被印在教科書上的「牛人」,都會習慣性地給予學生鼓勵。他們會在跟你一起啃漢堡、喝咖啡、泡酒吧時,時不時地鼓勵你一番,讓你覺得「前途不錯」。

  就連這次申請哈佛典禮演講,何江也是在美國教授Diana Eck的鼓勵下進行的。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每年只有極少數的中國學生敢於申請。何江想要發言,目的是讓美國的大學生聽聽來自中國的聲音。但他此前並不敢報名,「教授告訴我,你只要覺得可以,就去試試,沒什麼好丟臉的」。

(3)「農村英語」變為純正美語沒有捷徑

  申請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總共有3輪測試。第一輪,遞交個人學習、科研材料和演講初稿;第二輪,從10名入選者中挑選4人,每個人都要拿著自己的演講稿念稿;第三輪,從4人中選出1人,所有人都被要求脫稿模擬演講。

  對一個英語是母語的學生來說,這都有極大的難度。更何況何江從小在湖南農村長大,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操著一口「農村英語」上了縣城的高中。那是他第一次從農村走進城裡。在寧鄉縣城,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英語水平與城裡孩子的巨大差距。「第一學期很受打擊,考試沒問題,就是開口說英語很困難」。

  不怕「使苦勁」的何江,買了一本英文版的《亂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讀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書本旁邊進行大段大段的標註。

  「學英語,跟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一樣,沒有捷徑。」何江自認為自己有些「一根筋」。這一點,或許遺傳自父親——從來不懂得走捷徑,家裡的田地裡,除了水稻,再也沒有種過其他品種的農作物。

  到了哈佛大學,何江又像剛上高中那會兒,焦慮不已。中國學生大多喜歡跟中國學生聚集在一起,這樣的話,很難找到機會練習英語。

  何江硬著頭皮,申請給哈佛的本科生當輔導員,「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反正就是想多講講英語」。從入學第二年開始,何江給哈佛的本科生做輔導員,這種方法讓他的英語表達方式很快從「中式」轉到了「美式」。到了讀博士期間,何江就可以給哈佛本科學生上課了。

  何江透露,這次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申請,自己的「農村故事」為整個演講主題增色不少。他將在演講中介紹中醫在中國農村發揮的作用,進而推及到自己在哈佛大學所專注的生物光學、物理專業研究,「以一個理科生的角度,來反思科技知識和技術在社會上不均衡的分布,以及如何將自己研究的科技技術,更廣泛地傳遞到世界不同地方」。

  據悉,哈佛畢業典禮的歷屆演講代表多為文科生,何江是為數不多的一名理科生代表。哈佛博士畢業後,何江將赴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

又一中國製造徵服了全世界:空中巴士!

「懷念楊絳」霸屏朋友圈,人們為什麼如此敬重她?

解放軍多年未實戰「尚能飯否」?國防部這樣回應

(摘自微信公眾號「長大大」 作者:王燁捷 周凱 何江)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張婭喃


