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夢蝶,知魚之樂,堅持人性本真!沉浸於夢我合一的逍遙隱士

2020-12-22 知歷史工作室

我們都聽過莊周夢蝶的故事,它說的是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在夢裡他忘記了自己是莊周,翩翩起舞,覺得非常快樂。忽然夢醒了,莊周睜開眼,迷茫地環顧四周,卻發現自己仍躺在自家又冷又硬的床上,哪兒還有什麼蝴蝶?困惑的莊周,不明白是夢外的莊周夢到了夢裡的蝴蝶,還是夢裡的蝴蝶夢到了夢外的莊周。

這個故事體現了莊子齊物的思想。莊周和蝴蝶是有很大區別的,但是大道卻是時時存在的。無論它是化作莊周,還是化作蝴蝶,是由逍遙走入喧囂,還是由喧囂走入逍遙,都只是它不同的存在形式。

翩躚起舞的蝴蝶是逍遙和美象徵,而莊周本身則是喧囂的象徵。這個故事要說明的是世間萬物看起來雖然千差萬別,但是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這就是所謂的「齊物」。也是因為這種齊物的思想,使莊周覺得他能夢蝶,同樣,蝶也能夢他。

莊子的生死觀

這種齊物的思想也深深影響了他對生命的看法。他認為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兩忘,我們就能獲得輕靈快活的人生。

他的齊物思想影響了他的生死觀,並讓他看透了生命的本質。他覺得生命本就是一個塵歸塵,土歸土的過程,死不是生的對立,而只是它必不可缺的一個部分。

這種通達的生死觀建立在莊子對生命、對萬事萬物的體察和思考之上,是他智慧的體現。在與自己相扶相伴一生的妻子死了以後,莊子並沒有表現出傷心,而是坐在地上「鼓盆而歌」。他的好友惠子甚至覺得他違背世情人理。然而,他並非無情。

他的解釋是妻子本來沒有生命,甚至沒有氣息,沒有形狀,混雜在大道之中,後來因為大道的變化而逐漸有氣,然後又有形,有生命。現在,又因大道的變化而失去生命,失去形體,重新回到最原始的狀態。她現在躺在墳墓裡,這不是消失,而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

人類由生到死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所以不應該感到悲傷。惠子認為他這種行為在道理上雖然說得通,但是在感情上卻是說不通的。這正體現了莊子和惠子生死觀的衝突,惠子的生死觀停留在以常人情理作為依據的階段,而莊子對待關於生死的問題,則一直從他詩人式的藝術審美角度去看待。

莊子和惠子「知魚之樂」的論辯

莊子和惠子除了在生死觀上有很大不同之外,在思考方式上也差別甚大。他們倆在濠梁上關於「知魚之樂」的論辯到如今還依然廣為流傳。

這個故事說的是,莊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遊玩,莊子說:「魚兒在水裡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這是它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它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這個故事正體現了莊子物我合一的思想,他將自己的情感意識賦予了魚,於是魚便有了悲喜,有了表達自己情感,與人交流的能力。

在這個故事裡,惠子和莊子一個理性,一個感性,當然無法達成共識。如果說作為當時名辯學派代表人物的惠子的智慧體現在了他理智的邏輯思維上,那麼莊子的智慧則主要體現在他豐富美好的直覺取向上。

莊子人生如夢,夢也如人生

莊子生活在逍遙的狀態裡,一生不為浮名所累,不為世事牽絆。浮生一夢,莊子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願意順天而不是順人。他居於山澤,隱於曠野,希望能忘記俗世的一切,在這個自由自在,可以遊心天地的夢裡一睡不醒。

莊子認為夢和現實沒什麼區別,沉浸於夢,感受夢中的喜怒哀樂,那麼夢就和生活一樣,是真實的。

人生如夢,夢也如人生。任何現實都終將消失,無論一個人是偉大還是渺小,高貴還是卑賤,他最終都將消逝在滾滾的時間長流中,即便曾經激起過幾朵浪花,也必將歸於平靜。

一切輝煌或者落魄都會隨時間灰飛煙滅。所以當我們費心費力地去追求無用的浮名的時候,我們只是沉浸在一個虛幻的夢中罷了。沉浸在夢中,為虛名所累,何如放下所謂的名利,享受能夠感知到世間萬物的每一天,逍遙地度過一生?

