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踩在95年出生的人,一開始也會臉不紅心不跳理所當然地稱自己是「95後」。
但是不知不覺,已經畢業工作快四年,也當上了面試官開始挑選「職場新人」時發覺:
已經不大好意思開口這麼說自己了。
望著成批成批98、99年甚至00年的年輕面孔來參見面試,形形色色的姿態和面貌,但幾乎無一不隱約透露著和年紀一樣旺盛的信心,和鬥志。
讓我不禁反問自己:
這些95後(真正意義上的)職場新人的自信,都是哪裡來的?
有的人是「網紅大v」,沒有太多相關工作也覺得自己「想做就沒問題」;
有的人是成績優異的學霸,儘管工作經歷較少,談起對行業和工作的理解也頭頭是道,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中;
還有的人感覺不是在找工作,是「皇帝選妃」,嚴格到動不動就把工作「打入冷宮」,卻好像根本不擔心自己會有這樣的下場;
......
當我把這個發現和朋友們提及時,他們因為沒有親眼目睹,或多或少有點兒無法理解我的感慨。
但是!終於!
《心動的offer》第二季開播了!
最新的面試篇裡把這些95後新職場人的「真實面目」全部揭開了。
而我也能更進一步地理解了他們「自信」背後的原因。
95後自信,在於他們「太想要成為一類人」。
詹秋怡一開始面對君合的四位大par面試官很緊張;
但是在問及公務員和律師的抉擇時,所有無措和忐忑消失的乾淨,非常堅定地表達自己對成為律師的嚮往。
哪怕家裡更希望自己擁有安穩的工作,哪怕自己也一直都是聽話的乖乖女。
可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想做的事情,就也能叛逆又堅決,勇敢又執著。
95後自信,在於對顏值和才華的雙重積累。
李晉曄英語口語有多流利,履歷有多優秀,多能證明他為成為一個律師付出的努力先不說。
單是他對面試官「顏值重要嗎」的這個回答,就足夠讓人印象深刻:
不謙虛的客套,不理所當然的驕矜。
承認自己顏值優勢的同時,又對顏值在不同工種上的重要程度做了分析,最後總結了自己對這份工作希望自己顏值起到的作用給予總結。
能讓好看和能力都同時被最大化地展現,這是自信持續需要的源動力。
95後自信,在於能夠面對自我的誠實。
相比讓人驚豔的各位面試者們,瞿澤林就要弱了很多。
留學海外,英語口語卻不過關;實習經歷,是地圖上選的離家最近的一家律所;興趣使然,先去「不顧正業」地鑽研行業前沿信息。
聽起來本該一塌塗地的面試,卻意外地因為他的坦誠和真實,讓面試官印象深刻。
雖然我硬實力不夠強,但是我也有自己擅長的軟實力:
能夠快速吸收和掌握外部世界的信息和行業熱點,讓它們都成為自己的儲備和積澱。
從而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和包容的心態:
如果把自己的弱點也敞開給你,那麼我也就沒什麼輸不起的。
說不定,還能贏。
95後自信,在於「找到了自己的夢想」。
王驍應該是這些面試者裡的「王炸」選手。
斯坦福的金字招牌在身,實習經歷和背景優越。
但是就像面試官說的那樣,你很難在他身上看到一絲自信過度的傲慢。
整個人有條不紊,成熟自如,仿佛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當他談起自己想把國際法打造成「航母」捍衛國家尊嚴的「武器」時,咧開的笑容和閃閃發光的目光,讓人一下就明白了:
是夢想的確認,成就了這樣舒服又踏實的自信。
除此之外,95後新職場人們的自信,還在於家庭能足夠支持他們擁有選擇的底氣,在於他們更專注個人價值的實現,在於相比錢,他們更願意為了自己的愛好和夢想受苦受累......
這份自信,讓95後們在面對職場,多了一份勇氣和力量。
但是如何把自信變為自己真正的職場法寶,還需要自己去磨練和學習,沒有什麼捷徑。
不過《心動的offer》第二季裡加油團們的場外支持,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我這就拿小本本記下了幾條:
1、自己的職業選擇要能夠獨立思考和判斷,至於父母,聽從別服從。
2、認真,是被信任的基礎。
3、總是「背水一戰」的人生不但讓自己辛苦,也讓別人辛苦。
4、不要放鬆警惕,你永遠不知道面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5、面試必須要能清楚展現你對問題的思考。
總之,不論是我這樣的95邊緣群眾,還是剛接觸職場殘酷的真·95後,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對於職場想要的解答。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解答中找到自信,然後在職場上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