相關焦點

  • ↑大陸學生首登哈佛畢業演講臺,他講了啥?
    5月26日10點(美國東部時間),中國科大畢業生何江(中國科大0508郭沫若獎獲得者)成為第一位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大陸學子。27日上午10點(北京時間),何江接受了中國科大波士頓校友會與新創基金會的祝賀與視頻採訪。剛剛結束畢業典禮的何江氣色不錯,略有疲憊。何江承認「確實有些累,昨晚只睡了四個小時」。
  • 這個來自中國農村的少年,是如何走向哈佛畢業禮演講臺的?
    4天前,他站上了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臺,臺下是三萬多名哈佛畢業生,以及世界頂尖的學者、老師。在畢業典禮上演講,是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而何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何江在高考後選擇了生物專業,在中國科技大學就讀本科,畢業後又進入哈佛大學生物系碩博連讀。這個山村少年一直在為「不痛苦的治療方式」而努力。
  • 成首位登哈佛畢業演講臺的中國人
    一名在湖南農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5月26日,將要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這相當於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各選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畢業生發言。 哈佛校方確認該校生物系博士畢業生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當天,與他同臺演講的特邀嘉賓將是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 中國科技大學校友何江首登哈佛畢業典禮演講臺(組圖)
    一名在湖南農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何江,2016年5月26日,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這相當於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各選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畢業生發言。圖為演講現場。何江是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生,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現在MIT作博士後。作為三位畢業生代表之一演講,是對他自己的一個挑戰,也是代表中國學生的一個亮相。這不是他第一次獲得一所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 中國大陸學子何江首登哈佛畢業禮演講臺—新聞—科學網
    5月26日10點(美東時間),中國科大畢業生何江成為第一位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大陸學子。27日上午10點(北京時間),何江接受了中國科大波士頓校友會與新創基金會的祝賀與視頻採訪。我在哈佛大學,發現了很多文科、非學術的資源學習著去充分利用。要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探索那些過去未曾意識到的潛力,正如這次演講,我起初未曾想到能被選上。 美東時間5月26日10點前後,何江(中國科大0508郭沫若獎獲得者)在眾人矚目中登上畢業典禮演講臺。哈佛大學將他的演講與史匹柏大導演通過網絡向全球直播。10:19,何江博士向曾資助他的新創校友基金會發來了中英文演講稿(附後)。
  • 大陸寒門學子首登哈佛畢業演講臺:教育仍能改變人生軌跡
    、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5月26日,將要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無論白天農活兒幹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親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我爸高中都沒畢業,也不知道哪裡找來那麼多的中國傳統故事。每天講都講不完。」何江上大學後,有一次問起父親,哪裡找來那麼多睡前故事,父親告訴他,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編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出路。
  • 首位中國大陸學生代表哈佛畢業生演講 講農村故事贏得現場掌聲
    據哈佛校報報導,何江在畢業典禮前表示,自己在中國湖南省長大,他的家庭很貧窮,也沒有什麼現代科技。 何江說:「我出生長大的那個小村莊,直到1990年才通了電,2001年才有了第一部電話,平常我們都是使用煤油燈,喝水都是從井裡打。那裡的教育資源十分匱乏。那裡的師資和城市裡比也比較差。除了教科書之外,那裡的孩子幾乎讀不到其他書籍。」
  • 中國大陸留學生首登哈佛畢業典禮講臺:何江,來自湖南農村
    中國教育報美國波士頓5月26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哈佛大學第365個畢業典禮日。在綠樹陽光和3萬多名哈佛人的注視中,來自湖南農家、上大學才頭一回進城的生物系博士生何江,身著紅黑相間學位袍,微笑著登上了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的講臺,成為這所世界頂尖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登上該講臺的中國學生。
  • 首位在哈佛演講的大陸學生:我是如何將農村英語練成美英的?
    北京時間5月26日,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上,來自中國的學生何江,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之一登上畢業典禮演講臺,講述中國故事。作為首位登上哈佛大學畢業禮演講臺的何江得到了他應有的關注。他是哈佛生物系博士生,同時他也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這讓很多人忍不住對他的身世產生了好奇~
  • 專訪何江:從湖南農村到哈佛演講臺再到福布斯創變者榜單
    何江是首個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中國大陸學生。2017年伊始,一位來自中國農村的28歲年輕人登上了美國福布斯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創變者」(Forbes 30 Under 30)的榜單。他是第一個作為演講者站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臺上的中國大陸學生何江。
