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初中的時候都非常愛玩,對於學習自然就不會很上心,這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可是筆者前段時間總是聽到很多人在抱怨自己的學習不好,尤其是在上課高中之後,學習都跟不上同班的同學,成績落後於很多人,加上高中的時間緊迫,壓力越來越大,也成為了很多高中生的一個大難題。那麼為什麼高中這麼努力學習,始終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成績,今天就跟筆者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相信如果沒有高一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就沒有高三的從容自信!這句話已經驗證了大多數人的現狀,高一是一個零起點,沒有人知道你的功力有多深,因此,高一拼的就是一個人的學習毅力以及努力程度。
筆者有一個朋友,當初中考的成績只是剛好達標,可是他考上了二本院校,這就是命由我不由天的逆襲。相信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裡,學生的對未來的焦慮感是不比社會人低,相反會更高。未來的不定數太多,代表著我們要不斷地吸取更多的知識,如果連書本的知識都學不好,那就真的第一步就輸了。
那麼高中成績不好的原因有哪些?其一,對文科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少學生和家長都覺得語文成績不容易拉開,成績好的130,成績最差也能得八九十分,所以,沒必要在語文上花精力,學與不學差距並不是很大。上學語文不認真聽講,只知道死記硬背,考個滿意的分數就好,可是在重要時刻真的這些知識就夠用了嗎?因此,我們平時一定要對文科類下點功夫,這樣就算考試內容萬遍也不離其中。
另外學習方法不對。例如有的同學用老一套「死記硬背」來應對文言文,用「生搬硬套」來面對作文,要知道經過多年的教育改革,語文的知識點變得又多又雜,考查的範圍也非常的廣,考查的大家對內容掌握的程度以及靈活運用的能力,如果原理照搬就沒什麼意義了因此,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又怎麼能拿到好的成績呢?
最後就是主動性不夠。這和前面的第一點有直接的關係,正因為重視程度不夠,我們就成了被動學習的人,都說「學習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到了高中之後,老師只是引導大家如何學習,具體的知識還需要同學們自己主動去索取。
一部分同學低分的原因就是課堂聽聽課,課下從未關注過語文;要麼心血來潮學上幾天,這種一曝十寒式的學習,對提高學習成績沒用,知識的積累需要的是少量多次,循序漸進,邊讀邊悟,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加油呀!堅持以恆才能一鳴驚人。
本文編輯:藝琳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聯刪)