莊子對厚葬的看法

莊子將死的時候,他的弟子們打算厚葬他,但是莊子卻不願意,他說:「我以天地作為棺槨,以日月作為雙璧,以星辰作為珠璣,天地萬物都是我的陪葬,這還不夠嗎?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弟子說:「我擔心烏鴉老鷹會啄食先生您的屍體。」莊子說:「將屍體棄於地面會被烏鴉老鷹啄食,但是埋於地下也會被螞蟻吃掉。奪過烏鴉嘴裡的食物給螞蟻,怎麼這麼偏心呢!」

在莊子看來,死亡本來就是極其自然的一件事情,人通過死亡回歸自然。而死後,在對於遺體的處理上,莊子也反對厚葬。他也許覺得厚葬是愚者所為,這種浮華的形式,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逍遙如他,當然覺得順應自然,不違背天意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以世間萬物作為陪葬,高高興興地安息寢臥,隨物而化,才應該是人們對待死亡、對待遺體的正確態度。

莊子堅持人性的本真,他的一生是一個詩人,一個浪漫一生的隱士。他對待生活的逍遙態度,至今仍對迷失在鋼鐵森林裡,沉浸在追逐虛名裡的現代人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相關焦點

  • 「莊周夢蝶」為何選蝴蝶為對象?與「逍遙遊」有何內在的關聯?
    引: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莊周夢蝶"是我國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經典的寓言,在《莊子》當中也有著明確的記載: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 濠梁之上知魚之樂
    長大了,上了大學,不知怎麼就喜歡上莊子了,其中有趣的是他與惠施的「濠梁之辯」【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
  • 「莊周夢蝶尚逍遙」心胸豁達的人,是真正的強者,鼓勵你的句子。
    「莊周夢蝶尚逍遙,」心胸豁達的人,是真正的強者,11句鼓勵你的句子。莊周夢蝶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在花叢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暢,已經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了。但是,莊周突然醒來之後,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蝴蝶變成了自己。
  • 莊周夢蝶,是夢還是現實?黃粱一夢或許是另一番人生
    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經典就是莊子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段大氣磅礴又充滿想像力的句子出自老莊《逍遙遊》,也一直出現在我們的教育中。可以說老莊思想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而莊子其人更是充滿著濃厚的神秘色彩。在橫貫中國幾千年的主要思想之中,一個就是老莊思想,另外一個就是儒家思想。
  • 從「莊周夢蝶」說起,試論莊子齊物觀
    二、齊物觀 為了方便讀者深入理解,更為了構建富含文化思想的語文課堂,筆者摘錄了「莊周夢蝶」原文,並試做分析。其文曰: 「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
  • 張潮:讀懂莊周夢蝶你就明白了
    張潮:讀懂莊周夢蝶,你就讀懂了莊子把莊子的英雄主義濃縮起來,只有短短的四個字,莊周夢蝶。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浪漫故事,用其獨特的思辨精神影響了後世2000多年。清代文人張潮,在《幽夢影》中對莊周夢蝶的故事做出了最精確地解讀:「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如果用當下流行語來解釋的話,就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是夢是真,是現實,還是夢幻?
    是夢是真,是現實,還是夢幻?過了一會兒,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為剛才是做了個夢,一路上念叨這件事。路旁有個人聽說此事,便按照他的話把鹿取走了。回去以後,告訴妻子說:「剛才有個砍柴人夢見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我現在得到了,他做的夢簡直和真的一樣。」妻子說:「是不是你夢見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難道真有那個砍柴人嗎?現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夢成了真嗎?」
  • 莊周夢蝶,究竟是莊周夢到蝴蝶還是蝴蝶夢到莊周?
    我們都知道莊周夢蝶的故事,講的是莊周在一次睡夢中夢到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自由自在的悠閒飛著,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過了一會醒來,對自己是莊周感到很奇怪,他認真的想了想,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故事乍一看覺得很荒謬,但是其寓意卻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表象。