  • 從農村小夥考到美國博士,他的學習方法:成功離不開「三個字」
    85後的湖南小夥何江,2005年以640分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並獲得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後去哈佛大學生物系碩博連讀。值得一提的是,何江站上了哈佛大學至高榮譽的畢業典禮演講臺,他,是中國的第一人!
  • 馬裡蘭大學中國留學生演講引爭議 何江在哈佛的演講才是不卑不亢
    【文/觀察者網 高雪瀅】中國女留學生楊舒平在馬裡蘭大學的畢業演講,將另外一段演講視頻帶火了。 同樣是畢業演講,同樣在演講中指出了中國的某些問題,兩段演講一對比,網友們高呼高下立判。 他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獲得了中科大的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然後進入哈佛大學生物系碩博連讀,去年又從幾萬名哈佛畢業生中脫穎而出,站上了畢業典禮的演講臺。 這是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何江也成為了首個在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的華人。
  • 從農村孩子到「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這種人生逆襲底層能力...
    01他是哈佛演講中國第一人,登上福布斯出身農村,卻能逆襲翻盤2016年5月,一則「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的視頻,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連《人民日報》也報導了這件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網轉載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何江和史匹柏同時登上哈佛畢業演講臺要知道,能夠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臺,是無數哈佛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當年,和他同臺演講的,還有拍出了《辛德勒的名單》《侏羅紀公園》等大片的,世界著名導演史匹柏。
  • 11年前,湖南小夥從中科大畢業後,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11年前,湖南小夥從中科大畢業後,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知識改變命運,這可不是一句空話。2009年,湖南有一位少年,他出身貧寒,沒有優越的家庭背景,卻從眾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走出農村,考進中科大深造。本科畢業後,他又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並在那裡攻讀了自己的博士學位。他叫何江,是一個「寒門貴子」的典型案例。2016年,他在哈佛的畢業演講,震撼了無數師生。
  • 你知道多少名人站上過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嗎?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上午10點,哈佛大學第365屆畢業典禮在Harvard Yard舉行,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生何江作為優秀研究生代表發表演講,何江是哈佛大學歷史上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與他一同站上演講臺的還有著名導演、編劇和電影製作人史蒂文·史匹柏。
  • 11年了,中科大畢業後,獲得哈佛全額獎學金的湖南男孩,如今怎樣
    11年前,有這樣一位來自農村的貧困男孩,就是一個不斷地挑戰自己的人,他克服困難,從農村考上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獲得了哈佛的全額獎學金,成為哈佛的一名博士生。2016年5月26日,他站在哈佛博士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優秀畢業生代表,做了《改變科技知識分布不均》主題發言,引來無數的讚美聲,成為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大陸第一人。他就是何江,來自湖南長沙寧鄉縣的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故事發生在多年之前,但是現在依然感動著很多人。
  • 哈佛畢業演講首位華人:「農村英語」曾讓我不自信
    在這個培育出了8位美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獎的世界最高學府,穿著紅色學士服、黑眼睛黃皮膚的生物系博士何江在擲地有聲的和大家分享他對「科技知識分布不均衡」的看法,臺下響起一片掌聲。這是哈佛365次畢業典禮中「第一次」由一位來自中國的學子代表優秀畢業生進行演講,他的英語水平得到了眾多媒體高度認可。
  • 中國學子將做哈佛畢業演講!附歷年大咖哈佛演講視頻~
    據報導,來自湖南的農村小夥何江將於5月26日以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的身份進行哈佛畢業演講
  • 當年中科大畢業後,獲得哈佛全額獎學金的湖南天才何江,現狀如何
    在11年前,有一位從中科大畢業的天才男孩,獲得了哈佛全額獎學金,他究竟怎樣做到的呢?11年過後,他是泯然眾人,還是繼續發光發熱呢?何江,出生於1988年,他是湖南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兒子,雖然不至於要和別人一樣邊上學邊放牛,但也深深感受到了貧窮帶來的急迫感。
  • 何江:首位哈佛畢業典禮登臺演講的華人
    2016年5月26日,在湖南農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何江,成為首位在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的華人學子。 無論白天農活兒幹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親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 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我爸高中都沒畢業,也不知道哪裡找來那麼多的中國傳統故事。每天講都講不完。」何江上大學後,有一次問起父親,哪裡找來那麼多睡前故事,父親告訴他,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編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