  • 【微課185】《逍遙遊》賞析(上)
    (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物我兩化而融為一體)。    《養生主第三》講的是養生之道。側重論述順應自然,藏鋒慎用,警惕地在夾縫中求自在,避免被殘酷專制統治毀滅;強調保全自己本性,提高認知境界,延續精神生命。
  • 習近平:天人合一
    而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更體現為心靈的自由與天性的解放。比如《莊子》裡記載了一個「莊周夢蝶」的故事:  莊子有一日,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而且那個夢逼真而清晰,夢裡蝶舞翩翩的他,感到無比地適意快慰,似乎自己從來就該是只蝴蝶。所以夢一醒來,連莊子自己也恍惚起來:這真的是莊周夢了一次蝴蝶嗎?
  • 趙淋| 捏一把泥土,逍遙遊去
    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而趙淋的《逍遙遊》系列以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童子趣駕萬物」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和「意出塵外」之旅。
  • 南華真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
    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的思想,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莊周夢蝶」、前世夢、今生做
    輪迴之中,眾生本即是道之一部分,是人自身的迷障讓我們忘卻了前生。因此,宇宙人生的發展有它自然的軌則,各安其位,遵循它的變化秩序,才能得其所哉。你有沒有做過一些夢,覺得自己在另一個世界,有沒有到過一些地方,覺得是那麼的熟悉,似乎曾經來過?
  • 從莊周夢蝶到人生如夢
    夢和現實只是我們自己給定義的,你認為你在做夢可夢中的你認為是真實的,你認為自己在現實中可夢中的你又何嘗不認為你在做夢,夢與現實都是我們自己的定義也許真像並非如此,就像莊周夢蝶何嘗不是莊周在蝴蝶的夢裡一樣的,要不如此又為何從古至今人們總愛說人生如夢呢!
  • 從「莊子知魚之樂」聊聊槓精是怎麼產生的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儵shū,同倏,形容極快地 )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莊周夢蝶蝶飛舞 魚夢彼岸花已落
    玩笑的莊嚴他的眼睛失去了太陽的顏色藍色的夜被他捧在手心上他在訴說著最初與最終的不敢還有那不言而喻的不見從我的眼睛中已經看見在他遙遠心裡那座山的落日祭典我的雙掌間如硬幣燃燒想去撫摸他的臉指尖碰到碎片 靈魂一顫每一根血管 隨意拉長或縮短我用假象來填補惶恐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說的僅僅是「魚之樂」?
    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到底說的是「魚之樂」還是?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吾,吾知之濠上也。」文章寫的是,這莊子和惠子兩個人趁著天氣大好就到濠水邊上去遊玩,因為一條魚遊出水面那一瞬間引發了兩人的激辯。
  • 品玉.臻品-莊周夢蝶
    莊周夢蝶,典出《莊子·齊物論》,它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一個哲學命題。《莊周夢蝶》這個故事是中國哲學思想史上一個永恆的話題,已經被後來無數的學者詮釋了上千年,但是恐怕還未必能完全講得清楚,實際上這個故事講得不一定是夢,莊子只不過借夢和覺來比喻死和生。莊子對人生的處境有深刻的體會,生死就是莊子對人生體會中最深刻的內容之一。
  • 莊周夢蝶:我思故我在
    莊周夢蝶:我思故我在有一天,莊周在睡覺時,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在花間翩翩飛舞,悠遊自在,十分快樂,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原來是莊周。當莊周忽然夢醒時,才發現夢中那隻蝴蝶原來是自己。這時,莊周心想:「到底是我做夢化為蝴蝶,還是蝴蝶做夢才化為了我?」莊周夢蝶的故事其實是在討論「思」和「在」的辯證關係。在西方,有笛卡爾強調「我思故我在」;而在中國,有禪宗所強調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有《心經》所闡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樂融兒童之家:「線上教育」的背後依然是專業、溫暖與本真
    6天籌備,21天全日制陪伴,N項技能與遊戲……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樂融線上運營的大獲全勝究竟是運氣使然,還是利劍出鞘的精彩必然?我們專訪樂融創始人兼CEO郭曼妮(英文名Julie),試圖通過釐清這一「零差評」線上課程的來龍與脈,來感受樂融「專業」、「溫暖」與「本真」的品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